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影盒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3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影 成像 照相 用于 设备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显影盒。


背景技术:

2.显影盒通常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到例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在接触式显影的情形下,成像作业时显影盒的显影辊通过与感光鼓接触而向感光鼓供应显影剂,以将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3.在非成像操作期间(例如对感光鼓进行清洁时),通常控制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以避免因显影辊长期接触感光鼓所带来的成像质量劣化。因此,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通常设有分离/接触机构,该分离/接触机构用于使显影辊和感光鼓在成像作业时接触,而在非成像作业时分离。
4.现有技术的一种显影盒,包括把手构件和分别设置在盒体两个纵向端部的固定凸起,该固定凸起在纵向上从盒体伸出,并与盒体一体成型。在显影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接触机构可作用于该固定凸起,以改变显影盒相对于感光鼓的位置,使得显影辊在与感光鼓分离的分离位置以及与感光鼓接触的接触位置之间运动。
5.上述显影盒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在将显影盒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中(装机)或从其中移除(拆机)时,固定凸起可能会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接触机构和/或其他部件产生干涉,造成装机和拆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装机和拆机的显影盒。
7.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包括盒体和显影辊;其中,显影盒还包括:
8.把手构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
9.活动构件,设置在盒体上,并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运动;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活动构件的自由端部在第四位置伸出于盒体,且比在第三位置更加远离把手构件;
10.其中,把手构件的运动关联于活动构件的运动。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把手构件设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把手构件的转动轴线设置为平行于显影辊。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把手构件设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把手构件的平移方向垂直于显影辊的长度方向。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盒体远离显影辊的一侧,把手构件在第一位置比在第二位置更加突出于盒体。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动构件设置为在把手构件的驱使下沿显
影辊的长度方向移动。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当把手构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运动时,活动构件从第三位置运动至第四位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在第三位置,活动构件的自由端部内缩于盒体。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动构件的自由端部具有锥面或斜面。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滑槽,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中的另一个上设有第一滑动凸起,第一滑槽相对于显影辊倾斜设置,第一滑动凸起设置在第一滑槽内。
19.优选的,第一滑槽设置在把手构件上,第一滑动凸起设置在活动构件上。
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之间设有摇杆构件,摇杆构件相对于显影辊倾斜设置,摇杆构件的两端分别与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转动连接。
21.优选的,摇杆构件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把手构件上具有与第二滑槽转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凸起,活动构件上具有与第三滑槽转动连接的第三滑动凸起。
2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显影盒还包括保持机构,保持机构用于将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保持在相应位置。
23.进一步地,保持机构设置在活动构件和盒体之间。
24.进一步地,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动构件上的弹性限位部、设置在盒体上的第一凹陷部和第二凹陷部,弹性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凹陷部或第二凹陷部内,从而将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保持在相应位置。
2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活动构件与盒体转动连接,并能够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转动;活动构件和把手构件之间通过联动机构连接,当把手构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联动机构带动活动构件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
26.进一步地,上述联动机构包括:
27.平移构件,与把手构件连接,并可在把手构件的带动下沿显影辊的长度方向移动;
28.连接构件,其两端分别与平移构件和活动构件转动连接。
29.其中,当把手构件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平移构件沿显影辊的长度方向朝盒体内侧移动,并通过连接构件带动活动构件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
30.进一步地,把手构件上具有相对于显影辊倾斜设置的第四滑槽,平移构件上设有第四滑动凸起,第四滑动凸起设置在第四滑槽内。
31.进一步地,平移构件和盒体之间设有保持机构,保持机构用于将把手构件和活动构件保持在相应位置。
3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把手构件设置在盒体远离显影辊的一侧;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把手构件位于盒体的中部,活动构件对称地设置在把手构件的相对两侧。
