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结合装配式防洪堤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09:1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防洪堤 水利工程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结合装配式防洪堤。


背景技术:

2.防洪堤是指为了防止河流泛滥而建的堤坝。防洪堤在几百年前就已出现。防洪堤通常就是一堆泥土,土堆呈长条形,有时会沿河流、湖泊或海洋绵延数公里。防洪堤能够抑制洪水,保护住在河岸的人每年远离洪灾,免遭财产损失。但防洪堤可能决口,也可能被河水漫过,防洪堤在各个城市的江河湖泊旁都有设立,保证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抗洪期间,河流、水库的大坝为了防止漫堤,需要临时加高堤坝;在发生洪水以后,为了阻止洪水蔓延,或者为了保护一些重要部位不被洪水侵害,也需要构筑临时挡水堤坝。
4.而现有的一些防洪堤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比如;
5.(1)构建防洪堤较为复杂,现有的构建的防洪堤的方法是构筑沙袋防水堤坝,但是,运输沙袋比较困难,并且构建之后拆卸运输较为复杂。
6.(2)装置较为复杂,现有的一些防洪堤在进行运输时,因为体积较大,从而运输不够方便,导致运输效率较低。
7.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结合装配式防洪堤,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装配式防洪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构建防洪堤较为复杂,现有的构建的防洪堤的方法是构筑沙袋防水堤坝,但是,运输沙袋比较困难,并且构建之后拆卸运输较为复杂,装置较为复杂,现有的一些防洪堤在进行运输时,因为体积较大,从而运输不够方便,导致运输效率较低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结合装配式防洪堤,包括防洪堤主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扭转弹簧和连接杆,所述防洪堤主体上侧设置有翻转块,且翻转块上设置有滑轮槽,同时滑轮槽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外侧连接有固定杆,所述防洪堤主体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所述防洪堤主体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所述防洪堤主体底部设置有防滑钉,所述翻转块内部设置有扭转弹簧,且扭转弹簧外侧连接有翻转板,所述防洪堤主体外侧设置有限位块,且限位块外侧连接有阻挡杆,所述防洪堤主体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所述防洪堤主体内部连接有底板,所述第二滑轮外侧连接有连接杆。
10.优选的,所述防洪堤主体底部设置有凹槽结构,且该凹槽结构的高度大于2个第二滑轮的宽度,同时凹槽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二滑轮的宽度。
11.优选的,所述翻转块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滑轮设置有两个,且第一滑轮都通过固定杆与防洪堤主体相连接。
12.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与底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一支撑板的高度与底板到地面的高度相同。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与防洪堤主体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二支撑板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45
°

14.优选的,所述翻转板通过扭转弹簧在滑轮槽内部构成旋转装置,且该旋转装置旋转的角度为90
°

1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前端设置为尖状,且底板的长度大于2个第二滑轮的距离。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结合装配式防洪堤;
17.(1)设置有第一滑轮、固定杆,第一滑轮的个数设定可以保证了翻转块能够顺着滑轮槽的方向进行移动,设置了防滑钉,可以保证防洪堤主体在受到较大的冲击力时,不向后退。
18.(2)设置有扭转弹簧、翻转板,翻转块能够通过扭转弹簧与翻转板进行拆卸和安装,并且第二滑轮的设置保证了该装置能够方便进行移动,限位块可以将两个防洪堤主体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挡板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无阻挡板主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主体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实用新型翻转板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防洪堤主体;2、翻转块;3、滑轮槽;4、第一滑轮;5、固定杆;6、第一支撑板;7、第二支撑板;8、防滑钉;9、扭转弹簧;10、翻转板;11、限位块;12、阻挡杆;13、第二滑轮;14、底板;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结合装配式防洪堤,包括防洪堤主体1、翻转块2、滑轮槽3、第一滑轮4、固定杆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防滑钉8、扭转弹簧9、翻转板10、限位块11、阻挡杆12、第二滑轮13、底板14和连接杆15,防洪堤主体1上侧设置有翻转块2,且翻转块2上设置有滑轮槽3,同时滑轮槽3内部设置有第一滑轮4,第一滑轮4外侧连接有固定杆5,防洪堤主体1外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6,防洪堤主体1外侧设置有第二支撑板7,防洪堤主体1底部设置有防滑钉8,翻转块2内部设置有扭转弹簧9,且扭转弹簧9外侧连接有翻转板10,防洪堤主体1外侧设置有限位块11,且限位块11外侧连接有阻挡杆12,防洪堤主体1底部设置有第二滑轮13,防洪堤主体1内部连接有底板14,第二滑轮13外侧连接有连接杆15。
29.防洪堤主体1底部设置有凹槽结构,且该凹槽结构的高度大于2个第二滑轮13的宽度,同时凹槽结构的宽度大于第二滑轮13的宽度,可方便使防洪堤主体1进行移动与固定。
30.翻转块2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滑轮4设置有两个,且第一滑轮4都通过固定杆5与防洪堤主体1相连接,方便使翻转块2往上漂浮。
31.第一支撑板6与底板14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一支撑板6的高度与底板14到地面的高度相同,使防洪堤主体1的面积增大,从而增加该防洪堤的稳定性。
32.第二支撑板7与防洪堤主体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且第二支撑板7与地面的倾斜角度为45
°
,增强防洪堤主体1的稳定性。
33.翻转板10通过扭转弹簧9在滑轮槽3内部构成旋转装置,且该旋转装置旋转的角度为90
°
,方便对翻转块2进行固定。
34.底板14的前端设置为尖状,且底板14的长度大于2个第二滑轮13的距离。
3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结合装配式防洪堤时,首先,要先检查该装置的完整性,接着通过底板14将第二滑轮13挤出,而底板14给予第二滑轮13一个支撑作用,从而方便防洪堤主体1进行移动,当移动到相应的位置时,将限位块11伸入另一个防洪堤主体1内部,然后翻转阻挡杆12,从而对两个防洪堤主体1进行固定,固定之后拔出底板14防滑钉8接触到地面,防止在防洪堤主体1受到冲击时打滑,而第一支撑板6与第二支撑板7能够使防洪堤主体1更加稳定。
36.当洪水过来之后,可将翻转块2浮起,而两个第一滑轮4固定在滑轮槽3内部,使翻转块2只通过特定方向进行翻转,当翻转之后,该防洪堤主体1可以更好地减少收到的冲击力,并且防止洪水漫过防洪堤主体1,洪水过去之后,对该防洪堤进行拆装,这样就完成了整个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例如扭转弹簧9等,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7.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