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装置与被加热体利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8 23:2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加热 装置 利用


1.本发明涉及一种加热装置与被加热体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配置有热管(heat pipe)的加热装置,例如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加热装置。
3.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加热装置,其具有:加热部件;膜构件,与加热部件滑动连接并且以环状移动自如地配设;加压部件,以经由膜构件而压接于加热部件的方式配设;热管等的均热构件,在膜构件的移动方向上的相对于加热部件的下游侧,以经由膜构件而压接于加压部件的方式配设;温度侦测部件,对加热部件的温度进行侦测;以及能量控制部件,控制向加热部件供给的能量,其中,所述加热装置使被加热材通过将加热部件与均热构件经由膜构件压接于加压部件而得到的压接部,经由膜构件将来自加热部件的热能赋予至被加热材。
4.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加热部件,其中,在由板状的热管制成的基板上,隔着绝缘层而印刷发热体,进而最表面由绝缘层进行了涂布的热管的至少一个面为凹形状,而且,在凹形状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隔着绝缘层而印刷发热体,进而最上表面由绝缘层进行了涂布。
5.[现有技术文献]
[0006]
[专利文献]
[0007]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235001号公报(权利要求2、图1、图4等)
[000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13-142834号公报(权利要求3、图3等)


技术实现要素:

[0009]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0]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装置与被加热体利用装置,与供电连接部配置在热管的具有铆接部的一端部侧的情况相比,在蒸气从热管的铆接部泄漏时,可抑制因所述蒸气而在供电连接部发生短路。
[0011]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2]
本发明(1)的加热装置包括:
[0013]
加热部件,以接触部与被搬运的被加热体接触来进行加热;
[0014]
热管,在与所述接触部不同的所述加热部件的部分沿着与所述被加热体的搬运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配置,并且在所述热管的一端部具有铆接部;以及
[0015]
供电连接部,配置在所述热管的另一端部的一侧,与向所述加热部件供电的配线连接。
[0016]
本发明(2)的加热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以接触或接近所述铆接部的状态设置有具有吸湿性的构件。
[0017]
本发明(3)的加热装置是根据所述发明(1)或(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件对以从下方向上方通过所述加热部件的方式而被搬运的所述被加热体进行加热,所述供电连接部配置在相当于所述加热部件的上方侧的端部的位置。
[0018]
而且,本发明(4)的被加热体利用装置包括:
[0019]
搬运部件,搬运被加热体;以及
[0020]
加热装置,对由所述搬运部件搬运的所述被加热体进行加热,
[0021]
其中,所述加热装置包括:根据所述发明(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装置。
[0022]
[发明的效果]
[0023]
根据所述发明(1)的加热装置,与供电连接部配置在热管的具有铆接部的一端部侧的情况相比,在蒸气从热管的铆接部泄漏时,可抑制因所述蒸气而在供电连接部发生短路。
[0024]
根据所述发明(2),可暂时捕集从铆接部泄漏的蒸气。
[0025]
根据所述发明(3),与供电连接部配置在相当于加热部件的下方侧的端部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即使有时从铆接部泄漏的蒸气扩散并移动至有供电连接部的一侧并结露,所述液滴也不可能积存在供电连接部。
[0026]
根据所述发明(4)的被加热体利用装置,当在加热装置中蒸气从热管的铆接部泄漏时,可抑制因所述蒸气而在供电连接部发生短路,从而可一边稳定地加热被加热体一边来利用。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图。
[0028]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的局部剖面概要图。
[0029]
图3是表示图2的加热装置的概略图。
[0030]
图4a是表示应用于图2的加热装置的加热单元的一部分的剖面概要图,图4b是图4a的加热单元的分解图。
[0031]
图5是表示图2的加热装置的一部分的概要图。
[0032]
图6a是表示加热单元的一部分的概要图,图6b是表示热管的概要图。
[0033]
图7是表示加热装置的变形例的主要部分的概要图。
[0034]
[符号的说明]
[0035]
1:图像形成装置(被加热体利用装置的一例)
[0036]
5:加热装置
[0037]
7:热管
[0038]
9:纸张(被加热体的一例)
[0039]
54:发热体(加热部件的一例)
[0040]
64:供电连接部
[0041]
71:一端部
[0042]
72:另一端部
[0043]
73:铆接部
[0044]
75:具有吸湿性的构件
[0045]
541a:发热体的与加热带接触侧的面(接触部的一例)
[0046]
c:搬运方向
[0047]
d:宽度方向
[0048]
fn:进行接触的部分(接触部的一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0050]
实施方式1.
