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9-23 00:2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定影 图像


1.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结构:通过由环形线构成的输送部件输送转印件,利用辐射热对转印到转印件的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熔融。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14897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在此,作为在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纸张等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中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使用了与记录介质的背面接触的输送部的情况下,输送部随着加热部的运转而逐渐被加热,通过被加热的输送部,记录介质的背面被加热。而且,在加热部的运转初期和加热部的运转继续时,由于记录介质的背面通过输送部加热的程度不同,因此存在加热部的加热温度的控制变得复杂的情况。
8.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与装置的结构部接触的情况相比,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并且,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与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与装置的结构部接触的结构相比,减少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被定影的图像所受到的热的影响。并且,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不对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风的无风状态的结构相比,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并且,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中,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前端侧不被保持而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并输送至加压部。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加热;输送部,其使所述正面与所述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维持部,其以如下方式维持非接触状态:通过所述输送部,以如下的背面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所述记录介质,该背面是与所述正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且是在所述正面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
11.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加热;以及维持部,其以如下方式维持非接触状态:以位于如下的记录介质的与所述正面相反的一侧、且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背面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所述记录介质,其中,该记录介质使所述正面与所述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被输送。
12.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第1方式或第2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有:加压部,其位于所述加热部的下游侧,并且该加压部对通过所述加热部被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以及输送部,其使所述正面与所述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加热部至到达所述加压部为止,所述输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而进行输送。
13.本发明的第4方式是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维持部是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空气的送风部。
14.本发明的第5方式是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加热;输送部,其使所述正面与所述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所述记录介质;以及送风部,其向通过所述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空气。
15.本发明的第6方式是第4方式或第5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送风部是被设置成送风口仅与所述记录介质的所述背面相对、不与所述正面相对的送风部。
16.本发明的第7方式是第4方式至第6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所述送风部是被设置成包含比所述加热部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的送风部。
17.本发明的第8方式是第7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具有反射板,所述反射板包含位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反射板,所述送风部是包含相比于比所述上游侧反射板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更上游侧而形成送风区域的送风部。
18.本发明的第9方式是第3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维持部是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空气的送风部,所述加压部与所述加热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所述加压部与所述送风部之间的距离小。
19.本发明的第10方式是第9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热部包含加热源,所述加压部与所述加热源之间的距离被设定成比所述加压部与由所述送风部形成的送风区域中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之间的距离小。
20.本发明的第11方式是第1方式、第3方式至第10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有保持部,所述保持部被包含于所述输送部,该保持部至少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侧。
21.本发明的第12方式是第4方式至第10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有通气部,所述通气部具有多个通气孔,该多个通气孔使从所述送风部朝向所述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的空气通过。
22.本发明的第13方式是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加热;加压部,其对通过所述加热部被加热的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输送部,其使所述正面与所述加热部相对的同时将所述记录介质输送至所述加压部;以及保持部,其被包含于所述输送部,该保持部至少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侧。
