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背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背板 装置 基板 固定 用于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背板,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能用于固定基板的背板以及使用此背板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作为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件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中。液晶显示装置中主要包括有背光模块、显示面板、电路基板、背板等组件。其中背板常被用于承载背光模块、显示面板以及电路基板。
3.现有技术中,电路基板常会固定于背板上。目前主要的固定方式为使用胶带固定或是螺丝固定。然而,以胶带进行固定时,若固定强度低则难以达到良好的固定作用,若固定强度高则难以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螺丝固定的组装过程难度较高,并且耗费工时。
4.因此,将电路基板固定于背板的过程中,目前较少有组装简单省时又省成本的固定方式。
5.本「背景技术」段落只是用来帮助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可能包含一些没有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现有技术。此外,在「背景技术」中所公开的内容并不代表该内容或者本实用新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代表在本实用新型申请前已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或认知。
实用新型内容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板,能在固定基板时提供良好稳固性,并且组装过程简单省时。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在将基板固定于背板时能提供良好稳固性,并且组装过程简单省时。
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9.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用于固定基板,并包括本体及延伸板。延伸板具有承载面、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分别连接于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之间,且第一侧边与第二侧边相对,第三侧边与第四侧边相对。第一侧边更连接于本体。承载面位于第一侧边、第二侧边、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之间。延伸板包括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配置于第二侧边。第一卡合部先朝远离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再朝第一侧边的方向弯折。第一卡合部朝第一侧边的方向弯折的一端具有朝向承载面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第二卡合部配置于第四侧边。第二卡合部先朝延伸方向延伸,再朝第三侧边的方向弯折。
10.为达到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基板、导光元件、显示面板及上述的背板。基板配置于背板的承载面上。导光元件配置于背板的本体上。显示面板配置于导光元件上,且电连接于基板。
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背板的延伸板包括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配置于第二侧边,且结构上先朝远离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再朝第一侧边的方向弯折,形成卡钩状。当显示装置的基板配置于承载面上时,第一卡合部能够提供基板于承载面的y轴向的止挡与固定作用,并且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凸起结构能进一步地强化固定基板。而第二卡合部配置于第四侧边,且结构上先朝延伸方向延伸,再朝第三侧边的方向弯折,同样为卡钩状。第二卡合部能够提供基板于承载面的x轴向的止挡与固定作用。借由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板能在固定基板时提供良好稳固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螺丝固定,由于不需要额外的零件,只需将基板放上即可,达到组装过程简单省时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上述的背板,因此也具有能良好固定基板于背板以及组装过程简单省时的优点。
12.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3.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
14.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板的局部俯视图。
15.图1c为图1a沿a

a’线靠近第一卡合部一端的剖面示意图。
16.图1d为图1a沿b

b’线靠近第二卡合部一端的剖面示意图。
17.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8.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板的局部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板的局部俯视图。
21.附图标记列表
22.1、1a:显示装置
23.10、10a、10b、10c:背板
24.20:基板
25.21:第一贯孔
26.22:第二贯孔
27.23:凹槽
28.30:导光元件
29.40:显示面板
30.50:导线
31.100、100a、100b、100c:延伸板
32.1001:延伸子板
33.101:第一侧边
34.102:第二侧边
35.103:第三侧边
36.104:第四侧边
37.105、105a:承载面
38.1051:第三凸起结构
39.1052:第四凸起结构
40.110:第一卡合部
41.111:第一凸起结构
42.120:第二卡合部
43.121:第二凸起结构
44.130:第三卡合部
45.131:第五凸起结构
46.200:本体
47.210:侧壁
48.e:延伸方向