[0051]
在图1及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构成例。图1中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图2中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5。
[0052]
在图1、图2等各附图中,符号x、符号y、符号z所示的箭头分别表示:左右的方向(水平方向)、上下的方向(垂直方向)以及前后的方向(水平方向)。而且,在附图中,x、y方向的箭头相交的部分的圆形标记表示:z方向朝向附图的铅垂下方。
[0053]
<图像形成装置>
[0054]
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是通过在作为被加热体的一例的纸张9上形成包含作为粉体的一例的显影剂的像之后进行加热,来形成图像的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相当于利用被加热体的被加热体利用装置的一例。
[0055]
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包括所需的外观形状的框体10,并且,在所述框体10的内部空间中配置像形成装置2、供纸装置4、加热装置5等而构成。图1中的点划线表示:在框体10内搬运纸张9时的主要的搬运路径。
[0056]
像形成装置2是:形成包括作为显影剂的色粉的色粉像、并将色粉像转印至纸张9的装置。所述像形成装置2具有:沿箭头a所示的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1,并且,在所述感光鼓21的周围配置带电装置22、曝光装置23、显影装置24、转印装置25、清扫装置26等的设备而构成。
[0057]
其中,感光鼓21是像保持部件的一例,是具有成为像形成面及像保持面的感光层的包括鼓形态的感光体。带电装置22是使感光鼓21的外周面(像形成面)带电为所需的表面电位的装置。例如,所述带电装置22包括带电构件而构成,所述带电构件包括辊形态等,与感光鼓21的外周面(像形成面)接触并且被供给带电电流。
[0058]
曝光装置23是对感光鼓21的带电后的外周面进行基于图像信息的曝光而形成静电潜像的装置。所述曝光装置23接收图像信号后进行动作,所述图像信号是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息被未图示的图像处理部件等实施所需的处理而生成。图像信息例如是文字、图形、照片、花纹等的与应形成的图像相关的信息。显影装置24是利用对应的规定颜色(例如黑色)的显影剂(色粉)将形成于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使之显影为单色的色粉像的装置。
[0059]
其次,转印装置25是将形成于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色粉像以静电方式转印至纸张9的装置。所述转印装置25包括转印构件而构成,所述转印构件包括辊形态等,与感光鼓21的外周面接触并且被供给转印电流。清扫装置26是除去附着在感光鼓21的外周面的不需要的色粉、纸粉等不需要的物体来对感光鼓21的外周面进行清扫的装置。
[0060]
在像形成装置2中,感光鼓21与转印装置25相向的部位成为进行色粉像的转印的
转印位置tp。
[0061]
供纸装置4是收容并送出应供给至像形成装置2中的转印位置tp的纸张9的装置。所述供纸装置4配置了收容纸张9的一个或多个收容体41、与送出纸张9的一个或多个送出装置43等的设备而构成。
[0062]
收容体41是具有以所需的朝向装载并收容多张纸张9的未图示的装载板的收容构件。送出装置43是利用多个辊等的设备将装载在收容体41的装载板上的纸张9一张张地抽出的装置。实施方式1中的供纸装置4例如具有能够独立地收容搬运时的宽度不同的纸张9a、纸张9b的两个收容体41a、41b、及独立地送出分别收容在收容体41a、收容体41b中的纸张9a、纸张9b的两个送出装置43a、43b。
[0063]
供纸装置4通过作为搬运部件的一例的供纸搬运路45而与像形成装置2中的转印位置tp连接。所述供纸搬运路45是将从供纸装置4送出的纸张9(9a或9b)搬运并供给至转印位置tp的纸张搬运路,配置夹持着纸张9来进行搬运的多个搬运辊46a、46b、或确保纸张9的搬运空间并对纸张9的搬运进行引导的未图示的多个引导构件等而构成。
[0064]
而且,纸张9只要是能够在框体10内搬运且能够进行色粉像的转印及热定影的片状的记录介质即可,其材质、形态等并不受特别的限约。
[0065]
加热装置5是为了使在像形成装置2的转印位置tp处转印的未定影像的色粉像定影于纸张9而进行加热及加压的处理的装置。所述加热装置5是在设置有纸张9的导入口50a或排出口50b的框体50的内部空间中,配置加热用旋转体51、加压用旋转体52等的设备而构成。
