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口罩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6:0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绳带 口罩 能在 装有 状态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绳带上装有束套的口罩,尤指一种能在绳带上改变束套的位置及状态的口罩。


背景技术:

2.口罩是一种用来过滤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物品;其中,为了对抗病原体所使用的医用n95口罩,更是在目前全球疾病蔓延下不可或缺的器材;虽然n95口罩具有优秀的过滤能力,然而面对具有不同头部大小的使用者,大多数的n95 口罩仍仅依靠可伸缩的弹性绳带来套设于使用者的头部,其中,为了构成较大的套环,弹性绳带将会需要较大的拉力,进而造成头部较大的使用者产生配戴上的不适感。
3.因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市面上有部分的口罩会故意将绳带设计得比较长,并于绳带上设置一束环,利用该束环将该绳带区分为一用来形成将口罩固定于使用者头部的套环所需的套环区段以及一余留区段,于是,使用者能透过调整该余留区段的长度来改变该套环区段的长度,进而调整套环的尺寸,让口罩能以适当的张力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
4.然而,由于配戴者说话时会将使脸部的形状产生变化,进而使得该绳带将会受到不断的拉扯,这可能会使得绳带与束环之间产生滑动而增加套环区段的长度,进而可能会让绳带松脱,并使得脸部与绳带之间产生空隙。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避免安装在绳带上的束套意外地进行位移的口罩,透过束套的形变,防止口罩的本体与脸部之间产生的缝隙,防止使用者暴露在危险环境中。
6.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其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套环的大小可进行调整,且具有至少两种能在配戴调整好的口罩时,能随使用者的脸部轮廓变化立即改变套环大小的调整机构。
7.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口罩在不改变束套位置的情况下,仍有复数种调整机制能改变套环的尺寸,让口罩兼具密合性与舒适性的多项优点。
8.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罩,其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套环的大小可透过改变套设于绳带上的束套的位置进行调整,且该束套的形状经过设计,改善了束套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接触方式,提升配戴口罩的舒适性。
9.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有一本体、一连接于该本体的绳带及一套设在该绳带的束套,该束套与该本体及该绳带三者共同形成一用以将口罩固定在使用者头部的配戴轮廓,且该束套透过由弹性材料构成而能与该绳带相对位移。
10.该束套有:一束缚部,沿着一插通方向具有一开孔,该开孔被该绳带弹性撑张而夹持定位该绳带;一握持部,具有一连接该束缚部的环壁,该环壁内部具有一连通该开孔的收容空间,让该绳带的两收纳段被收容在该开口与该收容空间两者的内部。
