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用双灯头撞色氛围灯总成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6: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灯头 总成 车内 车用 氛围


1.本发明涉及车内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用双灯头撞色氛围灯总成。


背景技术:

2.随着汽车行业不断发展,人们对车灯要求越来越高,汽车车灯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功能照明,外观、科技感、酷炫、豪华效果开始被消费者追求。目前汽车行业主要车灯功能类型都大同小异,氛围灯作为一种新型灯种在汽车中使用日渐增多,引起广大消费者关注,并逐渐成为市场新宠。
3.仪表区域是车内人员最容易目视的区域,特别是仪表中右侧,一般车型长度均在1米以上,且造型弧度设计多种多样。为了增加氛围灯的效果,凸显豪华,区别传统氛围灯条状、面状的发光效果。
4.传统的内饰氛围灯系统均为同色系,例如专利文献cn207921882u,其公开了一种汽车内饰的氛围灯,包括发光装置、导光条和线束总成,发光装置包括pcb电路板和设置在该pcb电路板上的led灯,线束总成的一端焊接在pcb电路板上,线束总成的另一端与车辆的电控装置连接,导光条的首尾两端均包覆有热缩管,导光条的一端还设有导光灯头,pcb电路板上罩设有仿形外壳,仿形外壳上凸设有固定柱,导光灯头插入到所述的固定柱中。上述这类产品使用过程中,整车氛围灯颜色一致,无法营造出多样化的豪华感及科技感。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用双灯头撞色氛围灯总成。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双灯头撞色氛围灯总成,包括仪表面板和安装在仪表面板背面的发光装置,所述的发光装置包括导光条、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均通过线束与车机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设置在所述导光条相对的两端,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能够各自发出单色光线,以在导光条中汇聚并呈现出撞色光线。
7.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光条内具有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导光光路和第二导光光路;
8.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具有第一led灯组和第二led灯组,所述的第一led灯组与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相对应,所述的第二led灯组与所述的第二导光光路相对应;
9.所述的第二发光模组具有第三led灯组和第四led灯组,所述的第三led灯组与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相对应,所述的第四led灯组与所述的第二导光光路相对应。
10.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与所述第二导光光路之间交错换位呈编织状排布,且所述的交错点为强光点。
11.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位于所述第二导光光路的前方。
12.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均包括有壳体和pcb板,所述的pcb板通过线束与车机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一led灯组和第二led灯组、第三led灯组和第四led灯组设置在对应的pcb板上。
13.作为优选,所述的导光条包括第一引光端部、第二引光端部和导光主体,所述的第一引光端部和第二引光端部均与所述的导光主体垂直设置。
14.作为优选,所述的壳体向外突出形成遮光腔,所述的第一引光端部和第二引光端部插入至所述的遮光腔中。
15.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led灯组、第二led灯组、第三led灯组和第四led灯组均为正向发光led灯,所述正向发光led灯的发光角度为120
°
,所述正向发光led灯与所述导光条的入射端的距离为<l,l=((√3/6)r)mm,r为导光条短边长度。
16.作为优选,所述导光主体的底面设置有内凹型导光齿。
17.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和第二发光模组发出的单色光线为对立色光线。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多个发光模组共用同一导光条的结构设置,且多个发光模组设立在相对端,因此各自发出的单色光线在导光条中传递并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撞色光线,区别于传统的发光形式,使其两端亮不同颜色,中间形成渐变混光效果,光效新颖,可以更好的凸显汽车品牌的个性化,提升整车豪华感及科技感。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发明的装配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剖视图。
21.图3是基础结构的导光条的剖视图。
22.图4是第一发光模组的装配示意图。
23.图5是光路呈交错换位呈编织状排布的局部示意图。
