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基坑支护的方法与流程

2021-10-09 12: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基坑 支护 建筑施工 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基坑支护的方法。


背景技术:

2.城市中的建筑密度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而增大,深基坑开挖及支护对邻近建筑、道路及设施的影响日益突出,基坑向着大深度、大面积方向发展。老路改桥(箱涵)施工,既要满足现有道路通行要求,又要保证新建桥梁(箱涵)有足够的、安全的作业空间。国内常用的放坡开挖、围护墙深层搅拌水泥土、高压旋喷桩、槽钢钢板桩、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土钉墙、smw工法等施工方法,因施工场地限制,造价高、污染环境等原因,有各自的局限性。单一的或简单的组合式施工方法无法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急需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3.综上所述,现有技术还缺少一种成本低、安全、稳固的基坑支护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成本低、安全、稳固的基坑支护的方法。
5.为达此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测量放线;测出基坑坐标点并标记;
8.s2、在坡顶砌挡水墙和截水沟;
9.s3、开挖第一级土方;
10.s4、设置第一级边坡支护;
11.s5、钢管桩施工,冠梁安装;
12.s6、基坑四角钢板桩施工,桩顶标高与钢管桩顶平齐;
13.s7、开挖第二级土方;
14.s8、设置第二级边坡支护;
15.s9、腰梁安装,桩间土挂网喷砼:桩间土采用挂网喷砼保护,挂网喷砼采用砼面层和钢筋网组合;泄水孔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16.s10、预应力锚索施工:锚索设置于钢管桩之间,锚索一端锚入基坑侧壁土体,锚索另一端锚在腰梁上,采用二次压力注浆,锚索注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净浆。
17.优选的,在步骤s2与s3之间还包括:在开挖线周边布置检测点。
18.优选的,步骤s3具体包括:先放出第一级边坡开挖线,并分层开挖;边坡高度3

4m、坡角40

45
°

19.优选的,步骤s4具体包括:自然地坪以下3

4m处设置一条平台,坡面及坡顶1.5

2m 范围喷射钢筋混凝土面层,泄水孔位置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20.优选的,步骤s5具体包括:钢管桩隔空跳打,用螺旋钻机匀速钻进成孔,成孔直径为 180mm。钢管桩桩间距0.5m,钢管桩外径d160mm,桩长11m,用振动锤将钢管桩安装就位
后,立即焊接冠梁,冠梁采用i18a槽钢,并在钢管桩内注浆,直到桩顶。注浆采用p.o42.5 水泥净浆,水灰比0.5~0.6,浆体强度不低于m20。
21.优选的,步骤s7具体包括:放出第二级边坡开挖线,边坡高度3

4m,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内土方,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1

2m,分段开挖长度不超过30

40m,放坡系数1:1。
22.优选的,步骤s8具体包括:坡面采用喷射钢筋混凝土面层,采用φ6@20cmx20cm钢筋网设置,喷面厚度4

5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泄水孔采用pvc管,泄水孔位置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23.优选的,步骤s10的锚索选配2sφ17.8钢绞线、长度11m,锚索孔径150mm、钻孔下倾角15
°