11.其中,该环壁具有一形变部以及一厚度大于该形变部的支撑部,且该束缚部、该形变部与该支撑部三者排设成一彼此不重叠的初始状态;当该束套受到平行于该插通方向的一作用力时,该形变部将被反折形成一第一弯折区段以及一第二弯折区段,使得该初始状态被改变成一让该形变部重叠于该束缚部的凹入状态;当该初始状态与该凹入状态的其中一者变化成该初始状态与该凹入状态的其中另一者时,该配戴轮廓的大小将被改变。
12.在样态上,作为一种限定,该收容空间在该初始状态下具有一小于或等于该束缚部的截面的初始截面积,而该形变部在该凹入状态下受到该束缚部顶撑而向外形变,使得位在该形变部内的该初始截面积被改变成一扩大截面积。
13.作为一种限定,该收容空间在该初始状态下具有一大于该束缚部的截面的初始截面积,在该凹入状态下,该第一弯折区段、该第二弯折区段以及该束缚部将直接进入该收容空间,使得该收容空间被维持在该初始截面积,使得该形变部于该支撑部与该束缚部彼此接近时受到拉伸。
14.在形状上,作为一种限定,该形变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一锥面,该支撑部的外表面形成有一环面,且该形变部的内表面及该支撑部的内表面共同形成一圆柱面,该束缚部相邻于该圆柱面的一侧端位置,该第二弯折区段位于该锥面的一侧端位置而相邻于该环面。
15.在作动方式方面,作为一种限定,该束套相对于该绳带朝向该插通方向移动时,该束套将由该初始状态被改变为该凹入状态始进行移动;该束套相对于该绳带反向于该插通方向移动时,该束套被保持在该初始状态来进行移动。
16.其中,该束套进一步包含一抵顶部,该抵顶部位于该握持部远离该束缚部的一端,形成有一外围轮廓大于该握持部外围轮廓的环凸缘,该环凸缘构成一在相邻于该收容空间的圆角以及一垂直于该插通方向的环平面,且该环平面的面积大于该收容空间的截面积。
17.作为一种限定,该绳带由一弹性材料构成,并能被拉伸而产生一第一形变量,该束套能相对于该绳带移动来产生一位移量,且该束套能被挤压来产生一第二形变量;该配戴轮廓能透过该位移量、该第一形变量以及该第二形变量的三者中的其中任一者来改变大小。
18.作为一种限定,该配戴轮廓具有透过调整该位移量来决定的一第一尺寸,且该配戴轮廓能再透过该第一形变量及该第二形变量的至少其中之一由该第一尺寸改变为一大于该第一尺寸的一第二尺寸。
19.作为一种限定,当该绳带的两收纳段分别受到不同方向的一展开施力时,该束缚受到该收纳段作用产生形变,并使得该开孔邻近该收容空间的一端能受到该等收纳段的撑张而扩大,而该开孔远离该收容空间的另一端将因该束缚部的形变而缩小。
20.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束套能在受到外力时,而透过将握持部的形变部反折成一第一弯折区段以及一第二弯折区段的方式,让该束套由一该束缚部、该第一弯折区段及该第二弯折区段三者不重叠的初始状态变换为一该束缚部、该第一弯折区段及该第二弯折区段三者重叠的凹入状态,从而让连接绳带的束缚部朝向支撑部接近,释放原先被收纳于收纳空间内而不能接触使用者的绳带上的收容段,增加绳带的长度。当使用者说话而需要稍微增加配戴轮廓的周长时,施加于绳带上的张力将被透过增加绳带长度的方式分散,避免束缚部与绳带之间产生滑动而让口罩松脱,增强了保持气密的性能。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口罩于一实施例中的立体图;
22.图2为图1中束套的立体图;
23.图3为图1中束套剖面示意图;
24.图4为图1中束套使用时的剖面示意图;
25.图5a为图1中绳带的示意图;
26.图5b为图1中绳带与束套的连接示意图;
27.图6a至图6f为图1中束套的作动示意图;
28.图7a至图7d为图1中口罩使用时的示意图;
29.图8a及图8b为本实用新型口罩的另一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
30.其中,
31.10

