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3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连接器 特别


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连接器,特别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信息设备借助连接器作为中介端子连接也是使用越来越多,因此各种型号的连接器的开发和使用也备受青睐,各行各业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参与开发连接器,而电连接器作为连接器的一种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在信息设备中。先前的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板、端子和外壳,端子呈圆柱状,端子的下端固定于基板上,外壳盖设于基板和端子上,外壳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圆形端子孔,端子的上部伸入到外壳的端子孔内。
3.然而,先前的电连接器当外部部件与其旋转连接时,因扭力过大会导致端子随着外部部件进行旋转,导致端子底部脱落基板,从而使得连接器功能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端子在与外部螺栓旋接时候发生旋转的电连接器。
5.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电连接器,包括基板、端子和外壳,所述端子呈多角柱状,所述端子的下端固定于所述基板上,所述外壳盖设于所述基板和所述端子上,所述外壳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多边形端子孔,所述端子的上部卡固于所述外壳的所述端子孔内。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端子盖,所述端子盖开设有穿孔,所述端子盖盖合于所述外壳上,所述端子的上端插设于所述端子盖的所述穿孔内。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于所述端子孔的两侧凹设有插槽,所述端子盖呈“ㄇ”型,其包括一盖板和一对插脚,所述插脚插入所述插槽内,所述盖板贯穿开设有所述穿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盖的所述插脚相对向外凸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卡设于所述插槽内。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内设有贯穿其上端的内螺纹孔。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端子对应的通孔,所述端子穿过所述通孔。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端子的下部相对向外凸伸形成支撑台,所述电路板抵压在所述支撑台上。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一散热片,所述散热片设置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端子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所述散热片上。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头针,所述头针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散热片电性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电极引出线,所述电极引出线的下端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极引出线的上端向外伸出于所述外壳。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当外部螺栓与端子旋接时,通过多边形端子孔卡固多角柱状端子,可有效防止端子在扭外部螺栓时发生旋转;同时,多角柱状端子下方的支撑台与散热片通过增大焊接面积及焊锡高度,使其扭矩增大,通过以上两方面设计,使得端子焊接稳固,从而在扭外部螺栓时不易出现焊锡破裂甚至端子脱落,更加稳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从一角度看的立体分解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21.图4为图3所示电连接器的某一局部的剖视图。
22.其中:
23.100

电连接器;
24.10

外壳;
25.11

端子孔;
26.12

插槽;
27.20

端子;
28.21

支撑台;
29.22

内螺纹孔;
30.30

基板;
31.31

固定孔;
32.40

端子盖;
33.41

盖板;
34.42

插脚;
35.43

穿孔;
36.50

电路板;
37.51

通孔;
38.60

散热片;
39.70

头针;
40.80

电极引出线;
41.90

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43.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
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技术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5.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外壳10、端子20、基板30、端子盖40、电路板50、散热片60、头针70、电极引出线80和固定件90。
46.所述外壳10为一开口向下的壳体,其上表面开设有上下贯穿的多边形端子孔11,在本实施例中,多变形端子孔11以一种矩形端子孔11进行阐述,所述外壳10上表面于端子孔11两侧凹设有插槽12,具体地,所述插槽12设置于四边形的对边外侧。
47.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孔11也可以是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以及不规则多边形。
48.所述端子20呈多角柱状,本实施例中,多角柱端子20以一种正六边形柱状结构进行阐述,所述端子20的下部向外凸伸形成支撑台21,所述端子20内设有贯穿其上端的内螺纹孔22。
49.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端子20也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以及不规则多边形。
50.所述基板30呈水平放置的长条状板,其两端贯穿开设有固定孔31。
51.所述端子盖40呈“ㄇ”型,其包括一水平设置的盖板41和一对由盖板41两侧向下弯折延伸形成的插脚42,所述端子盖40的插脚42相对向外凸设有凸起部。
52.所述电路板50呈水平放置的长条板状,其一端两侧向外水平延伸有一对延伸部,所述电路板50上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端子20对应的通孔51,所述电路板50于对角处贯穿开设有上针孔。
53.所述散热片60呈水平放置的长条板状,本实施例中散热片为dbc散热片,即一种直接覆铜散热片,所述散热片60对应电路板50的上针孔贯穿设置有下针孔。
54.所述头针70是一种垂直设置的排针,其两端分别伸出于绝缘体。
55.所述电极引出线80包括一绝缘块和一对上下伸出于绝缘块的电极片。
56.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装时,首先将端子20的下端焊接固定于散热片60的指定位置上,并将头针70下端插入散热片60的下针孔内,并通过焊接固定;然后,将散热片60、端子20和头针70的组合体与电路板50组合,其中,端子20穿过电路板50的通孔51,且电路板50抵压在端子20的支撑台21上,同时头针70上端插入电路板50的上针孔内,并通过焊接固定;接着,电极引出线80固定在电路板50的延伸部位置,并与上述组合体向上插入外壳10,其中电极引出线80的电极片向上伸出于外壳10,同时,端子20的上部插入外壳10的端子孔11内并
向上伸出于端子孔11,所述端子20的下端焊接固定于基板30上方的散热片60上,更详细的,端子20上部的正六边形的对边卡固于端子孔11矩形的对边,使其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不会发生旋转;接着,基板30从下向上盖合于外壳10底部,固定件90穿过外壳10固定于基板30的固定孔31内;最后,端子盖40盖合于外壳10上,其中,端子盖40的盖板41盖合于外壳10上,端子10的上部插设于端子盖40的盖板41的穿孔43内,端子盖40的插脚42插入外壳10的插槽12内,端子盖40的插脚42的凸起部卡设于外壳10的插槽12内,至此,电连接器组装完成。
57.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通过外壳10的矩形端子孔12卡固六边形端子20的上部,使端子20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不会发生旋转,同时端子20下部的支撑台21焊接固定于散热片60上,进一步稳固端子20,以确保端子20不会发生锡裂甚至导致端子脱落,从而使得电连接器更加稳定,满足当前的设计需要。
58.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的记载范围。
5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