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19 21: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水利建设 排放 污水 结构


1.本技术涉及水利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水利工程的需求逐渐增多,水利建设的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很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水利建设中产生的污水,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水利建设中的污水主要包括砂石料废水、地下洞室废水、基坑开挖废水、灌浆废水、设备清理维修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如何科学、合理的处理水利建设中的污水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3.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0797420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包括排放排放箱体、安装在排放排放箱体两端的闸门、设置在排放箱体内的过滤组件以及用于启闭闸门的启闭组件,过滤组件包括与排放排放箱体的底面垂直设置的过滤板、固定在过滤板下端且与过滤板垂直的水平滤板以及与水平滤板垂直设置的挡板,过滤板与所述排放排放箱体的侧壁滑动连接,排放排放箱体上端放置有盖板,盖板的底面与过滤板的上端抵接。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清理落入水平滤板垃圾的过程,需要手动提起过滤板带动水平滤板移动,而通常情况下过滤板的重量比较大,从而可能不便于对收集的垃圾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清理滤箱中的垃圾,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包括排放箱体和设置于排放箱体内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固定连接于排放箱体的内顶侧,所述排放箱体的内底侧开设有凹槽,所述排放箱体的内还设置有滤箱,所述滤箱与凹槽插接配合,对应滤箱在排放箱体的顶侧侧壁上开设有清理口;所述滤箱靠近过滤板侧壁的顶部设有斜面,所述过滤板的底侧上设有斜面,两斜面相匹配;所述排放箱体内还设置有用于移动滤箱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移动框、动力块、螺纹杆以及手轮,所述移动框固定连接于滤箱的侧壁上,所述动力块滑动连接于移动框内侧壁,所述螺纹杆竖向设置,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排放箱体的侧壁,且螺纹杆螺纹连接于移动框,所述手轮固定连接于螺纹杆,且手轮位于排放箱体的外侧。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移动滤箱时,先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驱动动力块竖向移动,动力块竖向移动带动移动框竖向移动,移动框竖向移动带动滤箱竖向移动;在移动滤箱竖向的过程中,由于滤箱侧壁上的斜面与过滤板的斜面相互作用,使得过滤板能够推动滤箱沿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从而达到便于移动滤箱靠近清理口的目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从清理口处清理滤箱中的垃圾;通过设置滤箱和过滤板上两个斜面相互配合的方式,便于使得过滤板阻拦的垃圾落入滤箱中。
9.优选的,所述凹槽的远离过滤板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滤箱上设置有导向块,导向块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导向块与导向槽插接配合。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使得向下移动滤箱时,能够推动滤箱的斜面与过滤板的斜面相配合,从而降低垃圾从过滤板和滤箱缝隙处排出的可能性。
11.优选的,所述移动框的内侧壁壁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移动框内设置有用于使得滤箱始终抵接于过滤板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一弹簧,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动力块,所述第一滑块沿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块,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框的内侧壁上。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滤箱在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上产生位移时,滤箱带动移动块在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第一弹簧被压缩时,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第一弹簧会对移动框施加向过滤板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竖直向上移动滤箱的过程中,滤箱始终与过滤板保持贴合,进而能够达到进一步去除过滤板上的垃圾的目的。
13.优选的,所述排放箱体的侧壁上固定连接于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导向杆滑动连接于动力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杆,便于对动力块进行导向。
15.优选的,所述排放箱体的顶侧侧壁上铰接有盖板,且盖板对应清理口设置;所述盖板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排放箱体的顶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还设有用于固定连接块的固定装置。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清理滤箱中的垃圾时,先解除固定装置对于连接块的作用,然后再移动盖板,从而达到清理垃圾的目的;当清理完垃圾后,移动盖板,使得盖板上的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再通过固定装置固定连接块,从而降低排放箱体外部的垃圾落入排放箱体的可能性。
