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开口装置、开口组件及提花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8 18: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开口 组件 装置 提花机


1.本发明涉及开口装置、开口组件及提花机。


背景技术:

2.开口装置是提花机重要部件。提花过程的控制主要依靠开口装置实现。提花的效果依赖于开口装置的结构。常用的提花机结构成熟,每个支撑板上仅设置一个电磁铁,每个电磁铁可以控制两个线钩工作。两个线钩控制一根用于提拉的绳索,绳索两端设置的插头钩联动设置而无法独立运动,导致提花效果受到限制。随着对提花效果要求的提高,每个支撑板上设置的线钩数量已无法适应新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开口装置、开口组件及提花机。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销轴和第二销轴;
7.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间隔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8.两个第一摆钩,所述两个第一摆钩可绕第一销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两个第一摆钩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磁铁两侧;所述第一电磁铁可吸附所述第一摆钩使所述第一摆钩转动;
9.两个第一弹簧,每个第一弹簧设置于第一摆钩与第一电磁铁之间,所述第一弹簧可受所述第一摆钩压缩而变形,变形后的第一弹簧对所述第一摆钩施加作用力地设置;
10.两个第二摆钩,所述两个第二摆钩可绕第二销轴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销轴上,所述两个第二摆钩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两侧;所述第二电磁铁可吸附所述第二摆钩使所述第二摆钩转动;
11.第二弹簧,第二弹簧设置于两个第二摆钩之间,所述第二弹簧可受所述第二摆钩压缩而变形,变形后的第二弹簧对所述第二摆钩施加作用力地设置;
12.四个线钩,所述线钩可升降地设置;每个线钩分别与两个第一摆钩和两个第二摆钩中的其中一个相配合,可被第一摆钩或第二摆钩钩住;
13.两个抵顶件,每个抵顶件用于抵顶其中两个所述线钩,用于带动所述线钩升降。
14.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磁铁与所述第二电磁铁位于支撑板横向的中部。
1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以所述支撑板的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基准,所述两个第一摆钩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摆钩对称设置、所述四个线钩对称设置以及所述两个抵顶件对称设置。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顶件同时抵顶位于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同一侧的两个线钩。
1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磁铁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上方。
18.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销轴位于所述第一摆钩竖向的中部。
19.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销轴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上方;每个第二摆钩上端套装在所述第二销轴上并可绕所述第二销轴摆动。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下方,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分别抵顶两个所述第二摆钩;所述第二电磁铁吸附两个第二摆钩使两个所述第二摆钩摆动时压缩所述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受压缩后产生弹力,第二弹簧的弹力可使所述第二摆钩复位;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下方。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抵顶件包括抵顶件主体,所述抵顶件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凸缘、第二凸缘和第三凸缘,所述第一凸缘和第二凸缘朝上突出于所述抵顶件主体;所述第一凸缘形状与所述第二凸缘形状相同或不相同;其中两个线钩下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缘的形状相配合;其中两个线钩下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凸缘的形状相配合;所述第三凸缘朝所述抵顶件主体一侧突出于所述抵顶件主体。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两个线钩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凸缘嵌入所述第一凹陷部内;其中两个线钩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缘嵌入所述第二凹陷部内;所述第一凹陷部与所述第二凹陷部形状相同或不相同。
23.开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前述的开口装置。
24.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前述的开口装置。
25.本发明提供的开口装置、开口组件及提花机,设置了四个线钩,每两个线钩为一组联动,将一块支撑板上控制的线钩数量提高了一倍。每块支撑板上可以设置两根用于提拉的绳索,每根绳索可以独立工作,可以非联动地设置,以此可以提高提花的效果。在由八个开口装置组成的开口组件中,本发明可以控制十六针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八个开口装置组成的组件只能控制八针工作的情况提高了一倍,也因此可以织出更精美的图案和更密实的纺品。本发明中的采用抵顶件共同抵顶两个线钩,使得本发明可以实现控制更多的线钩工作。本发明采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可以控制更多的摆钩工作,进而可以控制更多的线钩工作。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开口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省略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中的四个线钩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中的抵顶件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图2的第一滑轮组件侧视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中的第二滑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33.如图1所示,开口装置110,其包括一块支撑板111。支撑板111用于支撑、安装其他零部件。
34.如图1、图2所示,所述支撑板111上设置有两个第一销轴112和两个第二销轴113。第一销轴112和第二销轴113上下间隔设置,第一销轴112位于第二销轴113上方。支撑板111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铁114和第二电磁铁115。第一电磁铁114和第二电磁铁115上下间隔设置。第一电磁铁114位于第二电磁铁115上方。第一电磁铁114和第二电磁铁115均位于支撑板111横向的中部,优选位于横向的中心位置。沿竖向,第一销轴112位于第一电磁铁114下方,第二销轴113位于第二电磁铁115上方。
