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USB插接座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插接 连接 特别 usb

usb插接座
技术领域
1.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sb插接座。


背景技术:

2.type c型usb插接座是一种支持正反插的usb接口,其提升了强大的数据传输能力与电源传输能力,同时是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承认并采用的一种通用接口标准,正全面替代传统micro usb接口。type c型usb插接座一般包括壳体、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上下两排独立的端子组、置于上下两排端子组之间的中板、将所述端子组与所述中板固持为一体的绝缘本体以及环套于所述绝缘本体上的金属环,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对所述插接件前、后止位的前、后向止位结构,该前、后向止位结构通常在壳体上撕破成型,加工工艺复杂。此止位结构能够对插接件前、后止位,却带来这样的缺陷,即由于壳体本身采用抽引工艺制作而成,其用意在于壳体壁面无缝、无孔,保证壳体的自身强度和防水性能,而上述止位结构却破坏的抽引壳体的自身完整性,降低了它的强度、防水性能。市面上的止位结构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止位结构,但是存在占用空间大、结构不紧凑、需要增加单独的零部件制成等缺陷,不能从成本、生产效率等根源上去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不破坏抽引壳体、不增加零部件即可实现、一件多用、节省成本的usb插接座。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usb插接座,包括外壳、通过前向止位结构及后向止位结构限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包括绝缘本体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成型为一体的端子组件,所述usb插接座还包括金属屏蔽件,所述金属屏蔽件包括环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且与所述外壳接触并焊接在一起的金属环、自所述金属环前端向所述绝缘本体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前向止位结构以及自所述金属环前端向所述绝缘本体方向延伸并贴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上待屏蔽部位处的屏蔽件。
5.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包括较薄的对接舌部以及自所述对接舌部后向延伸形成的较厚的台阶部,所述前向止位结构抵持于所述台阶部的前端。
6.进一步的,所述前向止位结构为自所述金属环前端向内折弯而形成的环形止位环,所述屏蔽件为自所述环形止位环前向延伸形成并贴于所述对接舌部外的环形屏蔽环。
7.进一步的,所述前向止位结构包括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环上壁的多个第一前向止位块以及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环下壁的多个第二前向止位块;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及第二前向止位块分别由所述金属环上、下壁向所述台阶部前端方向延伸而形成以抵持于所述台阶部的前端。
8.进一步的,所述屏蔽件包括自所述金属环的上、下壁上位于相邻两相应止位块之间的前端部分分别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上、下表面处的连接块以及由对应连接块的自由延伸端前向延伸并贴设于所述对接舌部的上、下表面上的屏蔽块,所述屏蔽块的横向尺寸与
所述端子组件的横向布置尺寸相匹配。
9.进一步的,所述台阶部前端对应于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及第二前向止位块的位置处设有前向止位台阶,所述前向止位台阶由所述台阶部上相邻于所述外壳的一面及前端面贯穿所述台阶部以与外界连通;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及第二前向止位块抵持于对应的前向止位台阶的踢面。
10.进一步的,所述台阶部上相邻于所述外壳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快装导向凸块,所述第一快装导向凸块具有一平行于所述台阶部上相邻于所述外壳的一面的第一上凸面以及由所述第一上凸面前下向倾斜延伸和/或后下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向坡面。