17.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第一抵接块、第二抵接块以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抵接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抵接块的底侧设有斜面,所述第二抵接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一抵接块与第二抵接块相抵接,所述第二抵接块的底侧设有斜面,所述第一抵接块的斜面与第二抵接块的斜面相匹配,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槽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抵接块的一侧;所述固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推动第一抵接块移动的推动机构。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的过程中,第一抵接块的斜面与第二抵接块的斜面相接触,在两个斜面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第二抵接块能够推动第一抵接块滑移至第二滑槽内,从而使得连接块能够插接于连接槽;当连接块插接于连接槽后,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弹簧推动第一抵接块的部分滑移出第二滑槽的外侧,此时第一抵接块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的底侧,第二抵接块抵接与连接块的侧壁,从而起到固定连接块的作用,进而达到固定盖板的目的。
19.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推块和第二滑块,所述推块滑动连接于通孔,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
推块,且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所述推动机构还包括使推块复位的复位组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解除固定装置的连接块的作用时,通过推动推块移动,推块移动推动第一抵接块滑移至第二滑槽内,从而能够移动连接块脱离连接槽;通过设置第二滑块,一方面便于降低推块发生脱离通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便于降低推块移动至第二滑槽内的可能性。
21.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第二导向杆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导向杆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的侧壁上,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三弹簧套设在第二导向杆上,所述第三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的一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推动推块移动的过程中,推块移动带动第二滑块移动,第二滑块移动压缩第三弹簧;当不再对推块施加外力作用时,由于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第三弹簧推动第二滑块移动,第二滑块带动推块移动,从而使得推块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杆,便于对第二滑块进行导向。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当需要移动滤箱时,先通过转动手轮带动螺纹杆转动,螺纹杆转动驱动动力块竖向移动,动力块竖向移动带动移动框竖向移动,移动框竖向移动带动滤箱竖向移动;在移动滤箱竖向的过程中,由于滤箱侧壁上的斜面与过滤板的斜面相互作用,使得过滤板能够推动滤箱沿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从而达到便于移动滤箱靠近清理口的目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从清理口处清理滤箱中的垃圾;通过设置滤箱和过滤板上两个斜面相互配合的方式,便于使得过滤板阻拦的垃圾落入滤箱中;
25.2.通过设置导向块和导向槽,使得向下移动滤箱时,能够推动滤箱的斜面与过滤板的斜面相配合,从而降低垃圾从过滤板和滤箱缝隙处排出的可能性;
26.3.当滤箱在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上产生位移时,滤箱带动移动块在排放箱体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此时第一弹簧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第一弹簧被压缩时,由于第一弹簧的弹力,第一弹簧会对移动框施加向过滤板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竖直向上移动滤箱的过程中,滤箱始终与过滤板保持贴合,进而能够达到进一步去除过滤板上的垃圾的目的。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放箱体和移动框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凸显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排放箱体;11、过滤板;12、滤箱;121、导向块;13、凹槽;14、导向槽;15、清理口;16、连接槽;161、通孔;162、第三滑槽;2、驱动组件;21、移动框;211、第一滑槽;22、动力块;23、螺纹杆;24、手轮;25、第一导向杆;3、弹性组件;31、第一滑块;32、第一弹簧;4、盖板;41、连接块;411、第二滑槽;5、固定装置;51、第一抵接块;52、第二抵接块;53、第二弹簧;54、推动机构;541、推块;542、第二滑块;543、复位组件;5431、第二导向杆;5432、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排放箱体1,排放箱体1为长方体状,且排放箱体1的两端贯通。排放箱体1内设置有两个过滤板11,且两个过滤板11均固定连接于排放箱体1的顶侧侧壁。排放箱体1内还设置有两个滤箱12,且两个滤箱12分别对应两个过滤板11设置,两个滤箱12的顶侧均呈开口设置,排放箱体1的内底侧上开设有两个凹槽13,两个滤箱12分别插接于两个凹槽13。对应两个滤箱12在排放箱体1的顶侧侧壁开设有两个清理口15,排放箱体1的顶侧侧壁铰接有两个盖板4,且两个盖板4分别对应两个清理口15设置。
34.如图2和图3所示,滤箱12的一侧侧壁的顶部设有斜面,过滤板11的底侧设有斜面,滤箱12的侧壁上的斜面与过滤板11上的斜面相匹配,且两个斜面之间密封设置。通过设置滤箱12和过滤板11上两个斜面相互配合的方式,便于使得过滤板11阻拦的垃圾落入滤箱12中。排放箱体1内还设置有用于移动滤箱12的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包括移动框21、动力块22、螺纹杆23、手轮24以及第一导向杆25,移动框21呈矩形框体结构,移动框21固定连接于滤网远离过滤板11一侧的侧壁上,移动框21的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第一滑槽211。动力块22为矩形块状结构,动力块22沿排放箱体1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移动框21的内侧壁。螺纹杆23竖向设置,螺纹杆23的一端贯穿排放箱体1的顶侧侧壁,且螺纹杆23转动连接于排放箱体1的顶侧侧壁,螺纹杆23贯穿动力块22,且动力块22螺纹连接于螺纹杆23。手轮24固定连接于螺纹杆23的一端,且手轮24位于排放箱体1的外侧。第一导向杆25竖向设置,第一导向杆25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排放箱体1的顶侧侧壁,第一导向杆25贯穿动力块22,且动力块22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杆25。通过设置第一导向杆25,便于对动力块22进行导向。当需要移动滤箱12时,先通过转动手轮24带动螺纹杆23转动,螺纹杆23转动驱动动力块22竖向移动,动力块22竖向移动带动移动框21竖向移动,移动框21竖向移动带动滤箱12竖向移动;在移动滤箱12竖向的过程中,由于滤箱12侧壁上的斜面与过滤板11的斜面相互作用,使得过滤板11能够推动滤箱12沿排放箱体1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从而达到便于移动滤箱12靠近清理口15的目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从清理口15处清理滤箱12中的垃圾。
