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打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5:2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打捞 装置


1.本实用新型属于打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核电站机组日常运行时,进水口处容易因内外部水温差异而涌入大量的如海生物、漂浮物、悬浮物等水中异物。对此,相关行业内通常采用滤网等工具人工打捞水中异物,其不可避免地存在打捞效率低、工作强度高、打捞效果差等问题,致使核电站机组容易因水中异物较多而出现停机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捞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打捞效率低、工作强度高、打捞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打捞装置,用于打捞水中异物,包括:
5.打捞机构,包括打捞笼以及连接于所述打捞笼的门结构,所述打捞笼包括至少三块竖直设置的侧板,各所述侧板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且共同围合形成打捞腔,所述打捞腔具有上腔口和下腔口,所述门结构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下腔口,所述侧板和/或所述门结构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
6.运输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打捞机构往复运动于清理位置和打捞位置;
7.启闭机构,与所述门结构连接,所述启闭机构用于在所述打捞机构处于所述打捞位置时控制所述门结构在入水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还用于在所述打捞机构处于所述清理位置时控制所述门结构在所述关闭状态和清理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8.其中,所述门结构在所述入水状态开启所述下腔口,以使水中异物能够从所述下腔口进入所述打捞腔,所述门结构在所述关闭状态关闭所述下腔口,以限制水中异物沿所述下腔口脱离所述打捞腔,所述门结构在所述清理状态开启所述下腔口,以供水中异物在自身重量沿所述下腔口下落。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捞机构还包括连接于相对的两所述侧板之间的门轴,所述门轴将所述下腔口划分为第一腔口和第二腔口,所述门结构包括均与所述门轴转动连接的第一门和第二门,所述第一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腔口,所述第二门用于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腔口。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的背离所述门轴的一侧均与所述启闭机构连接,所述启闭机构通过相对所述打捞笼升降,以使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绕所述门轴转动。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结构在所述入水状态呈v字型设置。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门结构在所述清理状态呈倒v字型设置。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捞装置还包括:
14.限制组件,与所述打捞笼连接,且用于限制所述门结构从所述关闭状态切换至所述清理状态。
15.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侧板、所述第一门、所述第二门至少其中之一为网孔板。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输机构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打捞笼升降的升降组件,以及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运输组件,所述运输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往复移动于所述清理位置和所述打捞位置的上方。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捞装置还包括:
18.清理刮板,包括握持结构和连接于所述握持结构一端的刮除结构。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刮除结构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或矩形。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打捞装置还包括:
21.监控机构,包括用于观察打捞作业情况的摄像组件,以及用于实时监测所述打捞机构和水中异物的重量的测重组件。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先通过运输机构驱动打捞机构移动至打捞位置的上方,并在打捞机构入水前,通过启闭机构促使门结构切换至入水状态,以使门结构开启下腔口,随后再通过运输机构驱动打捞机构深入水中,以便于水中异物进入打捞腔;随后,启闭机构促使门结构从入水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使门结构关闭下腔口,再通过运输机构驱动打捞机构上升脱离水平面,以使打捞腔内的水可通过各排水口排出打捞腔,而水中异物因门结构关闭了下腔口而留置于打捞腔内;随后,运输机构驱动打捞机构从打捞位置移动至清理位置,在清理位置,启闭机构促使门结构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清理状态,以使门结构开启下腔口,即可供水中异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下腔口下落出打捞腔,从而完成了一次打捞作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操作简便,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且还具有较高的打捞效率和较佳的打捞效果。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打捞笼和运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打捞笼、门轴和限制组件的俯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门结构、门轴和启闭机构在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图3提供的门结构和启闭机构在入水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为图3提供的门结构和启闭机构在清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清理刮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清理刮板的结构示意图一;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清理刮板的结构示意图二。
33.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4.100

