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58: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耦合 射频 性交 调节 结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领域,尤其是一种容性耦合量能够调节的容性交叉耦合结构。


背景技术:

2.传统方案一中,飞杆装配在塑料卡座上,形成组件然后再过盈装配到腔体上。通过改变飞杆的长度或飞杆盘的大小、卡座上飞杆装配孔的高度、调节飞杆组件上方的调螺进深长度,从而改变两谐振杆之间的容性耦合量。传统方案二中,飞杆片装配在塑料卡座上,形成组件然后再过盈装配到腔体上。通过改变飞杆片的片宽或长度、卡座上飞杆片装配槽的高度、调节飞杆组件上方的调螺进深长度,从而改变两谐振杆之间的容性耦合量。综上,不管是传统方案一中的飞杆还是传统方案二中的飞杆片在腔体上的高度均取决于塑料卡座上的装配高度,并且装配后不可变;容性耦合调节量小;需频繁更换调螺、飞杆或飞杆片、装拆零件。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其容性耦合量能够调节且结构简单,不需要频繁装拆和更换零件。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包括腔体、盖板、谐振杆、飞杆组件和调节杆,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腔体上以形成收容空间,所述谐振杆和所述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飞杆组件包括相对于腔体能够上下运动的卡座和固定在所述卡座上的飞杆,所述卡座包括设有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杆,所述卡座套设于所述调节杆外且与所述调节杆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啮合,所述调节杆能够调整所述卡座上下方向的位置。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还包括设有第一光孔的光孔座,所述光孔座于所述第一光孔的底部处形成下止位面,所述调节杆包括自所述螺杆一体向下延伸的光杆,所述光杆定位于所述第一光孔内且所述光杆的底端与所述下止位面抵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将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盖板锁固的螺母,所述螺母内具有上止位面,所述螺杆的顶端与所述上止位面抵接,所述上止位面和所述下止位面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母设有上下叠置的第二光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光孔和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光孔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半径,所述第二光孔的外周沿和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外周沿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为所述上止位面。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盖板设有通孔,所述螺杆自所述通
孔向下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通孔是设有内螺纹的第三螺纹孔。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腔体还包括对向设置且上下延伸的导轨,所述卡座设有与所述导轨配合的导槽。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光孔座夹持设于所述导轨的底部之间,所述导轨及所述光孔座将所述收容空间分隔成为左、右两个谐振腔,所述谐振杆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内。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飞杆包括杆状基部和位于所述杆状基部相对两端的飞杆盘部,所述卡座具有收容所述杆状基部的嵌位槽,所述杆状基部设有供所述光杆穿过的过孔,所述飞杆盘部分别落入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内。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飞杆包括片状基部和弯折形成于所述片状基部相对两端且同一侧的飞杆片部,所述卡座具有收容所述片状基部的嵌位槽,所述片状基部设有供所述光杆穿过的过孔,所述片状基部分别落入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内。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通过旋转调节杆,使飞杆组件在腔体中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两谐振杆间的容性耦合量;通过改变卡座的高度尺寸,可以改变容性耦合量可调范围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结构简单,改变两谐振杆间容性耦合量的同时不需要频繁装拆和更换零件。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立体组合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俯视图;
18.图3为沿图2中a

