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2: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光机 光学 投影 组件 投影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投影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


背景技术:

2.微型投影仪的核心组件为投影光机,而分光棱镜与dmd光调制器是投影光机的两大核心部件。分光棱镜与dmd光调制器之间相对位置的精确性对于投影质量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对投影光机进行调制,常见的做法包括:一、以dmd光调制器为固定参照调整分光棱镜的位置;二、与第一种方法相反,是以分光棱镜为固定参照调整dmd光调制器的位置。在后一种做法中要求分光棱镜本身的装配高度稳固。
3.相关技术中,包括壳体、分光棱镜的光机组件中,壳体具有顶部敞口的容腔,分光棱镜沿垂直于其上下端面的方向装入壳体容腔,dmd光调制器的矩形调制区域、分光棱镜的用于接收照明光束的初始入射面,以及用于向投影镜头透射成像光束的成像出射面均垂直于水平面,即同时平行于上下方向。并且在这种结构中,为了使分光棱镜抵靠在容腔的后限位面,通常采用多个弹性件直接抵靠在朝前设置斜面或成像出射面上,并且沿dmd光调制器的矩形调制区域的长边布置。由于这些面均距离容腔的上敞口比较近,因此装配相对容易。但若在改变分光棱镜的空间位置使原来的上下端面的朝向改为为水平方向后,仍然直接应用上述稳固装配技术方案,则由于原来斜面或成像出射面用于供弹性件抵靠的区域有其中一侧将位于容腔的底部,因此对应弹性件距离容腔的上敞口较远,从而必然导致弹性件装配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分光棱镜的不用于处理光束的端面侧置后,用于分光棱镜底部的限位组件仍然易于装配且使分光棱镜装配稳固的光机组件。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光机组件,包括壳体、分光棱镜以及两个底托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内腔以及与所述内腔连通的纵向安装口以及后安装口;所述内腔的后壁面包括位于所述后安装口外围的后限位面;
7.所述后安装口安装dmd光调制器;所述分光棱镜穿过所述纵向安装口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腔;所述内腔还包括两支撑面,两所述支撑面分别位于所述分光棱镜的左右两侧;
8.所述分光棱镜包括出射入射面、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所述出射入射面朝向所述dmd光调制器;
9.两个所述底托组件位于所述内腔的底部,其中一个所述底托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内腔的与该第一端面相对内壁面之间;另一个所述底托组件位于所述第二端面和所述内腔的与该第二端面相对的内壁面之间;
10.所述底托组件包括底托件及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两个连接点,所述弹性件的
一个连接点与所述底托件连接,另一个连接点相对所述壳体固定;所述底托件与所述分光棱镜的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的一端连接,所述底托件至少在朝后的方向上相对所述分光棱镜固定;所述底托件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推动所述分光棱镜以使所述出射入射面贴合所述后限位面。
11.优选地,所述底托件包括侧连板以及后挡板,两所述底托件的所述侧连板分别沿所述分光棱镜的左右侧面延伸,所述侧连板与所述分光棱镜连接;所述后挡板连接在所述侧连板的背离所述分光棱镜的一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后挡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后挡板的前侧。
12.优选地,所述底托件还包括底侧限位臂,所述分光棱镜的初始入射面远离所述纵向安装口设置,所述侧连板的下边缘沿所述初始入射面延伸并向下凸出于所述初始入射面,所述底侧限位臂连接在所述侧连板的下边缘并与所述初始入射面抵接。
13.优选地,所述分光棱镜包括近侧棱镜及远侧棱镜,所述初始入射面及出射入射面形成在所述近侧棱镜上,所述近侧棱镜还包括近侧临界面;
