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镜头驱动模块、摄像镜头与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2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镜头 模块 装置 摄像 驱动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模块、摄像镜头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镜头驱动模块和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3.近年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然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特别是长焦的望远镜头。现今的相机模块多具有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及变焦等功能,然为了实现所述各种功能,相机模块的结构变得相对复杂且其尺寸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电子装置的体积增大。其中,为了实现自动对焦和变焦功能,必须在相机模块中沿光轴的方向设计有预设长度的行程空间。然而,由于相机模块的尺寸限制,较难以同时满足长驱动行程及模块微型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镜头驱动模块、摄像镜头与电子装置,其具有长驱动行程的特性,有助于驱动更长焦距的成像镜头,以提供成像镜头自动对焦的功能,此外,其元件的配置可增加空间利用率,以维持模块的微型化。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用于提供一成像镜头自动对焦的功能。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以及至少一可移动透镜载体。透镜沿成像镜头的一光轴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容纳其中至少一个透镜,且可移动透镜载体可沿光轴移动。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预载力元件、一驱动底座以及至少一第一磁石。成像镜头设置于预载力元件以及驱动底座之间,且第一磁石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预载力元件包含一射出成型件以及一铁磁性件。射出成型件具有多个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各自设置有至少一滚动元件,其中滚动元件与可移动透镜载体接触并提供可移动透镜载体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铁磁性件至少部分嵌入射出成型件,且铁磁性件与第一磁石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可移动透镜载体对滚动元件施予一预载力。驱动底座与预载力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驱动底座包含至少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电路布线。驱动线圈与第一磁石对应设置,用于共同产生一驱动力以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沿光轴移动。电路布线与驱动线圈电性连接。并且,驱动线圈与滚动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包含前述的镜头驱动模块、一成像镜头以及一光线转折元件。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以及至少一可移动透镜载体。透镜沿成像镜头的一光轴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容纳其中至少一个透镜,且可移动透镜载体可沿光轴移动。光
转折元件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或像侧。
7.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用于提供一成像镜头自动对焦的功能。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以及至少一可移动透镜载体。透镜沿成像镜头的一光轴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容纳其中至少一个透镜,且可移动透镜载体可沿光轴移动。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预载力元件、一驱动底座、至少一第一磁石以及至少一第二磁石。成像镜头设置于预载力元件以及驱动底座之间,且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皆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预载力元件包含一射出成型件以及一铁磁性件。射出成型件具有多个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各自设置有至少一滚动元件,其中滚动元件与可移动透镜载体接触并提供可移动透镜载体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铁磁性件至少部分嵌入射出成型件,且铁磁性件与第二磁石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可移动透镜载体对滚动元件施予一预载力。驱动底座与预载力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驱动底座包含至少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电路布线。驱动线圈与第一磁石对应设置,用于共同产生一驱动力以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沿光轴移动。第一磁石较第二磁石远离铁磁性件。电路布线与驱动线圈电性连接。并且,驱动线圈与滚动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
8.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包含前述的镜头驱动模块、一成像镜头以及一光线转折元件。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以及至少一可移动透镜载体。透镜沿成像镜头的一光轴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容纳其中至少一个透镜,且可移动透镜载体可沿光轴移动。光转折元件位于成像镜头的物侧或像侧。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摄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上。
10.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摄像镜头与电子装置,其通过上述的配置,可避免滚动元件与线圈载体在空间上的干涉,借此延长镜头驱动模块的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的行程。并且,将可移动透镜载体吸附于镜头驱动模块的壳体,并提供可移动透镜载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自由度,可减少可移动透镜载体移动时在非光轴方向上的抖动。此外,通过将镜头驱动模块分为预载力元件及驱动底座,于组装过程中,可先通过与电子感光元件的对位,校正成像镜头在预载力元件中的位置,再组装驱动底座,从而可减少累积性公差,尤其当成像镜头具有多个可移动透镜载体时,借此可提高合格率。
11.此外,具有铁磁性件的预载力元件可整合有保护可移动透镜载体及电路、吸附并校正可移动透镜载体位置及减少与周边电子零件之间的信号干扰等多项功能,并通过上述线圈、磁石及铁磁性件在空间上的配置,可更进一步减少运动行程的干涉并增加空间利用率,借此减小镜头驱动模块的体积。
12.以上的关于本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13.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和电子感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14.图2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15.图3绘示图2的驱动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16.图4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17.图5绘示图2的预载力元件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18.图6绘示图1的镜头驱动模块沿6

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19.图7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6

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20.图8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8

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21.图9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9

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22.图10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第一磁石的侧视示意图。
23.图1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镜头和电子感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
24.图12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25.图13绘示图12的驱动底座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26.图14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27.图15绘示图12的预载力元件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28.图16绘示图11的镜头驱动模块沿16

1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29.图17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16

1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30.图18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18

1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31.图19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19

1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32.图2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33.图21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局部分解和局部剖切示意图。
34.图22绘示图21的预载力元件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35.图23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36.图24绘示图23的驱动底座的分解示意图。
37.图25绘示图20的镜头驱动模块沿25

25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38.图26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沿26

2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39.图27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沿27

27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40.图28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28

2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41.图29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29