a线的剖视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组合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实施方式一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分解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剖视图;
23.图8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组合图;
24.图9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的调节杆、卡座和飞杆三者的立体分解图;
25.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中腔体的立体图;
26.图11为图10中的部分放大图;
27.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中螺帽的立体图;
28.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中螺帽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请参考图1至图13,一种容性交叉耦合结构,包括腔体1、盖板2、谐振杆3、飞杆组件
和调节杆4。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腔体1上以形成收容空间10,所述谐振杆3和所述飞杆组件位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所述飞杆组件包括卡座5和固定在所述卡座5上的飞杆6。所述卡座5包括设有内螺纹的第一螺纹孔50,所述调节杆4包括设有外螺纹的螺杆41,所述卡座5套设于所述调节杆4外且与所述调节杆4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啮合。
30.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1至图4、图7、图12和图13,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还包括将所述调节杆4锁固在所述盖板2上的螺母7。具体的,所述螺母7设有上下叠置的第二光孔71和第二螺纹孔72,所述第二光孔71和所述第二螺纹孔72同轴心设置,所述第二光孔71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螺纹孔72的半径。所述螺母7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72与所述螺杆41之间的螺纹配合实现将所述调节杆4锁固在所述盖板2上,所述第二光孔71能够用于观察且用于让螺丝刀穿过而与所述螺杆41头部上的凹槽定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光孔71的外周沿和所述第二螺纹孔72的外周沿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为与所述螺杆41的顶端抵接的上止位面70。所述腔体1设有第一光孔11且所述第一光孔11的底部形成下止位面12,所述调节杆4包括自螺杆41一体向下延伸的光杆42,所述光杆42定位于所述第一光孔11内且所述光杆42的底端与所述下止位面12抵接。所述上止位面70和所述下止位面12之间形成限位空间。
31.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3、图4和图7,所述盖板2设有通孔20,所述螺杆41自所述通孔20向下穿设于所述第一螺纹孔50内。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20是设有内螺纹的第三螺纹孔,即,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调节杆4与所述盖板2之间通过螺纹实现啮合,即所述调节杆4在所述盖板2的所述通孔20中啮合的同时实现旋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20可以是光孔,所述调节杆4仅从所述盖板2的所述通孔20中穿过而没有啮合关系,即,所述通孔20可以设置的大一些,所述调节杆4在所述盖板2的所述通孔20中不干涉仅旋转。
32.在图1至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节杆4向下啮合穿过所述盖板2直至与所述第一光孔11的下止位面12抵接,后由所述螺帽7将所述调节杆4锁固在所述盖板2上,同时由所述螺帽7提供所述上止位面70给所述调节杆4;当然,在未图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止位面70可以不形成在所述螺帽7上,而是位于所述盖板2上,那么所述调节杆4需要在所述盖板2盖合于所述腔体1之前,先行组装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具体的,所述盖板2的通孔20被所述上止位面70分隔成上、下两部分且上半部分通孔20的半径小于下半部分通孔20的半径,所述上半部分通孔20的外周沿和所述下半部分通孔20的外周沿之间具有台阶面,所述台阶面形成为所述上止位面70。
33.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6、图9和图11,所述腔体1包括对向设置且上下延伸的导轨13,所述卡座5设有与所述导轨13配合的导槽51。所述导轨13的底部连接有光孔座14,所述导轨13与所述光孔座14共同围设形成组装所述飞杆组件的卡槽。所述第一光孔11设于所述光孔座14上,所述导轨13及所述光孔座14将所述收容空间10分隔成为左、右两个谐振腔15,所述谐振杆3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15内。
34.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一中,所述飞杆6包括杆状基部61和位于所述杆状基部61相对两端的飞杆盘部62。所述杆状基部61设有供所述光杆42穿过的过孔610,所述卡座5具有收容所述杆状基部61的嵌位槽52,所述嵌位槽52面向所述卡座5的底部呈开口状。所述飞杆盘部62分别落入左、右两个所
述谐振腔15内且面向两个所述谐振杆3产生容性交叉耦合。
35.请参考图1至图13,特别参考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二中,所述飞杆6’包括片状基部61’和弯折形成于所述片状基部61’相对两端且同一侧的飞杆片部62’。所述片状基部61’设有供所述光杆42穿过的过孔610’,所述卡座5具有收容所述片状基部61’的嵌位槽52,所述嵌位槽52面向所述卡座5的侧部呈开口状。所述片状基部61’分别落入左、右两个所述谐振腔15内且面向两个所述谐振杆3产生容性交叉耦合。
36.请参考图5和图6,在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式一中,优选的,所述飞杆6的杆状基部61和所述飞杆盘部62是两件式组装而成;可选地,所述杆状基部61和所述飞杆盘部62还可以是一体成型。请参考图8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实施方案二中,优选的,所述片状基部61’和所述飞杆片部62’是一体成型;可选地,所述片状基部61’和所述飞杆片部62’也可以是分体的两件式组装而成。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所述飞杆组件安装在所述卡槽后,所述卡座5的顶面距所述盖板2仍有一段距离,即所述卡座5具有上下运动的活动空间;接着,所述调节杆4能够在所述限位空间内转动,即所述调节杆4的转动过程中提供给所述卡座5上下运动的传动力;再者,通过所述导轨13和所述导槽51之间的配合提供导向作用,因此,所述飞杆组件在所述卡槽内能够相对于腔体1上下运动。在所述飞杆组件的上下运动过程中,所述调节杆4是被保持在所述限位空间内仅能够转动的。将螺丝刀穿过所述螺母7的所述第二光孔71而定位于所述调节杆4的顶部,通过旋拧螺丝刀而带动所述调节杆4在所述限位空间内绕轴旋转,则飞杆组件中的所述卡座5依靠内、外螺纹之间的啮合能够上升和下降运动,所述飞杆6、6’随着所述卡座5一起上下运动且改变与两个谐振杆3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而改变两谐振杆3之间的容性耦合量。在未图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是将螺丝刀穿过所述盖板2的通孔20上半部分而定位于所述调节杆4的顶部,进而带动所述调节杆4的旋转。
38.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通过旋转调节杆4,使飞杆组件在腔体1中上下移动,从而改变两谐振杆3间的容性耦合量;通过改变卡座5的高度尺寸,即改变所述卡座5的顶面距所述盖板2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容性耦合量可调范围的大小;本实用新型容性交叉耦合结构的结构简单,改变两谐振杆3间容性耦合量的同时不需要频繁装拆和更换零件。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