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9: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设备 装置 公开 显示


1.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最近的智能手机、便携电话、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等电子设备中,在显示面板的边框(端框)搭载有摄像头等各种传感器。另一方面,具有想要不对画面尺寸产生影响而尽可能使电子设备的外形尺寸紧凑的需求,端框宽度存在变窄的倾向。根据这样的背景,提出了如下技术:在显示面板的正下方配置摄像头模块,利用摄像头模块拍摄穿过显示面板的被摄体光。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公报2018/0069060


技术实现要素:

6.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7.显示面板需要用于防止来自外部的水分等混入的密封材料,密封材料一般使用聚酰亚胺。聚酰亚胺的耐热性优异,并且还能够承受形成tft 时的热处理工序。
8.然而,聚酰亚胺由于可见光透射率低,因此,如上所述当通过显示面板而利用摄像头模块进行拍摄时,摄影图像质量会变差。
9.虽然正在推进使聚酰亚胺透明化的开发,但是如果使聚酰亚胺透明化,则通常耐热性变差,形成于显示面板的tft的电特性有可能劣化。
10.因此,在本公开中,提供能够不损害显示质量并提高透射率的显示装置、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1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12.基板;以及
13.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分别具有多个像素,
14.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第一透射率,
15.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比所述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
16.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可以是与感测装置相对的区域,所述感测装置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与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
17.可以具备第一膜,所述第一膜配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具有所述第一透射率。
18.可以具备第二膜,所述第二膜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具有所述第二透射率。
19.所述第二膜可以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相邻像素
的边界部分。
20.所述第二膜的面积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为30%以上。
21.所述第二膜可以具有阻断红外光的功能。
22.所述第二膜可以配置于除去了所述第一膜的一部分的开口部,
23.所述第一膜及所述第二膜的边界部分的透射率可以从所述第一膜到所述第二膜连续或阶段性地不同。
24.所述第一膜可以含有聚酰亚胺,
25.所述第二膜可以含有透射率比所述第一膜的聚酰亚胺高的材料。
26.所述第二膜可以具有凹部及凸部中的至少一方。
27.可以具有使用所述第二膜构成的光学透镜。
28.可以具有使用所述第二膜构成的蛾眼结构层。
29.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除了相邻的像素的边界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膜,
30.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相邻的像素的边界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膜的开口部。
31.可以是所述第一透射率对波长400nm的可见光具有0~50%的透射率,
32.所述第二透射率对所述可见光具有51~100%的透射率。
33.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34.显示装置;以及
35.感测装置,配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与显示面相反侧,
36.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37.基板;以及
38.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分别具有多个像素,
39.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第一透射率,
40.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比所述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
41.所述感测装置可以具有摄像传感器。
