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阻垢功能的多功能复合滤芯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7:1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多功能 净水 滤芯 复合 特别


1.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阻垢功能的多功能复合滤芯。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净水器一般包括ro滤芯,为了进一步保护ro滤芯,可以在前置过滤水路中设置前置滤芯,为了进一步改善水质,获得更佳口感,可以在后置过滤水路中设置后置滤芯。由于净水器必须的零件无法减少,导致净水器的体积和滤芯有直接关系。一般单支滤芯独立放置在单个滤瓶内,使得净水器上具有多只滤瓶,每个滤瓶都需要占用净水器的体积。净水器体积过大,在用户安装的空间有限时,可能无法正常安装。
3.同时,有些地方的水质硬度较高,水中的钙、镁离子的含量高,长期饮用高硬度水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通过净水器滤芯的过滤能够有效地降低高硬度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然而,由于高硬度水中含有大量的钙镁离子,ro滤芯很容易发生堵塞,使用寿命很短。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缩小滤芯占用体积,且能够有效防止结垢的多功能复合滤芯。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阻垢功能的多功能复合滤芯,包括滤瓶和滤瓶盖,两者固定连接,滤瓶内设有前置滤芯、ro滤芯和后置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ro滤芯内设有中心管,中心管上设有第一通水孔;所述中心管内设有第一套管,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呈上下设置,置于第一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上设有第二通水孔,位于后置滤芯外侧,与中心管上的第一通水孔相连通;还包括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贯穿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内部,第二套管下端与第一套管内部相连通;所述滤瓶盖上设有5个进出水接口,其中包括第二进水接口,ro滤芯外侧与滤瓶内壁之间为第二进水通道,所述滤瓶盖内还设有阻垢单元,阻垢单元位于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进水通道之间。
6.优选地,所述阻垢单元为环状结构,内部设有阻垢剂;所述阻垢单元朝向第二进水通道一侧设有开口。
7.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管内为第一进水通道,中心管底部为封闭端,前置滤芯下方与封闭端之间设有第一流水通道,第二套管通过第一流水通道与前置滤芯外侧相连通;中心管与第一套管之间设有第二流水通道,第二流水通道连通第一通水孔和第二通水孔,即连通ro滤芯内侧和后置滤芯外侧。
8.优选地,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支撑管,第一支撑管上设有第三通水孔,所述第一支撑管上由内向外分别设有第二pp棉层、活性炭层和第一pp棉层;所述后置滤芯包括第二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外侧设有后置活性炭层;所述后置滤芯置于前置滤芯上方,第一支撑管与第二支撑管上下抵接成一体,且第二支撑管下端部与第一套管内壁紧密贴合。
9.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管位于第一支撑管、第二支撑管内,第二套管外部为第一出水通道;所述后置活性炭层内侧和第二支撑管之间为第二出水通道。
10.优选地,所述ro滤芯包括ro膜和顶盖,顶盖套装在ro膜上,并封闭ro膜的顶部端面,顶盖中间设有第二出水柱;所述中心管顶端与第一套管紧密配合,第一套管上方设有第一出水柱,第一出水柱置于第二出水柱内部,两者之间为废水通道。
11.优选地,所述滤瓶盖中间设一凸台,凸台两侧设有定位块,所述5个进出水接口设置在凸台内,分别为第一进水接口、第一出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废水接口、纯水接口,进出水接口内均设有自封水组件。
12.优选地,所述滤瓶盖内部还固定有水路转换件,水路转换件上设有5个进出水孔,与滤瓶盖上的进出水接口相连通。
