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鼓皮以及缓冲器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2021-07-13 16:2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缓冲器 安装 方法 鼓皮 有效地
鼓皮以及缓冲器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鼓皮(drumhead)以及缓冲器的安装方法,且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地减少被打击时产生的声音的鼓皮以及缓冲器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将具有缓冲性的缓冲器(cushion)贴附在鼓皮的膜部,由此减少膜部被打击时的声音的技术。若将缓冲器的整个面贴附在膜部,则缓冲器与膜部一体地振动,因此无法充分地减少声音。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将打击面侧质量赋予构件13的外缘部粘接在鼓皮的膜部的技术。如所述技术那样仅将缓冲器的外缘部粘接在膜部,由此当膜部被打击时,可使膜部与缓冲器分开(以不同的举动)振动。因此,与将缓冲器的整个面粘接在膜部的情况相比,变得容易减少膜部被打击时产生的声音。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4-056177号公报(例如段落0044、段落0045,图1)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种鼓皮中,要求更有效地减少被打击时产生的声音的技术。

本发明是响应所述要求而形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地减少被打击时产生的声音的鼓皮以及缓冲器的安装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鼓皮包括:膜部;外侧缓冲器,与所述膜部接合,具有规定的缓冲性;内侧缓冲器,被夹入所述外侧缓冲器与所述膜部之间,具有规定的缓冲性;以及接合部,在通过所述外侧缓冲器来将所述内侧缓冲器按压在所述膜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外侧缓冲器与所述膜部接合。

本发明的缓冲器的安装方法是包括膜部与缓冲器的鼓皮中的所述缓冲器的安装方法,所述缓冲器包含与所述膜部接合并具有规定的缓冲性的外侧缓冲器及内侧缓冲器,所述缓冲器的安装方法包括:第一步骤,将所述内侧缓冲器与所述膜部接合;以及第二步骤,在所述第一步骤之后,在通过所述外侧缓冲器来将所述内侧缓冲器按压在所述膜部的状态下,将所述外侧缓冲器与所述膜部接合。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实施方式中的鼓的立体图,图1(b)是鼓的正面图。

图2是鼓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b)的iii-iii线中的鼓的剖面图。

图4(a)是图3的iva-iva线中的鼓的剖面图,图4(b)是图3的ivb-ivb线中的鼓的剖面图。

图5(a)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5(b)是表示第二比较例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5(c)是表示第三比较例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5(d)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

图6(a)及图6(b)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鼓的剖面图。

图7(a)及图7(b)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鼓的剖面图。

图8(a)及图8(b)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鼓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3:打击面鼓皮(鼓皮)

30:膜部

4:传感器部(配件)

7、207、307、407、9、209、309、409:缓冲器

70、90:外侧缓冲器

70a:贯穿孔

71、271、91、491:内侧缓冲器

72、472、92、292、392:双面胶(接合部)

72a:第一粘接部(第一接合部)

72b:第二粘接部(第二接合部)

8:共振鼓皮(鼓皮)

80: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随附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a)及图1(b)对鼓1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图1(a)是一实施方式中的鼓1的立体图,图1(b)是鼓1的正面图。

如图1(a)及图1(b)所示,鼓1是利用打击面鼓皮3堵塞圆筒状的鼓腔(shell)2的端部的打击乐器(大鼓(bassdrum))。打击面鼓皮3由脚踏板100来打击。脚踏板100利用对应于踏板110的踏入而旋转的拍打器(beater)111来对打击面鼓皮3进行打击。

在打击面鼓皮3之中由拍打器111打击的部位安装传感器部4。传感器部4包括用于检测由拍打器111进行的打击的振动的传感器(未图示)。因此,若由传感器部4检测到由拍打器111进行的打击,则由音源(未图示)生成基于其检测结果的乐音信号。所述乐音信号被输出至放大器或扬声器(均未图示),由此从扬声器放出电子乐音。