42.所述感测装置可以具有生物信息检测传感器。
43.可以是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显示面的多个部位,
44.与多个部位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感测装置。
45.多个部位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透射率可以分别不同。
46.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具备:
47.在第一支承基板上形成第一透射率的第一膜的工序;
48.在所述第一膜上形成发光层的工序;
49.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保护膜的工序;
50.在所述保护膜上形成第二支承基板的工序;
51.除去所述第一支承基板的工序;以及
52.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而在所述第一膜形成开口部的工序。
53.可以在所述开口部形成比所述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的第二膜。
54.根据本公开,提供一种制造方法,其具备:
55.在支承基板上形成第一透射率的第一膜的工序;
56.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而在所述第一膜形成开口部的工序;
57.向所述开口部填充绝缘部件的工序;
58.在所述第一膜上形成第一保护膜的工序;
59.在所述第一保护膜上形成发光层的工序;
60.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第二保护膜的工序;以及
61.除去所述绝缘部件而在所述第一膜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工序。
62.可以还具备在除去所述绝缘部件而形成的所述开口部形成透射率比所述第一膜高的第二膜的工序。
附图说明
63.图1是搭载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的外观图。
64.图2a是示出第二显示区域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65.图2b是示出第一显示区域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66.图2c是具有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67.图2d是在第二显示区域配置有第一膜和第二膜的显示装置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68.图3a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69.图3b是接着图3a的工序剖视图。
70.图3c是接着图3b的工序剖视图。
71.图3d是接着图3c的工序剖视图。
72.图3e是接着图3d的工序剖视图。
73.图3f是接着图3e的工序剖视图。
74.图4a是示出透射率低的区域的密度从透射部件的中心到周向边缘阶段性变大的例子的图。
75.图4b是示出透射率从透射部件的中心到周向边缘连续变化的例子的图。
76.图5a是示出在透射部件形成透镜的工序的剖视图。
77.图5b是接着图5a的工序剖视图。
78.图5c是接着图5b的工序剖视图。
79.图5d是接着图5c的工序剖视图。
80.图5e是接着图5d的工序剖视图。
81.图5f是接着图5e的工序剖视图。
82.图6a是示意性地说明压印工序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图。
83.图6b是接着图6a的工序剖视图。
84.图7a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85.图7b是接着图7a的工序剖视图。
86.图7c是接着图7b的工序剖视图。
87.图7d是接着图7c的工序剖视图。
88.图7e是接着图7d的工序剖视图。
89.图7f是接着图7e的工序剖视图。
90.图8a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91.图8b是接着图8a的工序剖视图。
92.图8c是接着图8b的工序剖视图。
93.图8d是接着图8c的工序剖视图。
94.图8e是接着图8d的工序剖视图。
95.图8f是接着图8e的工序剖视图。
96.图9a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97.图9b是接着图9a的工序剖视图。
98.图9c是接着图9b的工序剖视图。
99.图9d是接着图9c的工序剖视图。
100.图9e是接着图9d的工序剖视图。
101.图9f是接着图9e的工序剖视图。
102.图9g是接着图9f的工序剖视图。
103.图10a是代替图9b及图9c而实施的工序的剖视图。
104.图10b是接着图10a的工序剖视图。
105.图10c是接着图10b的工序剖视图。
106.图11a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
107.图11b是接着图11a的工序剖视图。
108.图11c是接着图11b的工序剖视图。
109.图11d是接着图11c的工序剖视图。
110.图11e是接着图11d的工序剖视图。
111.图11f是接着图11e的工序剖视图。
112.图11g是接着图11f的工序剖视图。
113.图11h是接着图11g的工序剖视图。
114.图11i是接着图11h的工序剖视图。