[0066]
而且,如图1或图2所示,在加热装置5中,将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以接触来进行旋转的方式配置,从而在所述进行接触的部分fn中对通过的纸张9等进行加热及加压。
[0067]
关于所述加热装置5的详细情况,将在之后叙述。
[0068]
然后,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1中,例如,进行如下的图像的形成。
[0069]
即,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未图示的控制部件接收到形成图像的动作的指令后,在像形成装置2中执行带电动作、曝光动作、显影动作及转印动作,另一方面,在供纸装置4中执行送出所需的纸张9(9a或9b)并且经由供纸搬运路45而搬运并供给至转印位置tp的供纸动作。
[0070]
由此,在感光鼓21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色粉像,另一方面,所述色粉像被转印至从供纸装置4供给至转印位置tp的纸张9。而且此时,转印有色粉像的纸张9在被进行旋转的感光鼓21与转印装置25夹着的状态下,从感光鼓21剥离,并朝向加热装置5送出。
[0071]
继而,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加热装置5中,如图2所示,执行定影动作,所述定影动作是在将转印有色粉像92的纸张9导入至所述进行接触的部分fn中并使之通过时进行加热及加压。
[0072]
定影后的纸张9在被加热装置5中的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夹着的状态下从框体50排出之后,经由排纸搬运路而被搬运至纸张排出口12,最后由排出辊48送出至设置在框体10的一部分中的排纸收容部13并被收容。此时,加热用旋转体51与加压用旋转体52作为搬运纸张9的搬运部件而发挥功能。
[0073]
通过以上操作,而完成在一张纸张9的单面上形成单色的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
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
[0074]
<加热装置>
[0075]
其次,对加热装置5进行详细叙述。
[0076]
如图2、图3等所示,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5应用带-夹持部形态(belt-nip type)的加热单元55作为所述加热用旋转体51,并应用辊形态的加压辊56作为所述加压用旋转体52,其中,所述带-夹持部形态的加热单元55包括可旋转的加热带53、及以将加热带53从其内周面按压至加压用旋转体52而形成进行接触的部分(夹持部)fn来进行加热的方式而进行发热的加热部件的一例、即发热体54。
[0077]
其中,加热单元55成为以沿与纸张9的搬运方向c交叉的宽度方向d(图3等)进行接触的部分fn(接触部的一例)来加热纸张9的部分。
[0078]
所述加热单元55构成为:通过接触保持体61将发热体54保持为与加热带53的内周面接触的状态,而且,通过接触保持体61的一部分与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将加热带53保持为能够旋转。而且,加热单元55通过支撑体63支撑着所述接触保持体61与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
[0079]
加热带53是具有可挠性或耐热性的环状的热传导用带。所述加热带53例如可应用使用聚酰亚胺、聚酰胺等合成树脂等材料,而成形为原形为圆筒形状的带。
[0080]
发热体54包括:基板541、设置于基板541中与加热带53的内周面接触的单面541a的多根(在本例中为3根)发热部542a、542b、542c、及用于向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供电的配线部543等。
[0081]
基板541是包括如下尺寸的矩形状的板状的构件,所述尺寸中,与纸张9的搬运方向c交叉的宽度方向d的宽度尺寸w,比最大尺寸w1长。所述基板541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材料,例如,可应用陶瓷制的基板。基板541中与加热带53的内周面接触侧的面(单面)541a,在设置了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之后,形成包覆层而被包覆。
[0082]
如图6a所示,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是在基板541的单面541a上,以沿着其长度方向(沿着纸张9的宽度方向d的方向),并且成为在纸张9的宽度方向d上相互分离的平行状态的方式,呈直线状设置的电热线部。
