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12: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模组 成像 光学 镜头 车辆


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和车辆。


背景技术:

2.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越来越多的终端设备、交通设备等都安装有摄像模组,摄像模组是用于拍摄图像的各项元件的总成,一般包含具有镜片的光学镜头等,摄像模组根据其所安装的设备的应用场景的不同,需要适应不同的环境,如,车载拍摄、户外监控等,当摄像模组应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时,摄像模组的镜头的镜片可能因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结霜、起雾等现象,轻者阻挡到一部分的镜头视野,导致部分或者全部的拍摄图像受到遮蔽,更严重者可能造成镜片破裂、内部元件故障、或者整机损坏等。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快速加热除雾功能且组装结构较为简单的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和车辆。
4.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镜筒,所述镜筒包括侧壁结构,所述侧壁结构围成用于收纳镜片和加热元件的收纳空间,所述镜筒还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逃气孔,所述逃气孔用于排出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镜筒内收纳有加热元件,通过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对所述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所述镜筒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镜筒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所述镜筒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逃气孔可以快速排出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贯穿所述侧壁结构,不需要过多改变所述镜筒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还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邻近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并供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件穿过,以使得外部电路经由所述电连接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通过在所述侧壁结构上设有贯穿的通孔,用于邻近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并供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件穿过,可以使得外部电路经由所述电连接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同时,不需要或减少对所述镜筒结构上的改变,使得所述镜筒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结构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物侧,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
部分别用于安装至少一个所述镜片,所述加热元件用于对应所述第一侧壁部中的所述镜片设置,所述逃气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部。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壁部中的所述镜片对应设置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使所述加热元件不经过其他元件进行热量传导就可以对镜片进行加热,从而热量损失较小,且加热效率更高,同时,所述逃气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部可以使加热后的水蒸汽在热力作用下快速从所述逃气孔排出,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
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镜头,所述镜头包括镜片、加热元件、电连接件和镜筒。所述加热元件对应所述镜片设置;所述电连接件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以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所述镜筒包括侧壁结构,所述侧壁结构围成用于收纳所述镜片和所述加热元件的收纳空间,所述镜筒还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逃气孔,所述逃气孔用于排出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
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镜头的所述镜筒内收纳有加热元件,通过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对所述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所述镜筒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镜筒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所述镜筒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逃气孔可以快速排出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贯穿所述侧壁结构,不需要过多改变所述镜筒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筒还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通孔,所述通孔邻近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且用于供接所述电连接件穿过,以使得外部电路经由所述电连接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通过在所述侧壁结构上设有贯穿的通孔,用于邻近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并供电连接所述加热元件的电连接件穿过,可以使得外部电路经由所述电连接件向所述加热元件供电,同时,不需要或减少对所述镜筒结构上的改变,使得所述镜筒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结构包括沿光轴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部和第二侧壁部,所述第一侧壁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部物侧,所述第一侧壁部与所述第二侧壁部分别用于安装至少一个所述镜片,所述加热元件对应所述第一侧壁部中的所述镜片设置,所述逃气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部。通过在所述第一侧壁部的所述镜片对应设置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使所述加热元件不经过其他元件进行热量传导就可以对镜片进行加热,从而热量损失较小,且加热效率更高,同时,所述逃气孔贯穿所述第二侧壁部可以使加热后的水蒸汽在热力作用下快速从所述逃气孔排出,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片包括第一镜片和第二镜片,所述侧壁结构的内表面包括第一内壁面、第二内壁面和连接所述第二内壁面之间的连接面,所述第一内壁面位于所述第二内壁面的像侧,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连接面形成台阶部,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一镜片接触,所述连接面支撑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加热元件且使得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二内壁面安装所述第二镜片,所述逃气孔贯穿所述第二内壁面和所述侧壁结构的外表面。通过所述第一内壁面与所述连接面形成台阶部,所
