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路数据采集用线缆埋设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5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埋设 线缆 数据采集 电路 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埋设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路数据采集用线缆埋设装置。


背景技术:

2.配电采集系统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其性能与可靠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而在传统电网中,电路的数据采集依靠相应的电缆进行数据传输采集,一般数据采集的主要参数有电压幅值、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等参数,通过对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检测做到提前预警,数据整合归纳的作用;目前在数据采集线缆施工埋设时,工人大多是将线缆直接穿到管道内直接拉拽,线缆和管道直接接触摩擦容易造成损坏,同时线缆由于受到管道的摩擦,机动性差,穿线效率低,降低人工工作效率,线缆容易损坏。
3.公开号为cn 210898317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埋设装置,能够减少线缆穿管过程中外壁的摩擦,但是该装置采用盘状结构,在线缆穿管过程中,当盘状轴线与管道轴线不重合时,将存在较大的穿线阻力,且由于该装置是与线缆相固定的,这就要求在穿管过程中,不断在线束上固定该装置,并需要将穿过后的线缆表面的该装置去除,若线缆较长,则该操作将浪费大量人力,限制线缆的铺设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电路数据采集用线缆埋设装置,既能随线缆一同在管道内运动,也能在管道内固定,保证线缆以滚动摩擦的方式从管道中穿过,有效降低埋设装置的拆装次数,提升线缆埋设效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数据采集用线缆埋设装置,包括基体环,所述基体环能转动布置多组第一滚轮,所述多组第一滚轮的轴线呈正多边形布置在基体环内,所述基体环外部沿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拖杆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组分置于基体环两端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长度方向与基体环的轴向一致,所述支撑腿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支撑腿内相对转动设置有止动杆,当支撑腿与止动杆夹角处于一端极限位置时,止动杆的一端能够接触挤压到基体环轴线位置的线缆,且止动杆的另一端与所穿管道内壁分离,当支撑腿与止动杆夹角处于另一端极限位置时,止动杆的一端与基体环轴线位置的线缆分离,且止动杆的另一端与所穿管道内壁挤压接触。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与止动杆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角度的伸缩杆;
7.通过伸缩杆的长度变化,调整止动杆和支撑腿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止动杆与线缆和管道内壁之间的作用关系。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腿与基体环的轴线夹角可调节;
9.通过调节支撑腿与基体环轴线夹角的大小,从而适合不同内径管道的使用,使第二滚轮始终能够支撑管道内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与基体环通过球形铰链铰接,所述支撑腿与安装座之间的安装角度能够调节,相邻支撑机构的支撑腿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弹性的拉索,多组拉索组成闭环;
11.通过球铰链的安装方式安装支撑机构,使其适应在弯曲管道内的行驶,且通过设置闭环的弹性拉索,保证同一端的支撑腿的自由端相对稳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基体环包括相对固定且同轴的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为正多边形,所述第一滚轮与内环的边转动安装;
13.通过内环外部增设外环的结构设计,保证第一滚轮在转动时不会与管道内壁干涉。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环的一条边上设置多组相对独立的第一滚轮,且同一条边上的第一滚轮组成中段半径小于两端半径的回转体;
