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2021-10-16 00: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屋面 分流 排水 雨水 市政


1.本发明属于市政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2.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不足,同时,近年城市内涝频发,雨水利用逐渐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在面源治理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例如,老旧小区或城中村的地下水流处理能力有限,同时,源头降雨产生的径流量主要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小区建筑物屋顶的径流雨水,一种是小区地面雨水径流产生的径流雨水;小区建筑物屋顶的面积大约占有1/2左右,并且屋顶的雨水一般又很干净,初期雨水水质也较好,地面径流雨水的水质污染物较多,产生的面源污染也较严重,地面初雨cod浓度也较高。如果将屋顶的径流雨水与地面的径流雨水一同排入至地下管网系统,会造成地下管网雨水蓄积,进而引发路面积水的技术问题;
3.可见,对于该老旧小区或城中村环境而言,地下管网系统无法同时处理建筑屋顶径流雨水与地面径流雨水,如果同时处理,容易引起地下管网系统失控,进而造成路面积水的技术问题;
4.也即,老旧小区或者城中村的雨水排放技术中,如何将屋顶径流雨水与地面径流雨水分开调蓄治理,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
6.为至少解决上述部分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雨水立管、缓冲装置和雨水口;所述雨水立管的进水管口连通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以收集所述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所汇集的雨水,所述雨水立管的出水管口连通所述缓冲装置,以将所述雨水引流至所述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存储结构和出水结构所述存储结构用于缓存雨水,所述出水结构用于排出雨水;所述雨水口分别与第一下游管道和第二下游管道连通,用于将由地面流入的雨水分流至所述第一下游管道或所述第二下游管道。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雨水立管、存储结构对目标建筑的顶层面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出水结构将收集的雨水导流至分流井进行分流排放;具体实施时,通过将雨水立管的进水管口连通于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以收集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所汇集的雨水,而又由于雨水立管的出水管口与存储结构连通,进而将由雨水立管收集的雨水导流至存储结构中进行存储,此时地面上的初期雨水可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雨水口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进行排放;而在需要对存储结构中存储的雨水进行排放时,通过设置在存储结构上的出水结构将罐内的雨水导流至地面与地面雨水一并流入至雨水口,进而通过雨水口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进行排放;可以理解,第一方面通过设置雨水立管和存储结构,对目标建筑物的顶层
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而地面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口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第二方面通过设置出水结构将存储结构内的雨水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水进行汇合,并通过雨水口将汇合后的雨水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以此实现将屋顶的雨水与地面的初期雨水分开排放,达到错时排放分流的技术目的,以解决老旧小区因地下管网疏水能力有限而导致的路面积水的技术问题。
8.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雨水口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置一第一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第一截流管,所述第一截流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的底部;第一通断开关,所述第一通断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管上,用以控制所述第一截流管的通断;其中,所述第一腔体上设置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截流管的进口端的高度;当所述第一通断开关关闭时,由所述第一敞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排出至所述第一下游管道;当所述第一通断开关开启时,由所述第一敞口进入所述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一截流管排出至所述第二下游管道。