[0083]
图6a是表示从发热体54的基板541中的单面541a的背面(另一面)541b观察的状态的附图,所以实际上不会看到设置在单面541a侧的发热部542出现,但在图6a中,为了便于说明发热部542,而将发热部542以可从另一面541b透视观察到的状态进行了描绘。
[0084]
而且,所述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相对于基板541的长度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但构成为使相对大量发热的区域存在于互不相同的位置,以配合搬运纸张9时宽度尺寸w的宽窄的不同。
[0085]
即,第一发热部542a构成为:除了长度方向的两端侧的端部以外的中央部成为大量发热的区域。所述第一发热部542a在宽度尺寸w为中间尺寸w2(<w1)的纸张9通过时使用。而且,第二发热部542b构成为:相当于第一发热部542a的两端侧的端部的部分成为大量发热的区域。进而,第三发热部542c构成为: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例如全长的1/3左右的部分)成为大量发热的区域。所述第三发热部542c在宽度尺寸w为最小尺寸w3(<w2)的纸张9通过时使用。
[0086]
顺便来说,实施方式1中的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的相对大量发热
的区域的构成是采用中央基准搬运方式(中央进出(center register)方式)情况下的构成,所述中央基准搬运方式(中央进出方式)是以搬运纸张9时的宽度方向d上的中央的位置通过例如加热装置5的所述进行接触的部分fn中作为纸张9的通过区域宽度的基准的中央的位置的方式进行引导并搬运。
[0087]
而且,关于所述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的相对大量发热的区域,例如是通过使电热线部的宽度及厚度的至少一者比其他部分(抑制发热的部分)窄或薄、或者窄且薄,而使电阻值相对变高来实现。
[0088]
进而,关于由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的发热形成的发热体54的温度,由以与发热体54的基板541的背面541b的必要部位接触的方式配置的未图示的温度传感器进行测定,其测定信息被反馈至未图示的加热控制部。
[0089]
如图6a等所示,配线部543设置为其集线部存在于发热体54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且端部保持体62a、端部保持体62b中的任一者的外侧的位置。实施方式1中的配线部543构成为:将基板541的一端部延长至右侧的端部保持体62b的外侧的端部。
[0090]
而且,所述配线部543包括:具有电绝缘性的基板543a、像图6a中用虚线所示那样与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的各一端部独立连接的独立配线部543b、独立配线部543c、独立配线部543d、及像图6a中用网点部分或虚线所示那样共通连接于发热部542a、发热部542b、发热部542c的各另一端部的共通配线部543e。
[0091]
发热体54与像图3等所示那样向配线部543进而向发热部542供电的供电连接部64连接。
[0092]
实施方式1中的供电连接部64包括:连接用的包括能够装卸的形状的框体(连接器主体)641、及在所述框体641的一侧面以与配线部543的各配线的连接端部连接而露出的状态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642。
[0093]
所述供电连接部64例如如图6a所示,与从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未图示的供电部延伸而路由的供电源连接部14连接而成为能够通电的状态。
[0094]
而且,所述供电连接部64被配置于能够与配线部543中的各配线的连接端部连接的位置,并且以存在于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中的任一者的外侧的位置上的方式配置。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3、图5、图6a、图6b等所示,供电连接部64存在于作为右侧的端部保持体62b的外侧的位置,例如设置在发热体54的配线部543的一端部或接触保持体61的一端部。
[0095]