2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42.图30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43.图31和图32绘示第二磁石为相互吸引的实施态样中可移动透镜载体的作动示意图。
44.图33绘示第二磁石为相互吸引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
45.图34和图35绘示设置于第二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第二磁石为相互排斥的实施态样中可移动透镜载体的作动示意图。
46.图36绘示图20的感光元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47.图37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的前视示意图。
48.图38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不含驱动底座的后视示意图。
49.图39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
50.图40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51.图4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52.图42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53.图43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54.图44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以介于11mm至14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55.图45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以介于22mm至3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56.图46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以介于60mm至3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57.图47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以介于400mm至6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58.【符号说明】
59.10、20

摄像镜头
60.11、21、31

成像镜头
61.110、210、310

透镜
62.314

固定透镜载体
63.111、211、311

可移动透镜载体
64.311a

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
65.311b

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
66.311c

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
67.1111、2111、3111

对应安装结构
68.12、22

光线转折元件
69.13、23、33

镜头驱动模块
70.130、230、330

预载力元件
71.1301、2301、3301

射出成型件
72.13011、23011、33011

安装结构
73.13012、23012、33012

滚动元件
74.1302、2302、3302

铁磁性件
75.131、231、331

驱动底座
76.1310、2310、3310

座体
77.13101、33101

贴合面
78.1311、2311、3311

驱动线圈
79.1312、2312、3312

电路布线
80.1313、3313

软性电路板
81.33130

感光元件模块接点
82.132

连接框架
83.133、233、333

第一磁石
84.134、234

磁场感测元件
85.335

第二磁石
86.336

间隔结构
87.337

载体安装结构
88.3371

定位槽
89.3372

定位凸起
90.338

感光元件安装结构
91.3381

定位槽
92.3382

定位凸起
[0093]4…
电子装置
[0094]
4a

摄像镜头
[0095]
4b、4c、4d、4e、4f、4g

取像装置
[0096]
42

闪光灯模块
[0097]
43

对焦辅助模块
[0098]
44

影像信号处理器
[0099]
45

显示装置
[0100]
451

拍摄按钮
[0101]
452

影像回放按键
[0102]
453

取像装置切换按键
[0103]
454

集成选单按键
[0104]
46

影像软件处理器
[0105]
47

电路板
[0106]
471

连结器
[0107]
48

电子元件
[0108]
481

信号发射模块
[0109]
482

储存单元
[0110]
483

随机存储器
[0111]
484

陀螺仪
[0112]
485

位置定位器
[0113]
49

单芯片系统
[0114]
50

生物识别感测器
[0115]
80

感光元件模块
[0116]
81

元件驱动装置
[0117]
811

预载力元件
[0118]
8111

射出成型件
[0119]
81111

安装结构
[0120]
81112

滚动元件
[0121]
8112

铁磁性件
[0122]
812

驱动底座
[0123]
8120

座体
[0124]
81201

贴合面
[0125]
8121

驱动线圈
[0126]
8123

软性电路板
[0127]
813

感光元件载体
[0128]
814

驱动磁石
[0129]
82

滤光片
[0130]
90、91、92

电子感光元件
[0131]
921

感光区
[0132]
922

非感光区
[0133]
ss

容纳腔
[0134]
oa

光轴
[0135]
dp

预载力的方向
[0136]
doa

平行光轴的方向
[0137]
df

驱动力
[0138]
pf

预载力的反作用力
[0139]
mf

磁吸力
[0140]
obj

被摄物
具体实施方式
[0141]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申请专利范围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0142]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模块,用于提供一成像镜头自动对焦的功能。成像镜头包含多个透镜以及至少一可移动透镜载体。透镜沿成像镜头的光轴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容纳其中至少一个透镜,且可移动透镜载体可沿光轴移动。
[0143]
镜头驱动模块包含一预载力元件、一驱动底座以及至少一第一磁石。成像镜头设置于预载力元件以及驱动底座之间,且第一磁石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
[0144]
预载力元件包含一射出成型件以及一铁磁性件。射出成型件具有多个安装结构,且安装结构各自设置有至少一滚动元件,其中滚动元件与可移动透镜载体接触并提供可移动透镜载体沿光轴方向移动的自由度。铁磁性件至少部分嵌入射出成型件,且铁磁性件可与第一磁石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可移动透镜载体对滚动元件施予一预载力。
[0145]
驱动底座与预载力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驱动底座包含至少一驱动线圈以及一电路布线。驱动线圈与第一磁石对应设置,用于共同产生一驱动力以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沿光轴移动。电路布线与驱动线圈电性连接。并且,驱动线圈与滚动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借此,可移动透镜载体可通过第一磁石吸附于预载力元件,并被驱动底座上的驱动元件所驱动。
[0146]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其通过上述的配置,可避免滚动元件与线圈
