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30 08: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管道 修复 装置 施工 地下管道


1.本技术涉及地下管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2.非开挖是指利用各种岩土钻掘设备和技术手段,通过导向、定向钻进等方式在地表极小部分开挖的情况下,敷设、更换和修复各种地下管线的施工新技术,相较于传统开挖施工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果。
3.非开挖管道修复是采用非开挖技术,对地下管道的破损泄漏处进行修复。如公告号为cn211083272u的专利,该专利提供了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包括支撑体、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第一支撑环连接在支撑体的一端,第二支撑环连接在支撑体的另一端;装置中空;装置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气孔,另一端开设有第二气孔;第一支撑环贯穿设置有进料孔;支撑体为圆柱状结构,支撑体的直径小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第一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第二支撑环的外径大于或等于待修复管道的内径。
4.上述修复装置虽然便于在管道内进行输送,但该修复装置在管道内是直接与管道内侧壁接触的,无论是将其送入管道内或是从管道内取出,该修复装置中的第一支撑环和第二支撑环将会始终与管道内侧壁产生滑动摩擦,修复装置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磨损,随着其使用次数的增多,修复装置的使用寿命将会大大缩短,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延长修复装置的实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包括修复组件和支撑组件,修复组件包括气囊管和分别设在气囊管两端的两个气囊环,气囊管的气腔与两个气囊环的气腔均连通;支撑组件包括穿设在气囊管内的支撑筒,支撑筒的外侧壁与气囊管的内侧壁抵紧,支撑筒的两端均设有多组与管道内侧壁抵接的滑动件,同一端的多组滑动件周向间隔分布在对应支撑筒端面上;滑动件包括铰接在支撑筒端面的转动杆,转动杆的转动轴线与支撑筒端面的径向垂直,转动杆远离支撑筒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轮,滑轮滑动抵接在管道内侧壁上,支撑筒两端均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驱使同一端的多组滑动件收缩或者扩张。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将修复组件的气囊管套在支撑筒上,修复组件在管道内的滑动,全程通过支撑筒两端的滑动件与管道内侧壁抵触,避免了修复组件直接在管道内滑移而磨损,并且滑轮的滚动使得修复组件和支撑组件在管道内的滑移会更加省力。施工人员可以通过调节组件,改变支撑筒端部多组转动杆的扩张程度,使得支撑筒可以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提升支撑组件的灵活性。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方案通过支撑组件对修复组件的支撑作用,避免了修复组件直接在管道内滑移而磨损,延长了修复组件的使用寿命。
9.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同轴设在支撑筒端部的连接环,连接环与每组滑动件
中的转动杆之间均铰接有牵引杆,每根牵引杆两端的转动轴线与对应转动杆的转动轴线平行,支撑筒上还设有驱使连接环远离或者靠近支撑筒的驱动组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驱动组件驱使连接环沿支撑筒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三根牵引杆将会发生转动,对应的转动杆将会收缩或者扩张,三组滑动件对支撑筒的支撑半径进而会改变。
11.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同轴转动嵌设在支撑筒内的螺纹杆,螺纹杆的两端穿出支撑筒,且均与支撑筒两端的连接环螺纹配合,螺纹杆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螺纹杆的端部还设有用于旋转螺纹杆的手摇柄。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手摇柄来旋转螺纹杆,由于两个连接环均被对应的牵引杆约束住转动,在螺纹牵引的作用下,两个连接环便会同时朝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进而使得支撑筒两端的转动杆旋转角度保持。驱动组件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13.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端部开设有横截面呈多边形的插槽,手摇柄上开设有与插槽插接配合的插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插块插入插槽内即可旋转螺纹杆,转动杆的扩张程度调节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手摇柄从螺纹杆上取下,使得支撑筒在管道内滑移时,避免手摇柄因震动而自转,间接改变了转动杆和滑轮对支撑筒的支撑效果。
