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2021-09-29 03:1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光学 成像 镜头 申请 发明

光学成像镜头
1.分案申请声明
2.本技术是2019年11月06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光学成像镜头”、申请号为201911077369.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3.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4.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轻便型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其具有的拍摄功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青睐。与此同时,一方面,随着电子产品不断轻薄化,市场要求内置的光学成像镜头不断小型化;另一方面,随着大尺寸、高像素cmos芯片的普及,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子产品对配套的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存在的高质量成像镜头类型中长焦镜头和大孔径、广角镜头广受消费者和电子产品厂商的青睐。然而,兼具长焦和广角特性的光学成像镜头更受消费者和电子产品厂商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1.1;以及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5<t12/ct2<1.0。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1.5<f1/f

f2/f<2.5。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及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3<(f6

f7)/(f3 f4)<1.0。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光阑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d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满足:0.3<sd/f123<0.8。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0.2<et1/ct1<0.7。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以及所述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满足:0.3<et2/(et3 et7)<0.8。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片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满足:0.5<dt11/σat<1.0。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2满足:0.2<sag22/(sag11 sag32)<0.7。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71满足:0.7<sag62/sag71<1.2。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5<(r5 r6)/(r3 r4)<1.0。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0.2<(r7 r8)/r10<0.7。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5<r11/(r11 r14)<1.0。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5<(ct2 ct4 ct5 ct7)/(ct3 ct6)<1.0。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23.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
24.本技术提供的光学成像镜头包括多片透镜,例如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通过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的比例关系;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以及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例关系,
并优化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彼此合理搭配,以实现光学成像镜头小型化、轻薄化的同时,兼具大孔径及长焦特性。
附图说明
25.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2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0.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2.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4.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6.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9.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40.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41.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
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42.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43.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4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5.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46.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七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各相邻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4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合理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焦度,既有利于合理控制长焦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又有利于减小光阑位置处光线的入射角,减小光瞳像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的球差和像散,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合理设置第四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合理控制光线的偏折角度,降低光学系统的加工感度,提升光学系统的相对照度及成像品质。
4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4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5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5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5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合理设置上述光学系统中透镜面型的凸凹特性,有利于减小光阑位置处光线的入射角,减小光瞳像差,提高光学系统的相对照度及成像质量。
5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例如,1.3<f/epd<1.5。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光学系统拥有足够的进光量,防止在暗环境下拍摄时由于光线不足引起光学系统成像局部像糊。
5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ttl/f≤1.1,例如,1.0≤ttl/f≤1.1。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光学系统具有大孔径的同时兼具长焦特性。
5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0.5<t12/ct2<1.0。合理设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例关系,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的色散以及该透镜间隔影响的焦点偏移。
5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以及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满足:1.5<f1/f

f2/f<2.5,例如,1.5<f1/f

f2/f<2.0。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以及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有利于光焦度合理分配,从而平衡光学系统的轴上球差及色球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5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以及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3<(f6