9.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雨水口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设置一第二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第一汇水挂篮,所述第一汇水挂篮设置在所述第二敞口处,用于收集由所述第二敞口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第一汇水挂篮的底部设置一第二出水口;第二截流管,所述第二截流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第二通断开关,所述第二通断开关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管上,用以控制所述第二截流管的通断;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用于过滤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其中,所述第二腔体上设置有连通过滤装置的第一出水通道,所述第一出水通道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截流管的进口端的高度;当所述第二通断开关关闭时,由所述第二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排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第二下游管道,以将由所述第一出水通道流出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入至所述第二下游管道;排出至第二下游管道;当所述第二通断开关开启时,由所述第二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二截流管排出至第一下游管道。
10.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雨水口包括: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的顶部设置一第三敞口,用于接收污水和/或雨水;第二汇水挂篮,所述第二汇水挂篮设置在所述第三敞口处,用于收集由所述第三敞口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所述第二汇水挂篮的底部设置有第三出水口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的入口位置高于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入口位置;第三截流管,所述第三截流管的进口端设置在所述第三出水口的底部;第三通断开关,所述第三通断开关设置在由所述第三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三截流管的流通路径上,用以控制所述第三截流管的通断;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用于过滤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其中,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当所述第三通断开关关闭时,进入所述第二汇水挂篮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四出水口排至所述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连通第二下游管道,以将由所述第四出水口流出的污水和/或雨水排入至所述第二下游管道;当所述通断开关开启时,由所述第三出水口进入所述第三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通过所述第三截流管排出一下游管道。
11.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上设置有第一进水口;内筒,所述内筒同轴心设置在所述外筒内,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夹腔,所述内筒的
一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用于与下游管道的入口相连通,所述内筒上设置有第二进水口;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弹性填料,所述过滤填料设置在所述外筒和内筒之间的夹腔中,用于将由所述第一进水口流入并由所述第二进水口流出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
12.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过滤装置还包括:
13.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所述夹腔中,位于所述过滤填料之上;
14.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压板,用于调节压板在夹腔中的高度,从而改变夹腔过滤填料的密度。
15.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出水结构包括:
16.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内,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外。
17.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出水机构包括:出水孔,所述出水孔开设在所述存储结构的底部。
18.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出水结构还包括:导通件,所述导通件设置在所述出水孔上,用于控制所述出水孔的通断。
19.在第一方面中,优选地,所述第一下游管道是污水管;和/或,所述第二下游管道是雨水管。
20.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降雨初期,将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上的初雨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储存,以及将地面上的初雨排放至一雨水口,并由所述雨水口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在降雨中后期,将所述缓冲装置所汇集的初雨排放至地面,使其与地面上的中后期雨汇集并排放至雨水口,并由所述雨水口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降雨初期以及降雨中后期的雨水进行分开处理,达到将建筑物顶层面比较干净的雨水与地面上比较脏的初雨进行错时排放的技术目的;施行方法时,在降雨初期,首先将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上比