打捞机构,110

打捞笼,111

侧板,112

打捞腔,113

下腔口,1131

第一腔口,1132

第二腔口,120

门结构,121

第一门,122

第二门,101

排水口,130

门轴;200

运输机构,210

升降组件;300

启闭机构;400

限制组件;500

清理刮板,510

握持结构,520

刮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40.实施例一
41.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打捞装置,用于打捞水中异物,打捞装置包括打捞机构100、运输机构200和启闭机构300,打捞机构100包括打捞笼110以及连接于打捞笼110的门结构120,打捞笼110包括至少三块竖直设置的侧板111,各侧板111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且共同围合形成打捞腔112,打捞腔112具有上腔口和下腔口113,门结构120用于开启或关闭下腔口113,侧板111和/或门结构120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101;运输机构200用于驱动打捞机构100往复运动于清理位置和打捞位置;启闭机构300与门结构120连接,启闭机构300用于在打捞机构100处于打捞位置时控制门结构120在入水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且还用于在打捞机构100处于清理位置时控制门结构120在关闭状态和清理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其中,门结构120在入水状态开启下腔口113,以使水中异物能够从下腔口113进入打捞腔112,门结构120在关闭状态关闭下腔口113,以限制水中异物沿下腔口113脱离打捞腔112,门结构120在清理状态开启下腔口113,以供水中异物在自身重量沿下腔口113下落。
4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打捞笼110由多个侧板111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且各侧板111竖直设置,以保障各侧板111受力均匀,避免侧板111因受力不均而在压力作用下发生
变形,从而可保障打捞笼110的使用寿命。示例地,如图1所示,4个侧板111共同围合形成了矩形状的打捞笼110。其中,各侧板111、门结构120至少其中之一设有至少一个排水口101以用于排水。
43.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打捞腔112的上腔口处于敞开状态,即始终处于与外部相通的状态。而打捞腔112的下侧则活动连接有门结构120,在启闭机构300的作用下,门结构120可切换状态以实现开启或关闭打捞腔112的下腔口113。
44.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打捞装置的运作流程如下:
45.首先,先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整体移动至打捞位置的上方,在打捞机构100入水前,先通过启闭机构300促使门结构120切换至入水状态,此时,门结构120开启下腔口113,随后再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深入水中。基于此,一方面,可减少打捞机构100的入水阻力,便于打捞机构100基本沿竖直方向入水,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打捞装置的打捞效率;另一方面,如海生物、漂浮物、悬浮物等水中异物不仅可从打捞腔112的上腔口进入打捞腔112,还可通过开启的打捞腔112的下腔口113进入打捞腔112,而不会受到门结构120的阻挡,尤其对于不具备自主运动能力的水中异物,通过开启下腔口113,可更利于通过打捞机构100的移动促使水中异物进入打捞腔112的范围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打捞机构100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
46.随后,在打捞机构100于水中静置一段时间并保障打捞腔112内具有一定的水中异物后,可通过启闭机构300促使门结构120从入水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此时,门结构120关闭了打捞腔112的下腔口113,随后再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整体上升脱离水平面,此时,打捞腔112内的水可通过各排水口101排出打捞腔112,而水中异物则因门结构120关闭了下腔口113而留置于打捞腔112内。
47.随后,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从打捞位置移动至清理位置,在清理位置,启闭机构300促使门结构12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清理状态,此时,门结构120关闭了打捞腔112的下腔口113,打捞腔112内的水中异物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可从下腔口113下落至打捞卸料区(如转运车车厢),至此,完成了一次水中异物的打捞作业,循环反复,可高效、有效地完成如海生物、漂浮物、悬浮物等水中异物的打捞作业。
48.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先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移动至打捞位置的上方,并在打捞机构100入水前,通过启闭机构300促使门结构120切换至入水状态,以使门结构120开启下腔口113,随后再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深入水中,以便于水中异物进入打捞腔112;随后,启闭机构300促使门结构120从入水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以使门结构120关闭下腔口113,再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上升脱离水平面,以使打捞腔112内的水可通过各排水口101排出打捞腔112,而水中异物因门结构120关闭了下腔口113而留置于打捞腔112内;随后,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从打捞位置移动至清理位置,在清理位置,启闭机构300促使门结构12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清理状态,以使门结构120开启下腔口113,即可供水中异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下腔口113下落出打捞腔112,从而完成了一次打捞作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操作简便,有效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且还具有较高的打捞效率和较佳的打捞效果。