即,鼓1作为电子鼓来构成,传感器部4成为演奏者的打击位置,但在未安装传感器部4的鼓1中,打击面鼓皮3成为演奏者的打击位置。

继而,参照图2~图4(a)及图4(b)对鼓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鼓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1(b)的iii-iii线中的鼓1的剖面图。图4(a)是图3的iva-iva线中的鼓1的剖面图,图4(b)是图3的ivb-ivb线中的鼓1的剖面图。另外,为了简化附图,在图3中,省略传感器部4的内部结构的图示而附加影线。另外,在图4(a)及图4(b)中,利用虚线来图示缓冲器(cushion)7的内侧缓冲器71及双面胶72、或缓冲器9的内侧缓冲器91及双面胶92。

如图2及图3所示,打击面鼓皮3包括使用合成树脂制的膜所形成的圆盘状的膜部30。在膜部30形成用于使传感器部4嵌入的圆形状的第一贯穿孔30a(参照图2)、及包围所述第一贯穿孔30a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第二贯穿孔30b。第二贯穿孔30b是用于使将传感器部4固定在膜部30时使用的固定工具5压入的孔。固定工具5是弹性体(或橡胶)制的销。即,利用嵌入第二贯穿孔30b中的固定工具5来固定嵌入第一贯穿孔30a中的传感器部4,由此将传感器部4固定在打击面鼓皮3。

具体而言,传感器部4包含圆盘状的圆盘部40、及从所述圆盘部40的表面(膜部30侧的面)突出并形成为直径比圆盘部40更小的圆盘状的突出部41。圆盘部40及突出部41分别形成为同心状。

在圆盘部40的外周面,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五个)被压入孔40a。被压入孔40a是固定工具5的轴部51(参照图3)压入的孔。

如图3所示,固定工具5包含圆盘状的头部50、及朝所述头部50的厚度方向突出的轴部51。头部50的直径形成得比打击面鼓皮3的第二贯穿孔30b的直径更大。

在轴部51形成用于悬挂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圆环部51a、及用于悬挂传感器部4的被压入孔40a的凹部51b。圆环部51a与头部50之间设置相当于膜部30的膜厚的间隔,呈圆环状地突出,圆环部51a的外径形成得比膜部30的第二贯穿孔30b的直径略大。因此,通过将圆环部51a压入膜部30的第二贯穿孔30b中,而将膜部30挂在头部50与圆环部51a之间。

凹部51b是在轴部51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凹陷,在形成凹部51b的区域中,轴部51的直径被设定成与传感器部4的被压入孔40a的内径相同。因此,通过将轴部51压入传感器部4的被压入孔40a中,而将传感器部4的圆盘部40挂在凹部51b。由此,通过固定工具5来将传感器部4安装在打击面鼓皮3。

而且,安装所述传感器部4的打击面鼓皮3通过边圈(hoop)6来固定在鼓腔2。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外缘侧,连接(固定)使用金属或树脂材料所形成的框部31。如图2所示,框部31及边圈6均形成为圆环状,在边圈6,在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被紧固部60。在鼓腔2的外周面,在与被紧固部60对应的位置形成多个紧固部20,可将边圈6的被紧固部60螺固在所述多个紧固部20。

边圈6及框部31的直径分别形成得比鼓腔2的外径略大。因此,在将边圈6挂在配置在鼓腔2的外周侧的框部31的状态下,将边圈6的被紧固部60螺固在鼓腔2的紧固部20,由此对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赋予张力。由此,成为可由演奏者对传感器部4进行打击的状态,但在对于传感器部4打击时膜部30也振动。所述膜部30的振动通过缓冲器7来衰减。

缓冲器7贴附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背面(与被打击的面相反侧的面)。如图2所示,缓冲器7包含圆盘状的外侧缓冲器70、及c字状的内侧缓冲器71。

外侧缓冲器70及内侧缓冲器71均使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的发泡合成树脂来形成,具有规定的缓冲性。外侧缓冲器70通过双面胶72来部分地粘接在膜部30(以下,称为“部分粘接”),内侧缓冲器71通过未图示的双面胶来全面粘接在膜部30。所谓全面粘接,是指将内侧缓冲器71的整个表面粘接在膜部30。