23.本发明的第14方式是第13方式的定影装置,妻子,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端侧和后端侧。
24.本发明的第15方式是引用第3方式的第11方式、第13方式、第14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所述加压部具有:加热部件,其配置在相对于所述加热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该加热部件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热;以及加压部件,其在与所述加热部件之间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加压,该加压部件在外周面形成有供所述保持部进入的凹部。
25.本发明的第16方式是第15方式的定影装置,其具有:被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加热
部件;以及抵接部,其设置于所述加压部件的相对于所述凹部的轴向外侧,所述抵接部与所述被抵接部抵接而保持所述加热部件与所述加压部件之间的轴间距离。
26.本发明的第17方式是第3方式、第13方式至第16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所述加热部与所述加压部之间的距离被设定为比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小的距离。
27.本发明的第18方式是第1方式至第17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中,使干式调色剂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
28.本发明的第19方式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图像形成部,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第1方式至第18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其使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介质上;以及翻转机构,其使通过所述定影装置定影有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
29.发明效果
30.根据所述第1方式,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与装置的结构部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
31.根据所述第2方式,与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背面与装置的结构部接触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记录介质的背面的被定影的图像所受到的热的影响。
32.根据所述第3方式,能够从加热部至设置于加热部的下游侧的加压部为止,保持所述记录介质而进行输送。
33.根据所述第4方式,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
34.根据所述第5方式,与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设成不向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空气的无风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
35.根据所述第6方式,与使用以送风口与记录介质的正面相对的方式设置的送风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紊乱。
36.根据所述第7方式,与送风部设置于比加热部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靠下游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记录介质输送到加热部之前使记录介质的姿势稳定。
37.根据所述第8方式,与送风部设置于比划分加热部的加热区域的上游侧反射板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位置靠下游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在记录介质被加热之前使记录介质的姿势稳定。
38.根据所述第9方式,与将加压部与加热部之间的距离设定成比加压部与送风部之间的距离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不使加压部中的记录介质的温度降低而向加压部输送记录介质之前,使记录介质的姿势稳定。
39.根据所述第10方式,与将加压部与加热源之间的距离设定成比加压部与送风区域的开始位置之间的距离大的情况相比,能够在不使加压部中的记录介质的温度降低而向加压部输送记录介质之前,使记录介质的姿势稳定。
40.根据所述第11方式,与记录介质的前端侧不被保持而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并且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
41.根据所述第12方式,与从送风部吹送的空气不通过通气孔而直接碰到记录介质的背面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空气不均匀地碰到记录介质的背面。
42.根据所述第13方式,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记录介质的前端侧不被保持而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从记录介质的背面受到的热的影响,并且能够输送到加压部。
43.根据所述第14方式,与在使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时保持部仅保持记录介质的前端侧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小记录介质的前端侧与加热部之间的距离跟记录介质的后端侧与加热部之间的距离的偏差。
44.根据所述第15方式,与在未形成有凹部的加压部件与加热部件之间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的结构相比,在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时,保持部不易被干扰。
45.根据所述第16方式,与在未保持轴间距离的加压部件与加热部件之间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的压力的变动。
46.根据所述第17方式,与加热部与加压部之间的距离比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的情况相比,记录介质的后端侧的姿势稳定。
47.根据所述第18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干式调色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画质降低的定影装置。
48.根据所述第19方式,与通过不具有所述第1方式至所述第16方式中任一方式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形成图像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形成于记录介质的背面的定影完毕的图像熔融。
附图说明
49.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50.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调色剂像形成部的结构的概略图。
51.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52.图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装置的结构的俯视图。
53.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单元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概略图。
