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储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与流程

2021-10-29 22: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控制 介质 电力系统 装置 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2.电力系统频率是电力系统稳定五大指标之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现状使得电力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调频考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挤占了传统调频机组占比,而且其波动性导致传统调频机组频繁动作来响应电网频率的变化,使机械器件磨损,减损了调频机组的运行寿命,影响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未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为了保证频率安全,一方面需要一种快速的调频资源;另一方面为了符合能源清洁化趋势,传统的火电机组占比逐渐减小的情况下,需要该种调频资源能够替代火电机组减少带来的惯性支撑及/或一次调频能力。
3.储能是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支撑以新能源发电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电池储能由于其快速响应能力可在短时间内为电力系统提供大量有功功率支撑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但频繁的充放电也加速了电池的寿命损耗并降低了调频的经济性。
4.因此,如何在保证电池自身寿命前提下,应用储能新技术提高电网的频率稳定性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储能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在保证储能系统寿命的前提下能够为电网提供高效的调频性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储能控制方法,包括:
7.根据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生成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
8.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或放电,从而改变电网的频率。
9.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作为输入变量,能更为精准的反映电网的频率变化,通过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生成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电网调频的实际需求,因此,由所述实时响应信号与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对比之后输出的储能系统控制信号,能够控制储能系统更加精准并快速响应来提高频率调整的有效性,避免了电池储能充电和放电的重复状态转换,从而在保障电池寿命的同时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包括第一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及第二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且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第一子储能系统
及第二子储能系统;所述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ace
f
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11.若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12][0013]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
[0014]
若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15][0016]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最大充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最大充电功率;
[0017]
若则根据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1、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2及预设荷电状态,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荷电状态包括第一预设荷电状态soc1、第二预设荷电状态soc2、第三预设荷电状态soc3及第四预设荷电状态soc4,且 0<soc1<soc2<soc3<soc4<1;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的步骤,包括:
[0019]
若0<soc1≤soc4,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20][0021][0022]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充电功率,α1、α2、β1、β2、γ和ε均为自定义参数;
[0023]
若soc4<soc1<1,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24]
[0025][0026]
其中,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充电功率。
[002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包括第三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及第四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且所述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ace
f
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放电的步骤,包括:
[0028]
若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029][0030]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
[0031]
若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032][0033]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
[0034]
若则根据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1、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2及预设荷电状态,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
[00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的步骤,包括:
[0036]
若0<soc1≤soc1,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037]
[0038][0039]
其中,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放电功率;
[0040]
若soc1<soc1<1,则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041][0042][0043]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放电功率。
[004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与所述第三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的绝对值相等,所述第二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与所述第四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的绝对值相等;或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及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容量相等,且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及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功率相等。
[004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糊逻辑控制器采用mamdani型隶属度函数,所述隶属度函数描述为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ero,z),正小(ps),正中(pm)及正大(pb)。
[0046]
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控制装置,包括误差响应信号生成模块及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误差响应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生成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或放电,从而改变电网的频率。
[0047]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控制装置中,通过设置误差响应信号生成模块,能快速精准响应电网频率变化,并生成相应的响应信号,为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提供输入,所述储
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由此生成储能系统控制信号,精准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动作,使得电网频率始终在安全范围内平滑波动,以此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0048]
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任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0049]
本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附图说明
[005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51]
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储能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2]
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模糊逻辑控制器的输入输出隶属度函数的示意图;
[0053]
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分级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54]
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储能系统的实际充放电功率的示意图;
[0055]
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在不同控制方法下储能系统的实际充放电功率的示意图;
[0056]
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在不同控制方法下电网响应频率偏差的示意图;
[0057]
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的子储能系统的实际充放电功率的示意图;
[0058]
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在不同控制方法下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
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6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
[0061]
可以理解,本技术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子储能系统称为第二子储能系统,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子储能系统称为第一子储能系统。第一子储能系统和第二子储能系统两者都是子储能系统,但其不是同一子储能系统。
[0062]
在此使用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可以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同时,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何及所有组合。
[0063]
一次调频,是指电网的频率一旦偏离额定值时,电网中机组的控制系统就自动地控制机组有功功率的增减,限制电网频率变化,使电网频率维持稳定的自动控制过程,是动态保证电网有功功率平衡的主要手段之一。当电网频率升高时,一次调频功能要求机组降低并网有功功率,反之,机组提高并网有功功率。目前,我国仍然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国家,火电机组是电网一次调频的主要载体。但是在全球能源清洁化的背景下,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风、光等新能源接入电网比例逐步提高,电力系统等效负荷短期变动加剧,电网调频需求剧增,因此,传统的火电机组势必会越来越难以满足日渐复杂的电网一次调频需求,此外,火电机组一次调频还存在响应时间过长的问题,现代新型电力系统亟需响应速度更快的电网调频方式。
[0064]
电池储能系统作为一种优质的调频资源,具有快速和精确的响应能力,单位功率的调节效率更高,同时,相比传统调频方式,电池储能系统调频可以大幅降低碳排放,更加节能环保,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可有效辅助调频,显著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和运行灵活性。
[0065]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基于电池储能系统的电网调频方法,能够在保证电池自身寿命的前提下,为电网提供快速高效的调频性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
[0066]
请参考图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储能控制方法,包括:
[0067]
步骤s10:根据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生成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
[0068]
其中,区域控制误差ace(area control error)是指反映系统频率和联络线交换功率偏离基准程度、体现电网有功功率供需平衡的计算值,用以衡量区域内发电和负荷的标准,其计算公式为ace=