115.图11j是接着图11i的工序剖视图。
116.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平面图。
117.图13是示出搭载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摄像头模块的摄像部的剖面结构的图。
118.图14是将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胶囊内窥镜时的平面图。
119.图15是将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应用于数字单反相机时的后视图。
120.图16a是示出将第一~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应用于hmd的例子的平面图。
121.图16b是示出现状的hmd的图。
122.附图标记说明:
123.1显示装置,1a显示面,2电子设备,3摄像头模块,4上部电极,5发光层,6下部电极,7基膜,7a开口部,7b第一膜,7c第二膜, 10抗蚀剂,11玻璃基板,12基膜,13第一保护膜,14tft层,15el 层,16第二保护膜,17透明膜,18牺牲层,19玻璃基板,20透射部件,20a凹部,21原盘,22透明树脂层,23抗蚀剂,24透镜,25绝缘膜,26阻止层,31指纹传感器,31a内透镜,
32粘接层或绝缘膜, 33焊盘部,34接合引线,50胶囊内窥镜,51框体,52摄像头,53存储器,54天线,55无线发送机,60数字单反相机,61头戴式显示器, 64微透镜阵列,65微透镜,66遮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124.下面,参照附图,对显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下文中,以显示装置的主要的构成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但是显示装置1有可能存在没有图示或说明的构成部分和功能。下面的说明不排除没有图示或说明的构成部分和功能。
125.(第一实施方式)
126.图1是搭载有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电子设备2的示意性的外观图。图1的电子设备2是智能手机、便携电话、平板电脑、pc等兼具显示功能和拍摄功能的任意的电子设备2。图1的电子设备2具备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与显示面1a相反侧的摄像头模块(摄像部)3。在图1中由虚线示出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由此,图1的电子设备2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1a的背侧设置有摄像头模块3。因此,摄像头模块3通过显示装置1进行拍摄。在本说明书中,将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1a侧称为表 (正)面、将配置有摄像头模块3的一侧称为背面。
127.本实施方式提高与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的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重叠的一部分的显示区域的透射率。
128.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具备配置在基板上的第一显示区域d1及第二显示区域d2。在第一显示区域d1中,基板具有第一透射率。在第二显示区域d2中,基板具有比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第二显示区域d2 可以是与摄像头模块3等感测装置相对的区域,该摄像头模块3等感测装置配置于基板上的与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
129.图2a是示出第二显示区域d2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b是示出第一显示区域d1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c是具有第一显示区域d1及第二显示区域d2的显示装置1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2a及图2b示出相邻的三个像素的区域。各像素具有上部电极4、发光层5及下部电极6。虽然实际上具有复杂的层构成,但是在图2a及图2b中简化示出。图2a及图2b的上表面是显示面1a,在下表面侧配置有摄像头模块3。
130.如图2b所示,在第一显示区域d1的下部电极6的下方配置有基膜7。该基膜7由透射率低的不透明的聚酰亚胺形成。如果基膜7的透射率低,则来自显示面1a侧的光被基膜7遮断,入射到摄像头模块3的光量减少。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a所示,在第二显示区域d2中,在下部电极6下未配置基膜7。在图2a及图2b中,图示了如下例子:将基膜7 称为第一膜7b,在第二显示区域d2中的下部电极6下配置有透射率比基膜7(第一膜7b)高的第二膜7c。如图2c所示,第二显示区域d2是与摄像头模块3相对的区域,该摄像头模块3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基板上的与显示面1a相反的面1b一侧。