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镜片上,所述连接面支撑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加热元件且使得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台阶部,所述第二内壁面安装所述第一镜片可以为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二镜片提供稳定支撑,保障了所述镜头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保障了所述镜头的成像质量。此外,所述加热元件与所述第一镜片接触,从而二者之间可以进行直接且快速地导热,进而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镜片包括位于像侧的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和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加热元件接触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侧面。通过使得所述加热元件接触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侧面,不仅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还方便所述加热元件的设置,避免影响镜头的透光。通过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侧面接触的所述加热元件有利于增大加热面积,减小加热面和除雾面的传热距离,提高加热效率,并且使所述镜头加热均匀,能达到快速加热除雾的目的,同时,可以保护所述镜片在加热过程中不易因受热不均导致损坏。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主区域和位于所述主区域外围的环形区域,所述加热元件至少设置于所述环形区域;其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环形结构,所述环形结构沿所述环形区域设置;或者所述加热元件的数量包括两个,两个所述加热元件均为弧形结构均沿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且两个所述加热元件的弧形结构开口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个加热元件电连接一个所述电连接件。通过将所述加热元件的所述环形结构沿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环形区域设置;或者将两个弧形结构的所述加热元件均沿所述第一表面的所述环形区域设置,且两个所述加热元件的弧形结构开口相对且间隔设置,可以使所述加热元件在加热除雾的同时,不对所述镜片的所述主区域的通光效果产生影响,进而不影响所述镜头的成像质量。
15.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和设置于所述镜头像侧的感光元件。
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摄像模组具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其中,通过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对所述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所述镜筒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镜筒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所述镜筒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逃气孔可以快速排出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贯穿所述侧壁结构,不需要过多改变所述镜筒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1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辆主体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所车辆具有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摄像模组,其中,通过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对所述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所述镜筒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所述镜筒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所述镜筒具有贯穿所述侧壁结构的逃气孔可以快速排出所述加热元件对所述镜片加
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贯穿所述侧壁结构,不需要过多改变所述镜筒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图;
21.图2是图1所示镜头的立体分解图;
22.图3是图1沿线iii

iii的剖面图;
23.图4是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镜头的立体图;
24.图5是图4所示的镜头的立体分解图;
25.图6是图4沿线vi

vi的剖面图;
26.图7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摄像模组的方框图;
27.图8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车辆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29.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0.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1.一些相关技术中,具有加热除雾功能的摄像模组的镜头(如车载镜头)通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是:在镜头外置软板和加热线圈以将热能传导到镜片上,使其温度上升而达到除雾效果,然而,上述镜头可能存在加热产生的水蒸汽凝结在镜头内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的问题。
32.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和具有摄像模组的车辆,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和设置于镜头像侧的感光元件,镜头包括镜片、加热元件、电连接件和镜筒。加热元件对应镜片设置;电连接件电连接加热元件以向加热元件供电;镜筒包括侧壁结