较干净的雨水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存储,然后将地面上的比较脏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口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这样就使得将地面上比较脏的初期雨水先排放至第一下游管道;在降雨中后期,当地面上的中后期雨水相对于初期雨水变得清澈时,将所述缓冲装置所汇集的比较干净的雨水排放至地面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水相混合,并一同通过雨水口分流排放至第二下游管道;可以理解,在降雨初期,对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而地面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口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在降雨中后期,将存储结构内的雨水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水进行汇合,并通过雨水口将汇合后的雨水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以此实现将屋顶的雨水与地面的初期雨水分开排放,达到错时排放分流的技术目的,以解决老旧小区因地下管网疏水能力有限而导致的路面积水的技术问题。
22.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将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上的初雨引流汇集至初雨存储区域进行储存包括:通过一雨水立管连通所述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使所述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上的初雨通过所述雨水立管引流汇集至初雨存储区域进行存储。
23.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将目标建筑物的顶层面上的初雨引流汇集至初雨存储区域进行存储还包括:通过一存储结构连通所述雨水立管,使由所述雨水立管流出的初雨流至所述存储结构中进行存储。
24.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将所述初雨存储区域所汇集的初雨排放至地面包括:通过一虹吸管连通所述存储结构,使所述虹吸管的进水端位于所述存储结构内,使所述虹吸管的出水端位于所述存储结构外,以将由所述雨水立管流入至所述存储结构内的初雨引流至地面。
25.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将所述初雨存储区域所汇集的初雨排放至地面还包括:在所述存储结构的底部开设出水孔,使由所述雨水立管流入至所述存储结构内的初雨通过自身重力流至地面。
26.在第二方面中,优选地,所述将所述初雨存储区域所汇集的初雨排放至地面还包括:在所述出水孔上设置导通件,使当需要由所述出水孔出水时控制所述出水孔的流通。
2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9.图1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对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的示意图一;
30.图2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对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的示意图二;
31.图2a为本实施例一提供雨水口的示意图一:
32.图2b为本实施例一提供雨水口的示意图二:
33.图2c为本实施例一提供雨水口的示意图三:
34.图2d为本实施例一提供过滤装置的示意图一;
35.图2e为本实施例一提供过滤装置的示意图二;
36.图2f为本实施例一提供过滤装置的示意图三;
37.附图标记:
38.1.雨水立管;
39.2.存储结构;
40.3.虹吸管;
41.4.目标建筑物;
42.5.雨水口;
43.501.第一敞口;
44.502.第一腔体;
45.503.第一截流管;
46.504.第一出水口;
47.511.第一汇水挂篮;
48.512.第二腔体;
49.513.第二截流管;
50.514.第二出水口;
51.521.第二汇水挂篮;
52.522.第三腔体;
53.523.第三截流管;
54.524.第三出水口;
55.525.第三通断开关;
56.6.过滤器;
57.601.外筒;
58.602.内筒;
59.603.过滤填料;
60.607.压板;
61.608.第一螺钉;
62.610.安装板;
63.7.第二下游管道;
64.8.第一下游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65.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66.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67.进一步的,针对降雨时期而言,其雨水可分为初雨和中后期雨,其划分方式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时长法、水质法或者液位法;例如当采用时长法时,则在降雨时期时对应的雨水为初雨,在降雨中后期时所对应的雨水为中后期雨;再如采用水质法时,则当雨水浓度高于某一浓度阈值时,该雨水为初雨,当雨水浓度低于某一浓度阈值时,该雨水为中后期雨;再如采用液位法时,则当雨水液位低于某一液位阈值时,该雨水为初雨,当雨水液位高于某一液位阈值时,该雨水为中后期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初雨或者中后期雨具体是属于上述哪一种方式进行确定并不在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选择确定即可;换句话说,上述任一种确定初雨或者中后期雨的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
68.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由于实际作业过程中针对初雨、中后期雨的排放过程中也是允许存在一定误差的,因此,各时期的具体划分可以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初雨和中后期雨中间存在划分节点不严谨,而导致初雨中混杂有少量中后期雨,或者中后期雨混杂初雨等;而因该误差导致的作业影响由于并不影响本发明整个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可
