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浪涌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0:0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浪涌 电子电路 装置 实施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浪涌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去电源化模组因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
3.目前市场去电源化模组基本构件为保险丝、整流桥、线性恒流ic,由于模组本身应用环境问题,尺寸不能做太大,因此,模组中不具备抗浪涌器件,所以在使用中,当出现浪涌或者雷击的情况,负载会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浪涌装置,以实现发生浪涌时,吸收浪涌的能量,降低负载两端的电压。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浪涌装置,包括浪涌吸收模块;
6.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接入负载,并在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之间发生浪涌时,降低自身电阻对浪涌能量进行吸收;
7.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之间接入交流电。
8.可选的,所述浪涌吸收模块包括压敏电阻和第一电阻;
9.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10.所述压敏电阻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二端。
11.可选的,所述防浪涌装置还包括保护模块,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源端电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保护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一端之间的电流超过设定电流阈值时,将所述第一电源端与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第一端断开。
12.可选的,所述防浪涌装置还包括整流模块和指示模块,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护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所述指示模块用于指示所述浪涌吸收模块的工作状态。
13.可选的,所述指示模块包括指示单元和第二电阻;
14.所述指示单元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模块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指示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源端电连接;
15.所述指示单元的第一端作为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作为所述指示模块的第二端。
16.可选的,所述指示单元为led灯。
17.可选的,所述整流模块为整流二极管。
18.可选的,所述整流模块、所述浪涌吸收模块、所述保护模块和所述指示模块集成于pcb板上。
19.可选的,所述防浪涌装置还包括外壳,所述pcb板封装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外壳与pcb板之间设置有pu胶。
20.可选的,所述负载中集成有电源。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浪涌装置包括浪涌吸收模块,浪涌吸收模块连接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之间,且浪涌吸收模块与负载并联连接,第一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端之间接入交流电,当第一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端之间发生浪涌时,浪涌吸收模块的电阻减小,浪涌吸收模块导通,使得浪涌吸收模块与负载并联后的总电阻相较于只有负载工作时的电阻减小,使得浪涌吸收模块对浪涌能量进行吸收即浪涌吸收模块通过与负载并联降低负载与串联的导线上的电阻的分压,从而实现在浪涌发生时降低负载两端的电压,保证负载能正常工作,不被击穿。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防浪涌装置包括浪涌吸收模块100;
29.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端i1电连接,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端i2电连接,浪涌吸收模块100用于通过第一端和第二端接入负载200,并在第一电源端i1与第二电源端i2之间发生浪涌时,降低自身电阻对浪涌能量进行吸收;
30.第一电源端i1与第二电源端i2之间接入交流电。
31.浪涌吸收模块100的工作特性为:当浪涌吸收模块100两端的电压小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浪涌吸收模块100的阻抗很高,流过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电流很小,浪涌吸收模块100所在支路可视为开路,即浪涌吸收模块100不接入电路,不会对负载200产生影响;当浪涌吸收模块100两端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浪涌吸收模块100的阻抗迅速减小,流过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电流增大,浪涌吸收模块100接入电路,与负载200并联连接。
32.第一电源端i1、第二电源端i2和负载200形成的回路的导线存在电阻,为便于对防浪涌装置的原理进行说明,可将导线上的电阻视为导线电阻r3,导线电阻r3的一端连接于
第一电源端i1,导线电阻r3的另一端与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电连接。
33.示例性的,第一电源端i1与第二电源端i2之间接入的交流电可以为220v的交流电,设定电压阈值为470v。当第一电源端i1与第二电源端i2之间接入的交流电的电压保持在正常值时,浪涌吸收模块100阻抗很大,浪涌吸收模块100所在支路断开,负载200与导线电阻r3串联后接入第一电源端i1和第二电源端i2之间工作;当第一电源端i1与第二电源端i2之间接入的交流电发生浪涌即交流电电压突增至470v及470v以上时,浪涌吸收模块100的阻抗迅速减小,浪涌吸收模块100有电流流过,且与负载200并联连接,因浪涌吸收模块100有一定阻值,与负载200并联连接后的总电阻相较于负载200的阻值减小,从而浪涌吸收模块100与负载200并联后,再与导线电阻r3分压时,加在负载200两端的电压降低,浪涌吸收模块100通过降低负载200两端的电压的方式吸收浪涌能量,从而使负载200两端的电压不因浪涌的发生而升高,使负载200能够正常工作,不被损坏。