口罩、1

本体、2

绳带、21

套环段、22

收纳段、23

余留段、 24

夹持段、251

弹力带单元、252

限位单元、252a

连接部、252b

转折部、253

突起、3

束套、31

束缚部、311

开孔、311a

第一端、311b

第二端、32

握持部、321

形变部、321a

锥面、321b

第一弯折区段、321c

第二弯折区段、321d

薄壁处、322

支撑部、322a

环面、323

收容空间、 323a

圆柱面、323b

开口、324

环凸缘、324a

环平面、325

圆角、33

抵顶部、4

头部、51

第一尺寸、52

第二尺寸、d1

插通方向、s1

初始状态、s2

凹入状态、a

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更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层明确、详实的认识与了解,以下较佳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口罩10,包含一用以过滤污染物的本体1、两连接该本体1的绳带2以及两分别安装在该等绳带2上的束套3;该束套3 由弹性材料构成而能与该绳带2进行相对位移;该等绳带2的两端连接该本体1,该绳带2与该束套3及该本体1三者共同形成一用以固定该本体1于使用者的头部的配戴轮廓,且该绳带2透过该束套3,可区分为位于该束套3及该本体1 之间的的套环段21、收纳于该束套3内的收纳段22以及一余留段23;其中,该收纳段22又依据是否受到该束套3夹持而在区分为一预留段221及一夹持段 222。
34.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本体1为一种用以覆盖使用者的口鼻的口罩,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本体1可以改换成使用目前市面上可见的面罩、半面罩等能罩住口鼻的罩体。
3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虽然该绳带2的两端都连接该本体1,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绳带2可以改为一端连接该本体1,另一端为自由端的设计,在使用时,透过该束套3连接复数条不同的绳带2的方式在本体及该束套3之间形成该配戴轮廓。
36.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束套3整个由弹性材料构成,包含有一束缚部31、一握持部32以及一抵顶部33;该束缚部31主要用来连接该绳带2,其沿着一用以供该绳带2穿设的插通方向d1上设有一开孔311,该开孔 311具有一第一半径31a(见图3)能在受到该绳带2穿入时受到该绳带2的体积推抵而弹性撑张为一第二半径31b(见图4)而夹持定位该绳带2的该夹持段222,避免该束套3在不受作用力时与该绳带2之间轻易的产生滑动而意
外的改变该束套3于该绳带2上的位置。
37.该握持部32具有一连接该束缚部31的环壁,该环壁具有一形变部321及一厚度大于该形变部321的支撑部322;该形变部321位于支撑部322及该束缚部31之间,其厚度沿着该插通方向d1渐缩而在单侧壁面上大致呈现出类三角型的剖面,而在该形变部321的外表现形成一锥面321a;该支撑部322沿着该插通方向d1厚度不变而在单侧壁面上呈现出矩形的剖面,从而在该支撑部 322的外表面形成一连接该锥面321a的环面322a;其中,该支撑部322及该束缚部31的壁面厚度皆大于该形变部321。
38.该握持部32内部具有一邻接于该束缚部31而连通该开孔311的收容空间 323,该收容空间323是指介于该支撑部322的内壁面、该形变部321的内壁面、以及开孔311该三者之间所构筑出的一开放式空间,如图所示,该收容空间323呈现一由该束缚部31的一侧朝向该插通方向d1延伸的圆柱结构,并形成有一由该支撑部322及该形变部321的内壁面所形成的圆柱面,且该收容空间323于远离该束缚部31的一端上设有一半径大于该开孔311的开口323b,如图4所示、当该绳带2穿设于该束套3时,该夹持段222受到该开孔311夹持,预留段211被收纳于该收容空间323内。
39.如图3所示,该抵顶部33位于该握持部32远离该束缚部31的一端,凭借其弹性材料的性质,能在配戴该口罩10时接触到使用者的头部;为了增加接触面积,该抵顶部33形成有一外围轮廓大于该握持部32的外围轮廓的环凸缘 324,该环凸缘324形成垂直于该插通方向d1的一环平面324a,该环平面324a 的面积优选被设计大于该开口323b的截面积以增加该束套3与使用者头部之间的接触面积。且其中,该环凸缘324的内缘还具有构成一邻接于该收容空间323,位于该开口323b的边缘的圆角325。
40.由前述对于该束缚部31的说明可知,该绳带2主要是透过被该束缚部31 压迫而彼此固定,因此在该绳带2的选择上,如图5a所示,该绳带2优选为一种具有复数条朝向相同方向进行延伸的弹力带单元251以及连接该等弹力带单元251的限位单元252所构成的绳体,其剖面呈现矩形。