54.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影单元的俯视图。
55.图7是示出链式夹持器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56.图8是示出送风机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57.图9是示出变形例1的结构的概略图。
58.图10是示出变形例2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59.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各图所示的箭头h表示铅垂方向、并且表示装置上下方向,箭头w表示水平方向、并且表示装置宽度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前后方向(装置进深方向)。
60.(图像形成装置10)
6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结构的概略图。
62.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具体而言,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片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容纳部50、排出部52、图像形成部12、输送机构60、翻转机构80、定影装置100以及冷却部90。
63.(容纳部50)
64.图1所示的容纳部50具有容纳纸张p的功能。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有多个(例如2个)容纳部50。成为从该多个容纳部50选择性地送出纸张p的结构。将预先规定的大小(尺寸)的单张纸(切割纸)用作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的纸张p。并且,纸张p具有作为一个面的正面pa(参照图5)和作为另一个面的背面pb(参照图5)。纸张p的正面pa具有转印调色剂像的图像区域gr(参照图4)、即形成未定影图像的图像区域gr。
65.(排出部52)
66.图1所示的排出部52是将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排出的部分。具体而言,成为将在通过定影装置100定影了图像之后通过冷却部90冷却后的纸张p排出到排出部52的结构。
67.(图像形成部12)
68.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部12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一例。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具有通过电子照片方式在纸张p上形成调色剂像的功能。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部12具有:调色剂像形成部20,其形成调色剂像;以及转印装置30,其将由调色剂像形成部20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上。
69.[调色剂像形成部20]
[0070]
调色剂像形成部20为了按照每个颜色形成调色剂像而具有多个。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个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图1所示的(y)、(m)、(c)、(k)表示与上述各颜色对应的结构部分。
[0071]
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之外基本上同样地构成。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具有:向图2中的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1(感光体);以及使感光鼓21带电的带电器22。而且,各颜色的调色剂像形成部20具有:曝光装置23,其对通过带电器22带电的感光鼓21进行曝光,在感光鼓21形成静电潜像;以及显影装置24,其对通过曝光装置23形成于感光鼓21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
[0072]
[转印装置30]
[0073]
图1所示的转印装置30具有将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调色剂像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并将该重叠后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转印装置30具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一次转印辊33以及转印部35。
[0074]
一次转印辊33具有将形成于感光鼓21的调色剂像在感光鼓21与一次转印辊33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参照图2)转印到转印带31的功能。
[0075]
如图1所示,转印带31呈无端状,卷挂于多个辊32而被确定姿势。转印带31通过多个辊32中的至少1个辊32被旋转驱动而向箭头b方向环绕,将被一次转印的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
[0076]
转印部35具有将转印到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转印到纸张p的功能。具体而言,转印部35具有二次转印部34和相对辊36。
[0077]
相对辊36以与转印带31相对的方式配置在转印带31的下侧。如图1所示,二次转印
部34以在二次转印部34与相对辊36之间配置转印带31的方式配置于转印带31的内侧。具体而言,二次转印部34由电晕管构成。在转印部35中,通过二次转印部34的放电而产生的静电力,转印到转印带31的调色剂像被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位置nt的纸张p上。
[0078]
(输送机构60)
[0079]
图1所示的输送机构60是输送纸张p的机构。具体而言,输送机构60具有将容纳在容纳部50内的纸张p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的功能。而且,输送机构60具有从二次转印位置nt向后述的定影单元120(后述的加热辊130以及加压辊140)输送纸张p的功能。换言之,输送机构60具有将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在定影装置100中输送的功能。
[0080]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输送机构60具有送出辊62、多个输送辊64以及链式夹持器66。送出辊62是将容纳在容纳部50内的纸张p送出的辊。多个输送辊64是将送出辊62所送出的纸张p输送到链式夹持器66的辊。
[0081]
如图3以及图4所示,链式夹持器66是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末端侧)来输送纸张p的输送部。具体而言,链式夹持器66具有一对链条72和作为保持部件(把持部件)的夹持器76。
[0082]
如图1所示,一对链条72形成为环状。该一对链条72在装置前后方向(图1的d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参照图4)。而且,一对链条72分别卷挂于如下部件:配置在相对于相对辊36以及后述的加压辊140各自的轴向一端侧以及轴向另一端侧的一对链轮(省略图示);以及在装置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而配置的一对链轮74。成为通过这些一对链轮中的任一个旋转,链条72向箭头c方向环绕的结构(参照图1)。
[0083]
如图4所示,在一对链条72上沿着装置前后方向架设有安装部件75,所述安装部件75安装有夹持器76。多个安装部件75沿着链条72的周向(环绕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固定于一对链条72。另外,在各图中,为了简化链条72的图示,将链条72的结构部表示为块状。
[0084]