131.在图2a中示出遍及第二显示区域d2的整个区域在下部电极6的下方配置有第二膜7c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如图2d所示,在第二显示区域 d2的下部电极6下配置第一膜7b,并且在第一膜7b局部地设置开口部 7a,在开口部7a内配置第二膜7c。图2d中的第二膜7c配置于包括第二显示区域d2内的相邻的像素的边界部分的第二显示区域d2的至少一部分的区域中的与显示面1a相反的面1b一侧。
132.开口部7a至少设置于像素的边界部分。为了使充足的光入射到摄像头模块3,优选
开口部7a或第二膜7c的面积相对于第二显示区域d2内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为30%以上。
133.如后文所述,第二膜7c可以具有阻断红外光的功能。此外,第一膜 7b及第二膜7c的边界部分的透射率可以从第一膜7b到第二膜7c连续或阶段性地不同。
134.第一透射率例如对波长400nm的可见光具有0~50%的透射率,第二透射率例如对可见光具有51~100%的透射率。
135.另一方面,如图2b所示,在第一显示区域d1中,在像素的边界部分也配置有基膜7,没有设置开口部。
136.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与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重叠的第二显示区域d2的摄像头模块3侧的透射率,由于入射到摄像头模块3的光量增加,所以能够提高摄影图像的图像质量。
137.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在于,进一步提高了上述第二显示区域d2的摄像头模块3侧的透射率。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 的构成及其制造工序。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能够应用于具备进行自发光的有机el元件的显示装置1,也能够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1。
138.通常的摄像头模块3主要拍摄可见光,因此大多将对可见光的透射率低的部件称为不透明,但是在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的摄像头模块3 例如拍摄红外光的情况下,对红外光的透射率低的部件成为不透明。
139.由此,透明或不透明的基准、透射率的值以兼顾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的摄像头模块3具有检测灵敏度的光的波长来确定。下面,主要以将检测或拍摄可见光的摄像头模块3配置于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为前提,将可见光透射率高的部件称为透明,将可见光透射率低的部件称为不透明。
140.图3a~图3f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3a~图3f示出图2的第二显示区域d2的一部分的剖面结构。在图3a~图3f中示出与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特征部分相关联的层构成,实际的显示装置1可能存在未图示的层。例如,最近的显示装置1的大部分采用触摸面板方式,在显示装置1的层构成中设置有触摸传感器层,但是在图3a~图3f中进行了省略。此外,在图3a~图3f中将使有机el元件发光的发光层5图示为el层15,但是实际上发光层5可以由多个层构成。此外,将控制有机el元件的发光的多个tft图示为tft层14,但是实际上tft层14可以由多个层构成。
141.首先,如图3a所示,在玻璃基板11上依次形成基膜12、第一保护膜13、tft层14、el层15、第二保护膜16及透明膜17。基膜12作为密封材料发挥功能,通常由耐热性优异的不透明的聚酰亚胺形成。第一保护膜13由sin或sio2等透射性高的绝缘膜形成。tft层14通过向漏极区域及源极区域等注入杂质离子并使其热扩散而形成。el层15实际上由电子注入层、电子输入层、发光层5、空穴输送层、电荷产生层、电子输入层等多个层构成。第二保护膜16由sin或sio2等透射性高的绝缘膜形成。图3a的工序与通常的有机el显示装置1的工序相同。
142.图3a所示的各层中的不透明的层是基膜12,其他层(除了牺牲层以外)由透射率比基膜12高的材料形成。
143.接着,如图3b所示,在透明膜17上经由牺牲层18形成玻璃基板19。设置牺牲层18的目的在于,在后面的工序中通过激光剥离来剥离玻璃基板19时,吸收激光而容易剥离玻璃
基板19。
144.接着,如图3c所示,除去基膜12上的玻璃基板11,使基膜12露出。玻璃基板11的除去可以通过bgr或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激光剥离来剥离玻璃基板11。
145.接着,如图3d所示,正反颠倒,在露出的基膜12上涂布抗蚀剂10,通过光刻使抗蚀剂10图案化。更具体地说,与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重叠的位置配合在抗蚀剂10设置开口部12a。并且,将抗蚀剂10作为掩膜,对位于抗蚀剂10的开口部12a的基膜12的一部分进行蚀刻。
146.接着,如图3e所示,剥离抗蚀剂10使基膜12露出。基膜12的一部分(与摄像头模块3的配置位置重叠的区域)被上述蚀刻削去而形成有开口部12a。在该开口部12a形成透射部件20。透射部件20例如可以是透明聚酰亚胺。另外,透射部件20相当于图2的第二膜7c,基膜12相当于第一膜7b。
