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19: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雨水 装置 启闭 液位 利用


1.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雨水利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的情况逐步受到重视,雨水回收利用措施已广泛应用于工程范围内。降雨初期,由于空气中含有汽车尾气及尘埃等,使得初期雨水会会溶解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当雨水到达地面后,地面径流会冲刷建筑物、道路等,携带地面泥沙、有机物、油脂等污染物质,因此,初期雨水受污染的程度较高,部分已经超过了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并不适合回用。而随着降雨的持续,中后期的雨水中污染物较少。因此对中、后期雨水充分利用并对初期降雨弃流是一种有效的水质控制措施。目前常用的现有的雨水弃流方式主要有两种:速度式弃流和容积式弃流。
3.速度式弃流法设计思路是降雨初期流速较小,而降雨中后期流速大,根据流速不同分别将初期雨水排入弃流管内,中后期的清洁雨水排入雨水收集管,予以回收利用。但是该系统仅针对一般情况,对于瞬时暴雨强度很大或者降雨历时较长但瞬时暴雨强度一直很小的条件下,该装置无法实现设计目的。
4.容积式弃流法依据雨水弃流厚度与汇水面积计算初期雨水储存体积,当降雨量超过初期雨水池体的储存容积后,后续雨水将进入雨水收集系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弃流管的启闭方式存在问题:当弃流管采用人工启闭时,需人工进入井体内在降雨初期关闭弃流管阀门,在降雨结束后打开弃流管阀门,浪费人力,存在工作风险,当采用电磁阀控制时,需人工设定参数,一旦阀门损坏,维修不便,价格昂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
6.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7.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安装于弃流井内,所述弃流井中设有进水管,弃流管和收集管;所述弃流装置包括浮体、转轴、连接杆、滑道、堵头;所述转轴固定于弃流井内壁上,连接杆活动连接转轴,并以转轴为支点转动;连接杆一端连接浮体,另一端连接堵头;所述堵头置于安装在弃流管管口处的滑道中,连接杆牵引堵头在滑道中上、下往复移动,使弃流管管口处于被堵头封闭状态或非封闭状态。
8.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9.进一步的,所述弃流管沿水平方向固定且与滑道紧贴,所述滑道垂直于弃流管,并与弃流管共同形成l型出水结构。
10.进一步的,所述滑道的出水断面采用多孔网状结构。
11.进一步的,所述堵头设置在滑道内沿竖直方向移动,堵头宽度大于弃流管直径,且
小于滑道的宽度;堵头长度大于弃流管直径,且小于滑道长度的一半。
12.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可自动控制弃流管启闭,节约人工成本;弃流管进口设置滤网,防止堵塞;可充分排除井体内残存雨水;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滑道的结构示意图。
16.其中,1.浮体;2.转轴;3.连接杆;4.滑道;5.堵头;6.弃流管;7.进水管;8.收集管。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技术说明。
18.如图1~2所示,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安装于弃流井内,所述弃流井中设有进水管7,弃流管6和收集管8;所述弃流装置包括浮体1、转轴2、连接杆3、滑道4、堵头5;所述转轴2固定于弃流井内壁上,连接杆3活动连接转轴2,并以转轴2为支点转动;连接杆3一端连接浮体1,另一端连接堵头5;所述堵头5置于安装在弃流管6管口处的滑道4中,连接杆3牵引堵头5在滑道4中上、下往复移动,使弃流管6管口处于被堵头5封闭状态或非封闭状态。图2中,黑色粗实线标记的方框位置对应堵头5封闭弃流管6时,堵头5所在位置,标记为d1的圆对应的是弃流管6的管口位置,故当堵头5位于滑轨4底部时,弃流管6被封堵,无法对外排水;而堵头5抬起到d2位置后,弃流管6的管口打开,可以正常排水。弃流井中,进水管7部署在上方,弃流管6部署于井底,收集管8部署于中间位置。
19.进一步的,所述浮体1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连接杆3以转轴2为支点形成杠杆结构,浮体1所在端为动力臂长度大于堵头所在的阻力臂,且浮体1重量与动力臂长度的乘积大于堵头重量与阻力臂长度的乘积。
20.进一步的,所述弃流管6沿水平方向固定且与滑道4紧贴,所述滑道4垂直于弃流管6,并与弃流管6共同形成l型出水结构。
21.进一步的,所述滑道4的出水断面采用多孔网状结构,网状结构能够挡住较大尺寸的杂物,防止堵塞弃流管6。
22.进一步的,所述堵头5设置在滑道内沿竖直方向移动,堵头5宽度大于弃流管6直径,且小于滑道4的宽度;堵头5长度大于弃流管6直径,且小于滑道4长度的一半。
23.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为:
24.降雨初期,由于连接杆3形成的杠杆自身不平衡,浮体所在端会下沉,从而浮体1处于低点,通过连接杆3的作用,堵头5位于滑轨4顶部,雨水从弃流管排出,随着降雨量增加,弃流井井体内液位上升,浮体1逐渐上浮,控制堵头5逐渐封堵弃流管6,弃流井井体内雨水通过雨水收集管8排出。当降雨停止后,雨水收集管8继续排出雨水,导致水位下降,浮体1位置降低,滑道4内的堵头5逐步上升,雨水从弃流管6排出井体残留雨水,实现液位控制自动启闭的功能。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
以相互组合。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所述弃流装置安装于弃流井内,所述弃流井中设有进水管(7),弃流管(6)和收集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装置包括浮体(1)、转轴(2)、连接杆(3)、滑道(4)、堵头(5);所述转轴(2)固定于弃流井内壁上,连接杆(3)活动连接转轴(2),并以转轴(2)为支点转动;连接杆(3)一端连接浮体(1),另一端连接堵头(5);所述堵头(5)置于安装在弃流管(6)管口处的滑道(4)中,连接杆(3)牵引堵头(5)在滑道(4)中上、下往复移动,使弃流管(6)管口处于被堵头(5)封闭状态或非封闭状态。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弃流管(6)沿水平方向固定且与滑道(4)紧贴,所述滑道(4)垂直于弃流管(6),并与弃流管(6)共同形成l型出水结构。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4)的出水断面采用多孔网状结构。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5)设置在滑道内沿竖直方向移动,堵头(5)宽度大于弃流管(6)直径,且小于滑道(4)的宽度;堵头长度大于弃流管(6)直径,且小于滑道(4)长度的一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弃流装置安装于弃流井内,弃流井中设有进水管,弃流管和收集管;弃流装置包括浮体、转轴、连接杆、滑道、堵头;转轴固定于弃流井内壁上,连接杆活动连接转轴,并以转轴为支点转动;连接杆一端连接浮体,另一端连接堵头;堵头置于安装在弃流管管口处的滑道中,连接杆牵引堵头在滑道中往复移动,使弃流管管口处于被堵头封闭状态或非封闭状态;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井体内液位自动控制弃流管启闭,节约人工成本;弃流管进口设置滤网,防止堵塞。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成本低廉,易于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裴露 席尚东 王永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9
技术公布日:2021/10/1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