49.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打捞机构100还包括连接于相对的两侧板111之间的门轴130,门轴130将下腔口113划分为第一腔口1131和第二腔口1132,门结构120包括均
与门轴130转动连接的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第一门121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一腔口1131,第二门122用于开启或关闭第二腔口1132。
50.可选地,门轴130位于下腔口113的中心线处,以便于门轴130将下腔口113划分为相对平均的第一腔口1131和第二腔口1132,基于此,可利于均衡门轴130的受力情况,以保障门轴130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门轴130因两侧的受力不均而出现断裂现象。
5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启闭机构300可通过基本同步控制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相对门轴130转动,而实现第一门121开启或关闭第一腔口1131、第二门122开启或关闭第二腔口1132的作业。基于此,可利于提高门结构120在启闭机构300的作用下开启或关闭下腔口113的动作灵活性,且利于扩大门结构120的开启空间,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打捞机构100的使用性能,利于进一步提高打捞装置的打捞效率。
52.请参阅图3、图4、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的背离门轴130的一侧均与启闭机构300连接,启闭机构300通过相对打捞笼110升降,以使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转动。
5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启闭机构300既连接第一门121背离门轴130的一侧,又连接第二门122背离门轴130的一侧。在启闭机构300相对打捞笼110下降时,启闭机构300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向下转动;而在启闭机构300相对打捞笼110上升时,启闭机构300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向上转动。基于此,即可实现第一门121开启或关闭第一腔口1131、第二门122开启或关闭第二腔口1132的作业。其中,启闭机构300的升降是相对打捞笼110而言的,例如,在需使启闭机构300相对打捞笼110下降时,可使打捞笼110上升,和/或,使第一门121背离门轴130的一侧及第二门122背离门轴130的一侧下降,来实现相应的操作。
5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调节启闭机构300与运输机构200的高度差,即调节第一门121背离门轴130的一侧(或第二门122背离门轴130的一侧)与打捞笼110的高度差,以实现第一门121开启或关闭第一腔口1131、第二门122开启或关闭第二腔口1132的操作;还可通过维持启闭机构300与运输机构200的高度差,即维持第一门121背离门轴130的一侧(或第二门122背离门轴130的一侧)与打捞笼110的高度差,以使门结构120稳定在特定的状态。基于此,启闭机构300能够可靠、有效、轻松、便利地实现门结构120的状态切换操作,且能够精确控制门结构120的开启空间和开启角度,从而利于进一步提高打捞装置的使用性能。
55.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门结构120在入水状态呈v字型设置。
56.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入水状态,启闭机构300通过相对打捞笼110上升,以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向上转动,并使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呈v字型设置。
5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与水平面平行的面积减少,从而利于减少打捞机构100的入水阻力,便于打捞机构100快速破开水面并入水;一方面,第一门121开启了第一腔口1131,而第二门122开启了第二腔口1132,基于此,如海生物、漂浮物、悬浮物等水中异物不仅可从打捞腔112的上腔口进入打捞腔112,还可通过开启的第一腔口1131和第二腔口1132进入打捞腔112,而不会受到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的阻挡,尤其利于保障不具备自主运动能力的水中异物进入打捞腔112,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打捞机构100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一方面,通过将门结构120在入水状态呈v字型设置而不呈倒v字型设
置,可有效避免欲自下而上进入打捞腔112的水中异物卡于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区域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打捞机构100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
58.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门结构120在清理状态呈倒v字型设置。
5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清理状态,启闭机构300通过相对打捞笼110下降,以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向下转动,并使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呈倒v字型设置。
6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第一门121开启了第一腔口1131,而第二门122开启了第二腔口1132,基于此,如海生物、漂浮物、悬浮物等水中异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下腔口113下落至打捞卸料区,以实现卸料作业;另一方面,通过将门结构120在清理状态呈倒v字型设置而不呈v字型设置,可有效避免欲自上而下从打捞腔112下落的水中异物卡于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之间所形成的夹角区域内,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打捞机构100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
61.请参阅图2、图3,在本实施例中,打捞装置还包括限制组件400,限制组件400与打捞笼110连接,且用于限制门结构12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清理状态。