11.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前后贯穿形成有腔体的抽引壳体以及固持于所述抽引壳体外的外罩;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独立于所述台阶部后方的基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台阶部之间具有一断开间隔部,所述基部与所述台阶部之间通过所述端子组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断开间隔部至少部分被所述抽引壳体所包围,该断开间隔部注入有防水胶,所述防水胶粘合所述端子组件、绝缘本体及抽引壳体内表面之间的缝隙实现防水;所述抽引壳体环套于所述对接舌部及台阶部外并与所述金属环焊接在一起,所述基部位于所述抽引壳体的后侧,所述外罩具有超出所述抽引壳体后端以罩于所述基部上的尾罩部,所述后向止位结构设于所述尾罩部的后端并抵于所述基部的后端。
12.进一步的,所述基部的后端对应于所述后向止位结构的位置处设有后向止位台阶,所述后向止位台阶由所述基部后端相邻于所述尾罩部的一面及后端面贯穿所述基部以与外界连通;所述后向止位结构抵持于所述后向止位台阶的踢面。
13.进一步的,所述基部相邻于所述尾罩部的一面设置凸设有第二快装导向凸块,所述第二快装导向凸块具有一平行于所述基部上相邻于所述尾罩部的一面的第二上凸面以及由所述第二上凸面向后且向所述基部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向坡面,所述第二上凸面高于所述抽引壳体上与该第二快装导向凸块位于同一方位的一表面。
14.本技术usb插接座与现有的usb插接座相比,构思巧妙之处在于改进原有的金属环的结构,使得原本单一功能的金属环在改进之后更多功能化。其一、具有原本的接地功能。其二、利用金属环的厚度,在其前端一体成型前向止位结构。其三、前向延伸的屏蔽件将贴于对接舌部上对应的需要屏蔽的导电端子位置处,起到强效屏蔽功能。这样改进的好处众多,使得一个金属环具有多种功能,不仅不会破坏原有功能,还增加了前向止位功能、强效屏蔽功能,一件多用,不需要对应三个功能设置三个不同的零部件,极大地节约了布局空间,使得节构更加紧凑,且极大地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利用金属环厚度方向来承受力,强度更高;制造工艺更简单,效率更高。本技术将传统的壳体尾部的后向止挡结构取消,改为在外罩后端设置所述后向止挡结构,不破坡抽引壳体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抽引壳体的强度更高,防水性能更好。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之第一及第二快装导向凸块,与传统无快导向凸块相比,传统方式中在安装金属环和外罩时,由于装配过程中金属环与绝缘本体之间由于几乎无间隙,外罩与抽引壳体之间几乎无间隙,因此需要花较多时间去对准金属环,套装过程中,金属环和外罩移动到对应装配位置的速度慢。而本技术由于增加了第一快装导向凸块,第一快装导向凸块及第二快装导向凸块具有斜向快装导向面,在装配时,减少了金属的对准时间和难度,极大地提高了金属环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速度,使得金属环装配更简单高效。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7.图2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的拆解图。
19.图4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中插接件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去除外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中金属环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技术usb插接座一实施例中端子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usb插接座包括插接件a、固设于所述插接件a 上的金属屏蔽件10、套设于所述插接件a外的外壳b、环设于所述外壳b前端的防水圈20以及设于所述外壳b内以密封所述插接件a的防水胶30。
27.所述外壳b包括套设于所述插接件a外的抽引壳体40以及罩于所述抽引壳体40外的外罩50,所述防水圈20设置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前端,所述防水胶 30满填充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后端。所述抽引壳体40的后端通过防水胶30满填密封所述抽引壳体40内的插接件a,前端通过防水圈20防止水雾进入抽引壳体40内,抽引壳体40的外围由于其一体工艺,如此,从前、后、外围等各个方位无死角地对插接件a进行保护,有效防止水雾进入,并且抽引壳体40的完整性使得其强度更高。
28.所述抽引壳体40包括环形壳壁41以及由所述环形壳壁41围绕形成的腔体 42,所述腔体42前后贯穿所述环形壳壁41。自前向后看,该腔体42的横截面呈近似椭圆形结构,且该腔体42关于所述插接件a呈左右、上下方向的对称设置,即该usb插接座可以供对应的对接连接器正反方向插入。