14.所述远侧棱镜包括远侧临界面与成像出射面,所述远侧临界面与所述近侧临界面胶合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所述成像出射面位于所述远侧棱镜背离所述近侧棱镜的一面,所述近侧临界面的下部外露于所述远侧棱镜;
15.所述侧连板的前边缘沿所述近侧临界面下部延伸并斜向上凸出于所述近侧临界面,所述底托件还包括前侧限位臂,所述前侧限位臂连接在所述侧连板的前边缘并与所述近侧临界面抵接;所述侧连板与所述分光棱镜粘接固定。
16.优选地,所述底侧限位臂的前端与前侧限位臂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避位缺口,所述近侧棱镜的前下侧形成有尖角,所述尖角由所述近侧临界面与初始入射面构成,所述尖角位于所述避位缺口内。
17.优选地,所述成像出射面与所述远侧临界面的连接处设有切平面,所述切平面与所述近侧临界面的下部围合形成避位所述前侧限位臂的豁口。
18.优选地,所述底托件还包括上挡板,所述上挡板连接所述侧连板及后挡板的上边缘;所述弹性件位于由所述上挡板、侧连板以及后挡板围合的空间内。
19.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弹性件开设有过孔,所述弹性件穿过所述过孔安装在所述后挡板与所述初始入射面之间;所述底托组件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安装在所述过孔并与所述过孔的内壁面密封配合。
20.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左右壁面均设有支撑凸条,所述支撑凸条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支撑凸条包括朝后设置的支撑面,所述弹性件与所述支撑面连接且位于所述支撑面与后挡板之间。
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投影光机,包括dmd光调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光机组件,所述dmd光调制器安装在所述后安装口。
22.优选地,所述纵向安装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分光棱镜的初始入射面朝下设置。
23.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通过在分光棱镜的左右两侧设置支撑面与底托组件,也就是对应的不用于处理光束的左右端面的外侧,具体地,在分光棱镜不用于处理光束的右端面与壳体内腔的右壁面之间设置一组支撑面与底托组件,分光棱镜不用于处理光束的左端
面与壳体内腔的左壁面之间设置另一组支撑面与底托组件,由于分光棱镜的右端面与壳体内腔的右壁面之间空腔,以及分光棱镜左端面与壳体内腔的左壁面之间空腔向上直通壳体内腔的纵向安装口,因此底托组件可以很方便地安装至内腔纵向安装口的部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弹性件连接底托件与支撑面,底托件又与分光棱镜的下端连接,因此底托件可以有效地向分光棱镜传递向后的弹力,进而保证分光棱镜装配的稳固性。
24.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25.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及投影光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26.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镜头前侧为模拟的投影光束;
27.图2为图1中光机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28.图3为图2中沿iii

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1中光机组件的侧视示意图;
31.图6为图5中沿vi

v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图1中上壳体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图7中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图8中分光棱镜、底托组件以及压盖组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图9中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图8中结构移除掉底托组件、压盖组件以及dmd光调制器等部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图11中结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图1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图8中结构移除掉压盖组件以及dmd光调制器等部件后的俯视示意图;
