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2:5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显示 装置 面板 制造 技术


1.本发明涉及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技术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面板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性能以及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近年来,全面屏技术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全面屏显示面板具有更大的显示区域、较窄的边框以及更好的显示效果而被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为了最大程度的实现显示面板的全面屏显示,但又需要显示面板的摄像等其他功能,往往在屏幕上挖孔时,使该孔的孔径尽可能的小。或者直接将该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模组内,由于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模组内,因此,在显示视觉上来看,显示面板更趋近于全面屏。但是,在当前制备技术中,将摄像孔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模组内,该摄像孔仅仅作为该显示模组下方摄像装置的环境光的收发通道,而该摄像孔的内侧均无光源来为其提供亮度,并且,该孔两侧的膜层还会出现漏光并进入到摄像装置内。因此,显示面板在进行摄像时,往往会出现画质泛白等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综上所述,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面板中,设置在显示模组内部的透光孔容易出现漏光,进而导致显示面板在进行画面拍摄时,拍摄画面出现画质泛白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全面屏显示面板中,设置在显示模组内部的透光孔容易漏光,进而导致显示面板的拍照效果以及显示效果较差等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法如下:
7.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8.显示面板;
9.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且所述背光模组内设置有一通孔;以及,
10.光增强层,所述光增强层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
11.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柱,所述导光柱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导光柱的一端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且所述导光柱的侧壁不透光。
1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柱的侧壁设置有遮光层,所述遮光层围绕所述侧壁设置。
13.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遮光层为至少一层金属镀层。
1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过渡层,所述过渡层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与所述光增强层之间,并围绕所述通孔设置。
1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过渡层朝向所述通孔区域侧的端面上设置有挡光部件。
16.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挡光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光增强层相接触,所述挡光部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背光模组。
17.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导光柱的所述端面通过透明胶层与所述光增强层相贴合。
18.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透明胶层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等于92%,且所述透明胶层的厚度小于等于0.015um。
19.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阵列基板设置在所述光增强层上。
20.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光增强层的厚度小于等于0.05mm。
21.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2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在制备形成全面屏显示装置时,在显示装置的显示模组内部设置透光孔的结构,同时,在显示面板和显示模组之间还设置光增强层结构,以及在该透光孔结构的内部设置导光柱结构,当显示模组内出射的光线到达到该光增强层时,透光孔对应区域内的光可沿着光增强层传播到导光柱内,从而有效的提高透光孔内的进光量,同时,由于导光柱侧壁设置有遮光层,从而有效的防止了光线的透出,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以及拍照效果,提高了全面屏设备的综合性能。
附图说明
23.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更显而易见。
24.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全面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面屏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9.随着人们对显示面板使用性能以及显示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的使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现有技术中制备得到的全面屏显示设备中,其透光孔内往往无光源提供亮度,进而降低了全面屏的显示效果以及拍照效果,不利于全面屏显示面板综合性能的提高。