如图3所示,外侧缓冲器70以与膜部30之间夹入了内侧缓冲器71的状态,通过双面胶72来贴附在膜部30。而且,内侧缓冲器71配置在由双面胶72(膜部30与外侧缓冲器70的粘接部分)包围的区域内。由此,内侧缓冲器71通过外侧缓冲器70而被按压在膜部30,内侧缓冲器71成为被压缩的状态,因此膜部30的振动变得容易通过内侧缓冲器71来衰减。

即,通过将内侧缓冲器71按压在膜部30,双面胶72(膜部30与外侧缓冲器70的粘接部分)与内侧缓冲器71的粘接部分成为膜部30的振动的部位。由此,膜部30的振动区域被分割,因此例如与仅将外侧缓冲器70部分粘接在膜部30的情况相比,可容易地减小膜部30的振动的振幅。因此,膜部30的振动变得容易通过缓冲器7来衰减,因此可有效地减少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被打击时产生的声音。

如此,在通过缓冲器7来使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振动衰减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仅在避开传感器部4的一部分的区域设置缓冲器7。但是,在此种结构中,通过缓冲器7来使振动衰减的效果下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可将缓冲器7贴附在膜部30的大致整个区域的结构。

具体而言,外侧缓冲器70的直径形成得比膜部30的直径(鼓腔2的内径)略小,如图2所示,在外侧缓冲器70形成圆形状的贯穿孔70a、及以将所述贯穿孔70a的边缘部切开的方式形成的切口部70b。贯穿孔70a是用于使传感器部4嵌入的部位,切口部70b是用于使固定工具5插入的部位。

贯穿孔70a形成在从外侧缓冲器70的中央偏心的位置,切口部70b在贯穿孔70a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多个。即,当将外侧缓冲器70贴附在膜部30时,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形成在与膜部30的第一贯穿孔30a重叠的位置,切口部70b形成在与膜部30的第二贯穿孔30b重叠的位置。另外,贯穿孔70a的直径形成得比膜部30的第一贯穿孔30a的直径略大。

由此,在已将传感器部4的突出部41插入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中的状态下,可将传感器部4安装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即,以可经由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来将传感器部4固定在膜部30的方式构成,因此可将外侧缓冲器70贴附在膜部30的大致整个区域。外侧缓冲器70不仅具有将内侧缓冲器71按压在膜部30的功能,也具有接触膜部30来使振动衰减的功能,因此通过将外侧缓冲器70贴附在膜部30的大致整个区域,膜部30的振动变得容易通过外侧缓冲器70来衰减。另外,所谓膜部30的大致整个区域,是指成为膜部30的面积(振动区域)的70%以上的区域。

另一方面,在已将贯穿孔70a或切口部70b形成在外侧缓冲器70的情况下,当将外侧缓冲器70贴附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时,必须针对第一贯穿孔30a及第二贯穿孔30b进行贯穿孔70a及切口部70b的定位。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的直径形成得比膜部30的第一贯穿孔30a的直径更大,贯穿孔70a的圆周方向上的切口部70b的宽度尺寸形成得比膜部30的第二贯穿孔30b的直径更大。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将外侧缓冲器70贴附在膜部30时的定位。

另外,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的直径设定得比传感器部4的圆盘部40的直径更小。因此,如图3所示,在已将传感器部4安装在打击面鼓皮3的状态下,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的周围以被夹入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与传感器部4的圆盘部40之间的状态得到固定。由此,可抑制贯穿孔70a的周围从膜部30脱离。

另外,在已将传感器部4固定在打击面鼓皮3的状态下,在传感器部4的圆盘部40的外缘部分与膜部30之间形成间隙,外侧缓冲器70被夹入所述间隙中。而且,在形成所述间隙的区域中,在圆盘部40形成朝与膜部30侧相反侧凹陷的槽部40b。由此,通过将外侧缓冲器70夹入圆盘部40的外缘部分与膜部30之间,外侧缓冲器70以陷入圆盘部40的槽部40b的方式进行变形。因此,可更有效地抑制贯穿孔70a的周围从膜部30脱离。