49.g: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50.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51.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图。图1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背板的局部俯视图。图1c为图1a沿a

a’线靠近第一卡合部一端的剖面示意图。图1d为图1a沿b

b’线靠近第二卡合部一端的剖面示意图。请参考图1a至图1d,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包括背板10、基板20、导光元件30(请参考图1c)及显示面板40。背板10用于固定基板20,并包括延伸板100及本体200。延伸板100例如具有第一侧边101、第二侧边102、第三侧边103、第四侧边104及承载面105(请参考图1b)。第一侧边101及第二侧边102分别连接于第三侧边103及第四侧边104之间,且第一侧边101与第二侧边102相对,第三侧边103与第四侧边104相对。在本实施例中,背板10的本体200例如具有侧壁210,第一侧边101例如还连接于本体200的侧壁210,侧壁210的高度例如等于或接近导光元件30的高度(例如平行于承载面105的法线方向上的高度),背板10的本体200及侧壁210用于容置导光元件30,但不局限于此。承载面105位于第一侧边101、第二侧边102、第三侧边103及第四侧边104之间。具体而言,延伸板100例如为长方体,承载面105例如为矩形,但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延伸板100的形状。导光元件30配置于背板10的本体200上,本体200配置导光元件30的表面例如与承载面105平行,且各自的法线方向朝向同一方向,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显示面板40配置于导光元件30上,且显示面板40以导线50电连接于基板20。基板20例如是印刷电路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用来驱动显示面板40,导线50例如是软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背板10的延伸板100更包括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且延伸板100用于以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将基板20固定于承载面105上。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例如是配置于延伸板100的承载面105上,但不局限于此。依据不同设计需求,例如也可以将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设置于本体200,而基板20则固定于本体200上。以下,将详细说明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固
定基板20的结构与方式。
5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110例如配置于第二侧边102,第二卡合部120例如配置于第四侧边104。具体而言,第一卡合部110配置于第二侧边102邻近第三侧边103的一端,第二卡合部120配置于第四侧边104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仅为多个配置方式中的其中一种,本实用新型并无特别限制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的配置。于其他实施例中,例如也可以是将第一卡合部110配置于第二侧边102邻近第四侧边104的一端,第二卡合部120配置于第三侧边103的中间位置。
53.在本实施例的结构上,第一卡合部110先朝远离承载面105的延伸方向e延伸,再朝第一侧边101的方向弯折,使得第一卡合部110与承载面105之间形成l形的卡钩状。第二卡合部120先朝延伸方向e延伸,再朝第三侧边103的方向弯折,也是与承载面105之间形成l形的卡钩状,并且方向上与第一卡合部110不相同(如图1a及图1b所示)。当基板20配置于承载面105时,能够抵靠于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请参考图1a,第一卡合部110能在y轴向上为基板20提供止挡及固定作用,第二卡合部120能在x轴向上为基板20提供止挡及固定作用,让基板20能稳固地配置于承载面105上。特别说明的是,由于为了确实固定基板20且避免脱落,此处所指的远离承载面105的延伸方向e为垂直于承载面105的方向(例如为承载面105的法线方向),而非平行于承载面105的方向,并且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是朝着延伸方向e的同一侧延伸,才能达到固定基板20的功能。进一步来说,在一实施例中,延伸方向e亦可相同于依序叠置本体200、导光元件30及显示面板40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平行于延伸方向e上,本体200与延伸板100例如为不重叠。具体而言,延伸板100的第一侧边101连接于本体200的侧壁210,且设置于侧壁210远离导光元件30的一侧,即延伸板100并非设置于本体200的背面。
54.进一步地,第一卡合部110朝第一侧边101的方向弯折的一端具有朝向承载面105凸出的第一凸起结构111。第二卡合部120朝第三侧边103的方向弯折的一端具有第二凸起结构121。基板20例如具有第一贯孔21及第二贯孔22,且第一凸起结构111穿设于第一贯孔21,第二凸起结构121穿设于第二贯孔22。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第一凸起结构111以及第一贯孔21的形状,亦不特别限制第一凸起结构111穿入第一贯孔21的深度,只要彼此能对应配置及固定即可,同理亦用于第二凸起结构121以及第二贯孔22的配置。借由将第一凸起结构111穿设于第一贯孔21,以及第二凸起结构121穿设于第二贯孔22,能够加强将基板20固定于承载面105上的效果,但不局限于此。于另一实施例中,例如也可以是仅具有第一凸起结构111与第一贯孔21的配置,同样能达到加强固定的效果。
55.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导光元件30例如可为导光板、扩散片或其他用于传递光线的光学元件等。一般而言,显示装置1例如还包括发光元件(图未示),如发光二极管或灯管等,发光元件用于提供光线并传递至导光元件30,在经由导光元件30将光线传递至显示面板40。
56.显示面板40例如是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或其他非自发光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的种类例如是穿透式显示面板或半穿透半反射式显示面板,但不局限于此。
57.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中,背板10的延伸板100包括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第一卡合部110配置于第二侧边102,且结构上先朝远离承载面105的延伸方向e延伸,