以忽略不计,不应以此认为不在本发明所述的保护范围内。
69.另外,对于本技术当中的目标建筑物而言,其可以是,小区、办公楼、学校、医院和车站等建筑。换句话说,只要是适用于本实施例的建筑应用环境,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也即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70.实施例一
71.请参阅图1

2所示,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雨水立管1、缓冲装置和雨水口5;所述雨水立管1的进水管口连通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以收集所述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所汇集的雨水,所述雨水立管1的出水管口连通所述缓冲装置,以将所述雨水引流至所述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存储结构2和出水结构所述存储结构2用于缓存雨水,所述出水结构用于排出雨水;所述雨水口5分别与第一下游管道8和第二下游管道7连通,用于将由地面流入的雨水分流至所述第一下游管道8或所述第二下游管道7。
7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雨水立管1、存储结构2对目标建筑的顶层面雨水进行收集,并通过出水结构将收集的雨水导流至分流井进行分流排放;具体实施时,通过将雨水立管1的进水管口连通于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以收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所汇集的雨水,而又由于雨水立管1的出水管口与存储结构2连通,进而将由雨水立管1收集的雨水导流至存储结构2中进行存储,此时地面上的初期雨水可通过设置在地面上的雨水口5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8进行排放;而在需要对存储结构2中存储的雨水进行排放时,通过设置在存储结构2上的出水结构将罐内的雨水导流至地面与地面雨水一并流入至雨水口5,进而通过雨水口5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7进行排放;可以理解,第一方面通过设置雨水立管1和存储结构2,对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而地面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口5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8,第二方面通过设置出水结构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水进行汇合,并通过雨水口5将汇合后的雨水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7,以此实现将屋顶的雨水与地面的初期雨水分开排放,达到错时排放分流的技术目的,以解决老旧小区因地下管网疏水能力有限而导致的路面积水的技术问题。
73.具体而言,对于雨水口5而言,作为雨水口5的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a所示其可以包括:第一腔体502、第一截流管503、第一通断开关和过滤装置6,第一腔体502的顶部设置一第一敞口501,该第一敞口501用于接收由地面流入的雨水和/或污水,当需要对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时,通过设置在第一腔体502内的第一截流管503和第一通断开关对由第一敞口501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且当不需要对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时,关闭第一通断开关,使污水和/或雨水由第一腔体的第一出水口流入过滤装置6,通过过滤装置6对由第一出水口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例如:在降雨初期,地面比较脏的初期雨水进入第一腔体502后,打开第一通断开关,使初期雨水通过第一截流管503进行截流排至第一下游管道8;在降雨中后期,地面上的中后期雨相比于初期雨水变得清澈,由第一敞口501流入第一腔体502后,关闭第一通断开关,使中后期雨水通过第一出水口504流入至过滤装置6,经由过滤装置6过滤后在排入至第二下游管道7;这样就使得通过第一下游管道8和第二下游管道7对降雨初期的污水和/或降雨中后期的雨水进行分流,通过该分流截污过滤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和/或污水(可理解为脏水),与较清澈的中后期雨水(可以理解为干净水)分流排出的技术效果;
74.对于雨水口5而言,作为雨水口5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b所示其可以包括:第二腔体512,第一汇水挂篮511、第二截流管513和第二通断开关,第二腔体512的顶部设置一第二敞口,通过设置在第二腔体512的第二敞口上的第一汇水挂篮511接收雨水和/或污水,当需要对第二腔体512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时,通过设置在第二腔体512内的第二截流管513和第二通断开关对由第二敞口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当不需要对进入第二腔体512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时,关闭第二通断开关,使污水和/或雨水由第二腔体的第一出水通道流入过滤装置6,通过过滤装置6对由第一出水通道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例如:在降雨初期,地面的初期雨水进入第二腔体512后,打开第二通断开关,使初期雨水通过第二截流管513进行截流排至第二下游管道7;在降雨中后期时的中后期雨水流入第二腔体512后,关闭第二通断开关,使中后期雨水通过第一出水通道流入至过滤装置6,经由过滤装置6过滤后在排入至第二下游管道7;这样就使得通过第一下游管道8和第二下游管道7对降雨初期的初期雨水与降雨中后期的中后期雨水进行分流,通过该分流截污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和/或污水(可理解为脏水),与较清澈的中后期雨水(可以理解为干净水)分流排出的技术效果。