35.如图2和图3所示,凹槽13远离过滤板11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导向槽14,导向槽14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滤箱12固定连接有移动框21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21,导向块121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导向块121与导向槽14插接配合。通过设置导向块121和导向槽14,使得向下移动滤箱12时,能够推动滤箱12的斜面与过滤板11的斜面相配合,从而降低垃圾从过滤板11和滤箱12缝隙处排出的可能性。
36.如图2和图3所示,移动框21内设置有用于使得滤箱12始终抵接于过滤板11的弹性组件3,弹性组件3包括第一滑块31和第一弹簧32,第一滑块31有两个,两个第一滑块31均为矩形块状结构,两个第一滑块31分别固定连接于动力块22相对的两侧,两个第一滑块31分别沿排放箱体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于两个第一滑槽211。第一弹簧32位于移动框21内,第一弹簧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移动框21靠近滤箱12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动力块22靠近滤箱12的一侧。当滤箱12在排放箱体1的长度方向上产生位移时,滤箱12带动移动块在排放箱体1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此时第一弹簧32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当第一弹簧32被压缩时,由于第一弹簧32的弹力,第一弹簧32会对移动框21施加向过滤板11方向上的作用力,从而
使得竖直向上移动滤箱12的过程中,滤箱12始终与过滤板11保持贴合,进而能够进一步去除过滤板11上的垃圾。
37.如图2和图4所示,每个盖板4上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41,两个连接块41呈矩形块状结构,排放箱体1的顶侧开设有供两个连接块41插接的两个连接槽16。两个连接槽16内均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块41的固定装置5。
38.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块41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第二滑槽411,固定装置5包括第一抵接块51、第二抵接块52、第二弹簧53以及推动机构54,第一抵接块51滑动连接于第二滑槽411,第一抵接块51的底侧设有斜面,第二抵接块52固定连接于连接槽16的侧壁,第一抵接块51与第二抵接块52相抵接,第二抵接块52的顶侧设有斜面,第二抵接块52的斜面与第一抵接块51的斜面相匹配。第二弹簧53位于第二滑槽411内,第二弹簧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滑槽211的槽底,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抵接块51靠近连接块41轴心线的一侧。在连接块41插接于连接槽16的过程中,第一抵接块51的斜面与第二抵接块52的斜面相接触,在两个斜面的相互作用下,使得第二抵接块52能够推动第一抵接块51滑移至第二滑槽411内,从而使得连接块41能够插接于连接槽16;当连接块41插接于连接槽16后,在第二弹簧53的弹力作用下,第二弹簧53推动第一抵接块51的部分滑移出第二滑槽411的外侧,此时第一抵接块51的上表面抵接于第二抵接块52的底侧,第二抵接块52抵接与连接块41的侧壁,从而起到固定连接块41的作用,进而达到固定盖板4的目的。
39.如图2和图4所示,连接槽16的侧壁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通孔161,通孔161的顶侧侧壁上开设有开口为矩形的第三滑槽162。推动机构54包括推块541、第二滑块542以及复位组件543,推块541呈矩形块状结构,推块541滑动连接于通孔161,第二滑块542呈矩形块状结构,第二滑块542固定连接于推块541的上表面,且第二滑块542滑动连接于第三滑槽162。当需要解除固定装置5的连接块41的作用时,通过推动推块541移动,推块541移动推动第一抵接块51滑移至第二滑槽411内,从而能够移动连接块41脱离连接槽16;通过设置第二滑块542,一方面便于降低推块541发生脱离通孔161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便于降低推块541移动至第二滑槽411内的可能性。
40.如图2和图4所示,复位组件543包括第二导向杆5431和第三弹簧5432,第二导向杠杆为圆形杆状结构,第二导向杆54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162相对的两个内侧壁,第二导向杆5431贯穿第二滑块542,第二滑块542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杆5431,第三弹簧5432套设在第二导向杆5431上,第二弹簧5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三滑槽162靠近第二抵接块52的一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滑块542靠近第二抵接块52的一侧。在推动推块541移动的过程中,推块541移动带动第二滑块542移动,第二滑块542移动压缩第三弹簧5432;当不再对推块541施加外力作用时,由于第三弹簧5432的弹力作用,第三弹簧5432推动第二滑块542移动,第二滑块542带动推块541移动,从而使得推块541复位;通过设置第二导向杆5431,便于对第二滑块542进行导向。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利建设用的污水排放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移动滤箱12时,先通过转动手轮24带动螺纹杆23转动,螺纹杆23转动驱动动力块22竖向移动,动力块22竖向移动带动移动框21竖向移动,移动框21竖向移动带动滤箱12竖向移动;在移动滤箱12竖向的过程中,由于滤箱12侧壁上的斜面与过滤板11的斜面相互作用,使得过滤板11能够推动滤箱12沿排放箱体1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从而达到便于移动滤箱12靠近清理口15的
目的,进而便于工作人员从清理口15处清理滤箱12中的垃圾;通过设置滤箱12和过滤板11上两个斜面相互配合的方式,便于使得过滤板11阻拦的垃圾落入滤箱12中。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