f7)/(f3 f4)<1.0,例如,0.4<(f6

f7)/(f3 f4)<0.7。合理设置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以及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有利于控制上述透镜的球差贡献量在合理的水平范围内,使得光学系统的轴上视场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5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光阑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sd与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满足:0.3<sd/f123<0.8,例如,0.4<sd/f123<0.6。设置光学成像镜头中的光阑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有利于减小光线的偏转角,从而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性。
5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et1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满足:0.2<et1/ct1<0.7,例如,0.2<et1/ct1<0.4。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边缘厚度与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例关系,既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的总体长度,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前端轻薄,又有利于降低光学系统的加工感度。
6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et2、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以及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满足:0.3<et2/(et3 et7)<0.8。合理设置第二透镜的边缘厚度、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以及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既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的总体长度,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的前端轻薄,又有利于降低光学系统的加工感度。
6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1与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片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满足:0.5<dt11/σat<1.0,例如,0.8<dt11/σat<1.0。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任意相邻两片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的比例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轴上球差及其色球差,进而使得光学系统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和较低的系统敏感性,从而使得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6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22以及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32满足:0.2<sag22/(sag11 sag32)<0.7。合理设置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以及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
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既有利于光学成像镜头中的透镜尺寸均匀分布,保证镜头的组装稳定性,又有利于减小整个光学成像镜头的像差,缩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体长度并降低透镜的加工难度。
6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62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71满足:0.7<sag62/sag71<1.2。设置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的比值在合理的数值范围内,有利于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场曲和畸变量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6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5<(r5 r6)/(r3 r4)<1.0。合理设置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有利于控制上述两片透镜的慧差贡献率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更好地平衡前端透镜所产生的慧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6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满足:0.2<(r7 r8)/r10<0.7。合理设置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以及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有利于控制第四透镜的非球面的厚薄比走势,使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
6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5<r11/(r11 r14)<1.0。合理设置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有利于控制光学系统中光线经过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后的偏折角度,使得光学系统的各视场光线到达成像面时更好地匹配芯片的cra。
6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以及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5<(ct2 ct4 ct5 ct7)/(ct3 ct6)<1.0。合理设置上述各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相互关系,使其满足上述条件,有利于合理分配上述相邻透镜在光学系统的空间占比,保证透镜的组装工艺性,并实现光学成像镜头的小型化。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光阑可设置在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69.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的七片。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和高阶非球面参数的优化选择,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不仅可以满足光学系统的高成像质量,而且还可以满足光学系统具有大孔径的同时兼具备一定的长焦特性。
7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
物侧面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每片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7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七透镜;其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1.5。
7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73.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以上描述的成像装置。
74.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片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七片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75.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76.实施例1
77.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78.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79.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80.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
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81][0082]
表1
[0083]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8.17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85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28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21.4
°

[0084]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85][0086]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

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087][0088]
表2
[0089]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90]
实施例2
[0091]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92]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093]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凸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094]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8.16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84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27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21.3
°

[0095]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96][0097]
表3
[0098]
在实施例2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4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099][0100][0101]
表4
[0102]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3]
实施例3
[0104]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05]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06]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07]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8.15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86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29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21.5
°

[0108]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09][0110][0111]
表5
[0112]
在实施例3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6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13]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
s1

3.4463e

04

6.8527e

05

6.9871e

056.5245e

05

2.5978e

055.5446e

06

6.6886e

074.3060e

08

1.1575e

09s21.6335e

035.8416e

03

4.1778e

031.5083e

03

3.2177e

044.1656e

05

3.1725e

061.2778e

07

2.0117e

09s3

2.8443e

024.0628e

02

3.1860e

021.4346e

02

3.9716e

036.8787e

04

7.2757e

054.3037e

06

1.0919e

07s4

7.1485e

021.0316e

01

7.4677e

022.3593e

02

1.6525e

04

2.1440e

036.4425e

04

8.0796e

053.8605e

06s5

5.5182e

027.9566e

02

4.9575e

028.2565e

035.8258e

03

3.6532e

038.8164e

04

1.0181e

044.6541e

06s6

3.0162e

021.8582e

02

1.8074e

021.3923e

02

7.3567e

032.5891e

03

5.7738e

047.3989e

05

4.1400e

06s7

3.2727e

02

3.3347e

031.1989e

02

1.5154e

021.0280e

02

4.1483e

039.8769e

04

1.2636e

046.6234e

06s8

2.7644e

021.4841e

02

1.6753e

021.2275e

02

5.6000e

031.5199e

03

2.3608e

041.9281e

05

6.3815e

07s9

4.9285e

02

1.2311e

025.5012e

02

6.0926e

023.9422e

02

1.5828e

023.8083e

03

5.0113e

042.7669e

05s10

5.8205e

021.5825e

033.1882e

02

3.5771e

022.2422e

02

8.6261e

031.9762e

03

2.4506e

041.2606e

05s11

2.1681e

02

3.2720e

031.7418e

041.7821e

041.0842e

04

1.3143e

044.5815e

05

6.6654e

063.4963e

07s12

1.1682e

02

8.9056e

04

4.0589e

032.9661e

03

1.0806e

032.2894e

04

2.7768e

051.7734e

06

4.5922e

08s13

1.2445e

018.1594e

02

3.8848e

021.1893e

02

2.3298e

032.9823e

04

2.4731e

051.2251e

06

2.7566e

08s14

1.4799e

011.0175e

01

5.1428e

021.6786e

02

3.5069e

034.6609e

04

3.8057e

051.7353e

06

3.3696e

08
[0114]
表6
[0115]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6]
实施例4
[0117]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18]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20]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8.14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87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39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22.1
°