30.如图1所示,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全面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全面屏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以及显示面板101,其中,显示面板101设置在模组100上,为了实现显示面板101的全面屏显示,在模组100内部还设置有透光孔104,通过在透光孔104的下方对应的设置摄像模块105,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拍摄功能。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第一遮挡层103和第二遮挡层102的结构而防止模组侧的光漏都透光孔104内而影响显示和拍摄效果。但是,在上述结构中,透光孔104内侧无光源提供亮度,进而不利于显示装置的拍照性能。
3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全面屏显示面板,以有效的解决现有的全面屏显示装置中,透光孔内无光源提供亮度,显示装置拍照及显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32.如图2所示,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面屏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20以及显示面板21。具体的,显示面板21设置在背光模组20上,即背光模组20设置在显示面板21的背光的一侧位置上。当显示装置在进行发光显示时,显示面板21对显示画面进行显示。
33.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21还包括阵列基板206以及彩膜基板207。其中,彩膜基板207设置在阵列基板206上。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阵列基板206可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并且在阵列基板206以及彩膜基板207之间还设置有液晶层或者其他膜层,具体的结构可根据现有的膜层结构进行设置,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34.进一步的,在设置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0时,背光模组20内还设置有通孔23。该通孔23贯穿该背光模组20内的所有膜层,因此,该通孔23可为一透光孔,光线可从背光模组20下方的穿过并传播到显示面板21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孔23还可为摄像孔,通过在摄像孔下方设置摄像装置210以实现摄像。具体的,当显示装置进行拍照功能时,使光线从该通孔23中透过并到达摄像装置210内,摄像装置210接收到光信号,并对外界的事物进行拍照。
35.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通孔23可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对应的位置处,或者直接将通孔23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边框或者非显示区域内对应的位置处。当通孔23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内时,该通孔23可靠近显示面板的边缘处进行设置,以减小对显示区域内画面的影响。
36.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20内还包括衬底200、反射膜层201、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以及增光片204。具体的,反射膜层201设置在衬底200上,导光板202设置在反射膜层201上,扩散片203设置在导光板202上,同时,增光片204设置在扩散片203上。且通孔23贯穿上述各个膜层,并在背光模组20内形成一透光孔结构。
37.为了提高背光模组20内的该通孔23的进光量,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内还设置有光增强层205。其中,光增强层205设置在背光模组20上,即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增强层205设置在背光模组20与显示面板21的膜层之间的位置上。具体的,光增强层205可设置在背光模组20的增光片204上。在设置该光增强层205时,光增强层205至少完全覆盖该通孔23所对应区域内的膜层,优选的,光增强层205的长或者宽的大小可与背光模组20的长或者宽相同,从而能有效的保证背光模组20内的光线进入到该光增强层205内,以有效的提高显示装置的拍照效果和显示效果。
3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设置该光增强层205时,光增强层205的材料可选取为高透光材料,具体的,该高透光的材料可为光线透过率较高的透明玻璃、透明树脂材料、聚酰亚
胺透明材料以及pmma透光材料等。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增强层205以透光玻璃材料为例进行说明。
39.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显示装置的膜层厚度,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设置光增强层205时,光增强层205的膜层厚度小于等于0.05mm。优选的该光增强层205的厚度设置为0.05mm。
40.进一步的,当光增强层205的材料选取为聚酰亚胺材料时,将聚酰亚胺膜层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10um,从而实现显示装置的轻薄化设计。
4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由于在背光模组20上设置有光增强层205,并且光增强层205覆盖该通孔23,因此,当背光模组20内有光线透过时,光线会依次穿过光增强层205后再进入到显示面板21内,当光增强层205接收到背光模组20内的光线时,光线会在光增强层205内传播,其中光的传播方向不仅在垂直方向上,同时,在光增强层205的水平方向上,也会有光线,当在水平方向上的光线传播到通孔23对应的区域内时,该区域的光线则会透过该光增强层205,并透射到通孔23内,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显示装置内的通光孔内的光量,并有效的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和拍照性能。
42.进一步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还包括导光柱209。其中,导光柱209设置在背光模组20内,并且导光柱209设置在该通孔23内,在设置导光柱209时,导光柱209的高度可与通孔23的孔深的大小相同,以使导光柱209的下部端面与背光模组20的底部相平齐。
43.具体的,导光柱209的上部的端面朝向显示面板21的一侧进行设置,并且导光柱209的上端面与光增强层205的一面相贴合。在进行贴合时,可使导光柱209的上端面直接与该光增强层205相接触,或者通过粘接胶将光增强层205与导光柱209相粘合,以对导光柱209进行固定。