特别是,所述供电连接部64的情况下,如图5或图6a所示,由于加热单元55对像搬运方向c所示那样以从下方向上方通过的方式被搬运的纸张9等进行加热,因此,配置于相当于加热单元55的上方侧的端部的位置。具体而言,供电连接部64以存在于发热体54的配线部543或接触保持体61的搬运方向c的下游侧(相当于上方侧)的端部的方式配置。
[0096]
接触保持体61是:在与加热带53的内周面接触侧的单面上设置有收容并保持发热体54的收容凹部61a的单向上长的板状的构件。
[0097]
而且,接触保持体61在与所述单面为相反侧的另一面上,设置有向支撑体63上安装时所使用的安装槽部61b或安装接触部61c。
[0098]
进而,接触保持体61中,设置有收容凹部61a的单面的一个长边端部形成为对加热带53以将其导入至所述进行接触的部分fn的方式进行引导的包括屈曲面的导入引导部
61d,所述单面的另一个长边端部形成为将加热带53向从进行接触的部分fn拔出的方向进行引导的包括弯曲面的拔出引导部61e。
[0099]
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均为在与加压辊56相向的部分欠缺一部分的圆板状的主体62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弯曲状的带引导保持部622的构件,所述弯曲状的带引导保持部622针对加热带53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从其内周面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引导并予以保持。而且,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在其主体621的带引导保持部622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于支撑体63的端部的未图示的安装凹部。
[0100]
如图3等所示,支撑体63是比发热体54的长度方向的长度长的构件。作为所述支撑体63,如图4a等所示,例如可应用将单向上长的平板中的长边端部以使剖面成为凹形状的方式,沿着相同的方向弯折成大致直角的形态的构件。
[0101]
关于所述支撑体63,在安装接触保持体61时,如图4b等所示,一个弯折端部63b嵌入至接触保持体61的安装槽部61b,另一方面,另一个弯折端部63c被维持为与接触保持体61的安装接触部61c接触的状态。由此,支撑体63以在长度方向上夹着接触保持体61的一部分的状态进行支撑。
[0102]
加热单元55例如以如下方式组装。
[0103]
首先,将装配有发热体54的接触保持体61安装于支撑体63的弯折端部63b、弯折端部63c,并将所得的部件插入至加热带53的内部,在此状态下,将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以从两端侧夹着加热带53的状态,安装于比支撑体6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稍微靠内侧的位置。此时,如图6a所示,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以位于发热体54的发热部542的端部或者比其靠外侧的位置的方式安装。
[0104]
由此可组装加热单元55。而且,加热单元55通过将支撑体6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63d、63e装配并固定于设置于框体50的内壁面的未图示的装配部,而配置于加热装置5。
[0105]
继而,作为加压用旋转体52的加压辊56例如可应用在包含金属等的圆柱状或圆筒状的辊基体的外周面设置有弹性体层与脱模层等的辊。
[0106]
如图3所示,所述加压辊56中,其轴向的两端部中的轴部56c、轴部56d以能够相对于配置于框体50的未图示的加压机构进行旋转的方式受到支撑。而且,加压辊56从加压机构接受被按压至加热单元55的压力。由此,如图2或图3所示,加压辊56被维持为其辊外周面经由加热单元55中的加热带53而以所需的压力被压接于发热体54的单面541a的长度方向上的状态。
[0107]
所述加压辊56压接于加热单元55的部分成为所述进行接触的部分fn。
[0108]
而且,如图3中以双点划线所示,加压辊56在其一个轴部56c上安装有动力从动齿轮57,所述动力从动齿轮57与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10侧的驱动传递装置15中的未图示的动力从动齿轮啮合。由此,当需要进行图像形成动作等时,如图2所示,加压辊56由驱动传递装置15传递来旋转力,而沿箭头b1指示的方向以所需的速度进行旋转而驱动。
[0109]
在加压辊56旋转而驱动时,如图2所示,加热单元55中的加热带53沿箭头b2所示的方向从动地旋转。
[0110]
并且,所述加热装置5构成为在执行图像形成动作时,根据通过进行接触的部分fn的纸张9的宽度尺寸w的不同,来调节加热单元55的发热体54进行发热的区域。
[0111]