另外,如图2所示,将外侧缓冲器70粘接在膜部30的双面胶72包含:将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的周围粘接在膜部30的第一粘接部72a、及将外侧缓冲器70的外缘部粘接在膜部30的第二粘接部72b。由此,可抑制外侧缓冲器70的外缘部或贯穿孔70a的周围从膜部30脱离。

如此,通过抑制外侧缓冲器70从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脱离,可通过外侧缓冲器70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进而,通过抑制外侧缓冲器70的脱离,可抑制内侧缓冲器71对膜部30的按压力变弱,因此可通过缓冲器7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

如图4(a)所示,鼓1中,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片)圆弧状的第一粘接部72a以包围传感器部4的周围的方式设置,但也可以是将所述多个第一粘接部72a连接,利用一片第一粘接部72a来包围传感器部4的周围的结构。另外,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片)圆弧状的第二粘接部72b遍及外侧缓冲器70的外缘部的大致全周来设置,但也可以是将所述多个第二粘接部72b连接,遍及外侧缓冲器70的外缘部的大致全周设置一片第二粘接部72b的结构。

鼓1的传感器部4配置在朝比打击面鼓皮3(膜部30)的中央更上方偏心的位置,因此膜部30的振动的振幅容易在比打击面鼓皮3(膜部30)的中央更下方侧的区域中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比膜部30的中央更下方侧,即,隔着膜部30的中央与传感器部4相反之侧粘接有内侧缓冲器71。由此,可将内侧缓冲器71配置在膜部30的振动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可分割振幅容易变大的振动区域),因此可通过缓冲器7来有效地使所述区域中的振动衰减。

另外,在鼓1的轴方向观察中,传感器部4(圆盘部40)的外形形成为圆形,但内侧缓冲器71形成为朝从传感器部4分离的方向凸出的弯曲形状。即,圆形的传感器部4配置在从打击面鼓皮3(膜部30)的中央偏心的位置,由此在膜部30形成未配置传感器部4的大致c字状的区域,但内侧缓冲器71也以沿着所述区域的方式形成为c字状。

由此,遍及未配置传感器部4的区域配置内侧缓冲器71,可通过一片内侧缓冲器71而在径向上分割振幅容易变大的振动区域。因此,可使配置内侧缓冲器71的数量变成最小限度,并有效地使未配置传感器部4的区域中的振动衰减。

回到图2及图3进行说明。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因传感器部4被打击而振动,但在与打击面鼓皮3相反侧的鼓腔2的端部固定共振鼓皮8,因此共振鼓皮8也以与打击面鼓皮3的振动共振的方式振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共振鼓皮8的振动通过缓冲器9来衰减,以下对所述缓冲器9的结构进行说明。

共振鼓皮8包括膜部80及框部81。膜部80除未形成第一贯穿孔30a或第二贯穿孔30b(参照图2)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相同的结构。另外,用于将共振鼓皮8固定在鼓腔2的边圈6为与用于固定打击面鼓皮3的边圈6相同的结构。

共振鼓皮8通过与所述打击面鼓皮3相同的固定结构来固定在鼓腔2,在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背面(打击面鼓皮3侧的面)贴附有缓冲器9。缓冲器9包含圆盘状的外侧缓冲器90、及形成为直径比所述外侧缓冲器90更小的圆盘状的内侧缓冲器91。外侧缓冲器90及内侧缓冲器91均使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等发泡合成树脂来形成,具有规定的缓冲性。

外侧缓冲器90通过双面胶92(参照图3)来部分粘接在共振鼓皮8的膜部80,内侧缓冲器91也同样地通过未图示的双面胶来全面粘接在膜部80。外侧缓冲器90以与膜部80之间夹入了内侧缓冲器91的状态贴附在膜部80。而且,内侧缓冲器91配置在由双面胶92(膜部80与外侧缓冲器90的粘接部分)包围的区域内。由此,内侧缓冲器91成为被按压在膜部80的状态,因此可分割膜部80的振动区域。因此,可容易地减小膜部80的振动的振幅,因此膜部80的振动变得容易通过缓冲器9来衰减。