p
t
β
·

f,其中,

p
t
为联络线交换功率误差,

f为系统频率偏差,β为偏差系数。由该公式可知,通过监控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ace即可以跟踪系统的频率偏差

f,因此,可以将ace作为系统调频控制的输入信号,为了进一步提高响应精度,在本实施例中,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也作为系统调频控制的输入信号;模糊逻辑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模糊语言及模糊逻辑为基础的控制,它是模糊数学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是一种非线性智能控制,一般用于无法以严密的数学表示的控制对象模型,即可利用人(熟练专家)的经验和知识来很好地控制,它借助于隶属度函数概念,区分模糊集合,处理模糊关系,模拟人脑实施规则型推理。
[0069]
具体地,模糊逻辑控制器采用mamdani型隶属度函数,该隶属度函数描述为负大(nb),负中(nm),负小(ns),零(zero,z),正小(ps),正中(pm) 及正大(pb),如图2所示,区域控制误差信号ace、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及实时响应信号ace
f
的隶属度从0到1,当
区域控制误差信号ace隶属于 pb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隶属于pb时,这表明频率偏高,电力系统需要减小有功功率,此时电池储能系统应该快速充电,迅速从系统吸收有功功率,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ace
f
隶属于nb,反之亦然,根据上述设计原则可得表1所示模糊逻辑规则表。
[0070]
表1模糊逻辑规则表
[0071][0072]
从表1可知,实时响应信号ace
f
为一个7阶矩阵,需要反模糊化进行求解。目前,常用的反模糊化方法主要有:

最大隶属度法,在推理得到的模糊子集中,选取隶属度最大的标准论域元素的平均值作为精确化结果,适用于计算简单且控制要求不高的场合;

重心法,将推理得到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函数与横坐标所围面积的重心所对应的标准论域元素作为精确化结果,该方法的输出更为平滑,适用于计算较为复杂且控制要求较高的场合。电网调频精细化程度越高,电网的频率波动越平滑,相应的电网稳定性也越好,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重心法求解实时响应信号ace
f

[0073]
步骤s20: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或放电,从而改变电网的频率。
[0074]
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控制方法中,通过获取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ace 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作为输入变量,能更为精准的反映电网的频率变化,通过模糊逻辑控制策略生成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ace
f
,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电网调频的实际需求,因此,由实时响应信号ace
f
与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对比之后输出的储能系统控制信号,能够控制储能系统更加精准并快速响应来提高频率调整的有效性,避免了电池储能充电和放电的重复状态转换,从而在保障电池寿命的同时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稳定。
[0075]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储能系统被分成第一子储能系统及第二子储能系统,且两个子储能系统的容量和功率均相等。
[0076]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包括第一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第二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第三预设响应信号阈值及第四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且且
[0077]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 ace
f