147.如上所述,透明聚酰亚胺与不透明的现有的聚酰亚胺相比,大多耐热性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与摄像头模块3重叠的部分限定性地形成有透明聚酰亚胺。由于基膜12自身具备耐热性,所以能够施加高热来进行扩散工序,因此形成于tft层14的tft的电特性不会降低。
148.在图3e的工序之后,如图3f所示,通过激光剥离来剥离玻璃基板 19。照射到玻璃基板19的激光被牺牲层18吸收,能够容易地剥离形成在牺牲层18上的玻璃基板19。由此,得到可挠性优异的柔性基板形状的显示装置1。显示装置1也能够作为弯曲形状来使用,因此利用价值变高。
149.在图3f的工序之后,能够以与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透射部件 20相对的方式安装摄像头模块3。另外,如后所述,可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安装除摄像头模块3以外的各种传感器模块。例如,可以将指纹传感器等各种生物信息检测传感器与基膜12的透射部件20相对配置。下面,将包括摄像头模块3的任意种类的进行感测的结构件总称为感测装置。
150.在通过图3a~图3f的制造工序制作的显示装置1中,形成于基膜12 的一部分的透射部件20的感测装置侧的透射率(第二透射率)比基膜12 的感测装置侧的透射率(第一透射率)高。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透射部件20能够形成于显示装置1的像素的边界部分。在本说明书中,将不与感测装置相对的显示区域称为第一显示区域d1,将与感测装置相对的显示区域称为第二显示区域d2。第一显示区域d1内的与显示面1a相反的面一侧的透射率是第一透射率,第二显示区域d2内的与显示面1a 相反的面一侧(感测装置侧)的透射率是比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
151.透射部件20不仅透射率比基膜12高,而且可以具备阻断红外光的功能。如果透射部件20具有阻断红外光的功能,则不需要在感测装置侧设置红外光阻断膜等,能够简化感测装置的构成。
152.在基膜12与透射部件20的透射率差别很大的情况下,有可能通过显示面1a视觉确认出基膜12与透射部件20的边界。因此,如图4a或图 4b所示,可以使基膜12及透射部件20的边界部分的透射率从基膜12到透射部件20连续或阶段性地不同。在图4a及图4b中,由黑色表示透射率低的部位。图4a示出透射率低的区域的密度从透射部件20的中心到周向边缘
阶段性地变大的例子。图4b示出透射率从透射部件20的中心到周向边缘连续变化的例子。
153.能够在通过图3a~图3e的工序制造的透射部件20形成例如摄像头模块3用的透镜。图5a~图5f是在透射部件20形成透镜的工序的剖视图。图5a示出与图3e相同的剖面结构。接着,如图5b所示,除去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透射部件20的一部分而形成凹部20a。该凹部20a 例如能够通过蚀刻或压印等形成。图6a及图6b是示意性地说明压印工序的步骤的一个例子的图。首先,如图6a所示,在透射部件20的表面按压压印的原盘21并进行加热或照射光,将原盘21的外形形状转印于透射部件20。接着,使原盘21脱模,进行热处理、光照射等。由此,能够使透射部件20的表面形状成为与透镜的外形形状相应的形状。
154.由此,通过进行压印工序,能够在透射部件20的表面形成凹部和凸部中的至少一方。
155.如果图5b的工序结束,则接着如图5c所示,通过与cmos图像传感器的片上透镜的制造工序相同的工序,包括上述凹部20a的内部在内在基膜12上形成透明树脂层22。
156.接着,如图5d所示,在透明树脂层22上涂布抗蚀剂23并进行图案化,仅在透射部件20的正上方保留抗蚀剂23。接着,如图5e所示,将抗蚀剂23作为掩膜,通过蚀刻部分地除去透明树脂层22,此后除去抗蚀剂23。由此,在透射部件20的一部分由透明树脂层22形成透镜24。该透镜24例如是凸透镜。通过与透镜24的外形形状配合,进行图5b中的透射部件20的表面加工和图5d的抗蚀剂23的图案化,能够形成所希望的外形形状的透镜。
157.接着,如图5f所示,与图3f同样,例如通过激光剥离来剥离玻璃基板19,由此得到柔性基板形状的带透镜的显示装置1。该透镜用于使光会聚到摄像头模块3等感测装置。
158.在图5a~图5f中,说明了对透射部件20的表面进行加工而形成凸透镜的例子,但是例如也能够通过使用压印工序,将透射部件20加工成各种形状。例如,也能够对透射部件20进行加工,形成具有微细的凹凸的蛾眼结构层。由于蛾眼结构层具有抑制反射的功能,所以例如通过在发光层5与摄像头模块3的透镜之间配置蛾眼结构层,能够增加入射到透镜的光的光量,能够提高摄影图像质量。
159.由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由不透明的聚酰亚胺形成的基膜12的一部分以与摄像头模块3等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的方式设置开口部12a,并且在该开口部12a形成透射部件20,因此能够通过透射部件20将充足的光引导到感测装置,能够提高感测装置的检测灵敏度。
160.(第二实施方式)
161.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2a形成了透射部件20,但是也可以保持开口部12a的状态。即使保持开口部12a的状态、即在开口部12a的内部不配置透射部件20,开口部12a的感测装置侧的透射率也比基膜12的感测装置侧的透射率高。因此,通过与开口部 12a相对地配置感测装置,能够增加入射到感测装置的光的量。