41.其中,该限位单元252具有复数个连接部252a及复数呈现u字形结构的转折部252b,该连接部252a在垂直于该等弹力带单元251的延伸方向上连接该等弹力带单元251,且该等连接部252a彼此间隔排设;该等转折部252b位于该连接部252a的两端,并连接于两连接部252a之间,使得该限位单元252沿着该弹力带单元251的延伸方向,呈现连续s型的样态延伸,从而限制该等弹力带单元251在垂直于该延伸方向上之间的间距。
42.如图5b所示,当该绳带2受到该束缚部31压迫时,未受到压迫的该转折部252b将形成一突出于该等弹力带单元251(绳带2)的表面的突起253,以便增加束缚部31与该绳带2之间的摩擦力。
43.关于该绳带2相对于该束套3移动时,该束套3的各种形状变化,如图6a 所示;当要使该束套3相对于该绳带2反向于该插通方向d1移动时,使用者可透过提供一相反于该插通方向d1的作用力于该束套3的该环凸缘324上(如图 6a作用于束套3的黑色箭头所示),并提供该绳带2的该余留段23一相同于插通方向d1的作用力,使得该绳带2与该束套3朝向不同方向移动,并使得该绳带2抵抗来自束缚部31的开孔311所提供的作用力,而沿着该插通方向d1相对于该束套3移动。
44.由图6a可知,在此过程中,该束套3的该形变部321因为被位于其两相反端的该束
缚部31及该支撑部322分别朝向相反方向拉扯而不会产生弯折,这使得该束套3在沿着反向于该插通方向d1移动的过程中,会被保持一该形变部 321未被弯折的初始状态s1的状态下进行移动;另外,由图亦可知,于该初始状态s1下,该抵顶部33、该支撑部322、该形变部321以及该束缚部31沿着该插通方向d1呈现彼此不重叠的直线排列。
45.如图6b所示,当该口罩10透过该配戴轮廓套设于使用者的头部4,使得该束套3能够隔着该绳带2接触使用者的头部时,该绳带2透过该握持部32的形状及该束缚部31作用,让该绳带2的该余留段23远离于该使用者的头部4。
46.其中,在图6b中为了方便表示该束套3、该绳体2及该使用者的头部4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图6b中该束套3的形状及绳带2的厚度皆仅是示意,本领域人员应当知晓,由于该束套3由弹性材料构成,且该绳带2的厚度可以远小于该束套3的厚度,从而使得使用者在口罩10时,使用者的头部4能够接触该束套3。
47.当该束套3的束缚部31受到反向于该插通方向d1的反向作用力时(例如图6c中绳带2上两黑色箭头所组合出,并透过该束缚部3而作用至该束套3 的作用力),该束缚部31被该绳带2的拉扯而朝向该支撑部322的方向移动(如图中白色箭头所示);在此过程中,当该支撑部322与该束缚部31彼此接近时,该收容空间323于该形变部321一侧的部分的截面积将透过该形变部321的弹性形变而扩大而大于该束缚部31的截面积,使得该束缚部31能够朝相反于该插通方向d1的方向移动,并进入该支撑部322的内部,进而缩短该收容空间 323于该插通方向d1上的距离。
48.如图6c所示,作为结果,由于该收容空间323于该插通方向d1上的距离被缩短,原先位于该收容空间323中的该收纳段221的一部分,将因为该束缚部31与该支撑部321在该束套3在形变的过程中彼此接近而离开该收容空间 323。
49.在该束缚部31的移动过程中,因该收容空间323的截面积小于该束缚部31 的截面积,故在变形时,该形变部321于靠近该支撑部322的一端形成一第一弯折区段321b,并于接近该束缚部31的一端形成一第二弯折区段321c,且变形时,两弯折区段321b、321c的延伸方向不同,让该形变部321进行反折,并让该支撑部322及该第二弯折区段321c受到该束缚度31及该第一弯折区段 321b由内侧向外侧的推顶,而形成如图中,于该束缚部31及该形变部321之间所形成的凹陷沟槽,因此让该束套3由一束缚部31、该支撑部322及该形变部321三者不重叠的初始状态s1变换为该束缚部31、该支撑部322及该形变部321三者重叠的凹入状态s2。
5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收容空间323的形状及该形变部321的形状设计,该握持部32于该形变部321及该束缚部31之间的连接处将将会形成有一位于该握持部32的壁面最薄处的薄壁处321d,该薄壁处321d靠近于收容空间323的一角落位置,其实际厚度可以配合该绳带2的材料特性进行调整,让该束套3由该初始状态s1变成该凹入状态s2时能优先由该薄壁处321d产生变形,减少该绳带2与该束缚部31之间相对滑动的可能性。
51.如图6c及表示图6c中a区域的图6d所示,由于在该束缚部31由弹性材料构成,当绳带2受到拉撑时,使得位于该束套3中的该预留段221彼此远离时,该等夹持段222将连带的彼此远离,继而造成该开孔311于靠近该支撑部 322的一端311a的截面积扩大;同时,由于该束缚部31是的材料弹性,当该开孔311靠近该支撑部322的一端311a被该等夹持段222被撑大时,该开孔 311于远离该支撑部322的一端311b的截面积被缩小,增加该束缚部31于该
开孔311的一端311b与该夹持段222之间的夹持强度。
52.如图6e所示,当变成该凹入状态s2的该束套3不再受到外力作用时,该形变部321将因为其材料性质,而由原先被撑张的状态回复原本的形状,让该束套3回到该初始状态s1,并使该束缚部31再次远离该支撑部322。
