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换气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7 20: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轨道交通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交通领域。


背景技术:

2.火车、地铁等轨道交通由多个车厢组成,其中多个车厢的第一节车厢的前端是迎风面,列车在行驶时,迎风面会形成一定的风压,可以考虑将这个风压利用起来用于车仓换气,而第一节车厢的车仓内正好有换气需求,因此可以针对第一节车厢的特性来设计一种更加节能的换气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针对第一节车厢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换气设备。
4.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换气设备,包括轨道交通车辆的第一节车厢,所述第一节车厢内为车仓,所述第一节车厢的前端面记为迎风面,第一节车厢的顶部面记为车顶水平面;所述迎风面的上部水平阵列分布有若干进风口,第一节车厢尾部的所述车顶水平面水平阵列分布有若干排气口。
5.进一步的,所述车仓的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水平圆饼状前风箱,所述圆饼状前风箱的内部为气体挤压仓,所述圆饼状前风箱的四周侧壁上呈圆周阵列均布有若干新鲜空气导出孔;所述圆饼状前风箱内部的气体挤压仓内的空气能通过若干新鲜空气导出孔导出到车仓的前部。
6.进一步的,所述车仓的尾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水平圆饼状后风箱,所述圆饼状后风箱的内部为气体负压仓,所述圆饼状后风箱的四周侧壁上呈圆周阵列均布有若干吸孔;所述圆饼状后风箱的气体负压仓内的负压能通过若干吸孔吸走车仓尾部的空气。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车厢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进风管、集气箱、第一导风管、第一备用轴流风机、第二导风管;若干所述进风管的进气端为若干所述进风口,若干进风管的出气端均连通所述集气箱的内腔,所述第一导风管的进气端连通所述集气箱的内腔,所述第一导风管的气体导出端通过第一法兰盘与第一备用轴流风机的进气端连通,所述第一备用轴流风机的出风端通过第二法兰盘与所述第二导风管的进气端连通连接,所述第二导风管的气体导出端连通所述圆饼状前风箱的内部的气体挤压仓。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节车厢上还固定安装有若干出风管、气体分流箱、第三导风管、第二备用轴流风机、第四导风管;若干所述出风管的出气端为若干所述排气口,若干出风管的进气端均连通所述气体分流箱的内腔,所述第三导风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气体分流箱的内腔,所述第三导风管的气体导入端通过第三法兰盘与第二备用轴流风机的出气端连通,所述第二备用轴流风机的进风端通过第四法兰盘与所述第四导风管的出气端连通连接,所述第四导风管的气体导入端连通所述圆饼状后风箱内部的气体负压仓。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风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三导风管上设置有第二阀
门。
10.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第一节车厢设计的换气系统,在机车行驶时可以无需启动轴流风机也可以换气,有利于节约能源,而且机车不运行时也可以用备用轴流风机换气。
附图说明
11.附图1为本装置的第一节车厢结构示意图;
12.附图2为本装置的第一节车厢的换气系统结构示意图;
13.附图3为附图2的前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4为附图2的后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16.如附图1至4所示的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的换气设备,包括轨道交通车辆的第一节车厢5,第一节车厢5内为车仓6,第一节车厢5的前端面记为迎风面3,列车在行驶时会向前挤压前方的空气,从而会使迎风面3附近的气压增大,第一节车厢5的顶部面记为车顶水平面4;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车顶水平面4上方的空气的相对流速会因列车的行驶而增大,根据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效应,流体的流速越大,压强会越小,因此车顶水平面4附近会形成持续的负压;
17.迎风面3的上部水平阵列分布有若干进风口1,第一节车厢5尾部的车顶水平面4水平阵列分布有若干排气口2;
18.根据上述流体力学分析,若干进风口1处会因空气受到迎风面3挤压而产生正压,而若干排气口2处会因车顶水平面4上方流速增大而产生负压;
19.本实施例的车仓6的前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水平圆饼状前风箱13,圆饼状前风箱13的内部为气体挤压仓,本方案中,进风口1处的风压最终会传递到圆饼状前风箱13的内部的气体挤压仓内,为了削弱车仓内人员的“风感”,而增加其舒适度,圆饼状前风箱13的四周侧壁上呈圆周阵列均布有若干新鲜空气导出孔14;圆饼状前风箱13内部的气体挤压仓内的空气通过若干新鲜空气导出孔14导出到车仓6的前部。
20.车仓6的尾部上侧固定安装有水平圆饼状后风箱22,圆饼状后风箱22的内部为气体负压仓,本方案的结构中,排气口2处的负压最终会传递到圆饼状前风箱13的内部的气体挤压仓内,圆饼状后风箱22的四周侧壁上呈圆周阵列均布有若干吸孔15;圆饼状后风箱22的气体负压仓内的负压能通过若干吸孔15吸走车仓6尾部的空气。
21.圆饼状前风箱13内部的气体挤压仓内的空气通过若干新鲜空气导出孔14源源不断的导出到车仓6的前部;而圆饼状后风箱22的气体负压仓内的负压通过若干吸孔15吸走车仓6尾部的空气,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整个车仓6内的空气都会被新鲜空气换走。
22.本方案的具体导风结构如下:
23.第一节车厢5上固定安装有若干进风管7、集气箱8、第一导风管9、第一备用轴流风机11、第二导风管12;若干进风管7的进气端为若干进风口1,若干进风管7的出气端均连通集气箱8的内腔,第一导风管9的进气端连通集气箱8的内腔,第一导风管9的气体导出端通
过第一法兰盘41与第一备用轴流风机11的进气端连通,第一备用轴流风机11的出风端通过第二法兰盘42与第二导风管12的进气端连通连接,第二导风管12的气体导出端连通圆饼状前风箱13的内部的气体挤压仓;机车在不行驶时,也可以通过主动运行第一备用轴流风机11来向车仓6内导入空气;
24.第一节车厢5上还固定安装有若干出风管16、气体分流箱17、第三导风管18、第二备用轴流风机19、第四导风管20;若干出风管16的出气端为若干排气口2,若干出风管16的进气端均连通气体分流箱17的内腔,第三导风管18的出气端连通气体分流箱17的内腔,第三导风管18的气体导入端通过第三法兰盘43与第二备用轴流风机19的出气端连通,第二备用轴流风机19的进风端通过第四法兰盘44与第四导风管20的出气端连通连接,第四导风管20的气体导入端连通圆饼状后风箱22内部的气体负压仓;机车在不行驶时,也可以通过主动运行第二备用轴流风机19来将车仓6内的空气抽出;进而实现任意状态的运行。
25.第一导风管9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0,第三导风管18上设置有第二阀门21,在不换气的状态下第一阀门10和第二阀门21都为关闭状态;另外第一导风管9和第三导风管18还可以进一步的加装流量控制阀,进一步的稳定室内气压,避免车速过快造成换气流量过大的问题。
2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