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固定 地说 透镜 研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透镜光纤,是通过对普通光纤的端面进行加工使其形成某种特定形状的透镜后得到的光纤,其作用是在光学系统中改变光路或者转换模式。
3.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透镜光纤的加工方式是:先利用研磨机上的夹具对光纤进行夹持,再利用研磨机对光纤的端面进行研磨,但是现有的研磨机上的夹具只能夹持一根光纤,使得研磨机一次仅能对一根光纤进行研磨,导致加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构造一种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其中,包括底板和设于所述底板上方的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底板转动连接;所述底板固设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为伸缩杆;所述定位杆的伸缩方向为纵向;所述盖板开设有与所述定位杆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纳光纤的凹槽;多个所述凹槽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所述凹槽贯穿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面;设于所述凹槽内时,所述光纤凸出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所述底板、所述光纤和所述盖板通过水溶胶固连。
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底板的左侧面为第一参考面;所述第一参考面为斜面;所述第一参考面的上端比下端更靠左。
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盖板的左侧面为第二参考面;所述第二参考面为斜面;所述第二参考面的上端比下端更靠右。
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凹槽为v形槽;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通过纵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底板均开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转轴孔;所述转轴贯穿两个所述转轴孔;所述转轴的上下两端均固设有限位板;两个所述限位板中,位于下方的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底板的下方,位于上方的所述限位板设于所述盖板的上方。
10.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其中,所述定位杆的上端设有横向的防脱杆;所述防脱杆与所述定位杆阻尼转动连接;所述防脱杆的转动平面水平;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定位孔的宽度小于所述防脱杆的长度且不小于所述防脱杆的宽度;沿所述定位孔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盖板的前侧面连通;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有用于容纳所述防脱杆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与所述底板的前侧面连通;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底面开有用于容纳所述定位杆的第二容纳槽;所述定位杆固设于所述第二容
纳槽内;
11.所述防脱杆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防脱杆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防脱杆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12.所述定位孔的内后侧面与所述防脱杆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所述第一容纳槽的内后侧面与所述防脱杆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所述第三距离和所述第四距离均不小于所述第二距离;
13.所述盖板的前侧面与所述防脱杆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五距离;所述底板的前侧面与所述防脱杆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六距离;所述第五距离和所述第六距离均小于所述第一距离。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可以同时固定多根光纤,使得研磨机可以同时对多根光纤进行研磨,提高了加工效率;盖板与底板转动连接,取放光纤时可以通过转动盖板将凹槽露出,便于光纤的取放;定位杆和定位孔的设置,则起到给盖板定位的作用,无需进行额外的调整操作对盖板的位置进行调整,而且,可以防止盖板在压住光纤后产生移位;由于多个所述凹槽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所以分别设于多个凹槽内的多根光纤也从前到后依次排布,使得研磨机可对多根光纤同时进行研磨。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局部剖开);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剖面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透镜光纤研磨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主视图)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至图5;包括底板1和设于底板1上方的盖板2;盖板2与底板1转动连接;底