如图4(b)所示,鼓1中,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片)圆弧状的双面胶92遍及外侧缓冲器90的外缘部的大致全周来设置,但也可以将所述多个双面胶92连接来形成为一片圆环状。

如上所述,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参照图4(a))在未安装传感器部4的区域中振动的振幅容易变大,如图4(b)所示,在共振鼓皮8的膜部80未安装传感器部4,因此膜部80的振动的振幅容易在膜部80的中央变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膜部80的中央粘接有内侧缓冲器91。由此,可通过内侧缓冲器91来分割膜部80的振动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因此可通过缓冲器9来有效地使所述区域中的振动衰减。

另外,外侧缓冲器90的面积被设定成遍及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大致整个区域的大小,因此膜部80的振动变得容易通过缓冲器9来衰减。另外,所谓膜部80的大致整个区域,是指成为膜部80的面积(振动区域)的70%以上的区域。

内侧缓冲器91设置在外侧缓冲器90的中央,外侧缓冲器90的外缘部通过双面胶92来粘接在膜部80,因此可朝膜部80均匀地按压整个内侧缓冲器91。

另外,外侧缓冲器90的外缘部的大致全周通过双面胶92来粘接在膜部80,因此可朝膜部80更均匀地按压整个内侧缓冲器91。

通过朝共振鼓皮8的膜部80均匀地按压整个内侧缓冲器91,可抑制在内侧缓冲器91的一部分产生按压弱的部位,因此可通过缓冲器9来有效地使膜部80的振动衰减。

如此,在将朝膜部30及膜部80按压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作为目的的情况下,例如也可以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一体地形成,在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设置相当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的凸部。但是,在此种结构中,当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贴附在膜部30及膜部80时,变得难以确认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相对于膜部30及膜部80的相对位置,因此变得难以将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贴附在所期望的位置。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分体地形成。由此,可先将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贴附在膜部30及膜部80(第一步骤),其后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贴附在膜部30及膜部80(第二步骤)。因此,可将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确实地贴附在膜部30及膜部80的所期望的位置(振动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

另外,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及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均使用相同的材料(材质相同、且厚度相同的材料)来形成,因此可通过从共同的片状的缓冲材料切出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及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来容易地形成缓冲器7、缓冲器9。

此处,若仅将加快膜部30及膜部80的振动的衰减作为目的,则只要使用将合成纤维编织而成的网状(网眼状)的材料来形成膜部30及膜部80即可。但是,若将膜部30及膜部80形成为网状,则变得难以获得进行了打击时的打击感。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合成树脂制的膜来形成膜部30及膜部80。即,膜部30及膜部80使用透气性比网状的原材料低的材料来形成,而成为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膜部。因此,容易获得打击了膜部30及膜部80时的打击感。

另一方面,由于膜部30及膜部80成为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膜部,因此与网状的膜部相比,膜部30及膜部80的振动难以衰减,但所述振动通过所述缓冲器7、缓冲器9来有效地衰减。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鼓1,可使获得膜部30(传感器部4)及膜部80的打击时的打击感、与加快膜部30及膜部80的振动的衰减并存。

继而,参照图5(a)至图5(d),对使用以所述方式构成的鼓1进行的对于打击面鼓皮3(传感器部4)的打击试验的结果进行说明。在所述打击试验中,使用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鼓1与以下所说明的第一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的鼓,对打击了打击面鼓皮3时的音量(声压的有效值)的衰减的程度进行比较。另外,在本实施方式及第一比较例~第三比较例的任一者的鼓中,均在卸下了共振鼓皮8的状态下对打击面鼓皮3(传感器部4)进行打击,并利用配置在与打击面鼓皮3相隔50cm的位置的麦克风来测定其打击音。

第一比较例是除未将缓冲器7贴附在打击面鼓皮3这一方面以外,与所述鼓1相同的结构的鼓。第二比较例是仅将外侧缓冲器70全面粘接在第一比较例的鼓的打击面鼓皮3的鼓。

图5(a)是表示第一比较例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图5(b)是表示第二比较例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另外,图5(a)至图5(d)的纵轴表示打击音的振幅(音量)的等级,横轴表示时间。另外,图5(a)~图5(d)的纵轴的比例尺分别相同。