如图4所示,多个夹持器76沿着装置前后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安装于安装部件75。夹持器76具有保持(把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功能。通过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容易确定纸张p在纸张输送方向上的位置,容易在转印部35中进行纸张p与图像的对齐(配准)。具体而言,如图3以及图5所示,夹持器76具有爪76a和爪座76b。在夹持器76中,成为通过在爪76a与爪座76b之间夹持纸张p的前端部来保持纸张p的结构。具体而言,夹持器76在正面pa中的转印调色剂像的图像区域gr(参照图4)外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另外,夹持器76例如利用弹簧等将爪76a按压于爪座76b,并且通过凸轮等的作用而使爪76a相对于爪座76b开闭。另外,有时在图像区域gr外形成被称作对准标记的标记(注册标记),该标记用于在制作打印物时确定该打印物切割为成品尺寸的位置或者用于多色印刷的套准调整。这样的图像也可以形成在从图4所示的俯视观察时与夹持器76重合的位置。并且,夹持器76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图像区域gr重合,但是应该不与所形成的图像重叠。
[0085]
而且,在链式夹持器66中,在夹持器7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条72向箭头c方向环绕,由此输送纸张p。链式夹持器66将纸张p在使正面pa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再使纸张p通过后述的加热部102之后,向后述的定影单元120输送。这样,链式夹持器66在具有使纸张p通过加热部102并且从加热部102向定影单元120输送的功能的部分兼作定影装置100。另外,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在输送机构60中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0086]
(翻转机构80)
[0087]
图1所示的翻转机构80是使通过定影装置定影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正面和背面翻转的翻转机构的一例。具体而言,翻转机构80是使通过定影装置100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正面和背面翻转的机构。更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翻转机构80具有多个(例如2个)输送辊82、翻转装置84以及多个(例如7个)输送辊86。
[0088]
多个输送辊82是将从定影装置100输送来的纸张p向翻转装置84输送的辊。
[0089]
作为一例,翻转装置84成为如下装置:多次翻折纸张p的同时输送纸张p,以使纸张p的输送方向例如每90度发生变化,由此如莫比乌斯带那样扭转纸张p而使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翻转。
[0090]
多个输送辊86是将通过翻转装置84被翻转正面和背面的纸张p向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辊。即,多个输送辊86具有将正面和背面被翻转的纸张p交接到链式夹持器66的功能。
[0091]
这样,通过由翻转机构80使纸张p的正面和背面翻转而交接给链式夹持器66,链式夹持器66将被交接的纸张p作为在背面pb具有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来输送。
[0092]
另外,在图1中用单点划线示出了在翻转机构80中输送纸张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并且,作为翻转机构80,也可以是通过使纸张p转向而使其翻转的机构。
[0093]
(定影装置100)
[0094]
图3所示的定影装置100是使通过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的定影装置的一例。具体而言,定影装置100是将通过转印装置30转印的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p的装置。
[0095]
如图1所示,定影装置100配置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位置nt的下游侧。如图3所示,该定影装置100具有加热部102、前述的链式夹持器66、送风机160、通气板180以及定影单元120(定影部)。
[0096]
[加热部102]
[0097]
图3所示的加热部102是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的正面进行加热的加热部的一例。具体而言,加热部102具有以非接触的方式对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正面pa进行加热的功能。
[0098]
该加热部102以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位置nt(参照图1)的下游侧并且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正面pa相对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加热部102具有反射板104、多个加热器106(加热源)以及金属网112。
[0099]
[反射板104]
[0100]
反射板104具有将来自加热器106的红外线向装置下侧(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侧)反射的功能。反射板104使用例如铝板等金属板而形成。反射板104形成为装置下侧敞开的箱状。具体而言,反射板104由以下部分构成:上部反射板1040,其覆盖加热部102的加热器106的装置上方侧;上游侧反射板1042,其在反射板104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从上部反射板1040向装置下方延伸而覆盖加热器106的上游侧面;下游侧反射板1044,其在反射板104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从上部反射板1040向装置下方延伸而覆盖加热器106的下游侧面;以及一对侧部反射板,它们虽然未图示,但在反射板104的与纸张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两侧端部从上部反射板1040向装置下方延伸而覆盖加热器106的两侧面。
[0101]
[加热器106]
[0102]
加热器106是在装置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度的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加热器106在反射板104的内部沿着装置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例如40根)。具体而言,加热器106构成为具有碳丝109和在内部容纳有碳丝109的圆筒状的石英管108。在石英管108的正面形成有黑色的红外线辐射膜。这样,通过在石英管108的正面形成有黑色的红外线辐射膜,例如与形成有白色膜的情况相比,加热器106高效地辐射红外线。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黑色是指从非彩色点(x=0.333,y=0.333,y=0)起的色度偏差在色差δe中为100以内的颜色。另外,在图3中,为了示出加热器106的具体结构,在加热部102的左上侧放大示出了加热器106。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的红外线加热器106中,红外线的辐射波长的波长峰值被设定为2μm以上且5μm以下,是所谓的远红外线的区域。而且,加热部102的加热器106的正面温度为300℃以上且1175℃以下的预先规定的温度。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射板104的装置宽度方向的长度为1m,针对此,通过将高效地辐射远红外线的加热器106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以20根以上且100根以下的密度排列,能够得到良好的加热分布。
[0103]