41.图16为图15中沿xvi

xv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2.图17为图16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43.图18为图15中沿xviii

xv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4.图19为图18中e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请参照图1至图5、图9及图10,在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包括壳体10、分光棱镜20以及底托组件40,所述壳体10具有内腔111以及与内腔111连通的纵向安装口112以及后安装口113;内腔111的后壁面包括位于后安装口113外围的后限位面114;
46.后安装口113用于安装dmd光调制器30;分光棱镜20穿过纵向安装口 112安装在壳
体10的内腔111;内腔111还包括两支撑面115,两支撑面115 分别位于分光棱镜20的左右两侧;
47.分光棱镜20包括出射入射面212、在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端面214 及第二端面215,出射入射面212朝向dmd光调制器30;
48.两个底托组件40位于内腔111的底部,其中一个底托组件40位于第一端面214和内腔111的与该第一端面214相对内壁面之间;另一个底托组件40 位于第二端面215和内腔111的与该第二端面215相对的内壁面之间;
49.底托组件40包括底托件41及弹性件42,弹性件42具有两个连接点,弹性件42的一个连接点与底托件41连接,另一个连接点相对壳体10固定;底托件41与分光棱镜20的远离纵向安装口的一端连接,底托件41至少在朝后的方向上相对分光棱镜20固定;底托件41在弹性件42的弹力作用下向后推动分光棱镜20以使出射入射面212贴合后限位面114。
50.本实施例中,壳体10用于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各个部件提供支撑,是光机组件中结构相对复杂的零部件。具体地,请一并参照图6至图8,该光机组件还包括压盖组件50、投影镜头60、光学照明系统以及反射镜80;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光源、三色调制组件以及会聚透镜组(73a,73b),三色调制组件包括准直透镜组(721a,721b,721c)、二向色镜(722a,722b)、中继透镜723、复眼透镜组724。所述光学照明系统包括光源(71a,71b,71c,71d)及三色调制组件,壳体10既可以为一体的结构也可以为分体的结构,光学照明系统、反射镜80以及分光棱镜20既可以沿同一个平面铺设安装在壳体10上,可以沿一个以上的平面安装在壳体10上。壳体10还包括与内腔111连通的前安装口118;内腔111的底壁面在邻近左右壁面处均形成有下限位面119;dmd光调制器30及投影镜头60分别安装在前安装口118与后安装口113。壳体10 的纵向安装口112皆可以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壳体10的底部。
51.可以理解的是,分光棱镜20既可以为tir(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内全反射)棱镜,也可以为rtir棱镜,或者为单块的棱镜。第一配合面312与第二配合面321既可以由对光束进行处理的棱镜本身的表面构成也可以为附加固定在棱镜上的构件构成。请参照图3、图4、图8至图10,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分光棱镜20搭配dmd数字微镜将照明光路在dmd光调制器30的作用下转换为投影光路。近侧棱镜21还包括第一端面214、第二端面215;初始入射面211、出射入射面212以及近侧临界面213均位于第一端面214、第二端面215之间;远侧棱镜22的顶部具有由上至下向后倾斜的出射连接面224;远侧棱镜22还包括第三端面225、第四端面226;远侧临界面221与所述近侧临界面213胶合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为了降低成本,近侧棱镜21与远侧棱镜22采用相同折射率的材质,并且两者形状相同,如此可以共用成型的模具。初始入射面211朝下且贴合下限位面119,出射连接面224与近侧临界面213邻接,近侧临界面213的上部凸出于出射连接面224,近侧临界面213 和出射连接面224围合形成开口朝上的凹部24。