6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连接于打捞笼110的下侧且设于门结构120背离打捞腔112的一侧的限制组件400,在打捞机构100抵达清理位置前,限制门结构12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清理状态。基于此,限制组件400可对处于关闭状态的门结构120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并利于维持门结构120在关闭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可有效避免门结构120误开启下腔口113的情况发生,利于保障水中异物能在抵达清理位置前可靠地留置于打捞腔112内。
63.可选地,在清理位置,可通过人工或通过其他方式,解除限制组件400对门结构120的限制作用,例如,将限制组件400转动至不影响门结构120的位置。
64.可选地,在限制组件400的作用下,只要启闭机构300不提拉门结构120,门结构120即能够稳定在关闭状态。
65.请参阅图1、图3,在本实施例中,各侧板111、第一门121、第二门122至少其中之一为网孔板。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网孔板实现快速排水,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打捞装置的打捞效率。
66.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运输机构200包括用于驱动打捞笼110升降的升降组件210,以及与升降组件210连接的运输组件(图中未示出),运输组件(图中未示出)用于驱动升降组件210往复移动于清理位置和打捞位置的上方。
67.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升降组件210与打捞笼110连接,通过升降组件210可驱动打捞笼110和连接于打捞笼110的相应结构同步升降。而运输组件(图中未示出)则与升降组件210连接,通过运输组件(图中未示出)可驱动升降组件210、打捞笼110和连接于打捞笼110的相应结构同步平面移动,以往复移动于清理位置和打捞位置的上方之间。因而,通过本实施例的运输机构200,能够精准地实现打捞机构100的位置调整。
68.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打捞装置还包括清理刮板500,清理刮板500包括握持结构510和连接于握持结构510一端的刮除结构520。
69.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清理位置,当水中异物因自身重量而从打捞腔112下落后,仍可能存在一部分水中异物粘附于打捞笼110的侧板111上。基于此,本实施例的打捞装置还设有清理刮板500,具体地,可在最后通过人工或机械手握持清理刮板500的握持结构510,并通过刮除结构520将粘附于打捞笼110的侧板111上的水中异物挂落,以完成水中异
物的打捞收集,并利于避免残留的水中异物堵塞排水口101,避免残留的水中异物影响下一打捞作业的进行。从而可进一步提高打捞装置的打捞效率和打捞效果。
70.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刮除结构520的截面形状呈半圆形。
71.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刮除结构520在其背离握持结构510的一端具有相对集中的力作用点,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刮除结构520对粘附于打捞笼110的侧板111上的水中异物的刮除效果。
72.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打捞装置还包括监控机构(图中未示出),监控机构(图中未示出)包括用于观察打捞作业情况的摄像组件,以及用于实时监测打捞机构100和水中异物的重量的测重组件。
73.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通过摄像组件监控、观察打捞机构100的作业情况,尤其监控、观察打捞机构100在水下的打捞情况,从而可进一步保障打捞装置的打捞效果;还可通过测重组件实时监测打捞机构100和水中异物的重量变化情况,以便于判断打捞机构100的作业情况,例如,可判断打捞笼110内的水是否排放干净。因而,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进一步提高打捞装置的使用性能。
7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捞装置的作业流程基本为:
75.先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整体移动至打捞位置的上方,在打捞机构100入水前,先通过启闭机构300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向上转动,以促使门结构120切换至入水状态;随后,保持启闭机构300相对打捞笼110的位置,以使门结构120维持在入水状态,再通过运输机构200驱动打捞机构100整体缓慢进入水中,确认打捞机构100完全入水;通过摄像组件观察水下情况;随后,启闭机构300快速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回转,直至门结构120从入水状态切换至关闭状态,门结构120搭载于限制组件400且不承受启闭机构300的提拉力,停滞一段时间;维持门结构120的关闭状态,运输机构200提升打捞机构100,直至打捞机构100脱离水面,此时,因各排水口101的设置,打捞笼110内的水通过各排水口101排出,而水中异物则留置于打捞笼110内;观察测重组件的数值,直至测重组件的数值停止变化,此时,可判断打捞腔112内的水均通过各排水口101排放完毕;随后,运输机构200将打捞机构100从打捞位置的上方移动至清理位置;在清理位置,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人工解除限制组件400对门结构120的限制作用;随后,运输机构200缓慢提升打捞笼110,且启闭机构300带动第一门121和第二门122绕门轴130向下转动,以使门结构120从关闭状态切换至清理状态,大部分水中异物在重力作用下能够下落至如转运车车厢等打捞卸料区;最后,可通过但不限于通过人工握持清理刮板500进入打捞笼110的打捞腔112内,以刮除残留的水中异物;如此循环反复,即可高效、有效地完成如海生物、漂浮物、悬浮物等水中异物的打捞作业,人工的工作强度低,打捞效率高,打捞效果佳。
76.实施例二
7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78.请参阅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刮除结构520的截面形状呈矩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刮除结构520在其背离握持结构510的一端具有较大的作业面积,从而可保障并提高刮除结构520对粘附于打捞笼110的侧板111上的水中异物的刮除效率。
7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