15.通过多组滚轮的变径和独立设计,满足不同位置滚轮不同的角速度和相同的线速度;从而在提升线缆与滚轮接触支撑面积的同时,降低线缆与滚轮之间的滑动摩擦。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止动杆为l形机构,所述止动杆的长臂端与支撑腿相对转动安装,当止动杆处于与轴线处线缆接触挤压位置时,止动杆的短臂端与线缆平行且挤压接触;
17.通过止动杆的结构设计,增加止动杆与线缆止动时两者的接触面积,避免线缆表面的应力集中。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止动杆的拐角处转动设置有第三滚轮,当止动杆处于与所穿管道内壁接触挤压位置时,止动杆的短臂与线缆脱离,且第三滚轮与线缆表皮相切;
19.通过增加第三滚轮,时线缆与止动杆相对抽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适用于线束较软,且未处于绷紧状态下减小摩擦力。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电路数据采集用线缆埋设装置通过在基体环的外部沿轴线设置支撑机构,保证工作过程中线缆轴线与管道轴线一致,有助于降低管道埋设时穿管阻力,且通过止动杆的结构设计,使埋设装置整体即能随线缆在管道内进给,待埋设装置均布在管道内时,埋设装置与线缆分离,并固定在管道内部,使线缆以滚动摩擦的方式穿过基体环和管道,从而降低穿管阻力,且在穿管尾端,使埋设装置再次与线缆结合,随之一同驶出管道。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体环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止动杆与线缆结合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止动杆与管道内壁结合示意图。
26.图中:1基体环、101外环、102内环、103第一滚轮、2支撑机构、201第二滚轮、202安装座、203支撑腿、204拉索、3止动杆、301伸缩杆、302第三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请参阅图1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路数据采集用线缆埋设装置,包括基体环1,基体环1能转动布置多组第一滚轮103,多组第一滚轮103的轴线呈正多边形布置在基体环1内,基体环1外部沿轴线呈环形阵列布置拖杆组支撑机构2,支撑机构2包括两组分置于基体环1两端的支撑腿203,支撑腿203的长度方向与基体环1的轴向一致,支撑腿203的端部转动设置有第二滚轮201,支撑腿203内相对转动设置有止动杆3,当支撑腿203与止动杆3夹角处于一端极限位置时,止动杆3的一端能够接触挤压到基体环1轴线位置的线缆,且止动杆3的另一端与所穿管道内壁分离,当支撑腿203与止动杆3夹角处于另一端极限位置时,止动杆3的一端与基体环1轴线位置的线缆分离,且止动杆3的另一端与所穿管道内壁挤压接触。
29.支撑腿203与止动杆3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角度的伸缩杆301;
30.通过伸缩杆301的长度变化,调整止动杆3和支撑腿203之间的夹角,从而改变止动杆3与线缆和管道内壁之间的作用关系。
31.支撑腿203与基体环1的轴线夹角可调节;
32.通过调节支撑腿203与基体环1轴线夹角的大小,从而适合不同内径管道的使用,使第二滚轮201始终能够支撑管道内壁。
33.支撑机构2还包括安装座202,安装座202与基体环1通过球形铰链铰接,支撑腿203与安装座202之间的安装角度能够调节,相邻支撑机构2的支撑腿203自由端之间设置有弹性的拉索204,多组拉索204组成闭环;
34.通过球铰链的安装方式安装支撑机构2,使其适应在弯曲管道内的行驶,且通过设置闭环的弹性拉索204,保证同一端的支撑腿203的自由端相对稳定。
35.基体环1包括相对固定且同轴的内环102和外环101,内环102为正多边形,第一滚轮103与内环102的边转动安装;
36.通过内环102外部增设外环101的结构设计,保证第一滚轮103在转动时不会与管道内壁干涉。
37.内环102的一条边上设置多组相对独立的第一滚轮103,且同一条边上的第一滚轮103组成中段半径小于两端半径的回转体;
38.通过多组滚轮的变径和独立设计,满足不同位置滚轮不同的角速度和相同的线速度;从而在提升线缆与滚轮接触支撑面积的同时,降低线缆与滚轮之间的滑动摩擦。
39.止动杆3为l形机构,止动杆3的长臂端与支撑腿203相对转动安装,当止动杆3处于与轴线处线缆接触挤压位置时,止动杆3的短臂端与线缆平行且挤压接触;
40.通过止动杆3的结构设计,增加止动杆3与线缆止动时两者的接触面积,避免线缆
表面的应力集中。
41.止动杆3的拐角处转动设置有第三滚轮302,当止动杆3处于与所穿管道内壁接触挤压位置时,止动杆3的短臂与线缆脱离,且第三滚轮302与线缆表皮相切;
42.通过增加第三滚轮302,时线缆与止动杆3相对抽动时,两者之间的摩擦为滚动摩擦,适用于线束较软,且未处于绷紧状态下减小摩擦力。
43.在使用时:在线缆外部等间隔布置若干组埋设装置,且相邻埋设装置之间通过绳索连接,初始状态下,埋设装置与线缆相对固定,随线缆在管道内进给,当第一组埋设装置运动至终端位置时,改变所有埋设装置内止动杆3的位置关系,从而使埋设装置与对应位置的管道内壁结合固定,使线缆在基体环1内抽动。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