75.对于雨水口5而言,作为雨水口5的又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c所示,其还可以包括:第三腔体522、第二汇水挂篮521、第三截流管523和第三通断开关525,通过设置在第三腔体522上的第三敞口上的第二汇水挂篮521收集雨水和/或污水,当需要对第三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时,通过设置在第三腔体522内的第三截流管523和第三通断开关525对由第二汇水挂篮521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且当不需要对进入第三腔体内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截流时,关闭第三通断开关,使污水和/或雨水由第三腔体的第四出水口流入过滤装置6,通过过滤装置6对由第四出水口接收的污水和/或雨水进行过滤;例如:在在降雨初期时的初期雨水与污水的混合水由第二汇水挂篮521的第三出水口524进入第三腔体522后,打开通断开关,使初期雨水通过第三截流管523进行截流排至第一下游管道8;在降雨中后期时的中后期雨水流入第三腔体522后,关闭通断开关,使中后期雨水通过第三出水口524流入至过滤装置6,经由过滤装置6过滤后在排入至第二下游管道7;这样就使得通过第一下游管道8和第二下游管道7对降雨初期的初期雨水与中后期的雨水进行分流,通过该分流截污的技术手段,以达到将污染较严重的初期雨水和/或污水(可理解为脏水),与较清澈的中后期雨水(可以理解为干净水)分流排出的技术效果。
76.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d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6而言,其可以包括:内筒602和外筒601,在外筒601和内筒602之间的夹腔内设置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当雨水和/或污水从外筒601的第一进水口进入后,经由过滤填料603对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这样使得被过滤后的雨水和/或污水通过内筒602上设置的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一下游管道。其中,过滤填料603采用弹性可压缩的材质,例如:过滤棉、海绵;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砾石、沸石、石英砂、氧化铝、活性炭和珍珠岩等固态填充材料而言,其具有重量轻的优点。
77.在上述实施例一中,通过在内筒602和外筒601之间的夹腔中设置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以对进入外筒601内的雨水和/或污水进行过滤,由于过滤填料603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可以大大降低过滤装置6的重量;所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砾石、沸石、石英砂、氧化铝、活性炭和珍珠岩等固态填充材料而言,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利用压板607对具有弹性的过滤填料603进行挤压以及挤压后使过滤填料603恢复原状的技术方案,以改变过滤填料
603的密度,进而控制雨水和/或污水经过过滤填料603的过滤密度,因此,本实施例在上述过滤填料603材料本身带来的重量轻的优点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对雨水和/或污水的过滤程度,在本实施例一中,所述过滤装置6还包括:压板607和调节机构,所述压板607设置在所述夹腔中,位于所述过滤填料603之上;所述调节机构连接压板607,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压板607在夹腔中的高度,当外部的水流量较小(例如非降雨时期)且对过滤需求较高的情况下,调节压紧机构控制压板607朝向过滤填料603方向进行挤压,从而使过滤填料603的密度变大,这样使得污水和/或雨水经过过滤填料603的密度也会随之增大,最终实现过滤填料603的过滤效果提升;当外部的雨水和/或污水流量较大时(例如降雨时期),调节压紧机构控制压板607朝向远离过滤填料603的方向发生位移,从而使得被挤压后的过滤填料603的密度慢慢恢复至初始状态,进而控制过滤填料603的密度变小,使得雨水和/或污水通过过滤填料603时的过滤密度减小,达到污水和/或雨水快速过滤和快速流入下游管道的技术效果。
78.基于上述实施例一中调节机构通过对压板607的调节,以控制过滤填料603的密度,请继续参阅图2e,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针对于调节机构的优选实施方案,该实施方案具体包括:安装板610和第一螺钉608,所述安装板610连接在所述内筒602的另一端上,所述安装板610上设置有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钉608螺接于所述第一螺孔内;其中,所述第一螺钉608连接于所述第一螺孔的端部抵接于所述压板607上,当所述第一螺钉608向过滤填料603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第一螺钉608推动所述压板607挤压所述过滤填料603,进而增大过滤填料603的密度,使过滤填料603的过滤密度变大,过滤效果变好,当所述第一螺钉608远离过滤填料603方向发生位移时,所述过滤填料603发生回弹,使过滤填料603的密度恢复至原有体积的密度,达到污水和/或雨水快速过滤和快速流入下游管道的技术效果。