在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为长边的方式输送a2尺寸以上的宽度较宽的记录介质并对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进行加热的情况下,当利用每1米的根数少于20根的远红外线的加热器106进行加热时,为了提高各个加热器106的输出量,需要使施加于碳丝的电压上升,但是这会导致黑色的红外线辐射膜的温度上升,与远红外线相比,来自通过近红外线光成分加热的周围空气的热传导所产生的调色剂的熔融成为主导。其结果是,产生加热器106附近与加热器106之间的熔融不均匀。另一方面,通过设为每1m中20根以上,能够使碳丝以辐射远红外线为优势,因此与小于20根的情况相比,能够有效地利用相对于调色剂熔融而言与辐射源之间的距离依赖性小的远红外线,因此能够减少加热器106之间的熔融不均。并且,若大于100根,则辐射过剩的远红外线,因此难以将被照射体的温度控制到调色剂熔融的程度,而且导致位于后段的定影装置被调色剂的热量加热而难以进行温度控制,因此优选为100根以下。尤其是在以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为长边的方式输送b2尺寸以上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优选为30根以上且50根以下。
[0104]
[金属网112]
[0105]
金属网112固定于反射板104的下侧的开口的缘部。由此,金属网112将反射板104的内部与反射板104的外部隔开。而且,金属网112防止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与加热器106接触。
[0106]
[链式夹持器66]
[0107]
图3所示的链式夹持器66是使记录介质的正面与加热部相对的同时输送记录介质的输送部的一例。链式夹持器66所具有的夹持器76是至少保持记录介质的前端侧的保持部的一例。另外,记录介质的前端侧是指比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中央靠下游侧(前侧)的部分。
[0108]
具体而言,如前面所述,在链式夹持器66中,在夹持器76保持纸张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条72向箭头c方向环绕,由此使纸张p的正面pa与加热部102的加热器106相对的同时输送纸张p。即,链式夹持器66具有使纸张p通过加热部102的加热区域的功能。另外,在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过程中,纸张p的后端侧未被保持,处于自由状态。
[0109]
而且,链式夹持器66具有将纸张p从加热部102向定影单元120输送的功能。这样,链式夹持器66在具有使纸张p通过加热部102的加热区域并且从加热部102向定影单元120
输送的功能的部分,作为定影装置100的输送部的一例发挥功能。
[0110]
[送风机160]
[0111]
图3所示的送风机160是维持部的一例,该维持部以如下方式维持非接触状态:通过输送部以如下的背面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记录介质,该背面是与正面相反的一侧的背面、且是在正面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图像区域内的背面。而且,送风机160也是对通过输送部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空气的送风部的一例。另外,也可以通过兼用输送部和送风部,仅利用送风部维持非接触状态,并且输送纸张p。
[0112]
在从装置前后方向观察时,该送风机160在链条72的内侧(内周侧)并且加热部102的下侧配置有多个。如图3以及图4所示,多个送风机160沿着纸张p的输送方向以及装置前后方向配置成二维状(矩阵状)。另外,在图4中,为了简化送风机160的图示,省略了一部分送风机160的叶片。
[0113]
如图3所示,送风机160构成为朝向上方并且朝上方送风。即,成为仅对与加热部102相对的状态的纸张p的背面pb向纸张p的厚度方向吹送空气的结构。换言之,送风机160以与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相对的方式配置。进一步换言之,链式夹持器66成为使纸张p的背面pb与送风机160相对的同时输送纸张p的结构。
[0114]
作为送风机160,作为一例,使用了向轴向送风的轴流送风机。另外,作为送风机160,也可以使用多翼式送风机(例如多叶片风扇)等向离心方向送风的离心送风机。
[0115]
在送风机160中,通过向链式夹持器66所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送风而使纸张p浮起。由此,纸张p的背面pb成为非接触状态。具体而言,至少使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成为非接触状态。更具体而言,至少使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相对于通气板180成为非接触状态。因而,送风机160具有以如下方式维持非接触状态的功能:通过链式夹持器66以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纸张p。另外,关于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外的背面pb,允许与通气板180接触。另外,需要避免从送风机160的送风口吹送的空气直接供给到纸张p的正面pa。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使用干式调色剂形成图像的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这是因为,若从送风口直接向纸张p的正面供给空气,则有可能使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紊乱。并且,通过仅向背面pb供给空气,能够抑制转印到正面pa的调色剂被冷却。
[0116]
[通气板180]
[0117]
图3所示的通气板180是具有使从送风部朝向记录介质的背面吹送的空气通过的多个通气孔的通气部的一例。具体而言,通气板180由板构成,所述板形成有使从送风机160朝向纸张p的背面pb吹送的空气通过的多个通气孔182。
[0118]
在从装置前后方向观察时,该通气板180以装置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配置在链条72的内侧(内周侧)并且加热部102的下侧以及送风机160的上侧。即,以在送风机160的送风方向侧覆盖送风机160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通气板180也可以说是以与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相对的方式配置的配置部件的一例。
[0119]
各通气孔182沿通气板180的厚度方向贯通。如图4所示,多个通气孔182沿着纸张p的输送方向以及装置前后方向配置成二维状(矩阵状)。另外,在图4中,为了简化通气板180的图示,省略通气孔182的一部分。
[0120]
成为在该通气板180中使从送风机160吹送的空气在多个通气孔182中通过并碰到
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的结构。换言之,送风机160成为借助形成有多个通气孔182的通气板180而向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送风的结构。
[0121]
通气板180由金属板构成。该通气板180还具有作为将来自加热器106的红外线向装置上侧(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侧)反射的反射板的功能。
[0122]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红外线加热器106的装置宽度方向的长度被设定为1m的结构中,优选使用所输送的记录介质的装置宽度方向的长度为a2以上的记录介质。若使用小于a2的记录介质,则从送风机160吹送的空气被记录介质遮挡的面积较少,被供给到红外线加热器106,其结果是,有可能使加热部102周边的被加热的空气扩散到装置内。通过输送a2以上的记录介质,占据红外线加热器106的装置宽度方向的50%左右以上,因此从抑制装置内温度上升的观点出发也是优选的。