29.所述环形壳壁41前端向外延伸形成有挡环43,所述挡环43与所述环形壳壁41同轴,且所述挡环43的外径大于所述环形壳壁41的外径。所述防水圈20 环设于所述环形壳壁41的前端并抵持于所述挡环43的后端面。所述防水圈20 的横截面呈近似三角形或梯形结构,其具有外凸的第一挡水面21、自所述第一挡水面21前内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挡水面
22以及自所述第一挡水面21后内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三挡水面23。所述第一挡水面21、第二挡水面22、第三挡水面23形成的环形外径均大于所述环形壳壁41的外径。所述防水圈还可呈这样的结构,其包括一环套于所述环形壳壁外的环形本体以及自所述环形本体的外周面向外凸伸出的挡水环。为了增加防水效果,可以在沿所述环形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挡水环,每相邻的两个挡水环之间形成环形防水沟,如此,即使靠近所述环形壳壁前端的一挡水环未尽到挡水作用,后端的防水沟、挡水环形成多重挡水壁垒,有效防止水雾进入。
30.所述外罩50可通过点焊的方式罩于环形壳壁41上并位于所述防水圈20的后侧。所述外罩50包括环套于所述抽引壳体40外且与其后端面位于同一平面的主罩体51以及自所述主罩体51后向延伸形成的尾罩部52。所述主罩体51包括一环形主壳壁511以及由所述环形主壳壁511围绕形成的用于收容所述抽引壳体40的收容腔体512,所述收容腔体512前后贯穿所述环形主壳壁511。所述环形主壳壁511上、下壁分别与所述抽引壳体40焊接,所述环形主壳壁511 的前端面抵持于所述防水圈20上,后端面与所述抽引壳体40的后端面齐平。所述环形主壳壁511的横向两侧向下凸伸有第一焊接引脚513,该第一焊接引脚 513可以是由所述环形主壳壁511的横向两侧撕破而形成。
31.所述尾罩部52包括由所述环形主壳壁511的上半部一体向后延伸而形成上尾罩部521以及由所述环形主壳壁511的下壁一体向后延伸形成的下罩部522。所述上尾罩部521呈半圆弧状,其具有与所述环形主壳壁511位于同一水平位的上罩部523以及由所述上罩部523横向两侧向外下方弯弧而形成的两侧罩部 524。在所述上罩部523的后端形成有两个第一后向止位块53,它可以是由所述上罩部523的后端向下冲压或者撕破而形成的下凸块结构,也可以是由所述上罩部523的内表面凸伸而形成的凸部结构。该两个第一后向止位块53抵持于所述插接件a的后端面以防止所述插接件a后向移动。所述两侧罩部524的下端向下撕披成型有第二焊接引脚525。所述下罩部522的后端对应设置有两个第二后向止位块54,该第二后向止位块54可以是由所述下罩部522向上冲压或者撕破而形成的凸块结构,也可以是由所述下罩部522的内表面凸伸而形成的凸部结构。所述第一后向止位块53及第二后向止位块54形成了用于对所述插接件a 后向止位的后向止位结构,两第一后向止位块53与两第二后向止位块54可相对设置,它们分别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上罩部523及下罩部522上。本方案中,由于所述后向止位结构设置于外罩50上,所述抽引壳体40不被破坏,保证所述抽引壳体40的完整性,进一步增加防水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罩部还可以呈由所述环形主壳壁整体后向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所述尾罩部还可以只包括上罩部。所述后向止位结构并不限于上述设置方式,只要能够使得所述后向止位结构能够抵持于所述插接件a后端面的结构均可。
32.所述插接件a自后向前插设于所述腔体42中。所述插接件a包括绝缘本体70以及与所述绝缘本体70成型为一体的端子组件60。所述金属屏蔽件10包括环设于所述绝缘本体70上并与所述抽引壳体40接触并焊接在一起的金属环 11、自所述金属环11前端向所述绝缘本体70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前向止位结构12以及自所述金属环11前端向所述绝缘本体70方向延伸并贴设于所述绝缘本体70上待屏蔽部位处的屏蔽件13。可理解的,在一些只有外壳b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环11直接与所述外壳b焊接。
33.进一步的,所述绝缘本体70包括对接舌部71、自所述对接舌部71后向延伸形成的
台阶部72以及形成于所述台阶部72后侧的基部73。所述金属环11环设于所述台阶部72上并与所述抽引壳体40接触并焊接在一起(与所述环形壳壁41的内壁面通过点焊的方式焊接在一起)。所述金属环11采用金属板材冲压折弯成型后铆接在一起。
34.所述台阶部72的厚度大于所述对接舌部71的厚度,因此,所述台阶部72 也可称加厚部,其与所述对接舌部71同轴一体设置。在垂直于插接方向的水平投影上,所述台阶部72具有超出所出所述对接舌部71的外沿部分。所述台阶部72、对接舌部71以及防水胶30完全收容于所述环形壳壁41中的腔体42中。所述台阶部72前端对应于所述前向止位结构12(两第一前向止位块和两第二前向止位块)的位置处设有多个前向止位台阶74,每一前向止位台阶74由所述台阶部72上相邻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一面及前端面贯穿所述台阶部72以与外界连通,所述前向止位结构12抵持于所述前向止位台阶74的踢面。