34.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浪涌装置包括浪涌吸收模块,浪涌吸收模块连接于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之间,且浪涌吸收模块与负载并联连接,第一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端之间接入交流电,当第一电源端与第二电源端之间发生浪涌时,浪涌吸收模块的电阻减小,浪涌吸收模块导通,使得浪涌吸收模块与负载并联后的总电阻相较于只有负载工作时的电阻减小,使得浪涌吸收模块对浪涌能量进行吸收即浪涌吸收模块通过与负载并联降低负载与串联的导线上的电阻的分压,从而实现在浪涌发生时降低负载两端的电压,保证负载能正常工作,不被击穿。
3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2,可选的,浪涌吸收模块100包括压敏电阻rl和第一电阻r1;
36.压敏电阻rl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端i1电连接,压敏电阻rl的第二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端i2电连接;
37.压敏电阻rl的第一端作为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作为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二端。
38.当压敏电阻rl两端的电压低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压敏电阻rl的阻抗很高,压敏电阻rl所在支路可视为开路;当压敏电阻rl两端的电压高于设定电压阈值时,压敏电阻rl的阻抗迅速减小,使得压敏电阻rl对浪涌能量进行吸收即压敏电阻rl通过与负载200并联降低负载200与串联的导线上的电阻的分压,进而使得负载200两端的电压在发生浪涌时依然能维持在正常值,保证负载200正常工作。
39.第一电阻r1串联在压敏电阻rl所在支路,可以降低流过压敏电阻rl的电流,避免压敏电阻rl因电流过大造成损坏,同时电阻尺寸一般较小,采用电阻降低流过压敏电阻rl的电流可以减小防浪涌装置的尺寸,使装置更加小型化。
40.继续参考图2,可选的,防浪涌装置还包括保护模块300,保护模块300的第一端与第一电源端i1电连接,保护模块300的第二端与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电连接,保护模块300用于在第一电源端i1与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之间的电流超过设定电流阈值时,将第一电源端i1与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断开。
41.保护模块300可以为保险丝或熔断器,当发生浪涌时,如果浪涌吸收模块100损坏无法正常投入电路中,保护模块300会因流过的电流值过大而自动熔断,使得第一电源端i1与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断开,进而将负载200所在支路切断,避免负载200因两端电压
过高被损坏。
4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3,可选的,防浪涌装置还包括整流模块vd和指示模块400,整流模块vd的第一端与保护模块300的第二端电连接,整流模块vd的第二端与指示模块400的第一端电连接,指示模块40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端i2电连接,指示模块400用于指示浪涌吸收模块100的工作状态。
43.可选的,整流模块vd为整流二极管。
44.当整流模块vd为整流二极管时,整流二极管的阳极端作为整流模块vd的第一端,整流二极管的阴极端作为整流模块vd的第二端。指示模块400可以为指示灯,浪涌吸收模块100的工作状态包括正常状态和异常状态,指示灯亮,可以代表浪涌吸收模块100处于正常状态,指示灯灭,可以代表浪涌吸收模块100处于异常状态。当无浪涌发生或有浪涌发生、浪涌吸收模块100可以正常吸收浪涌的能量时,整流模块vd将第一电源端i1和第二电源端i2之间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供给指示模块400,指示模块400亮;当有浪涌发生,但浪涌吸收模块100无法正常吸收浪涌能量时,保护模块300因电流过大而熔断使得第一电源端i1与浪涌吸收模块100的第一端之间断开,指示模块400无电流流过,指示模块400灭。通过指示模块400可以指示浪涌吸收模块100的工作状态,在浪涌吸收模块100出现故障无法吸收浪涌能量时,可及时通过指示模块400告知用户,方便用户及时更换浪涌吸收模块100。
45.继续参考图3,可选的,指示模块400包括指示单元410和第二电阻r2;
46.指示单元410的第一端与整流模块vd的第二端电连接,指示单元410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电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电源端i2电连接;
47.指示单元410的第一端作为指示模块400的第一端,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作为指示模块400的第二端。
48.可选的,指示单元410为led灯。
49.指示单元410为led灯时,led灯亮,代表浪涌吸收模块100处于正常状态,无需更换,led灯灭,代表浪涌吸收模块100处于异常状态,需及时更换浪涌吸收模块100。第二电阻r2与指示单元410串联连接,可以降低流过指示单元410的电流,避免指示单元410因电流过大而被损坏。
50.可选的,整流模块、浪涌吸收模块、保护模块和指示模块集成于pcb板上。
5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浪涌装置制备完成后包括主体001和线材002,主体001中集成有整流模块、浪涌吸收模块、保护模块和指示模块。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浪涌装置的爆炸图,参考图5,可选的,防浪涌装置还包括外壳500,pcb板600封装在外壳500内,外壳500与pcb板600之间设置有pu胶。
52.外壳500可以为透明罩,对整流模块vd、保护模块300、指示单元410、压敏电阻rl、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线材002器件灌封pu胶进行防护,无缝连接,安全等级可达ip68,提高防浪涌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3.可选的,负载中集成有电源。
54.集成有电源的负载一般尺寸较小,因此集成有电源的负载一般不具备防浪涌器件,当出现浪涌时,负载极易被击穿,将本实施例的防浪涌装置并联在负载两端,可以在发生浪涌时,吸收浪涌的能量,使得负载两端电压值维持在正常状态,保证负载可以正常工
作。
55.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组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