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的步骤,包括:
[0078]
若则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79][0080]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
[0081]
具体地,第一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为系统的充电死区阈值,当实时响应信号ace
f
低于该充电死区阈值,表明电网实际频率略微高于基准频率,储能系统处于充电死区状态,电网通过传统机组向电网减小有功功率输出,此时电池储能系统不启动充电也并不影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082]
若则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83][0084]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最大充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最大充电功率。
[0085]
具体地,第二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为系统的充电紧急阈值,当系统实时响应信号ace
f
高于该充电紧急阈值,表明电网实际频率严重高于基准频率,储能系统处于充电紧急状态,第一子储能系统和第二子储能系统均以最大充电功率工作,从电网快速抽取有功功率以降低系统的频率。
[0086]
若则根据第一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1、第二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2及预设荷电状态,确定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
[0087]
具体地,当系统实时响应信号ace
f
位于充电死区阈值与充电紧急阈值之间,表明电网实际频率高于基准频率较多,储能系统处于充电警戒状态,通过将子储能系统充电信号分组并设置相应的函数来控制充电过程,令任一子储能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仅执行充电操作,一方面可以避免任一子储能系统频繁充放电状态转换而降低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任一子储能系统因过度充电而损坏,详细过程将通过后面的实施例具体叙述。
[0088]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荷电状态包括第一预设荷电状态soc1、第二预设荷电状态soc2、第三预设荷电状态soc3及第四预设荷电状态soc4,且0<soc1<soc2<soc3<soc4<1;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的步骤,包括:
[0089]
若0<soc1≤soc4,则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90][0091][0092]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充电功率,α1、α2、β1、β2、γ和ε均为自定义参数,具体数值可以根据电网实际需求进行选取。
[0093]
具体地,在储能系统处于充电警戒状态下,当第一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低于上限临界值soc4且进行充电动作时,第二子储能系统不工作,反之亦然。
[0094]
若soc4<soc1<1,则储能系统的实际充电功率为:
[0095][0096][0097]
其中,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充电功率。
[0098]
具体地,在储能系统处于充电警戒状态下,当第一子储能系统充电至上限临界值soc4时,第一子储能系统停止充电,系统切换至第二子储能系统进行充电,反之亦然。
[0099]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 ace
f
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放电的步骤,包括:
[0100]
若则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101][0102]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
统的实际放电功率。
[0103]
具体地,第三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为系统的放电死区阈值,当实时响应信号ace
f
高于该放电死区阈值,表明电网实际频率略微低于基准频率,储能系统处于放电死区状态,此时传统机组通过惯性响应向电网注入有功功率,电池储能系统不启动放电也并不影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104]
若则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105][0106]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最大放电功率。
[0107]
具体地,第四预设响应信号阈值为系统的放电紧急阈值,当系统实时响应信号ace
f
低于该放电紧急阈值,表明电网实际频率严重低于基准频率,储能系统处于放电紧急状态,第一子储能系统和第二子储能系统均以最大放电功率工作,为电网快速注入有功功率以提高系统的频率。
[0108]
若则根据第一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1、第二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soc2及预设荷电状态,确定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
[0109]
具体地,当系统实时响应信号ace
f
位于放电死区阈值与放电紧急阈值之间,表明电网实际频率低于基准频率较多,储能系统处于放电警戒状态,通过将子储能系统放电信号分组并设置相应的函数来控制放电过程,令任一子储能系统在一段时间内仅执行放电操作,一方面可以避免任一子储能系统频繁充放电状态转换而降低寿命,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任一子储能系统因过度放电而损坏,详细过程将通过后面的实施例具体叙述。
[0110]
作为示例,请继续参考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的步骤,包括:
[0111]
若0<soc1≤soc1,则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112][0113]
[0114]
其中,为所述第二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放电功率。
[0115]
具体地,在储能系统处于放电警戒状态下,当第一子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低于下限临界值soc1,且第二子储能系统荷电状态高于下线临界值soc1时,此时第一子储能系统不工作,由第二子储能系统进行放电,反之亦然。
[0116]
若soc1<soc1<1,则储能系统的实际放电功率为:
[0117][0118][0119]
其中,为所述第一子储能系统的基于ace的响应放电功率。
[0120]
具体地,在储能系统处于放电警戒状态下,当第二子储能系统放电至下限临界值soc1时,第二子储能系统停止放电,系统切换至第一子储能系统进行放电,反之亦然。
[0121]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4,通过设置前述实施例中的充放电函数,以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过程。当储能系统处于充电警戒状态时,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越低,则充电速度越快,反之越慢;当储能系统处于放电警戒状态时,若储能系统的荷电状态越低,则放电速度越慢,反之越快。从图4可知,整体的充放电曲线非常平滑,说明在前述储能控制方法作用下,储能系统的调频过程也较为平滑,相应的电网也更为稳定安全。
[0122]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展示了在四种不同电网频率控制方法下的电池储能系统对电网频率波动的响应曲线。其中,方法a为本技术提出的方法,a1为第一子储能系统,a2为第二子储能系统;方法b为通过火电机组和电池储能采用混储协调控制方法进行频率调整,b1为第一子储能系统, b2为第二子储能系统;方法c为通过火电机组和电池储能采用下垂控制方法进行频率调整;方法d为通过火电机组和电池储能采用pi控制方法进行频率调整。从图5可知,在本技术提供的基于模糊逻辑控制的储能控制方法,相对其它三种方法具备更高的响应精度,能够更加精准的跟踪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充分证明了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方法的优越性。
[0123]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6,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四种储能控制方法,电网频率波动结果明显不同。在本实施例中,方法a、方法b、方法c和方法d的最大频率波动范围(0