例如,在使搬运时的宽度尺寸w为最大尺寸w1的纸张9通过时,对第一发热部542a
与第二发热部542b两者供电,使相当于最大尺寸w1的区域发热。而且,在使最小尺寸w3的纸张9通过时,只对第三发热部542c供电,使相当于最小尺寸w3的区域发热。进而,在使中间尺寸w2的纸张通过时,仅对第一发热部542a供电,使相当于中间尺寸w2的区域发热。
[0112]
由此,加热装置5使加热单元55的发热体54配合纸张9的宽度尺寸w的不同而效率良好地发热。
[0113]
但是,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例如在使比最大尺寸w1小的宽度尺寸w(包含中间尺寸w2与最小尺寸w3的尺寸)的纸张9连续通过而进行加热的情况下,也存在如下情况,即:所述进行接触的部分fn中产生纸张9不通过的区域所谓非走纸区域,所述非走纸区域在不被通过的纸张9夺取热的情况下由发热部542中抑制了发热的部分持续加热,由此成为温度上升的状态。
[0114]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接触的部分fn中非走纸区域局部地成为高温,结果,有时接触保持体61被局部地加热而受到不良影响,或者诱发加热不均。
[0115]
因此,在加热装置5中,从抑制非走纸区域中的温度的不必要的上升的观点来说,如图2至图4a、图4b所示,在加热单元55中发热体54的与加热带53接触侧的面541a的相反侧的面(背面)541b上以接触的状态配置有两根热管7a、7b。此处,发热体54的与加热带53接触侧的面541a是也相当于与纸张9接触来加热时的接触部的部分。而且,发热体54的所述相反侧的面(背面)541b是不同于与纸张9接触来加热时的接触部的部分的一例。
[0116]
热管7a、热管7b均为将包含铜、不锈钢等热传导性优异的材料的圆筒的两端予以闭合后的密闭管,且具有内壁为毛细管结构(所谓的毛细管(wick))的主体70,并在所述主体70的内部封入了挥发性的工作液(纯水等)。
[0117]
如图5等所示,热管7a、热管7b具有与发热体54的发热部542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而且,由于热管7a、热管7b是以两根平行的状态配置来使用,因此应用相对小径(例如外径为几毫米)的热管。
[0118]
所述热管7a、热管7b沿着发热体54的背面541b中的长度方向(沿着纸张9的宽度方向d的方向),并且以在纸张9的搬运方向c上隔开所需的间隔而平行的状态配置。
[0119]
在实施方式1中,如图4a、图4b等所示,在接触保持体61中的收容凹部61a中设置热管7a、热管7b的装配槽65a、装配槽65b,在所述装配槽65a、装配槽65b中以分别收容热管7a、热管7b的方式装配所述热管7a、热管7b之后,将发热体54收容在收容凹部61a中,维持为发热体54的背面541b按压热管7a、热管7b的状态,由此进行了配置。热管7a、热管7b也可以利用具有热传导性的粘接剂局部地粘接而固定于发热体54的背面541b。
[0120]
在配置有所述热管7a、热管7b的加热装置5中,即使有时在进行接触的部分fn中产生非走纸区域而温度上升,相当于发热体54的非走纸区域的区域的热也会通过热管7a、热管7b的热移动的作用,而被移动至发热体54的走纸区域,所述走纸区域供纸张9通过,与非走纸区域相比为温度相对低的状态。
[0121]
由此,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与不配置热管7a、热管7b的情况相比,所述非走纸区域中的温度的上升得到抑制。
[0122]
而且,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将两根热管7a、7b以在发热体54中的纸张9的搬运方向c上隔开间隔而平行的状态来配置,所以与配置一根热管7的情况相比,即使在非走纸区域中纸张9的搬运方向c上的前后,也会均匀且效率良好地抑制温度的上升。
[0123]
而且,如图6b所示,所述加热装置5中所使用的热管7a、热管7b在主体70的一端部71具有铆接部73。
[0124]
铆接部73是进行了用于将圆筒状的端部以在真空中压溃并接合的状态予以闭合的加工后的部分,也是与主体70相比壁厚薄、强度也弱的部分。关于铆接部73,对其外观形状等并无特别限定。主体70的另一端部72成为通过熔接等接合处理而被闭合的端部形状。
[0125]
另一方面,在加热装置5的定影动作时,热管7a、热管7b从发热体54接受热的压力(stress)或者接受工作液蒸发时产生的蒸气压。而且,在加热装置5的定影动作中,例如发热体54的非走纸区域的温度成为200℃左右的高温而传递至热管7的情况多,处于容易受到热的压力或蒸气压的影响的环境。
[0126]
因此,在为具有铆接部73的热管7a、热管7b的情况下,如果铆接部73继续接受这种热或蒸气压的压力,则存在工作液的蒸气(水蒸气等)从铆接部73泄漏出的可能性。而且,铆接部73中也存在如下担心,即:由于在主体70上反复进行加热与冷却而应力集中,从而容易产生包括接合部分松动变形等的破损。