载体在空间上的干涉,借此延长镜头驱动模块的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的行程。并且,将可移动透镜载体吸附于镜头驱动模块的壳体,并提供可移动透镜载体在光轴方向上移动的自由度,可减少可移动透镜载体移动时在非光轴方向上的抖动。此外,通过将镜头驱动模块分为预载力元件及驱动底座,于组装过程中,可先通过与电子感光元件的对位,校正成像镜头在预载力元件中的位置,再组装驱动底座,从而可减少累积性公差,尤其当成像镜头具有多个可移动透镜载体时,借此可提高合格率。
[0147]
并且,具有铁磁性件的预载力元件可整合有保护可移动透镜载体及电路、吸附并校正可移动透镜载体位置及减少与周边电子零件之间的信号干扰等多项功能,并通过上述线圈、磁石及铁磁性件在空间上的配置,可更进一步减少运动行程的干涉并增加空间利用率,借此减小镜头驱动模块的体积。
[0148]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中,安装结构可以是沿光轴方向延伸的一轨道,以引导滚动元件在光轴方向上滚动;或者,安装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定位结构的一定位槽,其可固定滚动元件,使得滚动元件可在可移动透镜载体的轨道内稳定的移动。
[0149]
在成像镜头具有多个可移动透镜载体的实施态样中,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通过改变可移动透镜载体间的距离,提供成像镜头变焦的功能(zoom functionality)。
[0150]
铁磁性件与射出成型件可通过埋入射出一体成型为预载力元件。借此,通过埋入射出工艺,可提升铁磁性件与射出成型件的结合性,且进一步减少组装公差,并且,可降低环境温度对预载力元件的影响,提高镜头驱动模块的控制精度。其中,铁磁性件与射出成型件也可通过热铆接的方式将射出成型件的一部份软化并包覆于部分铁磁性件,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的制造方法为限。
[0151]
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固定透镜载体,固定透镜载体被固定于镜头驱动模块中,固定透镜载体容纳所述多个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且驱动底座与预载力元件在预载力的方向上分别设置于固定透镜载体的相对两侧。其中,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载体安装结构,且固定透镜载体与载体安装结构实体接触。借此,可减少成像镜头移动的自由度,以稳定影像品质。其中,载体安装结构可包含一定位凸起。
[0152]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连接框架,其中连接框架实体接触驱动底座以及预载力元件并共同形成一容纳腔,且容纳腔用于容纳成像镜头。借此,连接框架可进一步提升镜头驱动模块的机械强度;此外,连接框架可以进一步设置对正结构,以增加预载力元件与驱动底座之间的组装精密度。
[0153]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中,驱动底座的电路布线可通过一电路板形成,且电路板可更进一步是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贴附于驱动底座的座体的一贴合面,以减少电路板的弯折、降低装配难度并提升合格率,借此延长软性电路板的寿命并简化装配流程。电路布线也可通过金属埋入一体成型具有电路布线的驱动底座。电路布线也可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法(laser direct structuring method,lds method)在驱动底座的表面形成电路布线。或者,驱动底座也可以是一印刷电路板,但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的电路布线装配方式为限。
[0154]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中,驱动线圈可设置于软性电路板上。进一步地,驱动线圈可一体成型于前段所述的多种形式的电路布线中,借此简化装配流程。
[0155]
可移动透镜载体的数量可为至少两个,且所述至少两个可移动透镜载体在光轴上分别具有一特定移动范围。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间隔结构,且间隔结构设置于预载力元件或驱动底座,其中间隔结构间隔于其中两个相邻的可移动透镜载体之间,以使所述两个相邻的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特定移动范围彼此不重迭。借此,间隔结构可减少相邻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碰撞以及避免相邻可移动透镜载体上的磁石之间产生磁场的干扰,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镜头驱动模块的机械强度。
[0156]
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包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的至少一第二磁石,且第一磁石较第二磁石远离铁磁性件。在此实施态样中,铁磁性件可与第二磁石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可移动透镜载体对滚动元件施予一预载力。借此,可移动透镜载体可通过第二磁石吸附于预载力元件,并被驱动底座上的驱动元件通过第一磁石的磁场所驱动。
[0157]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镜头驱动模块中,铁磁性件与驱动线圈可以共用一磁石,借此减少零件;或者,也可以对应相异的磁石,以减少磁场之间的干扰,借此提高镜头驱动模块的稳定性。
[0158]
镜头驱动模块可进一步包含一磁场感测元件,磁场感测元件与第一磁石或第二磁石相对设置,且磁场感测元件电性连接电路布线。其中,磁场感测元件可例如为霍尔元件,其通过感测磁场变化以推得成像镜头的可移动透镜载体的位置,可做为控制系统的回馈信号,提高控制精度。
[015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摄像镜头,包含前述的镜头驱动模块、一成像镜头以及一光线转折元件。光线转折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物侧或像侧,且光线转折元件可改变光线行进方向,借此调整摄像镜头的高度。
[0160]
成像镜头的视角为fov,其可满足下列条件:5度≤fov≤50度。其中,成像镜头可为一望远镜头。
[0161]
成像镜头的最大焦距为fmax,且成像镜头的最小焦距为fmin,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5≤fmax/fmin≤10。其中,成像镜头可改变焦距,借以提高成像镜头的应用范围。
[0162]
可移动透镜载体的作动距离为s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3毫米<sd<19.5毫米。借此,使成像镜头具有较长的作动距离,以达到望远镜头自动对焦的功能。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0.6毫米<sd<8.55毫米。
[016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摄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
[0164]
上述本实用新型镜头驱动模块和摄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0165]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0166]
<第一实施例>
[0167]
请参照图1至图10,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摄像镜头和电子感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图2的驱动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图4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5绘示图2的预载力元件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6绘示图1的镜头驱动模块沿6