33.本实用新型中,把手构件的运动关联于活动构件的运动,在拆机和装机过程中,用户可通过操作把手构件调整活动构件的位置,避免或消除活动构件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接触机构和/或其他部件的干涉。通过把手构件调整活动构件的位置,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的第一立体结构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的第二立体结构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的第一结构分解图;
38.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的第二结构分解图;
39.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的第一横向剖视图,其中把手构件处于第一位置;
40.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的第二横向剖视图,其中把手构件处于第二位置;
41.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1在把手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42.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图;
43.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3的立体结构图;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3的结构分解图;
45.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3的第一横向剖视图,其中把手构件处于第一位置;
46.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3的第二横向剖视图,其中把手构件处于第二位置;
47.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3在把手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
48.图14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4的立体图;
49.图15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4的结构分解图;
50.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显影盒实施例4在把手构件处于第二位置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51.实施例1
52.如图1和2所示,实施例1的显影盒包括盒体11以及可旋转地支撑在盒体11上的显影辊12。盒体11远离显影辊12的一侧设有把手构件13,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把手构件13位于盒体11的大致中间位置。
53.把手构件13可以与盒体11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盒体11远离显影辊12的一侧具有凹陷部111,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凹陷部111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个枢转孔112;把手构件13具有把手转轴131,把手转轴131可转动地设置在枢转孔112内,这样把手构件13能够绕把手转轴131转动。把手转轴131可以设置为平行于显影辊12,把手构件13的转动轴线相应地也与显影辊12平行。
54.把手构件13和盒体11之间可以设有转动引导机构,使得把手构件13的转动过程更为平稳。例如图3所示,把手构件13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个导向凸起132,凹陷部111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个弧形导向槽113,导向凸起132设置在弧形导向槽113内。把手构件13转动时,导向凸起132在弧形导向槽113内滑动。
55.如图3和4所示,盒体11上还设有两个活动构件14,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活动构件14基本上对称地设置在把手构件13的相对两侧。活动构件14包括一体成型或固定连接的连接部141和杆部142,盒体11具有贯穿式的导向孔114,杆部142插入导向孔114内。杆部142远离把手构件13的末端形成为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140,自由端部140具有锥面或斜面1401,锥面或斜面1401有利于自由端部140进入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接触机构。
56.活动构件14能够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并且活动构件14的移动关联于把手构件13的转动。例如,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把手构件13的相对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一滑槽133,第一滑槽133相对于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连接部141上设有第一滑动凸起143,第一滑动凸起143设置在第一滑槽133内。通过第一滑槽133和第一滑动凸起143之间的配合,把手构件13的运动关联于活动构件14的运动。容易理解,也可以将第一滑槽133设置在连接部141上,第一滑动凸起143设置在把手构件13上。
57.把手构件13能够在如图2或5所示的第一位置以及如图6或7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从图5和图6的对比可见,在盒体11远离显影辊12的一侧,把手构件13在第一位置比在第二位置更加突出于盒体11。也就是说,若定义第一位置下把手构件13远端与显影辊12轴心的距离为h11(见图5),第二位置下把手构件13远端与显影辊12轴心的距离为h12(见图6),则h11大于h12。
58.当把手构件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活动构件14相关联地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如图2所示,当把手构件13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构件14位于第三位置,此时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140内缩于盒体11(即不从盒体11的纵向端部伸出)。如图7所示,当把手构件13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活动构件14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四位置,此时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140从导向孔114内伸出于盒体11。
59.当然,在第三位置,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140也可以伸出于盒体11,只要其在第三位置的伸出位移小于在第四位置的伸出位移即可;也就是说,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140在第四位置比在第三位置更加远离把手构件13。