35.优选的,所述台阶部72上相邻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一面设置有第一快装导向凸块75,所述第一快装导向凸块75具有一平行与所述台阶部72上相邻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一面的第一上凸面751以及由所述第一上凸面751前下向倾斜延伸和/或后下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一导向坡面752。所述第一快装导向凸块 75设置多个,它们沿所述台阶部72的外周面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台阶部72 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快装导向凸块75设一一对应地设于所述前向止位台阶74的位置处,所述第一快装导向凸块75的第一导向坡面752与对应的前向止位台阶74对准,也即,所述对应的止位台阶的踢面与所述第一导向坡面752 形成一个弯折状的整体。
36.所述基部73与一体成型的对接舌部71和台阶部72呈分体式结构,所述基部73与所述台阶部72之间具有一断开间隔部76,也即,所述基部73与所述台阶部72完全断开。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可以使得上述的防水胶30则满设于所述断开间隔部76处并粘接于所述环形壳壁41的内侧壁上。
37.进一步的,所述基部73外露于所述腔体42的后侧,呈如下结构:其包括一主体部以及由所述主体部前端向下一体延伸成型的下挡部730。所述主体部包括一横向中板731、凸设于所述横向中板731上的上凸部732以及前后贯穿所述上凸部732的第一通槽733,所述第一通槽733将所述上凸部732一分为二以形成两第一后向止位配合部732a、732b。所述上凸部732的水平位略高于所述台阶部72的水平位,高出的高度与抽引壳体40的厚度相匹配,也就是说,在所述抽引壳体40环套在所述绝缘本体70上后,所述上凸部732的顶面与所述抽引壳体40的顶面相匹配。在所述两第一后向止位配合部732a、732b的后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后向止位台阶734,所述第一后向止位台阶734向后且向上(向相邻于所述尾罩部52或者外罩50的一面)贯穿所述第一后向止位配合部732a、 732b。该两第一后向止位台阶734与上述两第一后向止位块53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当外罩50罩于所述抽引壳体40上后,后端的第一后向止位块53则限位于该第一后向止位台阶734中,抵持于踢面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后向止位台阶734的踢面是与插拔方向垂直的立面,踏面是呈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
38.在所述两第一后向止位配合部732a、732b的顶面分别凸设有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所述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具有一平行于所述第一后向止位配合部 732a、732b的顶面(也可以说平行于所述基部73上相邻于所述尾罩部52的一面)的第二上凸面7351以及由所述第二上凸面7351后下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向坡面7352,所述第二上凸面7351略高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上表面(也可以说高于所述抽引壳体40上与该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位
于同一方位的一表面)。这样设置,有利于所述外罩50快速前向装配到所述抽引壳体40外。
39.所述下挡部730下凸于所述横向中板731的前端,所述下挡部730具有前后贯穿它的第二通槽736,所述第二通槽736将所述下挡部730一分为二以形成两第二后向止位配合部730a、730b。所述下挡部730的水平位略低于所述台阶部72的水平位,低出的高度与抽引壳体40的厚度相匹配,也就是说,在所述抽引壳体40环套在所述绝缘本体70上后,所述下挡部730的底面与所述抽引壳体40的底面相匹配。在所述两第二后向止位配合部730a、730b的后端分别形成有一第二后向止位台阶737,所述第二后向止位台阶737向后且向下(向相邻于所述尾罩部52或者外罩50的一面)贯穿所述第二后向止位配合部730a、 730b。优选的,所述第二后向止位台阶737的踢面是与插拔方向垂直的立面,踏面是呈向上方倾斜的倾斜面。所述第二后向止位台阶737与第一后向止位台阶734的踏面的前端之间的距离逐渐大于后端之间的距离,对尾罩上的第一后向止位块53和第二后向止位块54起到导向快装作用。该两第二后向止位台阶 737与上述两第二后向止位块54的位置一一对应,这样,当外罩50罩于所述抽引壳体40上后,后端的第二后向止位块54则限位于该第二后向止位台阶737 中,抵持于踢面上。在所述两第二后向止位配合部730a、730b的底面分别凸设有两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所述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具有一平行于所述第二后向止位配合部730a、730b的底面的第二下凸面7353以及由所述第二下凸面 7353后下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导向坡面7352,所述第二凸面低于所述抽引壳体40的下表面。