100%)分别为

0.0056p.u~0.006p.u,

0.017p.u~0.017p.u,
‑ꢀ
0.0097p.u~0.013p.u和

0.011p.u~0.016p.u,与方法b、方法c及方法d相比,方法a的ace的最大波动范围分别降低了65.9%,48.9%和57%;另一方面,方法a、方法b、方法c和方法d的主要频率波动范围(25%

75%)分
别为
‑ꢀ
0.0012p.u~0.0013p.u,

0.0037p.u~0.0038p.u,

0.0024p.u~0.0023p.u,和
‑ꢀ
0.0029p.u~0.0032p.u,与方法b、方法c和方法d相比,方法a的ace的主要波动范围分别降低了66.7%,46.8%和59%。所以,相比其它三种控制方法,本技术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电网频率调节结果。
[0124]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7,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储能控制方法,第一子储能系统及第二子储能系统实现了良好的分级控制,在任意时间段内,有且仅有一个子储能系统工作,有效的减少了储能系统的频繁充放电。
[0125]
作为示例,请参考图8,相比前述方法b、方法c及方法d,通过本技术提供的储能控制方法,第一子储能系统及第二子储能系统实现了储能充放电状态转换次数大幅减少,在本实施例中,充放电状态转换次数从最高的73次减少至 5次,如表2所示,从而能很好的保证电池的寿命。
[0126]
表2不同方法下电池储能充放电转换次数
[0127][0128]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储能控制装置,包括误差响应信号生成模块及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误差响应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电网的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及区域控制误差信号变化率,基于模糊逻辑控制器生成相应的实时响应信号;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响应信号及预设响应信号阈值,生成储能系统的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储能系统进行充电或放电,从而改变电网的频率。
[0129]
上述实施例中的储能控制装置中,通过设置误差响应信号生成模块,能快速精准响应电网频率变化,并生成相应的响应信号,为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提供输入,所述储能控制信号生成模块由此生成储能系统控制信号,精准控制储能系统的充放电动作,使得电网频率始终在安全范围内平滑波动,以此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0130]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任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0131]
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任一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方法的步骤。
[0132]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技术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 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 (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0133]
请注意,上述实施例仅出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意味对本技术的限制。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13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3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