[0127]
因此,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如图2、图3、图5等所示,将供电连接部64配置在热管的另一端部72侧。换言之,这也可以说是将热管7a、热管7b配置为:有铆接部73的一端部71存在于与供电连接部64在发热体54的长度方向上为相反侧的位置。
[0128]
在这种情况下,一边注意铆接部73的位置一边将热管7a、热管7b收容并装配于接触保持体61的收容凹部61a。而且,此时的热管7a、热管7b如图3或图5所示,以其长度方向的各端部接近左右的端部保持体62a、62b的内面侧并被夹着的状态配置。
[0129]
因此,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即使有时蒸气从热管7a、热管7b的铆接部73泄漏出,与不将热管7a、热管7b配置为铆接部73存在于与供电连接部64为相反侧的位置的情况相比,也会抑制因从热管7a、热管7b的铆接部73泄漏出的蒸气而在供电连接部64中发生短路。
[0130]
而且,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如图5等所示,供电连接部64配置在相当于加热单元55的上方侧(纸张9被以从下方向上方通过的方式搬运的搬运方向c的下游侧)的端部的位置,所以与供电连接部64配置在相当于加热单元55的下方侧的端部的位置的情况相比,即使有时从铆接部73泄漏的蒸气在加热单元55内或框体50内扩散并移动至有供电连接部64的一侧并结露,所述液滴也不可能滴落并积存于供电连接部64。
[0131]
根据所述内容,在所述加热装置5中,会切实地抑制在供电连接部64中发生所述短路。
[0132]
变形例.
[0133]
在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5中,也可以如图7所例示,在热管7a、热管7b的铆接部73的周围设置具有吸湿性的构件75。
[0134]
所述具有吸湿性的构件75只要是以下的构件即可:当封入至热管7a、热管7b的工作液的蒸气从铆接部73泄漏时,能够吸收所述蒸气,且也具有耐热性。而且,所述构件75以与铆接部73接触或接近的状态配置即可,但最好以与发热体54的背面541b非接触的状态配置。
[0135]
实施方式1的加热装置5是作为加热用旋转体51的一例的加热单元55与作为加压用旋转体52的一例的加压辊56以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横向排列的状态接触并旋转的构成例,但并不限定于此。
[0136]
即,关于加热装置5,例如,可以采用使加热单元55与加压辊56以在大致铅垂方向(重力方向)中为上下配置的状态接触并旋转的构成,或者也可以采用使加热单元55与加压辊56以在倾斜方向中为上下配置的状态接触并旋转的构成。
[0137]
而且,关于加压用旋转体52,并不限于辊形态,例如也可以应用带-夹持部形态。
[0138]
另外,加热装置5是具有加压用旋转体52的所谓加热加压装置,但只要可使被加热体以与加热单元55的进行加热的部分接触而被加热的方式移动,则也可以不具有加压用旋转体52。而且,加热单元55也可以将加热带53作为被加热体的一例或一部分来处理。进而,加热单元55也可以是不具有加热带53的构成。
[0139]
进而,对于加热单元55,其配置的热管7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三根以上。而且,热管7不限于圆筒状,例如也可以是扁平的板状。
[0140]
关于供电连接部64,可以配置在左侧的端部保持体62a的外侧的位置。在如此构成的情况下,热管7a、热管7b配置为其铆接部73存在于与具有供电连接部64的一侧为相反侧的位置。
[0141]
而且,关于供电连接部64,在存在难以确保配置空间等情形的情况下,供电连接部64也可以配置在相当于加热单元55的下方侧的端部的位置。
[0142]
而且,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将加热装置5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
[0143]
即,加热装置5也可以应用于其他图像形成方式的装置、或对由纸张搬运部件搬运的纸张9加热或干燥的纸张干燥装置(被加热体利用装置的一例)、或具有一边由搬运部件搬运不形成图像的片状物(被加热体的一例)一边对所述片状物加热或干燥的工序的装置(被加热体利用装置的一例)等。
[0144]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形成组合有多种颜色的色粉的多色图像的装置,对其形式等并无特别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