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7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6

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8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8

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9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
驱动模块沿9

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0绘示图1的成像镜头和第一磁石的侧视示意图。
[0168]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10包含一成像镜头11、一光线转折元件12以及一镜头驱动模块13。
[0169]
成像镜头11包含六个透镜110以及一可移动透镜载体111。透镜110沿成像镜头11的光轴oa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111容纳这些透镜110,且可移动透镜载体111可沿光轴oa移动。
[0170]
光线转折元件12设置于成像镜头11的物侧,用以改变光线方向,借以减少成像镜头11的高度。
[0171]
电子感光元件90设置于成像镜头11的成像面上,且电子感光元件90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将成像光线转换为电子影像信号。
[0172]
镜头驱动模块13用于提供成像镜头11自动对焦的功能。镜头驱动模块13包含一预载力元件130、一驱动底座131、一连接框架132、两个第一磁石133以及一磁场感测元件134,其中成像镜头11设置于预载力元件130以及驱动底座131之间。具体来说,连接框架132实体接触驱动底座131以及预载力元件130并共同形成一容纳腔ss,且容纳腔ss用于容纳成像镜头11。借此,可提高镜头驱动模块13的机械强度,并使成像镜头11的可移动透镜载体111可在容纳腔ss内沿光轴oa移动。
[0173]
第一磁石133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111的相对两侧,且磁场感测元件134与其中一第一磁石133相对设置,其中磁场感测元件134用于感测第一磁石133的磁场变化,以估计可移动透镜载体111的位置,并回馈至一控制系统(未绘示)。
[0174]
预载力元件130包含一射出成型件1301以及一铁磁性件1302。射出成型件1301具有沿光轴oa方向延伸的四个安装结构13011,且安装结构13011各自设置有一滚动元件13012。另外,可移动透镜载体111包含四个对应安装结构1111,且这些对应安装结构1111分别与射出成型件1301的四个安装结构13011相对设置。滚动元件13012与可移动透镜载体111接触并可在对应安装结构1111中滚动,使得可移动透镜载体111具有在沿光轴oa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0175]
铁磁性件1302为一矩形的罩体,其四个角落部分嵌入射出成型件1301。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铁磁性件1302和射出成型件1301可通过埋入射出一体成型为预载力元件130,或者也可通过热铆接的将部分射出成型件1301融化,再包覆铁磁性件1302以形成预载力元件130。铁磁性件1302与第一磁石133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可移动透镜载体111对滚动元件13012施予一预载力。
[0176]
驱动底座131包含两个驱动线圈1311、一电路布线1312以及一软性电路板1313。驱动线圈1311与第一磁石133对应设置,用于共同产生一驱动力以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111沿光轴oa移动。电路布线1312电性连接驱动线圈1311,此外,磁场感测元件134设置于其中一驱动线圈1311所围绕出的空间中并与电路布线1312电性连接。软性电路板1313贴附于驱动底座131的一座体1310的一贴合面13101,借以可减少软性电路板1313的弯折次数,借此延长电路板的寿命,并简化装配难度。其中,电路布线1312形成于软性电路板1313。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所示的电路布线仅示意其有电性连接的功能,而非真实电路结构或电路接点的实际数量。
[0177]
驱动线圈1311与滚动元件13012在预载力的方向dp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111的相对两侧,且驱动底座131与预载力元件130在预载力的方向dp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111的相对两侧。
[0178]
如图9和图10所示,驱动线圈1311、滚动元件13012及铁磁性件1302沿预载力的方向dp依序排列,在忽略环境阻力及重力的情况下,驱动线圈1311、滚动元件13012及铁磁性件1302三者分别作用于可移动透镜载体111的驱动力df、预载力的反作用力pf及磁吸力mf的合力(resultant force)可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111沿平行光轴oa的方向doa移动。
[0179]
成像镜头11的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fov=18.0度。
[0180]
成像镜头11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26.0毫米。
[0181]
可移动透镜载体111的作动距离为sd,其满足下列条件:sd=1.06毫米。
[0182]
<第二实施例>
[0183]
请参照图11至图19,其中图1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镜头和电子感光元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2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13绘示图12的驱动底座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14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15绘示图12的预载力元件的局部剖切示意图,图16绘示图11的镜头驱动模块沿16

1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7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16

1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18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18

1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且图19绘示图11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19