24.优选的,还包括在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盲沟,排水盲沟的顶面宽40

50cm,底宽20

30cm,高40

50cm,采用c20砼浇筑,内填碎石骨料;排水盲沟端部设集水坑。
25.优选的,所述腰梁为i18a槽钢。
26.优选的,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7.步骤一、测量放线:先用全站仪测出基坑四角坐标点并用红色油漆标记;
28.步骤二、场地平整,清除场内垃圾、障碍物等。
29.步骤三、挡水墙施工及场地硬化,坡顶采用砖砌挡水墙和浆砌截水沟组合,排出地表水,坡顶裸露部分均采用素砼硬化。
30.步骤四、布置监测点,在开挖边线外1m的地方均匀布置监测点,每边不少于3个。
31.步骤五、第一级土体开挖,先放出第一级边坡开挖线,边坡高度4m,并分层开挖,放坡系数1:1(坡角45
°
)。
32.步骤六、第一级边坡支护,自然地坪以下4m处设置一条平台,坡面及坡顶2m范围喷射钢筋混凝土面层;泄水孔位置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33.步骤七、钢管桩施工,冠梁安装,钢管桩隔空跳打,均速钻进,钢管桩桩间距0.5m、钢管桩安装就位后,立即焊接冠梁并对钢管桩注水泥净浆;
34.步骤八、拉森钢板桩施工,在基坑四角处安装拉森钢板桩,桩顶标高与钢管桩顶平齐,进行补强,提高基坑薄弱处的稳定性;
35.步骤九、第二级土方开挖,放出第二级边坡开挖线,边坡高度4m,分层开层分段开挖基坑内土方,放坡系数1:1(坡角45
°
),第二级边坡开挖完成后,立即在钢管桩顶部以下 1米安装腰梁;
36.步骤十、第二级边坡支护,坡面采用喷射钢筋混凝土面层,泄水孔位置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37.步骤十一、腰梁安装,桩间土挂网喷砼,桩间土采用挂网喷砼保护,采用砼面层和钢筋网组合。泄水孔按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38.步骤十二、预应力锚索施工,钢管桩成孔后,距桩顶以下1m处布置1道预应力锚索,锚索纵向间距1m,设置于钢管桩之间,一端锚入基坑侧壁土体,一端锚在腰梁上,钻孔倾角15
°
。预应力锚索施工应采用二次压力注浆,注浆材料采用水泥净浆;
39.步骤十三、排水盲沟施工,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盲沟,用c20砼浇筑,内填碎石骨料,排水盲沟端部设集水坑以利于下泵抽水,经处理合格后排放进附近的排水沟。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在于:本发明的基坑支护方法通过
分层、分区施工,对基坑薄弱部位进行补强,提高基坑稳定性。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优化施工工序,合理利用施工场地,降低造价,保护环境。本发明的基坑支护方法能够保证在老路改桥(箱涵),基坑开挖深度小于9m的情况下,充分吸取放坡开挖、钢板桩、排桩等施工方法的优点。
附图说明
41.为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例所需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
42.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中的部分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但这些其他的附图同样属于本发明实施例所需使用的附图之内。
4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基坑支护的方法的流程图;
44.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坑支护平面图;
45.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坑a

a剖面图;
46.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基坑b

b剖面图;
47.图中,1、监测点,2、第一级边坡,3、平台,4、第二级边坡,5、钢管桩,6、排水盲沟,7、拉森钢板桩,8、挡水墙,9、道路,10、截水沟,11、预应力锚索,12、冠梁, 13、腰梁。
具体实施方式
48.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及显著进步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9.显然,所有描述的这些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0.需要理解的是:
5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活动连接,亦可是成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或是无形的信号连接,甚至是光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52.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3.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的具体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其中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54.下面,以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55.如图1所示,示出了一种基坑支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6.步骤一、测量放线;
57.步骤二、场地平整;
58.步骤三、挡水墙施工及坡顶硬化;
59.步骤四、布置监测点;
60.步骤五、第一级土方开挖;
61.步骤六、第一级边坡支护;
62.步骤七、钢管桩施工、冠梁安装;
63.步骤八、基坑四角钢板桩施工;
64.步骤九、第二级土体开挖;
65.步骤十、同时进行第二级边坡支护和腰梁安装、桩间土挂网喷砼;
66.步骤十一、预应力锚索施工;
67.步骤十二、排水盲沟施工;
68.步骤十三、后续基础施工。
69.如图2