再朝第一侧边101的方向弯折,形成卡钩状。当显示装置1的基板20配置于承载面105上时,第一卡合部110能够提供基板20于承载面105的y轴向的止挡与固定作用,并且第一卡合部110的第一凸起结构111能进一步地强化固定基板20。而第二卡合部120配置于第四侧边104,且结构上先朝延伸方向e延伸,再朝第三侧边103的方向弯折,同样为卡钩状。第二卡合部120能够提供基板20于承载面105的x轴向的止挡与固定作用。借由第一卡合部110及第二卡合部120的配合,使得本实施例的背板10能在固定基板20时提供良好稳固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螺丝固定,由于不需要额外的零件,只需将基板20放上(或插入)即可,达到组装过程简单省时的效果。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由于使用背板10,因此也具有能良好固定基板20于背板10以及组装过程简单省时的优点。
58.进一步来说,在本实施例中,基板20远离显示面板40的一侧(例如与第二侧边102对应的一侧)例如具有凹槽23。第一卡合部110朝延伸方向e延伸的一端对应配置于凹槽23内,如图1a所示。经由上述的配置,使得基板20在x轴向除了第二卡合部120的固定之外,第一卡合部110朝延伸方向e延伸的一端与凹槽23也能进一步限制基板20在x轴向上的移动,即基板20在x轴向上左右移动时,会使第一卡合部110抵靠于凹槽23,阻止基板20的移动,达到固定的效果。在另一实施例中,基板20也可以具有另一凹槽,与第二卡合部120朝延伸方向e延伸的一端对应配置,达到进一步限制基板20在y轴向上的移动。
59.图2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为方便说明,图2a及图2b的剖面位置及视角分别与图1c及图1d相同。请参考图2a及图2b,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a与上述的显示装置1的结构与优点相似,以下仅针对其结构的主要差异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1a中,背板10a的延伸板100a上,承载面105a例如具有第三凸起结构1051及第四凸起结构1052,但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也可以仅具有第三凸起结构1051或第四凸起结构1052。第三凸起结构1051与第一凸起结构111对应设置,第四凸起结构1052与第二凸起结构121对应设置。具体而言,第三凸起结构1051在垂直于承载面105a的方向上,与第一凸起结构111重叠(例如为完全重叠或部分重叠),并且第三凸起结构1051是朝第一卡合部120弯折的一端凸起。当配置基板20于承载面105a时,第三凸起结构1051例如也是穿设于第一贯孔21,即第一凸起结构111穿设于第一贯孔21的一端,第三凸起结构1051穿设于第一贯孔21的另一端,同时对基板20的两侧进行固定,能够达到更好的稳固性。同理,第四凸起结构1052在垂直于承载面105a的方向上,与第二凸起结构121重叠,并且第四凸起结构1052是朝第二卡合部120弯折的一端凸起。当配置基板20于承载面105a时,第四凸起结构1052例如也是穿设于第二贯孔22,即第二凸起结构121穿设于第二贯孔22的一端,第四凸起结构1052穿设于第二贯孔22的另一端。
60.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在基板20上与上述各凸起结构卡合的结构样式,本实施例中是以第一贯孔21及第二贯孔22为例,然而贯孔也可以替换为不连通的凹槽,用于容纳上述各凸起结构。举例而言,第一贯孔21可以替换为在垂直于承载面105a的方向上重叠设置的两凹槽,分别容纳第三凸起结构1051及第一凸起结构111,同理亦用于第二贯孔22。
61.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板的局部俯视图。请参考图1a及图3,本实施例的背板10b与上述的背板10的结构与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背板10b中,延伸板100b还包括第三卡合部130,配置于第二侧边102的中间位置,可以提升基板20在y轴向的止
挡与固定作用。第三卡合部130朝第一侧边101的方向弯折的一端例如具有朝向承载面105凸出的第五凸起结构131,但不局限于此,第三卡合部130例如也可以不具有第五凸起结构131。第五凸起结构131的结构与作动方式与上述的各凸起结构相同,于此不再详细叙述。本实施例的背板10b相较于背板10仅为其中一种实施例变化的呈现,依据不同设计需求,可以于第一侧边101、第二侧边102、第三侧边103或第四侧边104上配置更多卡合部。本实施例的背板10b用于显示装置1、1a,可以任意组合使用。
62.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背板的局部俯视图。请参考图1a及图4,本实施例的背板10c与上述的背板10的结构与优点相似,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背板10c中,延伸板100c包含间隔设置的多个延伸子板1001,且每一延伸子板1001之间具有间隙g。在本实施例的设计下,可以减少背板10c的材料成本,且同样能在固定基板时提供良好稳固性。本实施例的背板10c用于显示装置1、1a,并且可以与背板10a、10b的结构样式组合使用。
6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中,背板的延伸板包括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第一卡合部配置于第二侧边,且结构上先朝远离承载面的延伸方向延伸,再朝第一侧边的方向弯折,形成卡钩状。当显示装置的基板配置于承载面上时,第一卡合部能够提供基板于承载面的y轴向的止挡与固定作用,并且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凸起结构能进一步地强化固定基板。而第二卡合部配置于第四侧边,且结构上先朝延伸方向延伸,再朝第三侧边的方向弯折,同样为卡钩状。第二卡合部能够提供基板于承载面的x轴向的止挡与固定作用。借由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的配合,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板能在固定基板时提供良好稳固性,并且相较于现有技术的螺丝固定,由于不需要额外的零件,只需将基板放上即可,达到组装过程简单省时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由于使用上述的背板,因此也具有能良好固定基板于背板以及组装过程简单省时的优点。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达成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书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用语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