52.dmd光调制器30用于根据接收的图像信号控制光束通断,进而实现图像显示。投影镜头60用于将dmd光调制器30调制的图像放大透射到屏幕上。请再次参照图3及图6,光学照明系统用于产生平行的三色光,这里不是严格的平行光,二是允许一定夹角误差的大致平行的光束。光学照明系统的光源 (71a,71b,71c,71d)具体地为led光源。在光学照明系统的变形实施例中,光源可以为rgb激光,混光激光以及灯泡类型的光源。三色调制组件的构成根据现有技术具有多种变形,例如三色调制组件若根据光源的不同又可以搭配选用二色
镜、色轮、荧光轮以及x棱镜等。
53.光学照明系统的光源(71a,71b,71c,71d)发出的光,在内部进行调整后输出的平行光,反射镜80用于改变该平行光的传播方向。光学照明系统还包括会聚透镜组(73a,73b),会聚透镜组(73a,73b)用于将横截面大致为圆形的光束转换为横截面大致为矩形的光束。本实施例中,经复眼透镜透出的平行光经会聚透镜组(73a,73b)下侧的透镜处理后照射到反射镜80上,进而改变方向透射至会聚透镜组(73a,73b)上侧的自由曲面透镜上。经过会聚透镜组(73a,73b)转换的光束将透射至分光棱镜20的初始入射面211上。分光棱镜20的横截面垂直于初始入射面211,在分光棱镜20为tir(totalinternal reflection,内全反射),由两个棱镜胶合而成时,分光棱镜20的横截面通常还垂直于两个棱镜的胶合面。
54.底托组件40中,弹性件42既可以通过自身压缩的方式向底托件41施加弹力,也可以通过自身拉伸的方式对底托件41施加弹力。两种方式中,前一种通常更易于装配。对应不同的弹力施加形式,弹性件42与底托件41相对壳体10固定的支撑点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变形,在弹性件42自身被压缩的情形中,弹性件42被稳定夹合在支撑面115与底托件41之间即可;在弹性件42 自身被拉伸的情形中,弹性件42被拉伸的两端则与相对壳体10固定的支撑点或底托件41固定连接,或挂钩连接,即球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与弹性件 42连接的且相对壳体10固定的支撑点既可以直接形成在壳体上,也可以形成相对壳体10固定的第三部件上,例如用于遮挡杂散光的散热器,用于实现xpr 的振镜等部件。
55.请再次参照图1至图4,图7及图8,压盖组件50包括压盖51、弹性压块52以及弹性胶(图未示),压盖51固定盖合在纵向安装口112,压盖51的内表面包括伸入凹部24的前斜面511与后斜面512,前斜面511邻近出射连接面224并通过弹性胶与出射连接面224固定;后斜面512与近侧临界面213 相对设置,弹性压块52被压合在后斜面512与近侧临界面213之间。通过设置后斜面512伸入该凹部24,并在后斜面512与近侧临界面213之间设置弹性压块52使得近侧棱镜21的上端可以紧靠在后限位面114上,下端又可以紧靠在下限位面119上,从而保证了近侧棱镜21在前后方向上的稳固性。与此相结合地,还设置前斜面511伸入分光棱镜20上端的凹部24,并设置弹性胶粘接固定前斜面511与出射连接面224,如此在分光棱镜20在惯性作用下或弹性压块52的弹力失衡的情况下使得分光棱镜20的上端向后倾摆且分光棱镜 20的下端向后错动时,弹性胶产生的压应力将阻碍或缓冲这种趋势;并且在分光棱镜20的上端向后摆动且分光棱镜20的下端向前翻动时,弹性胶产生的拉应力可以对弹性压块52进行补强从而同样可以阻碍或缓冲这种趋势。并且由于弹性胶与弹性压块52邻近设置,均位于分光棱镜20上端的凹部24内,因此,其相对于分光棱镜20重心的力臂也大小接近,从而两者相互配合可以抵抗更大的可能导致分光棱镜20错位的惯性力。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一方面分光棱镜20可以保持原有的由上至下的装配方式,如此方便装配且不会占用壳体10侧面的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弹性压块52与弹性胶配合固定分光棱镜20提升了分光棱镜20装配稳固性,进而保证了光机组件的工作可靠性。
56.压盖51与纵向安装口112的盖合优选地为可拆卸的,例如在纵向安装口 112的边缘处环绕纵向安装口112设置多个固定孔,并在压盖51的边缘上对应设置通孔,然后采用螺栓穿过通孔并旋入固定孔即可实现压盖51的可拆卸盖合。为了防止水汽或粉尘进入壳体10的内腔111,还可以在压盖51与纵向安装口112的边缘部之间设置环形密封圈。
57.本实用新型的光机组件通过在分光棱镜20的左右两侧设置底托组件40,也就是对