79.进一步地,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动压板607进行上下移动,以避免压板607自身重力太大而导致仅依靠弹性填料的弹性张力而无法实现回移的缺陷,请继续参阅图2f,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以解决该缺陷,该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安装板610,所述安装板610连接在所述内筒602的另一端上,所述安装板610设置一孔,所述孔中固定一轴承,第一螺钉608,所述第一螺钉608穿过轴承与压板607螺接,在所述压板607上并与所述第一螺钉608相配合的螺纹;所述第一螺钉608可驱动所述压板607在所述夹腔中正向或者反向做直线运动,使所述第一螺钉608向远离过滤填料603方向发生位移时带动所述压板607远离所述过滤填料603。例如,当下雨天时,雨水或者污水的流量需求增大时,通过调节第一螺钉608向远离过滤填料603的方向旋拧,使得第一螺钉608带动压板607抬升,进而使过滤填料603快速恢复原有体积,达到污水和/或雨水快速过滤和快速流入下游管道的技术效果。
80.具体而言,对于出水结构而言,作为出水结构的一种实现方式,其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虹吸管3,并且虹吸管3的进水端设置在存储结构2内,以及虹吸管3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2外,当存储结构2所收集的由雨水立管1流入的雨水水位到达虹吸水位时,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由虹吸管3的进水端流入并通过其出水端导流至地面,以此实现通过该出水结构实现存储结构2内所存储的雨水的出水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虹吸管3采用虹吸原理实现出水的方式已是现有技术,对此,本实施例将不在赘述。
81.而作为出水结构的另一种实现方式,其还可以是出水孔,且该出水孔开设在所述缓冲装置的底部;可以理解,在该种出水结构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较干净的雨水通过雨水立管1流入至缓冲装置的存储结构2内,再由该出水孔直接将存储结构2内
的雨水导流至地面进行自然渗漏或者用以对存储结构2附近的植被进行浇灌;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孔的孔径远远小于雨水立管1的直径,也即:雨水立管1的进水流量远远大于出水孔的出水流量;所以,在雨水立管1向存储结构2内进行引流过程中,存储结构2底部的出水孔会排出少量的雨水,而随着时间增加,存储结构2内的水位仍然会持续增加,直至达到预设的水位,可以理解,在存储结构2对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时,出水孔会持续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导流至存储结构2外,进而增加了存储结构2将雨水收集至预设水位的时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存储装置收集雨水时因出水孔的持续出水,减缓存储结构2将雨水收集至预设水位的时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在出水孔上设置一导通件,以控制出水孔的导通;可以理解,在该种出水结构的实现方式中,当需要由出水孔出水时,通过该导通件控制该出水孔的流通,当不需要由出水孔出水时,通过该导通件控制该出水孔关闭。
82.进一步地,对于出水结构而言,其还可以包括虹吸管3和出水孔组合形成的另一种出水结构,该出水结构的实现方式包括:在存储结构2上设置一虹吸管3,且所述虹吸管3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2内,所述虹吸管3的出水端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2外,当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水位到达虹吸水位时,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由虹吸管3的进水端进入并通过其出水端导流至地面;当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水位未达到虹吸水位并且需要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清空时,通过在所述存储结构2的底部开设出水孔,以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通过雨水的自身重力进行排出;当需要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雨水与地面的初雨进行错时排放时,需要在降雨初期,先对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雨水通过存储结构2进行临时收集存储,然后到达降雨中后期时,在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排放至地面并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混合并排放,最后达到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结构上的雨水与地面的初雨进行错时排放的目的,但是,如果降雨初期的雨量较大,在还未过渡到降雨中后期时已经将存储结构2内的水位蓄至虹吸水位,致使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结构上的雨水提前流入地面与地面的初期雨水混合,干扰了错时分流的预设时机,那么就造成了地面雨水水量增加,地下排水系统压力增大的弊端,基于此,本实施例利用在存储装置的底部设置的出水孔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孔的孔径远远小于雨水立管1直径,也即:雨水立管1的进水流量远远大于出水孔的出水流量;所以,在雨水立管1向存储结构2内进行引流过程中,存储结构2底部的出水孔会排出少量的雨水,而随着时间增加,存储结构2内的水位仍然会持续增加,直至达到预设的水位,但在存储结构2的水位增加过程中,雨水会从出水口持续流出,进而会减少存储结构2内水位上升的时间,可以理解,在存储结构2对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时,出水孔会持续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导流至存储结构2外,且由于出水孔的出水流量远远小于雨水立管1的进水流量,所以,只会减缓存储结构2内水位上升至虹吸水位的时机,以避免在降雨初期因雨量过大而使存储装置内水位过早流入至地面的问题;进一步地,当雨量变小时,如果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还是从出水孔流出,就会造成存储结构2内的水位无法在预设的时间点达到虹吸水位,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在出水孔上设置一导通件的实施方式,通过该导通件可随时控制出水孔的导通和关闭。