综上,本方案在所述基部73上设置了四个第二快装导向凸块 735,所述第二上凸面7351和第二下凸面7353形成第二凸面。位于基部73上端的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的第二导向坡面7352朝向为后下向,位于所述基部 73下端的第二快装导向凸块的第二导向破面朝向为后上向,上下两第二导向坡面7352的横截面呈向前且呈向外敞开的敞口状。这样设置的巧妙之处在于,安装外罩50时,第二导向坡面7352的后端较小,便于所述外罩50套入,然后随着导向方向快速装入所述抽引壳体40外。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的设置,使得只有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的外围与外罩50的内围尺寸相匹配,而基部73未凸出的其他部位则小于所述外罩50的内围尺寸,与传统方式相比,传统方式中在安装金属环11时,由于装配过程中金属环11与绝缘本体70之间由于几乎无间隙,因此需要花较多时间去对准金属环11,本而方案正是由于设计了快装结构,使得在外罩50套装过程中能够快速移动到装配位置,减少了外罩50的对准时间和难度,极大地提高了使得外罩50装配更简单高效。
40.可理解的,上述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的设置数量、位置等设置方式还可以有相似变化。例如它可以设置在所述基部73的两侧部,也能够起到快装辅助使用。
41.可理解的,上述基部73结构仅为本方案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之结构,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该基部73之结构并非仅有上述一种结构,现有的基部73结构也是可以适用于本方案的,在采用现有的基部73结构时,外罩50也可随之更换为匹配的外罩50即可。
42.所述外罩50的尾罩部52罩于所述基部73上,更细微的,与基部73结构相对应,所述尾罩部52的上尾罩部521罩于所述基部73的上半部,所述尾罩部52的下罩部522则罩于所述基部73的下挡部730之下,所述下罩部522的后延长度与所述下挡部730相匹配,也即,所述下罩部522的后端面与所述下挡部730的后端面在相同或相近平面。
43.所述金属环11的前端设有防止所述插接件a前向移动的前向止位结构12,该前向止位结构12用于抵持于所述台阶部72的前端部,从而防止所述插接件a 前向移动。所述前
向止位结构12包括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环11上壁的两个第一前向止位块12a以及横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金属环11下壁的两个第二前向止位块12b;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12a及第二前向止位块12b分别由所述金属环 11上、下壁向所述台阶部72前端方向延伸而形成以抵持于所述台阶部72的前端。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12a可以是由所述金属环11的上壁前端向下冲压或者撕破而形成的下凸块结构,也可以是由所述金属环11上壁的内表面凸伸而形成的凸部结构。所述第二前向止位块12b可以是由所述金属环11的下壁向上冲压或者撕破而形成的凸块结构,也可以是由所述金属环11下壁的内表面凸伸而形成的凸部结构。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12a及第二前向止位块12b形成了用于对所述插接件a前向止位的前向止位结构12,两第一前向止位块12a与两第二前向止位块12b可相对设置,它们分别横向间隔设置在所述金属环11的上、下壁。可理解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12a及第二前向止位块12b 也可以设置一个或者更多数,当设置为一个时,所述第一前向止位块12a可位于所述金属环11的上壁的横向一侧,所述第二前向止位块12b则位于所述金属环11的下壁的横向另一侧,它们并不限位于所述金属环11的上、下壁,也可分别位于所述金属环11的一侧弧形壁及另一侧弧形壁上。也就是说,所述前向止位结构12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描述的一种结构,只需要它被设置在所述金属环11上并能够从前向限位住所述插接件a即可。
4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13具体如下设置:所述屏蔽件13包括自所述金属环11的上壁上位于两第一前向止位块12a之间的前端部分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71上表面处的第一连接块131以及由所述第一连接块131的自由延伸端前向延伸并贴设于所述对接舌部71的上表面的第一屏蔽块132。所述屏蔽件13还包括自所述金属环11的下壁上位于两第二前向止位块12b之间的前端部分延伸至所述对接舌部71下表面处的第二连接块133以及由所述第二连接块133的自由延伸端前向延伸并贴设于所述对接舌部71的下表面的第二屏蔽块134。所述连接块的宽度可以任意设置,它可以小于屏蔽块的宽度。