如图5(a)及图5(b)所示,与未将缓冲器7安装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第一比较例的鼓(参照图5(a))相比,在将外侧缓冲器70全面粘接在膜部30的第二比较例的鼓(参照图5(b))中,获得了打击了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时的音量的衰减略微变快的结果。

具体而言,与第一比较例的打击面鼓皮3的打击时的音量相比,第二比较例的打击面鼓皮3的打击时的音量降低了3db(若将在第一比较例中所测定的音量设为100%,则在第二比较例中降低至70%)。可认为其原因在于:第二比较例的鼓通过粘接外侧缓冲器70而使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重量增加、或膜部30的振动由外侧缓冲器70限制。

图5(c)是表示第三比较例的鼓的打击试验的结果的图表。第三比较例是将外侧缓冲器70部分粘接在第二比较例的鼓的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比较例。另外,第三比较例中的部分粘接与所述鼓1相同,通过双面胶92来仅将外侧缓冲器70的外缘部粘接在膜部30。即,第三比较例的鼓除从缓冲器7中省略内侧缓冲器71,仅将外侧缓冲器70粘接在膜部30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本实施方式的鼓1相同的结构。

如图5(c)所示,仅部分粘接有外侧缓冲器70的第三比较例的鼓与第二比较例的鼓相比,获得了打击了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时的音量的衰减变得更快的结果。

具体而言,与第一比较例的打击面鼓皮3的打击时的音量相比,第三比较例的打击面鼓皮3的打击时的音量降低了6db(若将在第一比较例中所测定的音量设为100%,则在第三比较例中降低至50%)。可认为其原因在于:若如第二比较例那样全面粘接外侧缓冲器70,则外侧缓冲器70与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一体地振动,相对于此,在第三比较例中,通过部分粘接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70与膜部30能够以不同的举动来振动。

如图5(d)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鼓1与第三比较例的鼓相比,获得了打击了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时的音量的衰减进一步变快的结果。

具体而言,与第一比较例的打击面鼓皮3的打击时的音量相比,本实施方式的鼓1的打击面鼓皮3的打击时的音量降低了9db(若将在第一比较例中所测定的音量设为100%,则在本实施方式中降低至35%)。可认为其原因在于:如上所述,通过外侧缓冲器70来将内侧缓冲器71按压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由此膜部30的振动区域被分割,膜部30的振动变得容易衰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鼓1,在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打击面鼓皮3及共振鼓皮8的膜部30、膜部80之间夹入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由此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91成为被按压在膜部30、膜部80的状态。因此,可分割膜部30、膜部80的振动区域而容易地减小振动的振幅,因此可通过缓冲器7、缓冲器9来有效地使膜部30、膜部80的振动衰减。

继而,参照图6(a)及图6(b)~图8(a)及图8(b)对鼓1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对与所述鼓1相同的部分附加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6(a)及图6(b)~图8(a)及图8(b)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第三变形例的鼓201、鼓301、鼓401的剖面图。另外,图6(a)及图6(b)~图8(a)及图8(b)图示与图4(a)及图4(b)对应的位置的剖面。

如图6(a)及图6(b)所示,第一变形例的鼓201包括:贴附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缓冲器207、及贴附在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缓冲器209。缓冲器207除内侧缓冲器271的结构不同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所述缓冲器7相同的结构,缓冲器209除双面胶292的结构不同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所述缓冲器9相同的结构。

缓冲器207的内侧缓冲器271形成为直径比外侧缓冲器70(传感器部4的圆盘部40)更小的圆盘状,在将内侧缓冲器271夹入外侧缓冲器70与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之间的状态下,通过双面胶72来将外侧缓冲器70贴附在膜部30。由此,膜部30的振动区域被分割,可容易地减小膜部30的振动的振幅,因此可通过缓冲器207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