24.图6是光路呈交错换位呈编织状排布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参照图1~图6,一种车用双灯头撞色氛围灯总成,包括仪表面板1和安装在仪表面板1背面的发光装置,所述的发光装置包括导光条2、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均通过线束18与车机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设置在所述导光条2相对的两端,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能够各自发出单色光线,以在导光条2中汇聚并呈现出撞色光线。
27.上述方案作为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其主要特色在于:多个发光模组(优选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共用同一导光条2,且多个发光模组设立在相对端,因此各自发出的单色光线在导光条2中传递并汇聚在一起,形成了撞色光线,区别于传统的发光形式,使其两端亮不同颜色,中间形成渐变混光效果,光效新颖,可以更好的凸显汽车品牌的个性化,提升整车豪华感及科技感。
28.安装时,所述导光条2与仪表面板1通过热铆固定,所述发光装置与仪表面板1通过匹配卡扣固定,安装于仪表面板1内,所述导光条2与仪表面板1热铆固定后再通过卡扣及螺
钉与支架固定。因此导光条2上不设置任何卡接结构以及异常突出结构,即能够实现安装固定,以确保不形成亮斑影响发光均匀效果。
29.本发明中,所述的导光条2的材质采用透光带扩散的pc。
30.在本发明的基础方案上作了改进,以营造出更好的氛围灯效果。具体的:所述的导光条2内具有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导光光路5和第二导光光路6;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3具有第一led灯组7和第二led灯组8,所述的第一led灯组7与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5相对应,所述的第二led灯组8与所述的第二导光光路6相对应;所述的第二发光模组4具有第三led灯组9和第四led灯组10,所述的第三led灯组9与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5相对应,所述的第四led灯组10与所述的第二导光光路6相对应。使用时,第一led灯组7、第二led灯组8、第三led灯组9和第四led灯组10均能够通过车机控制板独立控制运行,选择性地发光或不发光、发出不同颜色的单色光、发出不同亮度的光等各种不同方式,从而营造出更加多样化、立体感的撞色效果。
31.更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5与所述第二导光光路6之间交错换位呈编织状排布,且所述的交错点为强光点11。采用交错换位呈编织状排布,使用时氛围灯的效果交错纵横,且更具有立体感。同时,交错点形成了双色撞色的强光点11,与其它发光区域一起,能够营造出撞色效果的星空氛围效果。
32.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导光光路5位于所述第二导光光路6的前方,使用时在前后方向上更具有立体感。
33.关于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均的基础结构,包括有壳体19和pcb板12,所述的pcb板12通过线束18与车机控制板电连接,所述的第一led灯组7和第二led灯组8、第三led灯组9和第四led灯组10设置在对应的pcb板12上。
34.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导光条2包括第一引光端部13、第二引光端部14和导光主体15,所述的第一引光端部13和第二引光端部14均与所述的导光主体15垂直设置。实现90
°
转折进光,节约所占用的空间,利于整体布局。
35.由于是转折进光,为了防止在进光时逃逸,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9向外突出形成遮光腔16,所述的第一引光端部13和第二引光端部14插入至所述的遮光腔16中,以此起到防光逃逸和聚光的效果。
36.优选的,所述导光条2首尾的第一引光端部13和第二引光端部14的长度均超过10mm以上。使发光区域避开初引入时过亮的首尾部分,不会产生亮斑。
37.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led灯组7、第二led灯组8、第三led灯组9和第四led灯组10均为正向发光led灯,所述正向发光led灯的发光角度为120
°
,所述正向发光led灯与所述导光条2的入射端的距离为<l,l=((√3/6)r)mm,r为导光条2短边长度。采用本实施例的结构,对入光位置、发光角度、发光距离等进行特定设置,能够具备良好的导光效果。
38.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主体15的底面设置有内凹型导光齿17,保证安装可靠的同时,可选择性地使用不同导光齿的深度、长度、密度,来达到调节出光比例更加均匀的效果。
39.使用过程中,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发出任意颜色的光线在汇聚时均能够形成撞色效果,即使是同一色号,其亮度不同也能够形成一定的撞色效果。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发出的单色光线为对立色光线。
40.两种可以明显区分的色彩,叫对立色。包括色相对比、明度对比、饱和度对比、冷暖
对比、补色对比、色彩和消色的对比等。是构成明显色彩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赋予色彩以表现力的重要方法。其表现形式又有同时对比和相继对比之分。比如黄和蓝、紫和绿、红和青,任何色彩和黑、白、灰,深色和浅色,冷色和暖色,亮色和暗色都是对立色关系。因此,采用对立色光线的组合,能够使得撞色效果更佳明显,科技感和豪华感提升更加明显。
41.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发光模组3和第二发光模组4与车内音乐节奏相关联,实现动态效果(音乐节奏高昂或低沉),渐变混光区域可以根据亮度的变化相应来回移动,形成另类的双色对垒冲击特效。
42.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