板1固设有定位杆3;定位杆3为伸缩杆;定位杆3的伸缩方向为纵向;盖板2开设有与定位杆3配合的定位孔4;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用于容纳光纤5的凹槽6;多个凹槽6从前到后依次设置;凹槽6贯穿底板1的左右两侧面;设于凹槽6内时,光纤5凸出于底板1的上表面;底板1、光纤5和盖板2通过水溶胶(图中未示出)固连。
23.使用时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24.第一步:向凹槽6内放入光纤5,直至每个凹槽6内都有光纤5,需注意的是,光纤5的左端(即待研磨端)要凸出于凹槽6;
25.第二步:将盖板2复位,使其压在光纤5上;
26.第三步:拉伸定位杆3使其进入定位孔4内,以实现盖板2的定位;
27.第四步:向盖板2和底板1之间以及凹槽6内注入水溶胶并进行固化,以将盖板2、底板1和光纤5固连从而形成被夹持物;
28.第五步:利用研磨机上预先装设的可以夹持被夹持物的夹具对被夹持物进行夹持,并调整被夹持物的形态,以使光纤5的待研磨端处于合适的加工状态;
29.第六步:利用研磨机对光纤5的待研磨端进行研磨;
30.第七步:研磨好后,将被夹持物取下;
31.第八步:溶解固化了的水溶胶,以使盖板2、底板1和光纤5分离;
32.第九步:压缩定位杆3以使其从定位孔4内脱出;
33.第十步:转动盖板2,以将全部凹槽6露出;
34.第十一步:从凹槽6中取出研磨好的光纤5。
35.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光纤5研磨用固定装置,可以同时固定多根光纤5,使得研磨机可以同时对多根光纤5进行研磨,提高了加工效率;盖板2与底板1转动连接,取放光纤5时可以通过转动盖板2将凹槽6露出,便于光纤5的取放;定位杆3和定位孔4的设置,则起到给盖板2定位的作用,无需进行额外的调整操作对盖板2的位置进行调整,而且,可以防止盖板2在压住光纤5后产生移位;由于多个凹槽6从前到后依次设置,所以分别设于多个凹槽6内的多根光纤5也从前到后依次排布,使得研磨机可对多根光纤5同时进行研磨。
36.需要说明的是:
37.一、为了确保研磨的一致性,最好使分别设于多个凹槽6内的多根光纤5的待研磨端平齐;
38.二、现有的研磨机装设的夹具用于直接夹持光纤5,因而要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光纤5研磨用固定装置,就需对现有的研磨机进行改装,用可以夹持被夹持物的夹具替换现有的夹具;
39.三、可以夹持被夹持物的夹具采用现有的可以夹持板状物的夹具即可,例如台钳,夹持时,夹持盖板2和/或底板1即可。
40.优选的,底板1的左侧面为第一参考面7;第一参考面7为斜面;第一参考面7的上端比下端更靠左;利用夹具夹持被夹持物时,使第一参考面7与研磨机的研磨工作面平行,便可以给光纤5的待研磨端研磨出与第一参考面7共面的斜面,可见,第一参考面7的设置,给确定被夹持物的形态提供了参考,而且,在光纤5的待研磨端研磨出与第一参考面7共面的斜面后,在第一参考面7作用下,研磨机的研磨工作面无法进一步对光纤5的待研磨端进行研磨,可见,第一参考面7还起到了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过度研磨。
41.优选的,盖板2的左侧面为第二参考面8;第二参考面8为斜面;第二参考面8的上端比下端更靠右;利用夹具夹持被夹持物时,使第二参考面8与研磨机的研磨工作面平行,便可以给光纤5的待研磨端研磨出与第二参考面8共面的斜面,可见,第二参考面8的设置,给确定被夹持物的形态提供了参考,而且,在光纤5的待研磨端研磨出与第二参考面8共面的斜面后,在第二参考面8作用下,研磨机的研磨工作面无法进二步对光纤5的待研磨端进行研磨,可见,第二参考面8还起到了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过度研磨。
42.优选的,凹槽6为v形槽;盖板2和底板1通过纵向的转轴9转动连接;盖板2和底板1均开设有与转轴9配合的转轴9孔(图中未示出);转轴9贯穿两个转轴9孔;转轴9的上下两端均固设有限位板10;两个限位板10中,位于下方的限位板10设于底板1的下方,位于上方的限位板10设于盖板2的上方;凹槽6为v形槽,则可容纳不同直径的光纤5,适应性强;盖板2和底板1的转动连接结构,使得盖板2和底板1的间距可以随着光纤5直径的改变而变,提高了适应性。
43.优选的,定位杆3的上端设有横向的防脱杆11;防脱杆11与定位杆3阻尼转动连接;防脱杆11的转动平面水平;定位孔4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定位孔4的宽度小于防脱杆11的长度且不小于防脱杆11的宽度;沿定位孔4的长度方向,定位孔4与盖板2的前侧面连通;底板1的上表面开有用于容纳防脱杆11的第一容纳槽12;第一容纳槽12与底板1的前侧面连通;第一容纳槽12的内底面开有用于容纳定位杆3的第二容纳槽13;定位杆3固设于第二容纳槽13内;
44.防脱杆11的两端分别为第一端14和第二端15;第一端14的端面与防脱杆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端15的端面与防脱杆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45.定位孔4的内后侧面与防脱杆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一容纳槽12的内后侧面与防脱杆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均不小于第二距离;
46.盖板2的前侧面与防脱杆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五距离;底板1的前侧面与防脱杆11的转动中心之间的距离为第六距离;第五距离和第六距离均小于第一距离;拉伸定位杆3之前,防脱杆11的第二端15位于第一容纳槽12内,第一端14贯穿底板1的前侧面位于第一容纳槽12外;拉伸定位杆3时,拿住防脱杆11的第一端14向上移动,在此过程中,防脱杆11依次经过第一容纳槽12和定位孔4到达盖板2的上方,定位杆3也随之被拉伸,其上端位于定位孔4内;拉伸定位杆3之后,转动防脱杆11,使其长度方向与定位孔4的长度方向垂直,便可起到防止定位杆3从定位孔4中脱出的作用,增大了可靠性;压缩定位杆3的过程与拉伸定位杆3的过程类似,在此不作赘述;由于第五距离和第六距离均小于第一距离,所以在拉伸定位杆3之前和压缩定位杆3之后,防脱杆11的第一端14可贯穿底板1的前侧面位于第一容纳槽12外,且在伸缩定位杆3的过程中,防脱杆11的第一端14位于定位孔4之外,此种设置,使得定位杆3的伸缩可通过拉动防脱杆11实现,便于定位杆3的伸缩;由于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均不小于第二距离,所以在伸缩定位杆3的过程中,防脱杆11的第二端15可自由通过第一容纳槽12和定位孔4。
47.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