13.优选地,所述水路转换件上的5个进出水孔分别为第一进水孔、第一出水孔、第二进水孔、废水孔和纯水孔;所述水路转换件朝向ro滤芯一侧设有4圈同心的圆环护壁,由内及外分为第一护壁、第二护壁、第三护壁和第四护壁,第一进水孔与第一护壁内部相连通,第一出水孔与第一、第二护壁之间相连通,第二进水孔与第四护壁外部相连通,纯水孔与第二、第三护壁之间相连通,废水孔与第三、第四护壁之间相连通。
14.原水从滤瓶盖的第一进水接口进入滤瓶内,沿中心位置的第二套管流动,从前置滤芯与中心管封闭端之间的第一流水通道流至前置滤芯外侧,从前置滤芯侧面进水,经第一pp棉层、活性炭层和第二pp棉层过滤后,沿第一支撑管的第三通水孔进入第一、第二支撑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第一出水通道,并从滤瓶盖的第一出水接口流出;
15.经前置滤芯初滤后的水按照水路设计流动,流经进水电磁阀、增压泵,经过增压泵加压后的水从滤瓶盖的第二进水接口进入滤瓶内,然后先通过阻垢单元,从阻垢单元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流动,水流通过阻垢单元开口处,与阻垢单元内的阻垢剂相接触,然后流动到第二进水通道;由于ro膜外侧无法进水,水沿着滤瓶与ro膜之间的第二进水通道流动到ro膜底部,并从ro膜底部端面进入;
16.水流经过ro膜过滤后,产生的纯水经过中心管上的第一通水孔进入中心管与第一套管之间的第二流水通道内,然后从第一套管上方的第二通水孔进入后置滤芯外侧,纯水从后置滤芯外侧向内流出,经后置活性炭层过滤后的纯水沿后置活性炭层内侧与第二支撑管之间的第二出水通道流动,从第一套管的第一出水柱、纯水接口流出;ro膜产生的废水通过第二出水柱与第一出水柱之间的废水通道,从废水接口排出。
17.本实用新型将前置滤芯、ro滤芯、后置滤芯集成在一个滤瓶内,充分利用了滤瓶内的空间,缩小几个滤芯所占空间,从而大大减小净水器的体积,满足更多场合的使用需求;滤瓶通过下端的凸台来进行安装限位,安装时直接插入滤瓶即可,无需旋转,安装更加方便。同时,在ro滤芯的进水通道前设置一阻垢单元,使得水进入ro膜前,先经过阻垢单元,可以阻止钙镁离子结成水垢堵塞ro膜,延长ro滤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20.图2为前置滤芯的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后置滤芯的结构剖视图;
22.图4为阻垢单元的结构剖视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滤瓶盖的结构爆炸图;
25.图7、8为水路转换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自封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28.图1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的水路原理图。
29.图中标记为:滤瓶1、滤瓶盖2、凸台21、梯形定位块22、第一进水接口23、第一出水接口24、第二进水接口25、废水接口26、纯水接口27、盖板28、密封垫29、第一支撑管31、第三通水孔32、第一pp棉层33、活性炭层34、第二pp棉层35、第二支撑管36、后置活性炭层37、ro膜41、顶盖42、中心管43、第一通水孔44、第二出水柱46、第一套管51、第二通水孔511、第一出水柱512、第二套管52、第一进水通道61、第一出水通道62、第二进水通道63、废水通道64、第二出水通道65、第一流水通道66、第二流水通道67、自封水组件7、底座71、密封件72、弹簧73、环形块74、密封圈75、水路转换件8、第一进水孔81、第一出水孔82、第二进水孔83、废水孔84、纯水孔85、第一护壁86、第二护壁87、第三护壁88、第四护壁89、阻垢单元9、开口91、阻垢剂93、水路板10、滤芯座11、滑动单元12、梯形挡块121、推杆122、固定锁紧单元13、电机14、凸轮15、复位弹簧16、进水电磁阀17、增压泵18、单向阀19、高压开关110、出水龙头111、废水电磁阀112。
具体实施方式
30.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复合滤芯,包括滤瓶1和滤瓶盖2,两者固定连接,为方便描述,将滤瓶盖所在位置视为上方,滤瓶底部视为下方。
31.所述滤瓶内设有前置滤芯、ro滤芯和后置滤芯,所述ro滤芯包括ro膜41和顶盖42,顶盖42套装在ro膜41上,并封闭ro膜41的顶部端面;所述ro膜41内设有中心管43,中心管圆周上设有第一通水孔44;所述中心管43内设有第一套管51,第一套管51内设有上下排列设置的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前置滤芯置于后置滤芯下方;所述第一套管51上设有第二通水孔511,位于后置滤芯外侧,与中心管上的第一通水孔44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包括第一支撑管31,第一支撑管上设有第三通水孔32,所述第一支撑管31上由内向外分别设有第二pp棉层35、活性炭层34和第一pp棉层33;所述后置滤芯包括第二支撑管36,第二支撑管36外侧设有后置活性炭层37;所述第一支撑管31与第二支撑管36上下抵接成一体,且第二支撑管36下端部与第一套管51内壁紧密贴合。所述前置滤芯和后置滤芯内部设有第二套管52,第二套管52位于第一支撑管31、第二支撑管36内,第二套管52下端与第一套管51内部相连通。