60.如图7所示,在远离显影辊12的方向(即图7中向上的方向)上,第一滑槽133的下游端(图7中的上端)比上游端(图7中的下端)更加接近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这样,当把手构件1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活动构件14将朝盒体11的纵向端部方向移动,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进而伸出于盒体11的纵向端部。相应地,当把手构件1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活动构件14将朝盒体11的内侧移动,进而缩回盒体11内部。
61.请再次参阅图5,显影盒可以沿l方向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装机前把手构件13位于第一位置、活动构件14位于第三位置,该状态可以在握持把手构件13的情况下依靠显影盒的重力实现。安装过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相应施力部(例如位于显影盒上方的横梁)将向把手构件13施加作用力,使把手构件13沿r方向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活动构件14相应地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四位置。此时,活动构件14的自由端部140从盒体11的纵向端部伸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接触机构能够作用于自由端部140,使得显影辊12与感光鼓分离或接触。
62.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移除显影盒时,用户可以通过操控把手构件13而改变活动构
件14的位置,以避免或消除自由端部140与分离/接触机构或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其他部件干涉。
63.实施例2
64.图8是显影盒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图。如图8所示,把手构件13具有把手转轴131和导向凸起132,盒体112上设有枢转孔112和导向弧面115,把手转轴131可转动地设置在枢转孔112内,导向凸起132承载在导向弧面115上。把手构件13绕把手转轴131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时,导向凸起132在导向弧面115上滑动。
65.实施例2中,显影盒还包括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用于将把手构件13和活动构件14保持在其相应位置。其中,保持机构可以设置在活动构件14和盒体11之间,也可以设置在把手构件13和盒体11之间。图8示出了设置在活动构件14和盒体11之间的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活动构件14上的弹性卡扣144、设置在盒体11上的第一凹陷部116和第二凹陷部117,弹性卡扣144具有作为弹性限位部示例的锁定凸起1441,锁定凸起1441设置在第一凹陷部116或第二凹陷部117内,从而将把手构件13和活动构件14保持在相应位置。弹性卡扣144可以设置在连接部141上,构成连接部141的一部分。
66.具体的,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凹陷部116位于第二凹陷部117的内侧。当锁定凸起1441设置在第一凹陷部116内时,把手构件13保持在第一位置,活动构件14保持在第三位置;当锁定凸起1441设置在第二凹陷部117内时,把手构件13保持在第二位置,活动构件14保持在第四位置。
67.装机前,把手构件13位于第一位置、活动构件14位于第三位置,装机过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相应施力部将向把手构件13施加作用力,使把手构件1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在此过程中弹性卡扣144的锁定凸起1441将被迫从第一凹部116中脱出,活动构件14相应地能够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四位置。当把手收件13转动到第二位置时,活动构件14移动到第四位置,此时弹性卡扣144的锁定凸起1441正好进入第二凹陷部117内,从而将把手构件13保持在第二位置,活动构件14保持在第四位置。
68.对显影盒实施例2其他方面的描述可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69.实施例3
70.图9和10示出了显影盒实施例3的结构。如9和10图所示,实施例3中,盒体31相对于显影辊的一侧具有凹陷部311,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凹陷部311位于盒体31的大致中间位置。把手构件33面对凹陷部311设置,并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在移动到第二位置后,把手构件33的一部分将进入凹陷部311内。把手构件33的平移方向可以垂直于显影辊的长度方向。
71.盒体31上设有两个活动构件34,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活动构件34基本上对称地设置在把手构件33的相对两侧。活动构件34呈杆状,盒体31上设置有导向槽312,活动构件34滑动设置在导向槽312内。与把手构件33的移动相关联,活动构件34能够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四位置。
72.活动构件34和把手构件33之间设有摇杆构件35,摇杆构件35可转动地设置在盒体31上,用于将把手构件33的运动关联于活动构件34的运动。如图10所示,盒体31上设有枢转孔313,摇杆构件35的大致中部具有转轴351,转轴351可转动地设置在枢转孔313内,使得摇杆构件35能够绕转轴351转动。
73.摇杆构件35的两端分别与活动构件34和把手构件33转动连接。例如,摇杆构件35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滑槽353和第三滑槽352,把手构件33上具有与第二滑槽353转动连接的第二滑动凸起331,活动构件34上具有与第三滑槽352转动连接的第三滑动凸起342。第二滑动凸起331的末端可以形成防脱头部332,以防止摇杆构件35和把手构件33脱离。第三滑动凸起342的末端可以形成防脱头部3421,以防止活动构件34和摇杆构件35脱离。
74.把手构件33能够在如图11所示的第一位置和如图12所示的第二位置之间平移,把手构件33的平移方向垂直于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从图11和图12的对比可见,在盒体31远离显影辊12的一侧,把手构件33的远端在第一位置比在第二位置更加突出于盒体31。换句话说,若定义第一位置下把手构件33远端与显影辊12轴心的距离为h31(见图11),第二位置下把手构件33远端与显影辊12轴心的距离为h32(见图12),则h31大于h32。
75.当把手构件3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时,活动构件34相关联地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如图9所示,当把手构件33位于第一位置时,活动构件34位于第三位置,此时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内缩于盒体31(即不从盒体31的纵向端部伸出)。如图13所示,当把手构件33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时,活动构件34在显影辊12的长度方向上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四位置,此时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伸出于盒体31。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同样形成锥面或斜面3401。