应的不用于处理光束的左右端面的外侧,具体地,在分光棱镜20不用于处理光束的右端面与壳体10内腔111的右壁面之间设底托组件40,分光棱镜20不用于处理光束的左端面与壳体10内腔111的左壁面之间设置另一底托组件40,由于分光棱镜20的右端面与壳体10内腔111的右壁面之间空腔,以及分光棱镜20左端面与壳体10内腔111的左壁面之间空腔直通壳体10内腔111的纵向安装口112,因此底托组件40可以很方便地安装至内腔111远离纵向安装口112的部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弹性件42连接底托件41与支撑面 115,底托件41又与分光棱镜20的下端连接,因此底托件41可以有效地向分光棱镜20传递向后的弹力,进而保证分光棱镜20装配的稳固性。
58.进一步地,底托件41包括侧连板411以及后挡板412,两底托件41的侧连板411分别沿分光棱镜20的左右侧面延伸,侧连板411与分光棱镜20连接;后挡板412连接在侧连板411的背离分光棱镜20的一面,弹性件42与后挡板 412连接且位于后挡板412的前侧。
59.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侧连板411可以方便底托件41与分光棱镜20连接,例如侧连板411与对应的分光棱镜20的第一端面214或第二端面215采用胶水粘接固定,由于侧连板411沿分光棱镜20的左右侧面延伸如此侧连板411 可以提供足够的粘接面积或连接面积,保证连接的稳固性;通过设置后挡板 412可以保证底托件41供与弹性件42抵接的面积,避免光机组件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导致弹性件42的抵接位置跑偏。
60.进一步地,分光棱镜20的初始入射面211远离纵向安装口112设置,底托件41还包括底侧限位臂413,侧连板411的下边缘沿初始入射面211延伸并向下凸出于初始入射面211,底侧限位臂413连接在侧连板411的下边缘并与初始入射面211抵接。
61.本实施例中,底侧限位臂413通过与初始入射面211抵接可以帮助定位侧连板411以及后挡板412的位置,使底托件41可以快速地装配至分光棱镜20 上的正确位置。底侧限位臂413连接在侧连板411的下边缘则可以减少底托件 41占用内腔111空间,使得光机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
62.进一步地,请再次参照图3、图4、图8至图10,图15、图16以及图18,在一实施例中,分光棱镜20包括近侧棱镜21及远侧棱镜22,初始入射面211 及出射入射面212形成在近侧棱镜21上,近侧棱镜21还包括近侧临界面213;
63.远侧棱镜22包括远侧临界面221与成像出射面222,远侧临界面221与近侧临界面213胶合且两者之间形成有空气间隙;成像出射面222位于远侧棱镜22背离近侧棱镜21的一面,近侧临界面213的下部外露于远侧棱镜22;
64.侧连板411的前边缘沿近侧临界面213下部延伸并斜向上凸出于近侧临界面213,底托件41还包括前侧限位臂414,前侧限位臂连接在侧连板411的前边缘并与近侧临界面213抵接;侧连板411与分光棱镜20粘接固定。
65.本实施例中,照明光束从底部的初始入射面211进入近侧棱镜21后可以在近侧棱镜21与远侧棱镜22之间的空气间隙处产生全反射,经过全反射的照明光束从出射入射面212射出并到达dmd光调制器30的光调制区域,照明光束在dmd光调制器30处被微镜调制后转换为照明光束从出射入射面212 射入近侧棱镜21,然后依次经近侧临界面213、远侧临界面221以及成像出射面222到达投影镜头60。
66.前侧限位臂414与底侧限位臂413形成一个夹角,通过与对应的近侧临界面213与初始入射面211抵接后,可以在垂直于近侧临界面213或初始入射面 211的平面内唯一定位
底托件41的位置。前侧限位臂414连接位置的设计的有益效果与底侧限位臂413相同,可以避位内腔111中的其他部件,并使得光机组件的结构更为紧凑。通过将侧连板411与分光棱镜20粘接固定,可以保证底托件41与分光棱镜20之间的相对位置始终稳固,进而保证弹性件42的弹力大小与方向符合设计的要求。
67.进一步地,底侧限位臂413的前端与前侧限位臂414的下端之间形成有避位缺口415,近侧棱镜21的前下侧形成有尖角23,尖角23由近侧临界面213 与初始入射面211构成,尖角23位于避位缺口415内。
68.本实施例中,底托件41上通过设置避位缺口415避位夹角,可以保证底侧限位臂413与前侧限位臂414确实地与相应的表面抵接,从而保证底托组件 40位置的精确性。可以理解的是,底托件41的位置变化则意味着后挡板412 位置的变化,后挡板412位置变化则意味着弹性件42弹力大小和/或方向的变化,因此提升底托件41位置的精确度,可以保证分光棱镜20固定的稳固性。
69.进一步地,成像出射面222与远侧临界面221的连接处设有切平面223,切平面223与近侧临界面213的下部围合形成避位前侧限位臂414的豁口。