32.所述第二套管52内为第一进水通道61,中心管43底部为封闭端,前置滤芯下方与封闭端之间设有第一流水通道66,第二套管52通过第一流水通道66与前置滤芯外侧相连通;第一支撑管31、第二支撑管36与第二套管52之间为第一出水通道62;ro膜41外侧与滤瓶1内壁之间为第二进水通道63,中心管43与第一套管51之间设有第二流水通道67,第二流水通道67连通ro滤芯内侧的第一通水孔44和后置滤芯外侧的第二通水孔511,所述后置活性炭层37内侧和第二支撑管36之间为第二出水通道65。ro膜上方的顶盖42中间设有第二出水
柱46;所述中心管43顶端与第一套管51紧密配合,第一套管51上方设有第一出水柱512,第一出水柱512置于第二出水柱46内部,两者之间为废水通道64。
33.所述滤瓶盖2中间设一凸台21,凸台两侧设有梯形定位块22,所述凸台内设有5个进出水接口,包括第一进水接口23、第一出水接口24、第二进水接口25、废水接口26、纯水接口27,每个进出水接口内均设有自封水组件7,滤瓶盖最外部设有一盖板28;所述滤瓶盖内部还固定有水路转换件8,滤瓶盖与水路转换件8之间设有密封垫29;水路转换件上设有5个进出水孔,分别为第一进水孔81、第一出水孔82、第二进水孔83、废水孔84和纯水孔85,与凸台内的进出水接口相连通。所述水路转换件8朝向ro膜组件一侧设有4圈同心的圆环护壁,由内及外分为第一护壁86、第二护壁87、第三护壁88和第四护壁89,第一进水孔81与第一护壁86内部相连通,第一出水孔82与第一、第二护壁之间相连通,第二进水孔83与第四护壁89外部相连通,纯水孔85与第二、第三护壁之间相连通,废水孔84与第三、第四护壁之间相连通。
34.所述滤瓶盖2内还设有一阻垢单元9,阻垢单元9位于第二进水接口25与第二进水通道63之间。所述阻垢单元9为环状结构,内部设有阻垢剂93;所述阻垢单元朝向第二进水通道63一侧设有开口91。
35.所述自封水组件7包括底座71、密封件72和弹簧73,底座为空心圆柱结构,底座内部设有凸出的环形块74,环形块中间的孔径小于底座上下端的孔径;所述密封件为t字型结构,密封件的小头端穿过环形台阶面,密封件下端套有密封圈75,并抵在环形块下方台阶面,所述弹簧套在密封件上,一端抵在密封件的大头端,另一端抵在环形块上方台阶面。
36.水路板10上设有滤芯固定座,滤芯固定座包括滤芯座11、滑动单元12和固定锁紧单元13,滤芯座11内设有5个滤芯接口,滤芯座内部两侧设有滑轨,滑动单元12置于滤芯座11内,并可沿滑轨移动;所述滑动单元12中间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两侧设有多个梯形挡块121;所述固定锁紧单元13位于滑动单元12上方,与滤芯座11相固定,固定锁紧单元中间设有长槽形的第二开口。水路板10上还安装有电机14和凸轮15,电机位于滤芯座一侧,凸轮安装在电机上;所述滑动单元12朝向电机一侧设有一推杆122,凸轮的突出部与推杆配合工作,凸轮推动滑动单元向内滑动,滑动单元内侧设有复位弹簧16。
37.滤瓶1上的凸台21对准固定锁紧单元13中间的第二开口插入,凸台两侧的梯形定位块22顺着滑动单元的梯形挡块121向下滑入,使得滑动单元沿滑轨向内滑动,也就是远离电机14的方向滑动。当滤芯插到位时,滑动单元12在复位弹簧16的作用下,朝向电机14的方向移动复位,恢复到滤芯插入前的位置。从而使得滑动单元的梯形挡块121挡在滤瓶的梯形定位块22上,对滤芯进行上下限位固定。
38.原水a从滤瓶盖的第一进水接口23、水路转换件的第一进水孔81进入滤瓶内,沿中心位置的第二套管52流动,从前置滤芯下方与中心管封闭端之间的第一流水通道66流至前置滤芯外侧,从前置滤芯侧面进水,经第一pp棉层33、活性炭层34和第二pp棉层35过滤后,沿第一支撑管31的第三通水孔32进入第一支撑管31与第二套管52之间的第一出水通道62,并从第一出水孔82、滤瓶盖2的第一出水接口24流出初滤水b;
39.初滤水b按照水路设计流动,流经进水电磁阀17、增压泵18,而经过增压泵18加压后的水从滤瓶盖的第二进水接口25、水路转换件的第二进水孔83进入滤瓶内,然后先通过阻垢单元9,从阻垢单元的内侧向外侧方向流动,水流通过阻垢单元开口91处,与阻垢单元
内的阻垢剂93相接触,然后流动到第二进水通道63;
40.由于ro膜外侧无法进水,水沿着滤瓶与ro膜之间的第二进水通道63流动到ro膜41底部,并从ro膜底部端面进入;水流经过ro膜41过滤后,产生的纯水c经过中心管43上的第一通水孔44进入中心管43与第一套管51之间的第二流水通道67内,然后从第一套管51上方的第二通水孔511进入后置滤芯外侧,纯水从后置滤芯外侧向内流出,经后置滤芯过滤后的纯水沿后置滤芯内侧与支撑管31之间的第二出水通道65流动,从第一套管51的第一出水柱512、纯水接口27流出,经单向阀19、高压开关110后,从出水龙头111流出;ro膜产生的废水d从顶盖42的第二出水柱与第一套管51的第一出水柱512之间的废水通道64排出,通过废水电磁阀112连接废水出口。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