1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0184]
在本实施例中,摄像镜头20包含一成像镜头21、两个光线转折元件22以及一镜头驱动模块23。
[0185]
成像镜头21包含六个透镜210以及一可移动透镜载体211。透镜210沿成像镜头21的光轴oa排列设置。可移动透镜载体211容纳这些透镜210,且可移动透镜载体211可沿光轴oa移动。
[0186]
两个光线转折元件22分别设置于成像镜头21的物侧和像侧,用以改变光线方向,借以减少成像镜头21的高度并延长后焦,从而使摄像镜头20具有长焦距的成像镜头21。
[0187]
电子感光元件91设置于成像镜头21的成像面上,且电子感光元件91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将成像光线转换为电子影像信号。
[0188]
镜头驱动模块23用于提供成像镜头21自动对焦的功能。镜头驱动模块23包含一预载力元件230、一驱动底座231、两个第一磁石233以及一磁场感测元件234,其中成像镜头21设置于预载力元件230以及驱动底座231之间。具体来说,驱动底座231及预载力元件230共同形成一容纳腔ss,且容纳腔ss用于容纳成像镜头21。并且,成像镜头21的可移动透镜载体211可在容纳腔ss内沿光轴oa移动。
[0189]
第一磁石233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211的相对两侧,且磁场感测元件234与其中一第一磁石233相对设置,其中磁场感测元件234用于感测第一磁石233的磁场变化,以估计可移动透镜载体211的位置,并回馈至一控制系统(未绘示)。
[0190]
预载力元件230包含一射出成型件2301以及一铁磁性件2302。射出成型件2301具有沿光轴oa方向延伸的四个安装结构23011,且安装结构23011各自设置有一滚动元件23012。另外,可移动透镜载体211包含四个对应安装结构2111,且这些对应安装结构2111分别与射出成型件2301的四个安装结构23011相对设置。滚动元件23012与可移动透镜载体
211接触并可在对应安装结构2111中滚动,使得可移动透镜载体211具有在沿光轴oa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0191]
铁磁性件2302为射出成型件2301所包覆。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铁磁性件2302和射出成型件2301可通过埋入射出一体成型为预载力元件230。铁磁性件2302与第一磁石233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可移动透镜载体211对滚动元件23012施予一预载力。
[0192]
驱动底座231包含两个驱动线圈2311以及一电路布线2312。驱动线圈2311与第一磁石233对应设置,用于共同产生一驱动力以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211沿光轴oa移动。电路布线2312电性连接驱动线圈2311,此外,磁场感测元件234设置于其中一驱动线圈2311所围绕出的空间中并与电路布线2312电性连接。其中,驱动底座231的电路布线2312和一座体2310通过金属埋入射出一体成型。其中,驱动底座231具有多个电路接点(未另标示),驱动线圈2311电性连接驱动底座231的电路接点。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所示的电路布线仅示意其有电性连接的功能,而非真实电路结构或电路接点的实际数量。
[0193]
驱动线圈2311与滚动元件23012在预载力的方向dp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211的相对两侧,且驱动底座231与预载力元件230在预载力的方向dp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211的相对两侧。
[0194]
如图19所示,驱动线圈2311、滚动元件23012及铁磁性件2302沿预载力的方向dp依序排列。在忽略环境阻力及重力的情况下,驱动线圈2311、滚动元件23012及铁磁性件2302三者分别作用于可移动透镜载体211的驱动力、预载力的反作用力及磁吸力的合力可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211沿平行光轴oa的方向doa移动。
[0195]
成像镜头21的视角为fov,其满足下列条件:fov=18.0度。
[0196]
成像镜头21的焦距为f,其满足下列条件:f=26.0毫米。
[0197]
可移动透镜载体211的作动距离为sd,其满足下列条件:sd=1.06毫米。
[0198]
<第三实施例>
[0199]
请参照图20至图30,其中图2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21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局部分解和局部剖切示意图,图22绘示图21的预载力元件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图23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24绘示图23的驱动底座的分解示意图,图25绘示图20的镜头驱动模块沿25

25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6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沿26

26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7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沿27

27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8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28

2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29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和镜头驱动模块沿29