15.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环与支撑筒对应的端部之间均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螺纹杆上。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簧对连接环施加的弹力作用,可以使连接环与螺纹杆上的螺纹咬合的更加紧密,降低螺纹杆因震动而发生自转的概率。
17.优选的,所述牵引杆包括铰接在连接环上的外杆,外杆远离连接环的一端同轴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嵌设有内杆,内杆远离外杆的一端与转动杆铰接,滑槽内设有驱使内杆伸出外杆的第二弹簧。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要将支撑筒和修复组件从管道内取出时,支撑筒一端的三个滑轮将会抵触到已凝固成形的修复材料,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转动杆可以转动,滑轮则可以更加容易穿过修复材料,同时还可避免滑轮穿过修复材料时挤坏修复材料。
19.优选的,所述滑轮的外侧壁上套设有橡胶圈,滑轮的外侧壁上周圈开设有供橡胶圈嵌设的嵌槽。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圈被挤压时将会发生形变,增大滑轮与修复材料的接触面积,可以降低滑轮在修复材料上产生的压强,嵌槽可以使橡胶圈稳固地套设在滑轮上。
21.优选的,所述滑轮的两侧均设有与转动杆固连的腹板,两个腹板之间穿设有供滑轮转动套设的螺栓,螺栓的头部与一侧腹板抵接,螺栓的另一端螺纹套设有与同侧腹板抵接的螺母。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螺母,即可实现对滑轮的拆装和将橡胶圈套设在滑轮上,便于滑轮的拆装。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支撑组件的设置,避免了修复组件直接在管道内滑移而磨损,延长了修复
组件的使用寿命;
25.2.通过调节组件和驱动组件的设置,使得支撑筒可以适应不同内径的管道,提升装置的灵活性;
26.3.通过牵引杆的外杆、内杆及第二弹簧的设置,使得滑轮可以顺利穿过修复材料,同时还可避免滑轮穿过修复材料时挤坏修复材料。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表示修复组件、支撑筒及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表示支撑组件、调节组件及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修复组件;11、气囊管;12、气囊环;2、支撑组件;21、支撑筒;22、滑动件;221、转动杆;222、滑轮;223、橡胶圈;224、嵌槽;225、腹板;226、螺栓;227、螺母;3、调节组件;31、连接环;32、牵引杆;321、外杆;322、内杆;323、滑槽;324、第二弹簧;4、驱动组件;41、螺纹杆;42、手摇柄;43、第一弹簧;44、插槽;45、插块。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非开挖管道修复装置。参照图1,修复装置包括修复组件1和支撑组件2,修复组件1包括气囊管11和设在气囊管11两端的气囊环12,气囊管11、两个气囊环12及与待修复管道内侧壁围成的空腔,用于填充修补管道的填料。支撑组件2包括穿设在气囊管11内的支撑筒21,支撑筒21两端均设有多组滑动件22,滑动件22与待修复管道的内侧壁抵接,将支撑筒21连同修复组件1支撑起来,减少修复组件1在管道内的磨损。
33.参照图2,气囊管11与两个气囊环12一体制成。气囊管11内和气囊环12内均开设有气腔,且气囊管11内的气腔与两个气囊环12内的气腔均连通,一个气囊环12上开设有连通气腔的进气口。施工人员通过支撑组件2将修复组件1运输至管道待损坏处,然后向气囊管11和气囊环12内填充气体,使气囊管11和气囊环12开始膨胀,直至两个气囊环12的外侧壁与待修复管道的内侧壁抵紧,气囊环12上开设有进料口,施工人员再通过进料口,向气囊管11、两个气囊环12及与管道内侧壁围成的空腔内填充修补填料,待填料凝固后,施工人员先将气囊管11和气囊环12内的气体放出,气囊管11和气囊环12将会与填料分离,施工人员再用支撑组件2将气囊管11和气囊环12从管道内拉出。
34.参照图1、图2和图3,支撑筒21的横截面呈圆环形,气囊管11套设在支撑筒21的外侧壁上,当气囊管11充气膨胀时,气囊管11将与支撑筒21外侧壁抵接的更加紧密。支撑筒21两端的滑动件22的结构及分布位置均相同。支撑筒21两端各设置有三组滑动件22,三组滑动件22周向等角度间隔分布在支撑筒21的端面上。滑动件22包括转动连接在支撑筒21端面上的转动杆221,转动杆221的转动轴线与支撑筒21端面的径向垂直,同时与支撑筒21的中轴线垂直。转动杆221远离支撑筒2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滑轮222,滑轮222的转动轴线与转动杆221的转动轴线平行,每组滑动件22中的滑轮222侧壁均与管道的内侧壁抵触。