44.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设置导光柱209时,导光柱209的直径小于通孔23的孔径,通过在导光柱209与通孔23的侧壁之间预留间隙211,以有效的防止导光柱209与侧壁其他膜层相接触而造成干扰,并有效的提高了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以及综合性能。
45.进一步的,在设置导光柱209时,导光柱209的外围侧壁上还设置有遮光层208。具体的,该遮光层208可将导光柱209的侧壁进行包裹,其中,遮光层208为不透光材料,具体的,该不透光材料可为金属镀层材料。
46.优选的,该镀层为银镀层或者铝镀层。同时,为了保证遮光层208的遮光效果,在设置该镀层材料时,可至少喷镀一层镀层或者喷镀并形成多层镀层,通过形成多次镀层的结构以有效的提高了遮光层208的遮光效果,避免导光柱209内的光线从导光柱209的侧壁传播到背光模组内,而降低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47.进一步的,在设置遮光层208时,当该遮光层208为银或者铝镀层时,还可继续再在银镀层或者铝镀层上继续喷涂一层灰色或者枪灰色材料,在设置遮光层208时,优选的,遮光层208的厚度小于0.05um。由于在原始镀层上继续设置有灰色或者枪灰色镀层,从而更进一步的提高遮光层208的遮光效果。
48.如图3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又一种显示装置的膜层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20以及设置在背光模组20上的显示面板21。具体的,背光模组20内还设置有通孔23,该通孔23贯穿该背光模组20内的所有膜层。因此,该通孔23可为一透光孔,通过该透光孔使光线从背光模组20的下方穿过并传播到显示面板21外。
49.同时,背光模组20还包括衬底200、反射膜层201、导光板202、扩散片203以及增光
片204。具体的,反射膜层201设置在衬底200上,导光板202设置在反射膜层201上,扩散片203设置在导光板202上,同时,增光片204设置在扩散片203上。且通孔23贯穿上述各个膜层,并在背光模组20内形成一透光孔结构。
50.为了提高背光模组20内的该通孔23的进光量,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内还设置有光增强层205以及过渡层302。其中,过渡层302设置在背光模组20内。具体的,过渡层302设置在背光模组20的增光片204上,且光增强层205设置在过渡层302上,从而使得过渡层302围绕该通孔23进行设置。
51.其中,光增强层205设置在背光模组20上,即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光增强层205设置在背光模组20与显示面板21的膜层之间的位置上。具体的,光增强层205可设置在背光模组20的增光片204上。在设置该光增强层205时,光增强层205至少完全覆盖该通孔23所对应区域内的膜层。
5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过渡层302的大小可与背光模组20的大小相同,从而保证各膜层的一致性。其中,过渡层302的材料可为透明玻璃层,且过渡层302的膜层厚度小于0.08mm。
53.通过在背光模组20内设置过渡层302,光线会直接到达至过渡层302内,并再通过过渡层302传播到光增强层205内,由于过渡层302的散射作用,可有效的提高了背光模组20内到达至光增强层205的光,并最终使得通孔23区域内对应的光线得到增强,从而保证进入到通孔23内的光线,并最终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拍照效果和显示质量。
54.进一步的,在设置过渡层302时,过渡层302朝向通孔23中心一侧的端面上还设置有挡光部件303。挡光部件303可直接与过渡层302的侧壁相贴合,通过设置的挡光部件303以防止过渡层302内部的光线从该侧壁处漏出,以避免对通孔23内的摄像模组造成影响。
55.优选的,在设置挡光部件303时,挡光部件303的材料可与导光柱209相同,即挡光部件303的材料设置为金属不透光的镀层,如银镀层或铝镀层。并且该挡光部件303的高度不超过对应的过渡层302的膜层厚度。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设置挡光部件303时,挡光部件303还可为其他形状或者结构的部件,其目的及作用在于将过渡层302侧壁处的光线遮挡,以防止该区域处的光线进入到通孔23内。
56.这样,在设置挡光部件303时,挡光部件303的一端可直接与光增强层205相接触,挡光部件303的另一端则延伸至背光模组,优选的,挡光部件303的另一端可与过渡层302的下端面相平齐,并防止设置的挡光部件303的下端超出该过渡层302。从而有效的防止挡光部件303与其他膜层之间出现相互干涉的问题。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设置该过渡层302时,过渡层302的材料也可与光增强层205的材料相同,从而更进一步提高进入到通孔23内的光线的量。
5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内还设置有透明胶层301。具体的,该透明胶层301设置在导光柱209和光增强层205之间,通过该透明胶层301将导光柱209的上端面与光增强层205进行粘接,以便对导光柱209进行固定,从而保证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58.具体的,为了减小透明胶层301对光线的影响,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透明胶层301可设置为psa胶材,并且透明胶层301的厚度设置的越小越好,具体的,该透明胶层30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0.015um。一方面该透明胶层301可有效地对导光柱209进行固定,另一方面该透明胶层301在一定程度上不会增加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从而实现轻薄化显示装置。
59.优选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透明胶层301的透光率大于等于92%,具体的,该透明胶层301的透光率为92%,从而保证进入到通孔23内的光线的量,以提高显示装置的小时效果和拍照效果。
6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在设置背光模组20以及显示面板21内的各膜层时,使各膜层的厚度尽量较小,从而有利于实现轻薄化显示装置及面板的设计。具体的各膜层厚度可根据实际产品的规格或型号进行确定,这里不再详细赘述。
61.具体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增强层205的膜层厚度小于等于0.05mm,并且通孔23的顶部与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2um,从而缩短了显示面板21与该通孔23之间的距离,有效的提高了通孔23的光线进入情况,并改善显示装置在进行画面显示时或者在拍照时,拍摄的画面容易泛白等问题,最终有效的提高了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或者拍照质量。
62.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