7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切平面223,可以在成像出射面222与远侧临界面 221的交线的高度,和近侧临界面213与初始入射面211的高度接近的情形下,为底托件41提供避位空间。
71.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5至图19,在一实施例中,底托件41还包括上挡板416,上挡板416连接侧连板411及后挡板412的上边缘;弹性件42位于由上挡板416、侧连板411以及后挡板412围合的空间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挡板416可以进一步地防止弹性件42从底托件41内松脱。
72.进一步地,壳体10的侧壁对应弹性件42开设有过孔116,弹性件42穿过过孔116安装在后挡板412与初始入射面211之间;底托组件40还包括密封塞43,密封塞43安装在过孔116并与过孔116的内壁面密封配合。
73.本实施例中,装配的过程中若先装配分光棱镜20与底托件41,上挡板416 将对密封塞43的安装带来不便。通过在壳体10的侧壁设置过孔116,则在先装配分光棱镜20与底托件41情形下仍然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弹性件42。优选地,在设置过孔116后为了保证内腔111的密封性,设置了密封塞43封堵住该过孔116。
74.进一步地,参照图9至图17,在一实施例中,内腔111的左右壁面均设有支撑凸条117,支撑凸条117沿上下方向延伸,支撑凸条117包括朝后设置的支撑面115,弹性件42与支撑面115连接且位于支撑面115与后挡板之间。
75.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支撑凸条117可以充分利用分光棱镜20与内腔111 的左右内壁面之间的空间,提升装配底托组件40的操作空间;此外,支撑凸条117还可以一定程度为弹性件42隔离投影光束、杂散光光束、以及杂散光散热器的热辐射,防止弹性件42在热辐射作用下过快地改变弹性性能,例如对于橡胶材质的弹性件42硬度提升或对于金属材质的弹性件42刚性降低。
7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投影光机,包括dmd光调制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光机组件,所述dmd光调制器安装在所述后安装口。该光机组件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投影光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
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7.进一步地,所述纵向安装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分光棱镜的初始入射面朝下设置。
78.本实施例中,在应用长边入射的dmd光调制器30,即dmd光调制器 30的矩形调制区域以长边为照明光束的入射边时为了降低光机组件的高度,所述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及第二壳体10 上下拼接,且在拼接处连通各自的内部容腔,如此上述的内腔111、纵向安装口112、前安装口118、后安装口113、下限位面119以及后限位面114均形成在第一壳体10。光源(71a,71b,71c,71d)安装在第二壳体10,三色调制组件沿水平面安装在第二壳体10的内部容腔;反射镜80经第二壳体10的拼接口安装在第二壳体10的内部容腔;反射镜80用于将三色调制组件调制的三色光朝向第一壳体10的内腔111反射;投影镜头60与第一壳体10连接,分光棱镜20安装在第一壳体10的内部容腔;分光棱镜20的初始入射面211朝向第二壳体10以接收反射镜80反射的光。如此,设置在下壳体10的反射镜 80可以将大致水平的三色光即照明光束向上反射,从而经分光棱镜20处理的照明光束可以直接经dmd光调制器30的调制区域的长边进入,进而保证 dmd光调制器30调制出矩形画面。由于反射镜80接收的光束大致水平,因此光源(71a,71b,71c,71d)与三色调制组件仍可沿水平面布置安装在下壳体10,从而降低了光机组件整体的高度。此外,由于反射镜80的安装利用了下拼接口,因此,无需在下壳体10的其他位置开设安装口来安装反射镜80,这样使得投影机的壳体10结构更为紧凑。
79.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80.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