2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且图30绘示图20的成像镜头、镜头驱动模块和感光元件模块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0200]
成像镜头31包含九个透镜310、一固定透镜载体314以及三个可移动透镜载体311。其中,固定透镜载体314被固定于镜头驱动模块33中,而三个可移动透镜载体311皆可沿光轴oa移动。所述三个可移动透镜载体311分别为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
[0201]
透镜310沿成像镜头31的光轴oa排列设置,且透镜310分为四个镜群,其从物侧到像侧分别为第一镜群、第二镜群、第三镜群以及第四镜群,其中第一镜群、第二镜群、第三镜
群以及第四镜群分别包含三个透镜310、两个透镜310、三个透镜310及一个透镜310,且第一镜群、第二镜群、第三镜群以及第四镜群分别被容纳于固定透镜载体314、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中。
[0202]
镜头驱动模块33用于提供成像镜头31自动对焦的功能。镜头驱动模块33包含一预载力元件330、一驱动底座331、六个第一磁石333、十二个第二磁石335、一间隔结构336以及一载体安装结构337,其中成像镜头31设置于预载力元件330以及驱动底座331之间。具体来说,驱动底座331以及预载力元件330共同形成一容纳腔ss,且容纳腔ss用于容纳成像镜头31。并且,成像镜头31的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可在容纳腔ss内沿光轴oa移动。
[0203]
六个第一磁石333两个为一组分别设置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相对两侧、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相对两侧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的相对两侧。
[0204]
两个第二磁石335设置于固定透镜载体314的像侧面,两个第二磁石335设置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物侧面,两个第二磁石335设置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像侧面,两个第二磁石335设置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物侧面,两个第二磁石335设置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像侧面,且两个第二磁石335设置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的物侧面。其中,位于固定透镜载体314的像侧面的第二磁石335与位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物侧面的第二磁石335对应设置,位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像侧面的第二磁石335与位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物侧面的第二磁石335对应设置,且位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像侧面的第二磁石335与位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的物侧面的第二磁石335对应设置。
[0205]
预载力元件330包含一射出成型件3301以及一铁磁性件3302。射出成型件3301具有沿光轴oa方向延伸的四对安装结构33011,其中最靠近物侧的一对安装结构33011各自设置有三个滚动元件33012,而其余的安装结构33011各自设置有一滚动元件33012。另外,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各自包含四个对应安装结构3111。其中,最靠近物侧的一对安装结构33011对应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四个对应安装结构3111以及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靠近物侧的两个对应安装结构3111,而其余的安装结构33011则对应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靠近像侧的两个对应安装结构3111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的四个对应安装结构3111。滚动元件33012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接触并可在对应安装结构3111中滚动,使得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具有在沿光轴oa方向移动的自由度。
[0206]
铁磁性件3302为射出成型件3301所包覆。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铁磁性件3302和射出成型件3301可通过埋入射出一体成型为预载力元件330。铁磁性件3302与第二磁石335共同产生一磁吸力,以使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对滚动元件33012施予一预载力。
[0207]
驱动底座331包含六个驱动线圈3311、一电路布线3312以及一软性电路板3313。驱动线圈3311分别与第一磁石333对应设置,用于共同产生一驱动力以分别驱动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沿光轴oa移动。其中,对应设置于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上的第一磁石333的
驱动线圈3311设置于软性电路板3313,而对应设置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上的第一磁石333的驱动线圈3311设置于驱动底座331的一座体3310的侧墙上并通过激光直接成型法产生的对金属导线电性连接到软性电路板3313。借此,可避免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和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彼此的干涉。
[020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石333较第二磁石335靠近驱动线圈3311,且第一磁石333较第二磁石335远离铁磁性件3302。其中,可移动透镜载体311通过第二磁石335吸附于预载力元件330,并被驱动底座331上的驱动元件(如驱动线圈3311)通过第一磁石333的磁场所驱动。此外,相邻的可移动透镜载体311的第二磁石335可进一步相互吸引或排斥。
[0209]
软性电路板3313贴附于驱动底座331的座体3310的一贴合面33101,借以可减少软性电路板3313的弯折次数,借此延长电路板的寿命,并简化装配难度。其中,电路布线3312形成于软性电路板3313。在本实施例的附图中,所示的电路布线仅示意其有电性连接的功能,而非真实电路结构或电路接点的实际数量。
[0210]
驱动线圈3311与滚动元件33012在预载力的方向dp上分别设置于可移动透镜载体311的相对两侧,且驱动底座331与预载力元件330在预载力的方向dp上分别设置于固定透镜载体314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的相对两侧。
[0211]
如图27至图29所示,驱动线圈3311、滚动元件33012及铁磁性件3302沿预载力的方向dp依序排列,在忽略环境阻力及重力的情况下,驱动线圈3311、滚动元件33012及铁磁性件3302三者分别作用于可移动透镜载体311的驱动力、预载力的反作用力及磁吸力的合力可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311沿光轴oa方向移动。
[0212]
间隔结构336设置于预载力元件330,且间隔结构336间隔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之间,可避免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发生碰撞,且可进一步控制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上磁石的磁场干扰。
[0213]
载体安装结构337包含两个定位槽3371以及两个定位凸起3372,其中定位槽3371位于驱动底座331的座体3310,且定位凸起3372位于预载力元件330。固定透镜载体314与载体安装结构337的定位槽3371及定位凸起3372实体接触并固定。
[0214]
请参照图31至图35,其中图31和图32绘示第二磁石为相互吸引的实施态样中可移动透镜载体的作动示意图,图33绘示第二磁石为相互吸引的另一实施态样的示意图,且图34和图35绘示设置于第二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的第二磁石为相互排斥的实施态样中可移动透镜载体的作动示意图。
[02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在光轴oa上分别具有一特定移动范围。在一种实施态样中,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同时作动但相对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改变成像镜头31的焦点位置以达成对焦(focus);当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相对距离改变时,可改变成像镜头31的焦距以达成变焦(zoom)。其中,参照图32及图33,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在光轴oa方向上的特定移动范围有至少一部份重迭。其中,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在光轴oa方向上的特定移动范围不重迭,间隔结构336间隔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之间,可限制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在光