内侧缓冲器271配置在比膜部30的中央更下方侧,即隔着膜部30的中央与传感器部4相反之侧,因此可将内侧缓冲器271设置在膜部30的振动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可分割振幅容易变大的振动区域)。因此,可通过缓冲器207来有效地使所述区域中的振动衰减。

进而,内侧缓冲器271配置在隔着膜部30的中央与传感器部4相反之侧,因此可在传感器部4(圆盘部40)的径向上,在双面胶72的第一粘接部72a与第二粘接部72b的距离成为最长的位置配置内侧缓冲器271。由此,可在膜部30的振动的部位成为最长的位置配置内侧缓冲器271,因此可通过一片内侧缓冲器271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

缓冲器209的双面胶292形成为将内侧缓冲器91作为中心的放射状。即,双面胶292形成为在外侧缓冲器90的径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在外侧缓冲器90的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六片)所述双面胶292。由此,与所述缓冲器9相比,可缩短双面胶292与内侧缓冲器91的距离,因此可朝共振鼓皮8的膜部80强力地按压内侧缓冲器91。因此,可通过缓冲器209来有效地使膜部80的振动衰减。

进而,通过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在外侧缓冲器90的径向上延伸的双面胶292,可将外侧缓冲器90粘接在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振幅容易变大的位置(膜部80的中央侧)。由此,也可以通过外侧缓冲器90来有效地使膜部80的振动衰减。

如图7(a)及图7(b)所示,第二变形例的鼓301包括:贴附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缓冲器307、及贴附在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缓冲器309。缓冲器307除设置多个所述内侧缓冲器271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所述缓冲器7相同的结构,缓冲器309除双面胶392的结构不同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所述缓冲器9相同的结构。

缓冲器307的内侧缓冲器271在隔着膜部30的中央与传感器部4相反之侧配置有一对,所述一对内侧缓冲器271在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由此,可通过一对内侧缓冲器271而在径向上分割由双面胶72的第一粘接部72a与第二粘接部72b包围的c字状的区域。

因此,与所述缓冲器7相比,可减少内侧缓冲器271的粘接面积,并通过内侧缓冲器271来分割膜部30的振动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因此,可降低缓冲器307(鼓1)的制品成本,并通过缓冲器307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

缓冲器309的双面胶392形成为朝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上下(一方向)延伸的直线状,在膜部80的左右方向(与一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设置多个所述直线状的双面胶392。由此,可抑制外侧缓冲器90变成全面粘接,并将整个外侧缓冲器90均匀地贴附在膜部80。

另外,为了将整个外侧缓冲器90均匀地贴附在膜部80,只要使外侧缓冲器90的粘接面积变大即可,但若使所述粘接面积变得过大,则膜部80与外侧缓冲器90变得容易一体地振动。因此,外侧缓冲器90对于膜部80的粘接面积(双面胶392的面积)优选设为外侧缓冲器90的面积的50%以下。

如图8(a)及图8(b)所示,第三变形例的鼓401包括:贴附在打击面鼓皮3的缓冲器407、及贴附在共振鼓皮8的缓冲器409。缓冲器407除呈放射状地设置双面胶472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所述缓冲器307相同的结构,缓冲器409除内侧缓冲器491的结构不同这一方面以外,为与所述缓冲器9相同的结构。

缓冲器407的双面胶472形成为将外侧缓冲器70的中央作为中心的放射状。即,双面胶472形成为在外侧缓冲器70的径向上延伸的直线状,在外侧缓冲器70的圆周方向上排列设置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七片)所述双面胶472。由此,可将外侧缓冲器70粘接在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未配置传感器部4的大致c字状的区域),因此也可以通过外侧缓冲器70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

进而,通过在圆周方向上设置多个在外侧缓冲器70的径向上延伸的双面胶472,可利用双面胶472来将膜部30的振幅容易变大的区域(未配置传感器部4的大致c字状的区域)分割成多个区域。因此,可通过缓冲器407来有效地使所述区域中的膜部30的振动衰减。

而且,在排列在圆周方向上的多个双面胶472彼此之间设置一对内侧缓冲器271,因此可将内侧缓冲器271配置在由双面胶472在圆周方向上分割的振动区域内。由此,可通过缓冲器407来有效地使膜部30的振动衰减。