[012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送风机160以及通气板180设定的送风区域被设定成比由前述的加热部102设定的加热区域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游更长。即,通过转印部35之后的纸张p在冲入加热部102之前,其背面pb被送风机160送风。由此,纸张p以姿势稳定的状态运送到加热部102。更优选的是,以转印部35的紧后方并且在重力方向上不与转印带31重叠的位置为开始点,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下游设定送风区域。进一步优选的是,由送风机160以及通气板180设定的送风区域被设定成比反射板104中的位于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的上游侧反射板1042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游更长。即,通过了转印部35之后的纸张p比对由加热部102设定的加热区域进行划分的上游侧反射板1042之前,其背面pb被送风机160送风。换言之,可以说,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按照作为转印部35的转印带31与纸张p的接触位置、送风区域的上游端以及由加热部102形成的加热区域的上游端这样的顺序排列。
[0124]
而且,作为加热部102的下游侧中的加热区域与送风区域的相对位置关系,优选将加热区域设定在比送风区域更加靠近后述的定影单元120、更具体而言定影单元120中的加热辊130与加压辊140的接触位置的位置。即,被输送的纸张p在即将冲入定影单元120之前被加热部102加热,但是存在送风机160的送风未被供给到背面pb的部位。更详细而言,反射板104中的下游侧反射板1044的位置被设定成比送风区域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更长。而且,进一步优选的是,作为构成加热部102的加热源的加热器106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端的位置被设定成比由送风机160形成的送风区域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更长。换言之,可以说,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下游,按照送风区域的下游端、加热器106的下游端以及定影单元120中的加热辊130与加压辊140的接触位置这样的顺序排列。这是因为,若将送风区域设定至靠近定影单元120的位置,则有可能造成对冲入定影单元120的纸张p的送风的影响,例如使纸张p在冲入时的姿势紊乱。
[0125]
[定影单元120]
[0126]
图3所示的定影单元120是将纸张p的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的定影部。具体而言,定影单元120具有通过与纸张p接触而对纸张p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像定影到纸张p上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进行加热以及加压的定影部102进行说明,但是并非必须加热,只要以提高在前工序的加热部102中熔融的调色剂的正面性、例如调整光泽度为目的,则也能够仅适用于由加压部进行加压的方式。
[0127]
如图3所示,该定影单元120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加热部102的下游侧。具
体而言,定影单元120具有加热辊130、加压辊140以及从动辊150。
[0128]
[加热辊130]
[0129]
图3所示的加热辊130是配置在相对于加热部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并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的一例。具体而言,加热辊130配置在相对于加热部102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与纸张p接触而对纸张p进行加热的功能。该加热辊130以与纸张p的正面pa接触的方式,以装置前后方向为轴向来配置。
[0130]
并且,加热辊13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32;形成于基材132的外周的橡胶层134;形成于橡胶层134的外周的脱模层136;以及容纳于基材132的内部的加热器138(加热源)。加热器138例如由单个或多个卤素灯构成。
[0131]
如图6所示,在加热辊130上设置有与设置于加压辊140的后述的抵接部149抵接的被抵接部139。被抵接部139是设置于加热辊的被抵接部的一例。具体而言,被抵接部139形成为具有与加热辊130同等的外径的圆筒状。而且,被抵接部139以与加热辊130同轴并且与加热辊130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加热辊130的轴向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
[0132]
[从动辊150]
[0133]
图3所示的从动辊150以与加热辊130的外周面中的相对于纸张p的接触区域以外的区域接触的方式,将装置前后方向作为轴向来配置。并且,从动辊15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52和容纳在基材152的内部的加热器154(加热源)。该从动辊150从动于加热辊130而旋转,对加热辊130进行加热。加热辊130通过从动辊150加热,而且加热辊130自身具有加热器138,由此加热辊130的正面温度成为180℃以上且200℃以下的预先规定的温度。
[0134]
[加压辊140]
[0135]
图3所示的加压辊140是在与加热辊之间对记录介质进行加压并且在外周面形成有凹部的加压部件的一例,所述凹部供保持部进入。具体而言,加压辊140具有在与加热辊130之间夹持纸张p而对纸张p进行加压的功能。该加压辊140以装置前后方向为轴向配置于加热辊130的下侧。
[0136]
加压辊14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42、形成于基材142的外周的橡胶层144以及形成于橡胶层144的外周的脱模层146。
[0137]
加压辊140的周长与夹持器76配置在链条72上的配置间隔相同。并且,如图5以及图6所示,在加压辊140的外周面形成有沿装置前后方向延伸的凹部148。
[0138]
而且,构成为:在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的夹持器76通过加压辊140与加热辊130之间的情况下,该夹持器76进入凹部148内。
[0139]
而且,如图6所示,在加压辊140上设置有与加热辊130的被抵接部139抵接的抵接部149。抵接部149是设置在加压辊的相对于凹部的轴向外侧并与被抵接部139抵接而保持加热辊130与加压辊140之间的轴间距离的抵接部的一例。
[0140]
抵接部149形成为具有与加压辊140同等的外径的圆筒状。该抵接部149设置在加压辊140的相对于凹部148的轴向外侧。具体而言,抵接部149以与加压辊140同轴并且与加压辊140一体旋转的方式设置于加压辊140的轴向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
[0141]
在抵接部149与被抵接部139抵接的状态下,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旋转,由此即使成为凹部148与加热辊130相对的状态,也能够保持加热辊130与加压辊140之间的轴间距离。其结果是,加压辊140被未图示的施力部件向加热辊130侧施力的载荷的接触压力为
250kpa以下且108kpa以上左右。以往的一般的定影器中的接触压力为400kpa左右。
[0142]
另外,在定影单元120中,通过驱动部(省略图示)驱动加压辊140旋转,加热辊130从动于该加压辊140而旋转,从动辊150从动于该加热辊130而旋转。
[0143]
(冷却部90)
[0144]
如图1所示,冷却部90在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定影单元120的下游侧。并且,冷却部90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例如2个)冷却辊92。
[0145]
冷却辊92由圆筒状的辊构成,所述辊由金属等形成。冷却辊92成为空气在其内部流通而通过空冷(与空气的热交换)冷却纸张p的结构。
[0146]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用)
[0147]
从图1所示的容纳部50送出的纸张p通过多个输送辊64输送,被交接到链式夹持器66。被交接到链式夹持器66的纸张p通过链式夹持器66在前端部被夹持器76保持的状态下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调色剂像被从转印带31转印到正面pa。如图3所示,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通过链式夹持器66在正面pa与加热部102的加热器106相对的状态下被输送,调色剂像被加热。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链式夹持器66的移动速度设为700mm/sec以下且520mm/sec以上来输送。