35.两个第一摆钩121分别位于第一电磁铁114及第二电磁铁115左右两侧。以支撑板111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基准,优选为两个第一摆钩121对称设置。每个第一摆钩121中部套装在第一销轴112上,第一摆钩121可绕第一销轴112转动。第一摆钩121分别向上和向下突出于第一销轴112。第一摆钩121上半部122与第一电磁铁114相对,并可受第一电磁铁114吸附而靠近第一电磁铁114。两个第一摆钩121的上半部122受第一电磁铁114吸附时,第一摆钩121绕第一销轴112转动,两个第一摆钩121的下半部123相互远离。第一摆钩121的下端设置第一钩体124。每个第一摆钩121的上半部122与第一电磁铁114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6。第一摆钩121的上半部122靠近第一电磁铁114时,压缩第一弹簧116使第一弹簧116变形而产生弹力。该弹力施加于第一摆钩121可使第一摆钩121复位。在如图所示的示例中,第一弹簧116数目为两个。
36.两个第二摆钩13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磁铁115左右两侧。以支撑板111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基准,优选两个第二摆钩131对称设置。所述两个第二摆钩131的上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销轴113上并可绕第二销轴113转动。所述第二电磁铁115可吸附所述第二摆钩131使所述第二摆钩131绕第二销轴113转动。第二摆钩13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钩体132。第二电磁铁115具有磁性时,可以吸附第二摆钩131使第二摆钩131绕第二销轴113摆动,使第二钩体132靠近第二电磁铁115,也就是两个第二钩体132相互靠近。两个第二摆钩131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117。第二弹簧117位于第二电磁铁115下方。第二弹簧117两端分别抵顶在两个第二摆钩131上。两个第二钩体132相互靠近时,抵压第二弹簧117使第二弹簧117压缩而变形。第二弹簧117变形而产生弹力,该弹力可使两个第二摆钩131复位。
37.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设置有四个线钩140。四个线钩140沿横向从左至右排列,以支撑板111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为基准,四个线钩140对称设置,即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线钩140。两个线钩140位于外侧,两个线钩140位于内侧。每个线钩140与两个第一摆钩121和两个第二摆钩131中的其中一个相配合,可被第一摆钩121或第二摆钩131钩住。线钩140的上端设置有通孔141。通孔141与第一钩体124或第二钩体132相配合,可被第一钩体124或第二钩体132钩住并允许第一钩体124或第二钩体132从通孔141内退出。。位于外侧的两个线钩140下端设置有第一凹陷部142。第一凹陷部142自线钩140下端起向上延伸。位于内侧的两个线钩140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凹陷部143。第二凹陷部143自线钩140下端起向上延伸。
38.如图1、2和4所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还设置有两个抵顶件150,两个抵顶件150分别位于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左右两侧。每个抵顶件150用于抵顶位于沿竖向延伸的中心线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线钩140,用于带动所述线钩140升降。抵顶件150包括抵顶件主体151。
抵顶件151上设置有第一凸缘152、第二凸缘153和第三凸缘154。第一凸缘152和第二凸缘153向上突出于抵顶件主体151。第一凸缘152形状与第一凹陷部142形状相配合,嵌入第一凹陷部142内。第二凸缘153形状与第二凹陷部143形状相配合,嵌入第二凹陷部143内。第三凸缘154朝一侧突出于抵顶件主体151。第三凸缘154用于与提刀200相配合,受提刀200推动而使抵顶件150整体上升。
39.如图1、2和5所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配合有两组滑轮组件,分别为第一滑轮组件160和第二滑轮组件180。第一滑轮组件160包括第一支架161、第一滑轮162和第二滑轮163。第一支架161设置有通槽168。第一滑轮162数目为一个,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支架161上端。第二滑轮163数目为两个,间隔安装在第一支架161下端。两个第二滑轮163左右间隔设置。第一绳索165两端分别连接在位于内侧的两个线钩140上。第一绳索165绕过第一滑轮162。第二绳索166一端166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11上,另一端绕过两个第二滑轮163并搭靠在第二滑轮163上,第二绳索16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67。位于内侧的两个线钩140同步上升,或者一个固定另一个上升时,可带动第一滑轮162和第一支架161上升,进而可带动第二滑轮163及第一连接件167上升。通过第一滑轮组件160可实现提拉第一连接件167上升。第一连接件167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可行的结构,比如插头钩。
40.如图1、2和6所示,第二滑轮组件180数目为两个,沿横向左右间隔排列。每个第二滑轮组件180包括一个第二支架181、第三滑轮182和第四滑轮183。第三滑轮182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181的上端。第四滑轮183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支架181的下端。第三滑轮182与第四滑轮183上下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滑轮组件180左右并列设置,分别位于第一支架161左右两侧。第三绳索184两端1841分别连接在外侧的两个线钩140上,第三绳索184绕过两个第三滑轮182并穿过通槽168。第三绳索184可在通槽168内沿竖向移动。第四绳索185一端1851固定连接在支撑板111上,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86。第四绳索185绕过两个第四滑轮183并搭靠在第四滑轮183上。第四绳索185穿过通槽168并可在通槽168内沿竖向移动。位于外侧的两个线钩140同步上升,或者一个固定另一个上升时,可带动第三滑轮182和第二支架181上升,进而可带动第四滑轮183上升。通过第二滑轮组件180可实现提拉第二连接件186上升。第二连接件186具体结构可以采用现有的可行的结构,比如插头钩。
41.八个或者其它需要的数目的开口装置110层叠设置可组成开口组件。本发明中的开口组件100,可用于提花机中,实现纱线的开口工作。
42.本发明中所述的横向、纵向,是以图1、图2为参照使用的相对概念。
43.本发明提供的开口装置、开口组件及提花机,设置了四个线钩,将一块支撑板上控制的线钩数量提高了一倍。每块支撑板上可以设置两根用于提拉的绳索,每根绳索可以独立工作,可以非联动地设置,以此可以提高提花的效果。在由八个开口装置组成的开口组件中,本发明可以控制十六针工作,相对于传统的八个开口装置组成的组件只能控制八针工作的情况提高了一倍,也因此可以织出更精美的图案和更密实的纺品。本发明中的采用抵顶件共同抵顶两个线钩,使得本发明可以实现控制更多的线钩工作。本发明采用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可以控制更多的摆钩工作,进而可以控制更多的线钩工作。
44.本发明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