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4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充电 装置 控制 方法 系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充电系统以及充电装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动工具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甚至,很多用户同时拥有多种电动工具,例如:吹风机、链锯、电钻等等。这些电动工具通常配置有一个或多个电池包以及为电池包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然而,现有的充电器只能为电池包进行简单的充电,不能根据电池包的具体状态调节充电器的工作状态。例如,当电池包处于高温或低温时,如果此时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将会对电池包造成极大的伤害。
3.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充电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能够根据电池组件的温度自动调节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在高温状态下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进而对电池组件造成伤害。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部,所述充电部用以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信息获取单元,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用以获取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第一散热单元,所述第一散热单元用以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散热;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依据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控制所述充电部、第一散热单元工作;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部停止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工作,以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散热。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位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部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一散热单元工作,以对所述电池组件进行散热。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部以第一功率/第一电流工作;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位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之间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充电部以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工作;所述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大于所述第一功率/第一电流。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加热单元;当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加热单元工作,以为所述电池组件加热,从而提高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获取单元与所述电池组件进行握手通信,以获取所述电池组件的温度。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装置还设置有第二散热单元,以对所述
充电装置进行散热。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息获取单元还设置有检测所述充电装置温度的温度传感器;当所述充电装置的温度大于第一充电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工作,以为所述充电装置散热。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包括位于进风口的第一散热扇以及位于出风口的第二散热扇;当所述充电装置的温度大于第一充电温度且小于第二充电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中的任一个工作;当所述充电装置的温度大于第二充电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同时工作。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对所述充电装置进行散热的第二散热单元;当所述充电部以第一功率/第一电流工作时,所述第二散热单元不工作;当所述充电部以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工作时,所述第二散热单元工作。
15.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若干电池组件以及前述充电装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能够根据电池组件的温度自动调节充电装置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在高温状态下对电池组件进行充电,进而对电池组件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图2所示充电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22.图6是步骤s4的流程示意图。
23.图7是步骤s5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5.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充电装置100,包括充电部110、信息获取单元120、第一散热单元130、加热单元140、第二散热单元150、以及控制单元160。所述充电部110包括若干充电口111,用以对插入所述充电口111的电池组件170进行充电。所述充电口111的数量可以依需而设。所述电池组件170可以是单体电池,也可以是由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电池包。所述信息获取单元120用以获取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以及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温度。所述信息获取单元120与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握手通信,从而获取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所述信息获取单元120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21,用以检测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温度。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0用以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0为通风扇。当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0工作时,所述通风扇驱动风流向所述电池组件170,从而使得所述电池组件170与风进行热交换。所述加热单元140用以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加热,以提升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单元140为电加热
丝。所述第二散热单元150用以对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控制单元160等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单元150包括位于进风口的第一散热扇151以及位于出风口的第二散热扇152。所述控制单元160依据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所述控制单元160的温度控制所述充电部110、第一散热单元130、加热单元140以及第二散热单元150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160为集成有各种电子元器件的控制电路板。