83.实施例二:
84.本发明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用于对屋面雨水进行分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降雨初期,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初雨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储存,以及将地面上的初雨排放至一雨水口5,并由所述雨水口5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8;在降雨中后期,将所
述缓冲装置所汇集的初雨排放至地面,使其与地面上的中后期雨汇集并排放至雨水口5,并由所述雨水口5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7。
8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降雨初期以及降雨中后期的雨水进行分开处理,达到将建筑物顶层面比较干净的雨水与地面上比较脏的初雨进行错时排放的技术目的;施行方法时,在降雨初期,首先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比较干净的雨水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存储,然后将地面上的比较脏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口5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8,这样就使得将地面上比较脏的初期雨水先排放至第一下游管道8;在降雨中后期,当地面上的中后期雨水相对于初期雨水变得清澈时,将所述缓冲装置所汇集的比较干净的雨水排放至地面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水相混合,并一同通过雨水口5分流排放至第二下游管道7;可以理解,在降雨初期,对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而地面的初期雨水通过雨水口5分流至第一下游管道8,在降雨中后期,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与地面的中后期雨水进行汇合,并通过雨水口5将汇合后的雨水分流至第二下游管道7,以此实现将屋顶的雨水与地面的初期雨水分开排放,达到错时排放分流的技术目的,以解决老旧小区因地下管网疏水能力有限而导致的路面积水的技术问题。
86.具体而言,对于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雨水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缓存的方法而言,其可以通过一雨水立管1连通所述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使所述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初雨通过所述雨水立管1引流汇集至存储结构2内进行存储,这样就可以实现:在降雨初期,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较为干净的雨水通过雨水立管1引流至存储结构2内进行临时储存,进而与地面较脏的初期雨水区分开的技术效果。
87.对于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雨水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缓存的另一种实现方法,其还可以通过一虹吸管3连通所述存储结构2,使所述虹吸管3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2内,以及所述虹吸管3的出水端设置在存储结构2外,当存储结构2所收集的由雨水立管1流入的雨水水位到达虹吸水位时,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由虹吸管3的进水端流入并通过其出水端导流至地面,以此实现通过该出水结构实现存储结构2内所存储的雨水的出水过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虹吸管3采用虹吸原理实现出水的方式已是现有技术,对此,本实施例将不在赘述。
88.对于将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上的雨水引流汇集至缓冲装置进行缓存的另一种实现方法,其还可以通过在所述存储结构2的底部开设出水孔,使由所述雨水立管1流入至所述存储结构2内的初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流至地面,可以理解,在该种出水结构的实现方式中,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较干净的雨水通过雨水立管1流入至缓冲装置的存储结构2内,再由该出水孔直接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导流至地面进行自然渗漏或者用以对存储结构2附近的植被进行浇灌;需要说明的是,出水孔的孔径远远小于雨水立管1的直径,也即:雨水立管1的进水流量远远大于出水孔的出水流量;所以,在雨水立管1向存储结构2内进行引流过程中,存储结构2底部的出水孔会排出少量的雨水,而随着时间增加,存储结构2内的水位仍然会持续增加,直至达到预设的水位,可以理解,在存储结构2对目标建筑物4的顶层面的雨水进行收集存储时,出水孔会持续将存储结构2内的雨水导流至存储结构2外,进而增加了存储结构2将雨水收集至预设水位的时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在存储装置收集雨水时因出水孔的持续出水,减缓存储结构2将雨水收集至预设水位的时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在出水孔上设置一导通件,以控制出水孔的导通;可以理解,在该种出水结构的实现方式中,当需
要由出水孔出水时,通过该导通件控制该出水孔的流通,当不需要由出水孔出水时,通过该导通件控制该出水孔关闭。
89.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