轴oa方向上的特定移动范围以避免碰撞,并可控制磁场干扰。设置于预载力元件330上最靠近物侧的一对安装结构33011同时容纳对应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的四个滚动元件33012与对应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其中两个滚动元件33012。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中的第四镜群被用于优化影像,可针对不同的焦距、对焦距离、拍摄主题及环境温度等因素对影像进行优化,可进一步提升分辨率或是凸显拍摄的主题。
[0216]
如图31和图32所示,在一种实施态样中,相邻的透镜载体314、311可通过第二磁石335相互吸引。
[0217]
当包含本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1和镜头驱动模块33的摄像镜头不使用时,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通过第二磁石335吸附于固定透镜载体314的像侧,且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通过第二磁石335相互吸附并共同夹设间隔结构336,其中间隔结构336可用以维持第二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311c之间适当的磁吸力,且可使第二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311c与镜头驱动模块33相对固定,借此可避免透镜载体间的碰撞造成损害。
[0218]
当摄像镜头启动时,原先相吸的可移动透镜载体311被驱动线圈3311与第一磁石333所产生的驱动力移动至一工作位置。进一步来说,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可被镜头驱动模块33所驱动,其中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在光轴oa方向上的特定移动范围有部分重迭。成像镜头31通过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移动可达成对焦及变焦等功能,而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则可被驱动以优化成像品质。
[0219]
如图33所示,在一种实施态样中,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可相互吸附,并同步在光轴oa方向上移动,可提升驱动可移动透镜载体时的稳定性,借此减少可移动透镜载体移动时产生的抖动。
[0220]
在一种实施态样中,可进一步利用铁片或具有铁磁性的元件取代部分第二磁石335来达到和前述配置相近的效果,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221]
如图34和图35所示,在一种实施态样中,设置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的第二磁石335和设置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的第二磁石335可为相互排斥。
[0222]
当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移动到一特定位置时,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会因为排斥力被移动到另一特定位置,进而优化在特定状况下的成像品质,而此时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对应的驱动线圈3311与第一磁石333可以不作用或进一步不设置,借此简化驱动控制系统。
[0223]
进一步说明,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被驱动到靠近间隔结构336的一特定位置时,原先于a位置(如图34所示)的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被移动到b位置(如图35所示),借此优化在当前状况下的成像品质,而此时与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对应的驱动线圈3311与第一磁石333可以不作用或进一步不设置,借此简化驱动控制系统。
[0224]
成像镜头31的最大焦距为fmax,成像镜头31的最小焦距为fmin,其满足下列条件:fmax=26.0毫米;fmin=11.0毫米;以及fmax/fmin=2.36。
[0225]
成像镜头31的视角为fov,其在最大焦距时和最小焦距时分别满足下列条件:fov=11.0度;以及fov=25.7度。
[0226]
可移动透镜载体311的作动距离为sd,其满足下列条件:0.8毫米≤sd<8.0毫米。详
细来说,第一可移动透镜载体311a、第二可移动透镜载体311b以及第三可移动透镜载体311c个别的作动距离sd皆大于等于0.8毫米且小于8.0毫米。
[0227]
感光元件模块80设置于镜头驱动模块33的容纳腔ss中。具体来说,镜头驱动模块33还包含一感光元件安装结构338,且感光元件安装结构338包含两个定位槽3381以及两个定位凸起3382,其中定位槽3381位于驱动底座331的座体3310,且定位凸起3382位于预载力元件330。其中,感光元件模块80与感光元件安装结构338的定位槽3381及定位凸起3382实体接触并固定,且感光元件模块80位于成像镜头31的像侧,用于搜集影像光学信息,并转换为电子信号。
[0228]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6至图40,其中图36绘示图20的感光元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7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的前视示意图,图38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不含驱动底座的后视示意图,图39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的分解示意图,且图40绘示图36的感光元件模块的另一侧分解示意图。
[0229]
感光元件模块80包含一电子感光元件92以及一元件驱动装置81。
[0230]
电子感光元件92设置于成像镜头31的成像面上,且电子感光元件92包含一感光区921以及一非感光区922,其中感光区921用于接收成像光线并将成像光线转换为电子影像信号,而非感光区922可设置有多个电子元件。
[0231]
元件驱动装置81用于驱动电子感光元件92在垂直光轴oa的方向作动以达成光学防抖的功能。元件驱动装置81包含一预载力元件811、一驱动底座812及一感光元件载体813,其中感光元件载体813承载电子感光元件92,且感光元件载体813被容置于预载力元件811及驱动底座812之间。
[0232]
预载力元件811包含一射出成型件8111以及两个铁磁性件8112。射出成型件8111具有面向感光元件载体813的四个安装结构81111,且安装结构81111各自设置有一滚动元件81112。滚动元件81112与感光元件载体813接触并提供感光元件载体813在垂直光轴oa的平面上移动的自由度。
[0233]
铁磁性件8112部分嵌入射出成型件8111,且铁磁性件8112与设置于感光元件载体813的四个驱动磁石814产生磁吸力,使感光元件载体813对滚动元件81112施予一预载力。
[0234]
驱动底座812包含四个驱动线圈8121、一电路布线(未另绘示)以及一软性电路板8123。驱动线圈8121设置于感光元件载体813相对于铁磁性件8112的相反侧,且驱动线圈8121与驱动磁石814相对设置。驱动线圈8121与驱动磁石814用于驱动感光元件载体813沿光轴oa方向移动。此外,电路布线与驱动线圈8121电性连接,且软性电路板8123形成所述驱动线圈8121及电路布线。并且,软性电路板8123贴附于驱动底座812的一座体8120的一贴合面81201。
[0235]
进一步地,感光元件模块80中的软性电路板8123电性连接到镜头驱动模块33的软性电路板3313上的感光元件模块接点33130,借此简化摄像镜头对外连接的线路,以改善装配。
[0236]
此外,感光元件模块80进一步包含一滤光片82,其中滤光片82设置于电子感光元件92与成像镜头31之间,并与预载力元件811实体接触。
[0237]
<第四实施例>
[0238]
请参照图41至图43,其中图4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
立体示意图,图42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43绘示图41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0239]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为一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可以是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装置、空拍机或车用影像纪录与显示仪器等等,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4包含第二实施例的摄像镜头20、摄像镜头4a、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取像装置4d、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取像装置4g、闪光灯模块42、对焦辅助模块43、影像信号处理器44(image signal processor)、显示装置45、影像软件处理器46以及生物识别感测器50。其中,摄像镜头4a包含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1、镜头驱动模块33以及一光线转折元件(未另标示)。