26.当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池组件170处于高温状态,此时所述电池组件170不宜接受充电。如果此时对所述电池组件170充电,充电产生的高温将会对所述电池组件170造成损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为35℃~6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温度阈值也可以由厂家、用户依据电池的类型进行自主设置。当所述电池组件170处于高温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充电部110停止工作,以防对所述电池组件170造成损伤;同时控制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0工作,以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散热,进而使得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降低。当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所述电池组件170处于低温状态。其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小于所述第一温度阈值。此时,所述电池组件170同样不宜接受充电。如果此时对所述电池组件170充电,同样会对所述电池组件170造成伤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温度阈值为

40℃~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同样也可以由厂家、用户依据电池的类型进行自主设置。当所述电池组件170处于低温状态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充电部110停止工作,以防止对所述电池组件170造成伤害。同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加热单元140工作,为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加热,从而提升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例如,当在俄罗斯、南极、北极等极寒地区使用所述充电装置100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充电时,由于环境温度极低,此时需要通过所述加热单元140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加热,以提升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0的通风扇与所述加热单元140配合工作。此时,所述通风扇驱动外界空气流经所述加热单元140,所述加热单元140将空气加热。热空气通过所述电池组件170上的散热孔流入所述电池组件170的内部,从而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加热。如此设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100可以在高寒地区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充电,从而扩大了所述充电装置100的使用范围。
27.当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位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充电部110工作,并控制所述第一散热单元130工作,以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散热。优选地,当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充电部110以第一功率/第一电流工作。其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二温度阈值。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温度阈值为25℃~3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三温度阈值也可以由厂家、用户依据电池的类型自主设置。当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位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之间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充电部110以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工作。其中,所述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大于所述第一功率/第一电流。如此设置,使得所述电池组件170可以在温度偏高时以小功率/小电流进行充电;当所述电池组件170恢复常温时,再以大功率/大电流进行充电。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充电部110以第一功率/第一电流工作时,所述第二散热单元150不工作;当所述充电部110以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工作时,所述第二散热单元150工作。
28.当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温度大于第一充电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第二
散热单元150工作,以对所述充电装置100进行散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充电温度为30℃~4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充电温度也可以由厂家、用户依需而设。优选地,当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温度大于第一充电温度且小于第二充电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第一散热扇151、第二散热扇152中的任意一个工作,以对所述充电装置100进行散热。此时,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温度不高,一个散热扇即可满足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散热需求,从而节约电能。当所述充电装置100的温度大于第二充电温度时,所述控制单元160控制所述第一散热扇151、第二散热扇152同时工作,增强散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充电温度为50℃~60℃。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充电温度也可以由厂家、用户依需而设。
29.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充电装置100能够根据所述电池组件170的温度自动调节所述充电装置100的工作状态,从而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状态下对所述电池组件170进行充电,进而对所述电池组件170造成伤害。
30.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充电装置200,所述充电装置200与所述充电装置100的结构大致相同。所述充电装置200包括充电部210、信息获取单元(未图示)、第一散热单元230、加热单元(未图示)、第二散热单元240以及控制单元250。所述充电部210包括两个充电口211,用以对电池组件260进行充电。两个所述充电口211相对设置,使得位于两个所述充电口211内的电池组件260相互平行,从而缩小所述充电装置200的整体体积。所述信息获取单元用以获取电池组件260的温度以及所述充电装置200的温度。所述第一散热单元230用以对所述电池组件260进行散热。所述加热单元用以对所述电池组件260进行加热,以提升所述电池组件260的温度。所述第二散热单元240用以对所述充电装置200进行散热。所述控制单元250依据所述电池组件260的温度、所述充电装置200的温度控制所述充电部210、第一散热单元230以及第二散热单元240工作。
31.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充电系统300,包括若干电池组件260以及所述充电装置20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200的充电口数量为2,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充电口的数量可以依需而设。
32.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充电装置控制方法,用以控制所述充电装置100/充电装置200。所述充电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3.s1:获取电池组件的温度;
34.s2:当电池组件的温度大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充电部停止工作,并控制第一散热单元对电池组件进行散热;
35.s3:当电池组件的温度小于第二温度阈值时,控制充电部停止工作,并控制加热单元对电池组件进行加热;
36.s4:当电池组件的温度位于第一温度阈值、第二温度阈值之间时,控制充电部工作,并控制第一散热单元对电池组件进行散热。
37.s5:获取充电装置的温度;当充电装置的温度大于第一充电温度时,控制第二散热单元工作,以对充电装置进行散热。
38.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如下步骤:
39.s41:当电池组件的温度大于第三温度阈值且小于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充电部以第一功率/第一电流工作;所述第三温度阈值大于第二温度阈值;
40.s42:当电池组件的温度位于第二温度阈值、第三温度阈值之间时,控制充电部以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工作;其中,第二功率/第二电流大于第一功率/第一电流。
41.优选地,所述步骤s5还包括如下步骤:
42.s51:当充电装置的温度大于第一充电温度且小于第二充电温度时,控制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中的任一个工作;
43.s52:当充电装置的温度大于第二充电温度时,控制第一散热扇、第二散热扇同时工作。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