构,侧壁结构围成用于收纳镜片和加热元件的收纳空间,镜筒还具有贯穿侧壁结构的逃气孔,逃气孔用于排出加热元件对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
33.相较于上述相关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通过对加热元件进行加热可以对镜片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镜筒的镜头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镜筒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镜筒具有贯穿侧壁结构的逃气孔可以快速排出加热元件对镜片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贯穿侧壁结构,不需要过多改变镜筒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镜筒、镜头、摄像模组和车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用于摄像模组中,所述镜头用于设置于摄像模组的感光元件的物侧,使得外界物侧光线通过镜头在感光元件上成像。其中,摄像模组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手机、户外监控设备、拍摄设备(摄像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如车辆)、车载设备(如行车记录仪)等终端设备。可以理解,本技术中,因感光元件为成像元件,像侧为感光元件所在的一侧,物侧为镜头所在的一侧。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包括镜片11、加热元件12、电连接件13和镜筒14。
36.其中,加热元件12对应镜片11设置;电连接件13电连接加热元件12以向加热元件12供电;镜筒14包括侧壁结构141,侧壁结构141围成用于收纳镜片11和加热元件12的收纳空间,镜筒14还具有贯穿侧壁结构141的逃气孔142,逃气孔142用于排出加热元件12对镜片11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
37.可以理解,镜头10的镜筒14中,逃气孔142可以采用注模工艺制成或成型,在镜筒14的注模模具中预设位置设置逃气孔142,然后将注模材料倒入侧壁结构141的注模模具中,注模材料可以是塑料材料等,待注模材料冷却成型后,拆除模具后即完成具有逃气孔142的镜筒14的制作;另外,逃气孔142也可以是在镜筒14注模成型后,直接在镜筒14的侧壁结构141上进行钻孔贯穿,完成逃气孔142的开孔,无论是注模成型或是贯穿开孔的加工工艺均属于成熟工艺,保障了镜筒14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且减少对镜筒14原有功能结构的改变,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便于安装和批量加工生产,进而节约生产成本。此外,可以理解,逃气孔14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但并不限于圆形,具体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设置。
3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的镜筒14内收纳有加热元件12,通过对加热元件12进行加热可以对镜片11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镜筒14的镜头10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11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镜筒14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镜筒14具有贯穿侧壁结构141的逃气孔142可以快速排出加热元件12对镜片11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142贯穿侧壁结构141,不需要过多改变镜筒14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39.具体地,镜筒14还具有贯穿侧壁结构141的通孔143,通孔143邻近加热元件12设置且用于供接电连接件13穿过,以使得外部电路经由电连接件13向加热元件12供电。可以理解,加热元件12可以是具有通电升温功能材质制成的加热线圈或导电胶层,电连接件13可以是软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或软硬结合电路板。电连接件13与外部电路连通后,向加热元件12供电,使加热元件12加热升温。通过在侧壁结构141上设有贯穿的通孔143,用于邻近加热元件12设置并供电连接加热元件12的电连接件13穿过,可以使得外部电路经由电连接件13向加热元件12供电,同时,不需要或减少对镜筒14结构上的改变,使得镜筒14的整体结构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此外,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通孔143的贯穿方向可以与逃气孔142的贯穿方向不同,如通孔143的贯穿方向可以与逃气孔142的贯穿方向可以垂直,其中,通孔143的贯穿方向可以平行于光轴,逃气孔142的贯穿方向可以垂直于光轴。
40.具体地,侧壁结构141包括沿光轴方向l依次连接的第一侧壁部141a和第二侧壁部141b,第一侧壁部141a位于第二侧壁部141b物侧,可以理解,物侧为远离感光元件20所在的一侧,即拍摄物体所在的一侧。第一侧壁部141a与第二侧壁部141b分别用于安装至少一个镜片11,加热元件12用于对应第一侧壁部141a中的镜片11设置,逃气孔142贯穿第二侧壁部141b。由于第一侧壁部141a位于镜头10的物侧而更靠近镜头10的外部,进而第一侧壁部141a中的镜片11更靠近镜头10的外部而温度更低,通过对应第一侧壁部141a中的镜片11设置的加热元件12,可以对更靠近外部的镜片11进行加热,不仅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还能达到更快速除雾的效果,同时,逃气孔142贯穿第二侧壁部141b可以使加热后的水蒸汽在热力作用下快速从逃气孔142排出,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进一步地,可以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与第一侧壁部141a中的镜片11可以直接接触,从而进行直接且快速地导热,使得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或者加热元件12也可以与第一侧壁部141a中的镜片11间隔设置,从而避免二者直接接触导致损伤镜片11上的光学涂层的问题。
41.进一步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中,镜片11包括第一镜片111和第二镜片112,侧壁结构141的内表面包括第一内壁面141d、第二内壁面141f和连接第二内壁面141f之间的连接面141e,可以理解,第一内壁面141d为第一侧壁部141a的内表面,第二内壁面141f为第二侧壁部141b的内表面,第二内壁面141f可以安装第二镜片112,并且,第一内壁面141d位于第二内壁面141f的像侧,第一内壁面141d与连接面141e可以形成台阶部141c。
42.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中,加热元件12对应第一镜片111设置且与第一镜片111接触,具体地,连接面141e支撑加热元件12,第一镜片111可以安装于第二内壁面141f,且第一镜片111设置于加热元件12远离连接面141e的表面,进而第一镜片111和加热元件12均位于台阶部141c,逃气孔142贯穿第二内壁面141f和侧壁结构141的外表面。可以理解,通过台阶部141c可以对加热元件12和第一镜片111进行有效的支撑,加热元件12和第一镜片111直接接触使得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在一种变更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也可以为直接形成(如镀设)在第一镜片111上导电加热膜(包括透明导电膜或遮光的金属导电膜),不仅具有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的效果,而且也有利于镜头10厚度的减小。在另一种变更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也可以与第一镜片111具有一定间隔距离,如加热元件12通过胶体或压环等固定在镜筒14上(如镜筒14邻近物侧的端面),从而邻近并对应第一镜