4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屏蔽件还可以是这样的结构:所述前向止位结构为自所述金属环前端向内折弯而形成的环形止位环,所述屏蔽件为自所述环形止位环前向延伸形成并贴于所述对接舌部外的环形屏蔽环。
46.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7,所述端子组件60包括与所述绝缘本体70成型为一体的上排端子61、下排端子62以及夹设于所述上排端子61与下排端子62之间的中板63,所述上排端子61及下排端子62均包括若干导电端子。每一导电端子均包括埋设于所述绝缘本体70内的埋持部64、自所述埋持部64前向延伸并暴露于所述对接舌部71上、下表面的对接部65、自所述埋持部64后向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70的外的焊脚66。具体的,所述焊脚66由所述埋持部64向后依次穿越所述台阶部72、断开间隔部76以及基部73(也即,所述基部73与所述台阶部72之间通过所述端子组件60连接在一起,所述断开间隔部76至少部分被所述抽引壳体40所包围),从而外露于所述基部73的后侧。在填充所述防水胶30时,防水胶30紧密裹住每一根位于所述断开间隔部76的导电端子,从而粘合端子组件60、绝缘本体70及抽引壳体40内表面之间的缝隙实现防水。
47.所述上排端子61和下排端子62分别通过一金属板材冲压而成。成型后的端子组件60呈这样的排布状态,无论是上排端子61或是下排端子62,它们的固持部均位于同一水平位,它们的焊脚66亦在同一水平上排成一列。而上排端子61的对接部65位于同一水平位,下排端子62的对接部65又位于另一同一水平位。
48.所述上排端子61的若干导电端子与所述下排端子62的若干导电端子一一对应,均包括一对接地端子、位于一对接地端子之间的一对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还可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电源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的高频信号端子等。所述一对接地端子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70的横向两侧,所述一对电源端子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70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一对接地端子的内侧,所述一对信号端子成型于所述绝缘本体70内且分别位于所述一对电源端子的内侧。
49.进一步的,所述中板63包括设于所述上排端子61及下排端子62的横向一外侧的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一中板631以及设于所述上排端子61及下排端子62 的横向另一外侧的接地端子之间的第二中板632,所述第一中板631及第二中板 632位于同一水平位,且所述第一中板631及第二中板632分别位于对应的两接地端子的对接部65之间。所述第一中板631及第二中板632均具有暴露于所述绝缘本体70横向外侧的卡扣部633,所述卡扣部633与对应的对接连接器卡合。
50.综上,本技术usb插接座与现有的usb插接座相比,构思巧妙之处在于改进原有的金属环11的结构,使得原本单一功能的金属环11在改进之后更多功能化。其一、具有原本的接地功能。其二、利用金属环11的厚度,在其前端一体成型前向止位结构12。其三、前向延伸的屏蔽件13将贴于对接舌部71上对应的需要屏蔽的导电端子位置处,起到强效屏蔽功能。这样改进的好处众多,使得一个金属环11具有多种功能,不仅不会破坏原有功能,还增加了前向止位功能、强效屏蔽功能,一件多用,不需要对应三个功能设置三个不同的零部件,极大地节约了布局空间,使得节构更加紧凑,且极大地降低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利用金属环11厚度方向来承受力,强度更高;制造工艺更简单,效率更高。本技术将传统的壳体尾部的后向止挡结构取消,改为在外罩50后端设置所述后向止挡结构,不破坡抽引壳体40的完整性,从而使得抽引壳体40 的强度更高,防水性能更好。本技术进一步改进之第一及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与传统无快导向凸块相比,传统方式中在安装金属环11和外罩50时,由于装配过程中金属环11与绝缘本体70之间由于几乎无间隙,外罩50与抽引壳体40 之间几乎无间隙,因此需要花较多时间去对准金属环11,套装过程中,金属环 11和外罩50移动到对应装配位置的速度慢。而本技术由于增加了第一快装导向凸块75,第一快装导向凸块75及第二快装导向凸块735具有斜向快装导向面,在装配时,减少了金属环11的对准时间和难度,极大地提高了金属环11装于绝缘本体70上的速度,使得金属环11装配更简单高效。
51.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2.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5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