4所示,示出了一种基坑支护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监测点1、第一级边坡2、平台3、第二级边坡4、钢管桩5、排水盲沟6、拉森钢板桩7、挡水墙8、道路9、截水沟10、预应力锚索11、冠梁12、腰梁13。基坑支护的具体步骤包括:
70.a、测量放线:先用全站仪测出基坑四角坐标点并用红色油漆标记。
71.b、场地平整:清除场内垃圾、障碍物等。
72.c、挡水墙施工及坡顶硬化:坡顶采用20*30cm砖砌挡水墙8和50*50cm浆砌截水沟 10组合,排出地表水,坡顶裸露部分均采用2cm素砼硬化。
73.d、布置监测点:在开挖边线外1m的地方均匀布置监测点1。监测点1水平距不大于20m,每边不少于3个。
74.e、第一级土方开挖:先放出第一级边坡2开挖线,边坡高度4m,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土方,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m,分段开挖长度不超过40m,放坡系数1:1(坡角45
°
)。
75.f、第一级边坡支护:自然地坪以下4.0m处设置一条1.5m宽的平台3,坡面及坡顶2m 范围喷射钢筋混凝土面层。采用φ6@20cmx20cm钢筋网设置,喷面厚度5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泄水孔采用pvc管,外径d75mm,长度1m。泄水孔位置按纵向2m,横向 2m,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76.g、钢管桩施工,冠梁安装:钢管桩5隔空跳打,用螺旋钻机匀速钻进成孔,成孔直径为180mm。钢管桩5桩间距0.5m,钢管桩外径d160mm,桩长11m,用振动锤将钢管桩5 安装就位后,立即焊接冠梁12,冠梁12采用i18a槽钢,并在钢管桩5内注浆,直到桩顶。注浆采用p.o42.5水泥净浆,水灰比0.5~0.6,浆体强度不低于m20。
77.h、基坑四角钢板桩施工:在基坑四角处各边用挖机改装的机械手插打长5m,高9m 的拉森钢板桩7,桩顶标高与钢管桩顶平齐,进行补强,提高基坑薄弱处的稳定性。
78.i、第二级土方开挖:放出第二级边坡4开挖线,边坡高度4m,分层分段开挖基坑内土方,每层开挖深度不超过2m,分段开挖长度不超过40m,放坡系数1:1(坡角45
°
)。第二级边坡4开挖完成后,立即在钢管桩5顶部以下1米安装腰梁13,腰梁13采用i18a槽钢。
79.j、第二级边坡支护:坡面采用喷射钢筋混凝土面层,采用φ6@20cmx20cm钢筋网设置,喷面厚度5c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泄水孔采用pvc管,外径75mm,长度1m。泄水孔位置按纵向2m,横向2m,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80.k、腰梁安装,桩间土挂网喷砼:桩间土采用挂网喷砼保护,采用厚5cmc20砼面层 φ6@20cmx20cm钢筋网组合。泄水孔采用pvc管,外径75mm,长度1m。泄水孔位置按纵向2m,横向2m,梅花形布置。泄水孔底部填塞砾砂作为滤水层。
81.l、预应力锚索施工:钢管桩5成孔后,距桩顶以下1m处布置1道预应力锚索11,锚索纵向间距1m,设置于钢管桩之间,一端锚入基坑侧壁土体,一端锚在腰梁13上,锚固长度11m。锚索孔径150mm,钻孔下倾角15
°
,选配2sφ17.8钢绞线。预应力锚索11施工采用二次压力注浆,锚索注浆材料采用p.o42.5水泥净浆,水灰比0.5~0.6,浆体强度不低于m20。
82.m、排水盲沟施工:基坑底部四周设置排水盲沟6,顶面宽50cm,底宽30cm,高50cm,采用30cm厚c20砼浇筑,内填碎石骨料。排水盲沟6端部设集水坑以利于下泵抽水,经处理合格后排放进附近的排水沟。
83.在上述说明书的描述过程中:
84.术语“本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如
……
所示”、“进一步的”、“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分方案”等的描述,意指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是必须针对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等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或组合;此外,在不产生矛盾的前提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或组合。
85.最后应说明的是:
86.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是对其的限制;
87.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说明书内容所做出的非本质改进和调整或者替换,均属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