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支护桩及联排桩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09:1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支护 河道 用于 工程 联排桩


1.本实用新型用于河道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支护桩及联排桩。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河道工程中,支护基本采用混凝土护坡、灌注桩、挡土墙等作为联排支护桩,这些结构无法为河道中的鱼虾提供栖息环境,也无法种植水草植物,会破坏了河道的生态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支护桩及联排桩,能够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能够提供种植水草植物的空间,保持河道的生态环境稳定。
4.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护桩,包括槽型桩身,所述槽型桩身的一侧槽边设有公榫和第一母榫,所述槽型桩身的另一侧槽边设有第二母榫。
5.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槽型桩身的槽边侧向向外延伸。
6.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母榫位于所述公榫上方,所述第二母榫沿所述槽型桩身的长度方向贯穿所述槽型桩身。
7.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槽型桩身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
8.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槽型桩身的内凹侧设有多个挂板,各所述挂板沿所述槽型桩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9.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挂板与所述槽型桩身可拆卸连接。
10.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挂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横隔在所述第二隔板的一端,所述第二隔板的另一端与所述槽型桩身的内凹侧配合。
11.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
1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联排桩,用于河道支护,包括以上部分所述支护桩,所述支护桩设有多个,以所述支护桩的内凹侧为迎水侧将多个所述支护桩并排连接。
13.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并排连接形成的联排桩由于槽型桩身的内凹侧位于迎水侧,其中内凹侧一方面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场所,另一方面还可以先内凹侧填充泥土、碎石用来种植水草植物,从而使得河道中的生态保持稳定。
14.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联排桩,用于河道支护,包括以上任意一项所述支护桩,所述支护桩设有多个,相邻所述支护桩之间错位配合连接。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示实施例中的挂板示意图;
19.图4是图2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20.图5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的俯视图;
21.图6是图2示的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是同一管模中离心成型的两个图2所示支护桩的示意图;
24.图9是同一管模中离心成型的两个图1所示支护桩的示意图;
25.图10是图1所示的支护桩错位连接形成的联排桩的示意图;
26.图11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支护桩并排连接形成的联排桩的示意图;
27.图12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支护桩错位连接形成的联排桩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9.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1.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联排桩,该联排桩主要用于河道支护工程,以下以该联排桩在河道支护中的应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33.参见图1、图2、图10、图11、图12,联排桩包括多个支护桩1,其中支护桩1具有槽型桩身10,以支护桩1的内凹侧为迎水侧将多个支护桩1并排连接形成支护在河道中的联排桩,这样形成的联排桩由于槽型桩身10的内凹侧位于迎水侧,所以一方面可以为水生动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场所,另一方面还可以填充泥土、碎石来种植水草植物,从而使得河道
中的生态保持稳定。
34.参见图10、图11,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支护桩1还可以以相互错开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形成交错式布置的联排桩,这种联排桩的相邻两个支护桩1的槽口朝向相反,所以有部分支护桩1是拱型朝向迎水侧,由于拱形的力学性能更好,所以这种交错式布置的联排桩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能够承受更大的迎水侧压力。
35.其中支护桩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分别为图1、图2所示的两种结构,图10为图1所示的支护桩1错位连接形成的联排桩,图11为图2所示的支护桩1并排连接形成的联排桩结构,图12是图2所示的支护桩1交错连接形成的联排桩结构。
36.参见图1、图2,支护桩1具有槽型桩身10,槽型桩身10的一侧槽边设有公榫11和第一母榫12,槽型桩身10的另一侧槽边设有第二母榫13,所以相邻两个支护桩1连接时,其中一个支护桩1的公榫11与相邻的支护桩1的第二母榫13配套连接。
37.具体的,参见图1,设在槽型桩身10的一侧的公榫11和第一母榫12沿桩身的长度方向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且公榫11和第一母榫12各占槽型桩身10槽边的一半,第一母榫12位于公榫11的上方,位于槽型桩身10另一侧的第二母榫13则沿槽型桩身10的长度方向贯穿槽型桩身10,这样当支护桩1的公榫11与相邻支护桩1的第二母榫13配合后,该支护桩1的第一母榫12能够与相邻的支护桩1的第二母榫13相互组成一个通道,该通道内部可以用来灌注混泥土浆,从而强化相邻支护桩1之间的连接关系,以使联排桩更加牢固。
38.图2所示的支护桩为槽型桩身10的槽边侧向外延,槽型桩身10的槽边侧向延伸形成了外延板14,所以公榫11、第一母榫12和第二母榫13均位于外延板14的侧边。
39.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说的桩身长度方向即为图1、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
40.支护桩1内部设有多个预应力筋,各预应力筋布置在槽型桩身10内部,预应力筋可以使这种支护桩1拥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41.参见图1、图2、图6、图7,槽型桩身10的两端设有端板15,端板15的形状与槽型桩身10的横截面的形状相同,端板15的一端具有与第一母榫12对齐的第一槽口151,端板15的另一端具有与第二母榫13对齐的第二槽口152,当支护桩1上需要叠加另一支护桩1时,两个支护桩1相互对接的端板15通过焊接进行固定,此外端板可以在打桩时保护支护桩1不会被打爆。
42.端板15上还设有多个第一通孔150,在预制支护桩1时这些第一通孔150用来固定预应力筋的墩头,方便张拉。
43.参见图1~图5,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槽型桩身10的内凹侧设有多个挂板2,各挂板2沿槽型桩身1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挂板2上可以填充泥土砂石来种植水草,进一步起到美化联排桩的作用,尤其是在支护桩1交错式布置形成的联排桩中种植水草植物时其美化效果更好。
44.具体的,参见图3,挂板2包括第一隔板21和第二隔板20,第一隔板21横隔在第二隔板20的一端,第二隔板20的另一端与槽型桩身10的内凹侧配合,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隔板20的一端为圆弧形结构用来与槽型桩身10的内凹侧紧密配合,第一隔板21竖向固定在第二隔板20的另一端,第一隔板21的两端与槽型桩身10的两侧槽边压紧,从而在槽型桩身10内部形成一个半包围式的承台空间。
45.进一步的,第一隔板21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10,第二通孔210起到第一隔板21内
侧与外侧水交换的作用。
46.此外,为了方便挂板2的拆卸与更换,本实用新型中,将挂板2与槽型桩身10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形式,具体的,槽型桩身10内侧设有挂钩3,第二隔板20上设有与挂钩3配合的小孔200,装配时只需将通过小孔200将挂板2挂在挂钩3上即可,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47.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支护桩1是离心成型的,如图8、图9所示,在同一个管模内可以离心成型两个支护桩1。
48.当然,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