[0148]
由加热部102调色剂像被加热了的纸张p进一步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到定影单元120,被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而被加压以及加热。由此,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纸张p上。在仅在纸张p的正面pa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在通过图1所示的冷却部90的冷却辊92冷却之后,向排出部52排出。
[0149]
在此,在该结构中,以到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从加热部102的下游端到达夹持部n为止的时间为0.3秒以下且0.1秒以上的方式,确定定影单元120与加热部102的相对位置。具体而言,以在加热部102中纸张p的前端通过定影单元120侧端部之后到纸张p的前端到达夹持部n为止的时间为0.3秒以下且0.1秒以上的方式,确定定影单元120与加热部102的相对位置。
[0150]
即,换言之,从加热部102的下游端到定影单元102的夹持部n为止的相对距离被设定为比在本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纸张p的输送方向长度短的距离。由此,在纸张p到达夹持部n之前,纸张p的后端侧维持稳定的姿势。
[0151]
并且,以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在夹持部n被加热的时间为30毫秒以下且10毫秒以上的方式,确定纸张p的输送速度。具体而言,以在纸张p上的预先确定的基准点到达夹持部n之后到通过夹持部n为止的时间为30毫秒以下且10毫秒以上的方式,确定纸张p的输送速度。
[0152]
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正面pa上定影有图像的纸张p通过图1所示的翻转机构80正面和背面被翻转之后,再次被交接到链式夹持器66。被交接到链式夹持器66的纸张p作为在背面pb具有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而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调色剂像从转印带31转印到正面pa。
[0153]
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与上述同样地被加热部102加热之后,被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而被加压以及加热,调色剂像被定影到纸张p上。定影有调色剂像的纸张p在被冷却部90的冷却辊92冷却之后,向排出部52排出。
[0154]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加热部102中送风机160对通过链式夹持器
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送风,由此送风机160以如下方式维持非接触状态:以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纸张p。
[0155]
在此,在使正面pa与加热部102相对的同时输送纸张p时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与装置的结构部接触的结构(第1结构)中,在纸张p所接触的该结构部(例如通气板180)随着定影装置100的持续运转而被加热部102加热的情况下,纸张p被该结构部加热,实施调色剂的熔融。
[0156]
由此,在定影装置100的运转初期和定影装置100的持续运转时,调色剂的熔融度发生变动。因此,在定影装置100的运转初期和定影装置100的持续运转时,需要改变加热部102以及加热辊130的加热温度,加热温度的控制变得复杂。
[0157]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机160以如下方式维持非接触状态:以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纸张p,因此与前述的第1结构相比,纸张p的背面pb不被加热,减少从纸张p的背面pb受到的热(例如传导热)的影响。换言之,能够抑制加热部102以及加热辊130的加热温度的控制变得复杂。
[0158]
尤其是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即使在通过链式夹持器66在加热部102中输送在背面pb具有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的情况下,纸张p的背面pb也不会被加热,与第1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像熔融。另外,尤其是从抑制在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时的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像的熔融这样的目的考虑,以在背面pb具有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通过加热部102时背面pb成为非接触状态的方式,控制输送部以及送风部。在纸张p的背面pb不具有定影完毕的调色剂像而仅在正面pa具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情况下,也可以使通气板180等始终与背面pb接触的同时输送。
[0159]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加热部102中,送风机160借助形成有多个通气孔182的通气板180而对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送风。因此,与从送风机160吹送的空气不通过通气孔182而直接碰到纸张p的背面pb的结构(第2结构)相比,能够抑制空气不均匀地碰到纸张p的背面pb。由此,与前述的第2结构相比,纸张p的姿势不易变动。
[0160]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的夹持器76通过加压辊140与加热辊130之间的情况下,夹持器76进入凹部148内。因此,与在未形成有凹部148的加压辊140与加热辊130之间对纸张p进行加压的结构相比,在对纸张p进行加压时,夹持器76不易干扰。
[0161]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6所示的抵接部149与被抵接部139抵接了的状态下,通过加热辊130以及加压辊140旋转,即使成为凹部148与加热辊130相对的状态,也能够保持加热辊130与加压辊140之间的轴间距离。因此,与在未保持轴间距离的加压辊140与加热辊130之间对纸张p进行加压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对纸张p进行加压的压力的变动。
[016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正面pa与加热部102相对的同时输送纸张p时,也可以使纸张p的姿势发生变化。即,也可以在纸张p的后端侧下垂的状态下输送。由于加热部102利用红外电磁波对纸张p进行加热,因此即使纸张p的姿势发生变化,纸张p也被加热。
[0163]
进一步而言,例如也可以是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暂时与通气板180接触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即使在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暂时与通气板180接触的情况下也从送风机160对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送风的结构中,具有以下作用。
[0164]
根据该结构,在加热部102中,由于送风机160对通过链式夹持器66输送的纸张p的背面pb送风,因此纸张p浮起。因此,与在使正面pa与加热部102相对的同时输送纸张p时不对纸张p的背面pb吹送空气的无风状态的结构(第3结构)相比,纸张p的背面pb不易与通气板180接触。由此,与前述的第3结构相比,纸张p的背面pb不易被加热,减少了从纸张p的背面pb受到的热的影响。