缓冲器409的内侧缓冲器491形成为朝左右延伸的直线状。由此,可上下分割共振鼓皮8的膜部80的振动区域,因此可通过缓冲器409来有效地使膜部80的振动衰减。

以上,根据所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受所述实施方式任何限定,可容易地推测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良变形。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鼓1、鼓201、鼓301、鼓401作为大鼓来构成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作为小鼓(snaredrum)或嗵鼓(tomdrum)来构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在鼓1、鼓201、鼓301、鼓401的打击面鼓皮3设置传感器部4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传感器部4、或打击面鼓皮3的膜部30的第一贯穿孔30a及第二贯穿孔30b。即,也可以将鼓1、鼓201、鼓301、鼓401作为原声鼓来构成。另外,在省略膜部30的第一贯穿孔30a及第二贯穿孔30b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将缓冲器9、缓冲器209、缓冲器309、缓冲器409贴附在膜部30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使用透气性比网状的原材料低的材料来形成膜部30及膜部80,作为所述材料的一例,例示了合成树脂制的膜,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真皮来形成膜部30及膜部80。即,所谓透气性比网状的原材料低的材料,是指未形成如在鼓皮的厚度方向上贯穿的孔,实质上不具有透气性的材料。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在打击面鼓皮3的配件的一例,例示了包括圆盘部40及突出部41的传感器部4,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wo2017/038226中记载的配件等其他公知的配件安装在打击面鼓皮3或共振鼓皮8。只要对应于配件的形状或配置来适宜设定缓冲器的形状或贴附区域,将缓冲器设置在避开配件的位置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或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271、内侧缓冲器91、内侧缓冲器491与膜部30及膜部80接合的方法,例示了利用双面胶的粘接,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只要可将外侧缓冲器或内侧缓冲器固定在鼓皮的膜部,则所述接合方法可应用缝合或利用粘接剂的接合等公知的接合方法。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的面积设为膜部30及膜部80的面积的70%以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外侧缓冲器的面积只要是鼓皮的膜部(振动区域)的面积的至少50%以上即可。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外侧缓冲器70以被夹入打击面鼓皮3(膜部30)与传感器部4(圆盘部40)之间的状态得到固定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将传感器部4与外侧缓冲器70设为不接触的结构。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及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271、内侧缓冲器91、内侧缓冲器491形成为圆盘状或c字状或直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外侧缓冲器及内侧缓冲器的外形形状可适宜设定多边形或椭圆形、或者将直线或曲线组合而成的形状(例如半圆)等。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271、内侧缓冲器91、内侧缓冲器491为分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271、内侧缓冲器91、内侧缓冲器491一体地形成。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以相同的材质、且相同的厚度来形成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271、内侧缓冲器91、内侧缓冲器49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以不同的材质或不同的厚度来形成外侧缓冲器与内侧缓冲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使用聚氨基甲酸酯泡沫的发泡合成树脂来形成外侧缓冲器70、外侧缓冲器90与内侧缓冲器71、内侧缓冲器271、内侧缓冲器91、内侧缓冲器49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其他发泡合成树脂(聚乙烯泡沫、聚烯烃泡沫、聚氯乙烯泡沫、三聚氰胺泡沫、聚酰亚胺泡沫等)、或者其他橡胶或弹性体来形成。即,只要具有可使鼓皮的膜部的振动衰减的程度的缓冲性,则可适宜设定外侧缓冲器及内侧缓冲器的材质。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了通过双面胶72的第一粘接部72a来粘接外侧缓冲器70的贯穿孔70a的周围的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省略第一粘接部72a。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当将多个双面胶472、292设置成放射状时,将双面胶292形成为在径向上延伸的直线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必限定于此。例如,双面胶472、双面胶292也可以于鼓皮(膜部)的径向的一部分弯曲(屈曲),也可以是如重复所述弯曲(屈曲)的形状。即,所谓“在径向上延伸的接合部”,并不限定于接合部在径向上呈直线状地延伸。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章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