片111设置,以对第一镜片111进行加热,从而避免二者直接接触导致损伤镜片11上的光学涂层的问题。
43.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10中,邻近加热元件12设置且用于供电连接件13穿过的通孔143可以沿垂直光轴方向l进行开孔,实现导电连通的同时,有利于减小镜头的整体体积,也不需要复杂的组装工艺,易于镜头10的组装,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贯穿第二侧壁部141b的逃气孔142可以是沿垂直光轴方向l进行开孔,使水蒸汽的排出路径最短,减小水蒸汽在排出过程中遇冷凝结,提升除雾效率,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
44.具体地,第一镜片111包括位于像侧的第一表面111a、位于第一表面111a相反一侧的第二表面111b、和连接于第一表面111a和第二表面111b之间的侧面111c,加热元件12至少部分对应第一表面111a和/或侧面111c,且加热元件可以与第一表面111a和/或侧面111c直接接触。通过使得加热元件12接触所述第一表面111a和/或侧面111c,不仅热量损失较小、加热效率更高,还方便所述加热元件的设置,避免影响镜头的透光。通过在第一表面111a和侧面111c对应设置加热元件12可以增大加热面积,减小加热面和除雾面的传热距离,提高加热效率,并且使镜头10加热均匀,能达到快速加热除雾的目的,同时,还可以保护镜片11在加热过程中不易因受热不均导致损坏。
45.进一步地,加热元件12至少部分设置于第一表面111a且可与第一表面111a直接接触,第一表面111a包括主区域111m和位于主区域111m外围的环形区域111n,加热元件12至少设置于环形区域111n并与环形区域111n接触,可以理解,第一表面111a的主区域111m可以为透光区域。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加热元件12可以包括环形结构121,环形结构121沿环形区域111n设置,具体地,在如图1、图2,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将加热元件12的环形结构121沿第一表面111a的环形区域111n设置可以使加热元件12在加热除雾的同时,不对镜片11的主区域111m的通光效果产生影响,进而不影响镜头10的成像质量。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元件12的数量可以包括两个,两个加热元件12均为弧形结构122均沿环形区域111n设置,且两个加热元件12的弧形结构122开口相对且间隔设置,每个加热元件12电连接一个电连接件13,如图4、图5,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设置有两个加热元件12,且每个加热元件12电连接一个电连接件13,故还可以对应每个加热元件12设置一个逃气孔142,以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能快速排出。通过将两个弧形结构122的加热元件12均沿第一表面111a的环形区域111n设置,且两个加热元件12的弧形结构122开口相对且间隔设置,可以使加热元件12在加热除雾的同时,不对镜片11的主区域111m的通光效果产生影响,进而不影响镜头10的成像质量。
47.进一步地,为提高镜头10除雾过程的精确性,电连接件13上还可以设置温度感测元件40,具体地,温度感测元件40可以设置于电连接件13上靠近加热元件12一端;可以理解,通过温度感测元件40侦测温度,从而可以依据侦测温度控制是否对镜片11进行加热以及何时可以停止加热,进而可以精确控制镜片11的温度,保护镜头10各元件处于安全的温度,且可达到精确加热除雾的目的。此外,可以理解,温度感测元件40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设置,如在图2和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温度感测元件40可以为一个,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加热元件12和电连接件13的数量均为两个,温度感测元件40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每个温度感测元件40设置在对应的一个电连接件13上。
48.为提高镜头10的密封性,从而提高镜头10的防水性,在支撑第一镜片111的台阶部141c与第一镜片111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密封件30。可以理解,密封件30可以使用一体成型的密封圈,也可以是涂抹于台阶部141c与第一镜片111之间的密封胶,通过设置密封件30可以保护加热元件12、电连接件13等加热部件不受水汽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提升镜头的防水性与可靠性。
49.请参阅图7,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摄像模组30,摄像模组30包括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10和感光元件20,镜头10用于设置于摄像模组的感光元件20的物侧,使得外界物侧光线通过镜头10在感光元件20上成像。其中,摄像模组30可以应用于但不限于手机、户外监控设备、拍摄设备(摄像机等)、各种交通工具(如车辆)、车载设备(如行车记录仪)等终端设备。
5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30中,由于镜头10的镜筒14内收纳有加热元件12,通过对加热元件12进行加热可以对镜片11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镜筒14的镜头10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11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镜筒14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镜筒14具有贯穿侧壁结构141的逃气孔142可以快速排出加热元件12对镜片11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142贯穿侧壁结构141,不需要过多改变镜筒14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51.请参阅图8,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50,所述车辆50包括车辆主体40和上述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镜头模组30。车辆50包括不限于汽车、火车等各种车辆交通工具。
5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50中,由于摄像模组30的镜头10的镜筒14内收纳有加热元件12,通过对加热元件12进行加热可以对镜片11进行升温、除雾,使得采用镜筒14的镜头10可以适用于低温环境或者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避免因低温导致的镜片11起雾等影响成像效果的情形,使得镜筒14的适用性较广,且可保障拍摄图像的成像质量和稳定性,成像效果较佳。同时,镜筒14具有贯穿侧壁结构141的逃气孔142可以快速排出加热元件12对镜片11加热而产生的水蒸汽,使加热产生的水蒸汽不会凝结在其他温度较低处,再次形成水雾影响成像效果,从而达到快速除雾的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逃气孔142贯穿侧壁结构141,不需要过多改变镜筒14的原始结构,生产方式和组装方式均较为简单,在节省整体空间的同时,也便于组装和批量生产,节约成本。
5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