[0240]
摄像镜头20、摄像镜头4a、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及取像装置4d皆配置于电子装置4的同一侧。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取像装置4g及显示装置45皆配置于电子装置4的另一侧,并且显示装置45可为使用者界面,以使取像装置4e及取像装置4f可作为前置镜头以提供自拍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0241]
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取像装置4d、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及取像装置4g皆可包含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模块且皆可具有与摄像镜头20或摄像镜头4a类似的结构配置。详细来说,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取像装置4d、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及取像装置4g各可包含一成像镜头、一镜头驱动模块以及一影像稳定模块。其中,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取像装置4d、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及取像装置4g的镜头驱动模块各可例如为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模块。
[0242]
摄像镜头20为一超望远取像装置,摄像镜头4a为一可变焦望远取像装置,取像装置4b为一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4c为一超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4d为一微距取像装置,取像装置4e为一超广角取像装置,取像装置4f为一广角取像装置,且取像装置4g为一飞时测距(time of flight,tof)取像装置。本实施例的摄像镜头20、摄像镜头4a、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及取像装置4d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4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举例来说,超广角取像装置4c或4e具有105度至125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11mm至14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4,绘示有电子装置4以介于11mm至14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整体教堂、周边建筑与广场上的人物。图44的影像具有较大的视角与景深,但常伴随有较大的畸变。广角取像装置4b或4f具有70度至90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22mm至30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5,绘示有电子装置4以介于22mm至3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整体教堂与教堂前的人物。可变焦望远取像装置4a具有10度至40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60mm至300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而可变焦望远取像装置4a能被视为可提供5倍的放大倍率。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6,绘示有电子装置4以介于60mm至3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教堂前方飞翔的鸟群。图46的影像具有较小的视角与景深,使得可变焦望远取像装置4a可用于拍摄移动目标,镜头驱动模块33驱动成像镜头31对目标快速且连续的自动对焦,使目标物不会因为远离对焦位置而模糊不清;在取像时,可变焦望远取像装置4a可进一步针对拍摄主题进行光学变焦,获得更清晰的影像,其中取像装置的放大倍率被定义为焦距最大值及最小值的比值,以此取像装置为
例,放大倍率为5倍。超望远取像装置20具有4度至8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400mm至600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7,绘示有电子装置4以介于400mm至6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教堂尖塔上方的天使像与十字架。图47的影像具有更小的视角与景深,使得超望远取像装置20的成像镜头21更容易因抖动而失焦,因此镜头驱动模块23在提供驱动力使超望远取像装置20的成像镜头21对目标物聚焦时,可同时提供修正抖动的反馈力以达成光学防抖的功效。另外,取像装置4g可取得影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4以包含多个取像装置(摄像镜头)20、4a、4b、4c、4d、4e、4f、4g为例,但取像装置(摄像镜头)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上述取像装置所对应的等效焦距为一经过换算的估计值,其与实际焦距可能会因为成像镜头的设计以及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而不同。
[0243]
当使用者拍摄被摄物obj时,电子装置4利用摄像镜头20、摄像镜头4a、取像装置4b、取像装置4c或取像装置4d聚光取像,启动闪光灯模块42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块43提供的被摄物obj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信号处理器44进行影像最佳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21所产生的影像品质。对焦辅助模块43可采用红外线或激光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
[0244]
此外,电子装置4也可利用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或取像装置4g进行拍摄。当取像装置4e、取像装置4f或取像装置4g进行拍摄时,可有一提示灯4h发光以提醒使用者电子装置4正在拍摄中。显示装置45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实体的拍摄按钮451,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46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影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46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装置45。使用者还可通过显示装置45的影像回放按键452重播先前拍摄的影像,也可通过取像装置切换按键453以选取适合的取像装置来进行拍摄,还可通过集成选单按键454来对当下的拍摄场景进行适合的拍摄条件调整。
[0245]
进一步来说,电子装置4还包含一电路板47,且电路板47承载多个电子元件48。取像装置(摄像镜头)20、4a、4b、4c、4d、4e、4f、4g通过电路板47上的连结器471电性连接电子元件48,其中电子元件48可包含一信号发射模块481,可通过信号发射模块481将影像传递至其他电子装置或是云端储存。其中,信号发射模块481可以是无线网路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蓝牙模块、红外线模块、网路服务模块或上述多种信号发射的集成模块,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0246]
电子元件48也可包含储存单元482、随机存储器483以储存影像信号、陀螺仪484、位置定位器485以利电子装置4的导航或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影像信号处理器44、影像软件处理器46与随机存储器483整合成一个单芯片系统49,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配置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也可以整合于取像装置或也可设置于多个电路板的其中一者。此外,生物识别感测器50可提供电子装置4开机和解锁等功能。
[0247]
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模块和摄像镜头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镜头驱动模块和摄像镜头更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品质的特色。举例来说,镜头驱动模块和摄像镜头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镜头驱动模块和摄像镜头的运用范围。
[0248]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为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关于本实用新型所界定的保护范围请参考所附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