76.另外,在第三位置,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也可以伸出于盒体31,只要其在第三位置的伸出位移小于在第四位置的伸出位移即可。也就是说,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在第四位置比在第三位置更加远离把手构件33。
77.如图13所示,在远离显影辊的方向(即图13中向上的方向)上,摇杆构件35的下游端(图13中的上端)比上游端(图13中的下端)更加远离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这样,当把手构件3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活动构件34将朝盒体31的纵向端部方向移动,从第三位置移动到第四位置,进而伸出于盒体31的纵向端部。相应地,当把手构件3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移动时,活动构件34将朝盒体31的内侧移动,进而缩回盒体31内部。
78.请再次参阅图11,显影盒可以沿l方向安装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装机前把手构件33位于第一位置、活动构件34位于第三位置,安装过程中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相应施力部(例如位于显影盒上方的横梁)将向把手构件33施加作用力,使把手构件33沿m方向从第一位置平移到第二位置,活动构件34相应地从第三位置平移到第四位置。此时,活动构件34的自由端部340从盒体31的纵向末端伸出,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内的分离/接触机构能够作用于自由端部340,使得显影辊12与感光鼓分离或接触。显影盒实施例3的拆机操作可以参阅实施例1,不再赘述。
79.实施例4
80.图14和15示出了显影盒实施例4的结构。如图14和15所示,实施例4的显影盒中,盒体41远离显影辊的一侧设有把手构件43。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把手构件43位于盒体41的大致中间位置。
81.把手构件43可以与盒体41转动连接。如图15所示,盒体41相对于显影辊的一侧具有凹陷部,该凹陷部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枢转孔411,把手构件43具有把手转轴431,把手转轴431可转动地设置在枢转孔411内,使得把手构件43能够绕把手转轴431转动。把手构件43的转动轴线也与显影辊平行。
82.盒体41上位于凹陷部的相对两侧还分别设有导向弧面412,把手构件43的相对两侧设有承载在导向弧面412上的滑动凸起432。把手构件43转动时,滑动凸起432在导向弧面412上滑动。
83.盒体41的两个纵向端部均设有活动构件44,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活动构件44相对于把手构件43对称设置。活动构件44的中部(位于活动构件44两端之间的部位)与盒体41转动连接。如图15所示,活动构件44的中部具有枢转孔441,盒体413的纵向端部设有转轴413,转轴413设置在枢转孔441内,活动构件44可以绕转轴413转动。活动构件44远离把手构件43的端部为自由端部440,自由端部440具有斜面4401。
84.如图14和15所示,活动构件44和把手构件43之间通过联动机构45连接,使得活动构件44的转动关联于把手构件43的转动。当把手构件43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活动构件44从如图14所示的第三位置转动至如图16所示的第四位置。实施例4中,把手构件43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参照实施例1中把手构件13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85.联动机构45包括平移构件451和连接构件452。平移构件451滑动设置在盒体41上,并可以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平移。平移构件451上设有第四滑动凸起4511,把手构件43上设有第四滑槽433,第四滑槽433相对于显影辊倾斜设置,第四滑动凸起4511设置在第四滑槽433内。
86.连接构件452的两端分别与平移构件451和活动构件44的相邻端部转动连接。当把手构件43从第一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时,通过第四滑槽433和第四滑动凸起4511的配合,平移构件451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朝盒体41内侧移动,进一步通过连接构件452带动活动构件44从第三位置转动至第四位置。
87.在第三位置,如图14所示,活动构件440的自由端部440内缩于盒体41;在第四位置,如图16所示,活动构件440的自由端部440从盒体41的纵向末端伸出。同样地,在第三位置,活动构件44的自由端部440也可以伸出于盒体41,只要其在第三位置的伸出位移小于在第四位置的伸出位移即可。也就是说,活动构件44的自由端部440在第四位置比在第三位置更加远离把手构件43。
88.如图16所示,在远离显影辊的方向(即图16中向上的方向)上,第四滑槽433的下游端(图16中的上端)比上游端(图16中的下端)更加远离活动构件44的自由端部440。这样,当把手构件43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时,平移构件451将朝盒体41的内侧平移,并通过连接构件452带动活动构件44转动,使活动构件44的自由端部伸出于盒体41的纵向端部。当把手构件43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动时,平移构件451将朝盒体41的外侧平移,并通过连接构件452带动活动构件44反向转动,使活动构件44的自由端部重新缩回盒体41内部。
89.进一步地,平移构件45和盒体41之间设有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用于将把手构件43和活动构件44保持在相应位置。如图15所示,保持机构包括设置在平移构件45上的弹性卡扣4512、设置在盒体41上的第一凹陷部414和第二凹陷部415,弹性卡扣4512的锁定凸起设置在第一凹陷部414或第二凹陷部415内,从而将把手构件43和活动构件44保持在相应位置。
90.具体的,在显影辊的长度方向上,第一凹陷部414位于第二凹陷部415的内侧。当弹性卡扣4512的卡接凸起设置在第二凹陷部415内时,把手构件43保持在第一位置,活动构件44保持在第三位置;当弹性卡扣4512的卡接凸起设置在第一凹陷部414内时,把手构件43保
持在第二位置,活动构件44保持在第四位置。
91.容易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相互组合,除非存在相互抵触的情形。例如,实施例1的把手构件13可以如实施例3的把手构件33一样设置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平移,这同样可以实现活动构件14在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之间的移动。
92.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具体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变化或置换,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变,应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