[016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不具有送风机160以及通气板180的结构。在该结构中,也在链式夹持器66的夹持器76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的结构中具有以下作用。
[0166]
根据该结构,通过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与纸张p的前端侧不被保持而处于自由状态的结构(第4结构)相比,纸张p的姿势不易发生变化,例如通过纸张p的刚度不易使后端侧下垂。
[0167]
因此,与前述的第4结构相比,纸张p的背面pb不易与通气板180接触。由此,与前述的第4结构相比,纸张p的背面pb不易被加热,减少了从纸张p的背面pb受到的热的影响。
[0168]
(链式夹持器66的变形例)
[0169]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链式夹持器66中,由作为保持部的一例的夹持器76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但是并不限于此。作为保持部,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以及后端侧的结构。另外,纸张p的后端侧是指纸张p中的比输送方向的中央靠上游侧(后侧)的部分。
[0170]
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夹持器76成为将分别配置于一对链条72的夹持器761、762、763共计6个夹持器作为1组。夹持器761、762、763沿着链条72的周向(环绕方向)以预先规定的间隔配置于链条72。
[0171]
成为由夹持器761夹持并保持纸张p的侧部的前端侧并且由夹持器763夹持并保持纸张p的侧部的后端侧的结构。而且,成为由夹持器762在夹持器761与夹持器763之间夹持并保持纸张p的侧部中的输送方向中间部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不存在夹持器762,而是将夹持器761和夹持器763共计4个构成为1组。并且,也可以仅由夹持器761夹持纸张p的前端侧中的图4所示的前端部。
[0172]
根据图7所示的结构,与在使正面pa与加热部102相对的同时输送纸张p时夹持器76仅保持纸张p的前端侧的情况相比,减小纸张p的前端侧与加热部102之间的距离跟纸张p的后端侧与加热部102之间的距离的偏差。
[0173]
另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是不具有送风机160以及通气板180的结构。并且,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通过利用夹持器762、763保持纸张p来维持非接触状态,使得以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成为该非接触状态的方式输送该纸张p。在该情况下,夹持器762、763作为维持部的一例发挥功能。另外,也可以是纸张p的图像区域gr内的背面pb暂时与装置的结构部接触的结构。
[0174]
而且,在本变形例中,凹部148在加压辊140的外周面形成于与夹持器761、762、763对应的位置。因而,凹部148在加压辊140的外周面的轴向两端侧的位置,按照夹持器761、762、763的沿着链条72的周向(环绕方向)的间隔,在加压辊140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
[0175]
(其他变形例)
[0176]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使用了纸张p,但是并不限于此。作为记录
介质的一例,例如可以是薄膜等,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例,也可以使用纸张p以外的形成为片状(纸状、膜状)的片材。
[0177]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输送部的一例的链式夹持器66将纸张p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再使纸张p通过加热部102之后,输送到定影单元120,但是并不限于此。作为输送部的一例,也可以是被交接通过了二次转印位置nt的纸张p并使该纸张p通过加热部102之后输送到定影单元120的链式夹持器等输送部。在该情况下,到二次转印位置nt为止,通过其他输送部(例如输送辊)输送。
[0178]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机160对纸张p的背面pb向纸张p的厚度方向吹送空气,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送风机160也可以相对于纸张p的厚度方向倾斜地送风。例如,送风机160成为对纸张p的背面pb朝向纸张p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地(在图3中向右斜上侧)送风的结构。
[0179]
而且,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将送风机160配置在纸张p的宽度方向外侧并从纸张p的两侧的侧端侧向纸张p的背面pb吹送空气的结构。换言之,只要是以纸张p浮起的方式对纸张p的背面pb供给空气的结构即可。
[018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纸张p的背面pb供给空气,但是并不限于此。在对纸张p的正面pa供给空气的情况下,能够从以下观点允许。
[0181]
图9所示的例是从纸张p的稳定输送的观点出发对正面pa供给空气的变形例1。在本变形例1中,除了图3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还具有以与纸张p的正面pa侧相对的方式配置并用于对正面pa供给空气的送风机190。调整从该送风机190吹送的空气与送风机160的相对风量,保持纸张p的姿势与输送方向平行。在该情况下,从使用干式调色剂的观点出发,送风机190的风量被设定为比送风机160的风量小并且调色剂不会因来自送风机190的空气而飞散的程度。
[0182]
并且,在图10所示的变形例2中,为了对加热部102的周边的空气进行换气,将送风机200设置成朝向与送风机160的送风方向正交的方向。即,设置成送风机200的送风口在沿着纸张p的正面pa的方向上开口,不与纸张p的正面pa相对。而且,从送风机200吹送的空气在沿着纸张p的正面pa的方向上流动,来自送风机200的空气有可能被供给到纸张p的正面pa。在该情况下,也优选与变形例1同样地将其风量设定为不产生调色剂的飞散的程度。
[0183]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送风机160对纸张p的背面pb向纸张p的厚度方向吹送空气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在加热部102与送风机160之间不存在记录介质的情况下,若通过送风机160进行送风,则加热部102周边的被加热的空气有可能扩散到装置内。作为这样的对策,若送风机160在记录介质与送风机160相对的时刻送风,则所吹送的空气被记录介质遮挡。换言之,在在前的记录介质与后续记录介质的介质之间减弱或停止送风,由此减少从送风机160供给到加热部102的空气,其结果是抑制被加热的空气扩散到装置内。这样,可以进行送风机160的驱动控制,也可以对多个送风机160分别进行驱动控制。
[0184]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例如,上述所示的变形例也可以适当组合多个而构成。
[0185]
本技术基于2019年3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即日本特愿2019

044949,这些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本文中。
[0186]
符号说明
[0187]
10图像形成装置
[0188]
12图像形成部
[0189]
66链式夹持器(输送部的一例)
[0190]
76夹持器(保持部的一例)
[0191]
80翻转机构
[0192]
100定影装置(加压部的一例)
[0193]
102加热部
[0194]
130加热辊(加热部件的一例)
[0195]
139被抵接部
[0196]
140加压辊(加压部件的一例)
[0197]
149抵接部
[0198]
160送风机(维持部的一例、送风部的一例)
[0199]
180通气板(通气部的一例)
[0200]
182通气孔
[0201]
190送风机(维持部的一例、送风部的一例)
[0202]
200送风机
[0203]
gr图像区域
[0204]
p纸张(记录介质的一例)
[0205]
pa正面
[0206]
pb背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