53.如图6f所示,当需要大幅使该束套3于该绳体2同向于该插通方向d1进行移动时,可透过在该环凸缘324上施加一同向于该插通方向的作用力(如黑色箭头所示)使束套3抵抗束缚部31与该绳带2之间的摩擦力进行移动。
54.其中,为避免该束缚部31产生如图6d中该开孔311的变形,使用者可透过拉扯该绳带2,让该预留段221及该夹持段222彼此接近,以便防止该绳带2 造成该开孔311产生变形,从而方便该绳带2相对于该束缚部31产生移动。
55.如图7a所示,当使用该口罩10时,首先,先将由该本体1、该绳带2即该束套3所共同形成的该配戴轮廓套设于该使用者的头部4;其中,当该配戴轮廓的尺寸过大而不符合该头部4的尺寸时,该使用者可以透过调整该束套3于该绳体2上的位置,让该束套3相对于该绳体2移动一位移量,以便改变该绳带 2中用以构成该配戴轮廓的该套环段21的长度,以便让该配戴轮廓的尺寸缩小而改变为一由该位移量所决定的第一尺寸51(如图7b所示)并保持该口罩10的气密性,详细操作方法,可参考前述图6a的说明。
56.如图7c所示,当使用者的头部4的轮廓变大(头部4的原轮廓线见图7c中的虚线)而需要让该配戴轮廓的尺寸从图7b所示的第一尺寸51变为图7c所示的第二尺寸52时,除了可透过该绳体2本身的弹性材料性质所产生一第一形变量来增加长度外,该口罩10还能透过改变该束套3的形状,利用该束套3改变形状时所产生的第二形变量来增加该配戴轮廓的尺寸,详细说明如下。
57.如图6b及图6c所示,当使用者的头部4的轮廓扩大时,该绳带2将被拉扯,并提供该束套3的该束缚部31朝向该使用者头部4移动的作用力,由于该抵顶部33堆抵该使用者的头部4,该束套3将由该初始状态s1改变为该凹入状态s2;其中,由于该束缚部31由该初始状态s1改变为该凹入状态s2的过程中会朝向该头部4接近,进而能让一部分原本收纳在该收纳空间323中的该收纳段221由该开口323b离开该收容空间323中,以便配合原本的套环段21 增加该绳带2能用来形成该配戴轮廓的区段的长度。
58.当使用者头部4由图7c回到图7b的大小时,该束套3回复原本的形状并增回复绳带2能用来形成该配戴轮廓的区段的长度;详细作动方式请参考前束图6e的说明。
59.如图7d所示,当使用者需要取下该口罩10而要大幅增加该配戴轮廓的尺寸时,使用者可以透过如前述图6f的说明方式来移动该束套3,进而增加该配戴轮廓的尺寸。
60.在过程中,该该束缚部31将因应该形变部321的设计而优先朝向该握持部 32移动,并因为该束缚部31的位移而能在该绳体2与该束套3之间不产生该位移量的状况下增加该配戴轮廓的尺寸;接着,当该绳带2继续受到拉扯时,该绳带2将与保持在高凹入状态s2下的该束缚部31之间产生滑动,改变该位移量而增加该配戴轮廓的尺寸,以便取下该口罩10。
61.如前述说明,由于在本实施例中束缚部31由弹性材料构成,使得绳带2在拉扯中可能改变该开孔311的大小,因此,若使用者要如图7d增加该配戴轮廓的大小时,优选是用先用手将该束套3转变为该凹入状态s2,并如前述图6f 所说明的方式进行操作,防止该束缚部31因为形变而增加该束缚部31与绳带 2之间的摩擦力。
62.由以上说明可知,由于弹性材料构成的该束套3能在该绳带2受到外力时带动该束缚部31朝向握持部32移动时,透过该形变部321的形变,让连接该绳带2的该束缚部31朝向该支撑部322接近,进而释放该束套3内部的收容段 221的一部分区段,来增加了能够成该配戴轮廓的绳带2的长度,且该配戴轮廓能透过由束套3进行位移时的位移量、绳带2本身材要性质所产生的第一形变量以及由束套3变形时所产生的该第二形变量的三者中的其中任一者来改变大小。
63.于该束套3的形状并没有被限制,如图8a及图8b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束套3可由呈现桶状而不容易变形的支撑部322搭配一样呈现桶状而不容易变形的束缚部31来构成,其中,该支撑部322及该束缚部31之间具有一作为该形变部321的薄膜由该支撑部322、该形变部321及该束缚部31三者共同区隔出的该收容空间323的截面积大于该束缚部31的截面积。
64.因此,当该束套3受到外力使得该束缚部31与该支撑部322彼此接近时,不同于先前段落的实施例中该形变部321受到挤压而变形的作动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因该束缚部31的截面积小于该收容空间323的截面积,故该形变部 321可在不改变该束缚部31及该支撑部322的形状的状况下以弹性拉长的方式来变形,并在不受力时回复原本的形状;其中,该第一弯折区段321b位于该形变部321与该束缚部31之间的连接处,该第二弯折区段321c位于该形变部321 与该支撑部322之间的连接处。
65.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更好的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专利,不能理解为是对本专利包括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所做出的技术内容实质相同或等同的任何的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包括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