35.参照图1,支撑筒21两端各设置有一组调节组件3,调节组件3用于驱使位于同一端的三根转动杆221收缩或者扩张,使支撑筒21可在不同管径的管道内进行滑动。
36.参照图3,两组调节组件3的结构相同。调节组件3包括设在支撑筒21端部的连接环31,连接环31与支撑筒21的轴线相同,连接环31与每根转动杆221之间均铰接有一根牵引杆32,牵引杆32两端的转动轴线均与转动杆221的转动轴线平行,当连接环31沿支撑筒21的轴线方向进行移动时,三根牵引杆32将会发生转动,对应的转动杆221将会收缩或者扩张,三组滑动件22对支撑筒21的支撑半径进而会改变。为了使支撑筒21两端滑动件22的转动保持同步,筒体上设有一组驱动组件4,驱动组件4用于同时驱使支撑筒21两端两个连接环31移动。
37.参照图3,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嵌设在支撑筒21内的螺纹杆41,螺纹杆41的轴线与支撑筒21的轴线相同。螺纹杆41的两端均穿出支撑筒21且各设有一段螺纹,两个分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支撑筒21两端的两个连接环31分别套设在螺纹杆41的两端,且与对应的螺纹分段螺纹配合。螺纹杆41的一端还设置有一个用于旋转螺纹杆41的手摇柄42。工作人员通过手摇柄42来旋转螺纹杆41,由于两个连接环31均被对应的牵引杆32约束住转动,在螺纹牵引的作用下,两个连接环31将会同时朝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当两个连接环31相互靠近时,支撑筒21两端的三根转动杆221将会同时扩张开;当两个连接环31相互远离时,对应地三根转动杆221将会收缩。
38.参照图3,螺纹杆41与手摇柄42连接的一端开设有一个插槽44,插槽44的横截面呈正方形,手摇柄42上固连有一个插块45,插块45与螺纹杆41端部的插槽44插接配合。工作人员将插块45插入插槽44内即可旋转螺纹杆41,转动杆221的扩张程度调节结束后,工作人员将手摇柄42从螺纹杆41上取下,使得支撑筒21在管道内滑移时,避免手摇柄42因震动而自转,间接改变了转动杆221和滑轮222对支撑筒21的支撑效果。同理,支撑筒21的两端还均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43,第一弹簧43套设在螺纹杆41上,且位于同端连接环31和支撑筒21端面之间的位置。第一弹簧43一端与连接环31抵接,另一端与支撑筒21端面抵接,第一弹簧43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43对连接环31施加的弹力作用,可以使连接环31与螺纹杆41上的螺纹咬合的更加紧密,降低螺纹杆41因震动而发生自转的概率。
39.参照图3,调节组件3中的牵引杆32设置为伸缩杆,牵引杆32包括外杆321和滑动嵌设在外杆321一端内的内杆322。外杆321的一端铰接在连接环31上,外杆321的另一端同轴线开设有一个滑槽323,内杆322滑动嵌设在滑槽323内,内杆322远离外杆321的一端与转动杆221铰接。每根牵引杆32的滑槽323内均设置有一根第二弹簧324,第二弹簧324在滑槽323内一端与滑槽323的槽底抵接,另一端与内杆322的端部抵接。当要将支撑筒21和修复组件1从管道内取出时,支撑筒21一端的三个滑轮222将会抵触到已凝固成形的修复材料,第二弹簧324的设置使得转动杆221可以转动,滑轮222则可以更加容易穿过修复材料,同时还可避免滑轮222穿过修复材料时挤坏修复材料。
40.参照图3,为了进一步避免滑轮222压坏修复材料,每根滑轮222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一圈橡胶圈223,橡胶圈223被挤压时将会发生形变,增大滑轮222与修复材料的接触面积,降低了滑轮222在修复材料上产生的压强。滑轮222的外侧壁上周圈开设有供橡胶圈223嵌设的嵌槽224,使得橡胶圈223可以稳固地套设在滑轮222上。转动杆221通过端部固连的两块腹板225与滑轮222连接,两块腹板225相互平行且位于滑轮222的两侧,两块腹板225之间穿设有一根螺栓226,螺栓226与对应转动杆221的转动轴线平行,滑轮222转动套设在螺栓226上,螺栓226的头部与同侧腹板225抵接,螺栓226另一端螺纹套设有一个螺母227,螺
母227与同侧的腹板225抵接。工作人员通过旋转螺母227,即可实现对滑轮222的拆装和将橡胶圈223套设在滑轮222上,便于滑轮222的拆装。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人员先将修复组件1的气囊管11套在支撑筒21上,然后再通过手摇柄42来旋转螺纹杆41,调节支撑筒21两端的滑动件22的扩张程度,使其适合待修复管道的内径,调节完毕后,施工人员再通过支撑组件2的滑移,将修复组件1送至管道破损处。修复组件1在管道内的滑动,全程通过支撑筒21两端的滑动件22上的滑轮222与管道内侧壁抵触,避免了修复组件1直接在管道内滑移而磨损。
42.待管道修复材料凝固成形后,施工人员再将修复组件1连同支撑组件2从管道内拉出,支撑筒21一端的三个滑轮222将会抵触到已凝固成形的修复材料,第二弹簧324的设置使得转动杆221可以转动,滑轮222则可以更加容易穿过修复材料,同时还可避免滑轮222穿过修复材料时挤坏修复材料。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