[0121]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22][0123]
表7
[0124]
在实施例4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8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25][0126][0127]
表8
[012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9]
实施例5
[0130]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31]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3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33]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8.13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88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26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21.3
°

[0134]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35][0136][0137]
表9
[0138]
在实施例5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0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39]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a18a20s11.3302e

04

7.1035e

043.8978e

04

1.2965e

042.4501e

05

2.5541e

061.1746e

075.0772e

10

1.6445e

10
s21.1859e

038.0429e

03

6.6201e

032.7743e

03

6.8934e

041.0482e

04

9.5591e

064.7972e

07

1.0183e

08s3

3.1857e

025.0223e

02

4.2103e

022.0003e

02

5.7812e

031.0364e

03

1.1259e

046.7933e

06

1.7471e

07s4

7.3379e

021.1309e

01

9.1427e

023.7819e

02

7.2617e

032.4429e

052.4624e

04

4.0595e

052.1442e

06s5

5.5011e

028.4201e

02

6.2723e

022.3011e

02

3.0454e

03

5.6648e

042.6072e

04

3.4784e

051.6471e

06s6

3.0673e

021.7108e

02

1.3031e

028.0291e

03

3.7740e

031.3204e

03

3.1084e

044.3054e

05

2.6170e

06s7

3.3735e

02

3.4320e

031.2937e

02

1.6030e

021.0186e

02

3.7449e

038.0985e

04

9.4839e

054.5600e

06s8

2.5302e

024.5640e

031.8486e

03

6.9578e

036.1991e

03

2.8914e

037.7518e

04

1.1352e

047.0253e

06s9

5.4597e

021.5337e

044.1505e

02

5.1826e

023.5536e

02

1.4988e

023.8034e

03

5.3215e

043.1499e

05s10

6.2560e

021.3284e

021.9512e

02

2.6780e

021.7594e

02

6.8872e

031.5928e

03

1.9862e

041.0243e

05s11

2.6690e

022.7468e

03

5.9981e

034.9473e

03

2.2441e

035.5692e

04

6.9212e

053.4472e

06

1.2053e

08s12

1.5068e

024.5711e

04

3.6904e

032.5397e

03

9.0767e

041.8243e

04

1.9546e

059.5102e

07

1.1552e

08s13

1.1377e

016.7122e

02

2.8924e

028.3638e

03

1.6202e

032.1441e

04

1.9034e

051.0242e

06

2.4886e

08s14

1.3501e

018.9660e

02

4.5573e

021.5413e

02

3.3840e

034.7508e

04

4.1036e

051.9812e

06

4.0815e

08
[0140]
表10
[0141]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2]
实施例6
[0143]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44]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光阑sto、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0145]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0146]
在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8.12mm,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成像面s17在光轴上的距离ttl=8.87mm,成像面s17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3.26mm,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21.4
°

[0147]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148][0149]
表11
[0150]
在实施例6中,第一透镜e1至第七透镜e7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下表1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4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和a
20

[0151][0152][0153]
表12
[0154]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5]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156]
条件式/实施例123456ttl/f1.081.081.091.091.091.09f/epd1.371.361.381.391.401.40t12/ct20.550.720.550.530.520.55f1/f

f2/f1.931.681.941.961.961.92(f6

f7)/(f3 f4)0.530.430.520.540.560.66sd/f1230.500.490.490.490.500.49et1/ct10.290.240.290.290.280.34et2/(et3 et7)0.590.660.560.540.510.55dt11/σat0.910.920.910.910.910.87sag22/(sag11 sag32)0.410.370.400.390.390.40sag62/sag710.820.910.910.851.010.94(r5 r6)/(r3 r4)0.860.740.850.850.850.84(r7 r8)/r100.590.410.590.530.400.36r11/(r11 r14)0.680.670.720.690.750.81(ct2 ct4 ct5 ct7)/(ct3 ct6)0.690.720.680.670.650.71
[0157]
表13
[0158]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