162.图7a~图7f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7a~图7d与图3a~图3d相同。在图3e中,在露出的基膜12以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的方式形成开口部12a,并且在该开口部12a形成透射部件20,但是在图7e中,保持形成了开口部12a的状态,在开口部12a内不形成透射部件20。接着,如图7f所示,通过激光剥离来剥离玻璃基板19,由此得到柔性基板形状的可挠性优异的显示装置1。
163.在图7f的工序之后,可以以与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2a 相对的方式配
置摄像头模块3等感测装置,为了保护基膜12,可以在保留开口部12a的状态下,利用透射性的保护膜覆盖基膜12的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开口部12a成为被基膜12和保护膜密封的空隙部,维持高透射性。
164.由此,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基膜12的一部分以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的方式形成开口部12a,因此能够通过开口部12a使充足的光入射到感测装置。由于能够省略在开口部12a形成其他部件的工序,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能够简化制造工序。
165.(第三实施方式)
166.第三实施方式在制作显示装置1时的加热工序结束后除去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基膜12。
167.使用不透明的聚酰亚胺作为显示装置1的基膜12的原因是耐热性优异。在显示装置1中,需要使用多晶硅等形成tft层14,但是在tft层 14的形成中,杂质离子的扩散处理是不可缺少的。在扩散处理中进行热处理,因此例如在将透明聚酰亚胺用作基膜12的情况下,由于不能施加太高的热,所以tft的电特性有可能变差。
16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1的加热工序结束之前,预先形成使用不透明的聚酰亚胺的基膜12,如果加热工序结束,则剥离基膜12。
169.图8a~图8f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8a~图8c与图3a~图3c相同。如图8d所示,在除去(剥离)玻璃基板11使基膜12露出的阶段,tft层14和el层15的形成已经结束,此后不存在施加高热的工序。因此,如图8e所示,通过蚀刻等除去基膜 12。此时,将由sin等构成的保护膜用作蚀刻阻止层。接着,如图8f所示,通过激光剥离来剥离玻璃基板19。
170.在由于除去基膜12而显示装置1的保护功能及密封功能变得不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将透明树脂层22等配置在保护膜上。
171.由此,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制作显示装置1时的加热工序结束之前,预先形成由不透明的聚酰亚胺构成的基膜12,如果加热工序结束,则除去基膜12。由此,能够提高第二显示区域d2的整个区域的透射率,能够使充足的光入射到感测装置。
172.(第四实施方式)
173.第四实施方式在基膜12的一部分形成开口部12a的工序顺序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不同。
174.图9a~图9g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首先,如图9a所示,在玻璃基板11上形成由不透明的聚酰亚胺构成的基膜12,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在基膜12形成开口部12a。在此,例如在基膜12上涂布抗蚀剂并进行图案化,通过蚀刻形成开口部12a。
175.接着,如图9b所示,包括开口部12a的内部在内利用sio2或sin等透射性高的绝缘膜25覆盖基膜12的上表面。接着,如图9c所示,例如通过cmp除去形成于基膜12的上表面的绝缘膜25,使基膜12和开口部 12a内的绝缘膜25露出。
176.接着,如图9d所示,在基膜12上依次形成第一保护膜13、tft层 14、el层15、第二保护膜16及透明膜17。
177.接着,如图9e所示,通过蚀刻或激光剥离等除去(剥离)玻璃基板 11使基膜12露出。
178.接着,如图9f所示,例如通过蚀刻除去形成在基膜12的开口部12a 的内部的绝缘膜25。此时,基膜12的下方的第二保护膜16作为蚀刻阻止层发挥功能。
179.接着,如图9g所示,包括开口部12a的内部在内利用透射部件20覆盖基膜12的上表面的整体。由此,得到柔性基板形状的显示装置1。
180.在图9a~图9g中,在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初期阶段,在基膜 12内形成开口部12a,在该开口部12a内形成耐热性高的绝缘膜25的状态下,依次形成显示装置1的各层,最后,将开口部12a内的绝缘膜25 置换为本来的透射部件20。
181.在上述图9c的工序中,通过cmp等除去绝缘膜25,使基膜12和开口部12a内的绝缘膜25露出,但是也可以预先在基膜12的上表面设置阻止层。
182.图10a~图10c是代替图9b及图9c而实施的工序的剖视图。首先,如图9a所示,在基膜12的一部分形成开口部12a之后,如图10a所示,包括开口部12a的内壁部分在内利用阻止层26覆盖基膜12的上表面。阻止层26例如通过ald(atomic layer deposition,原子层沉积)或cv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学气相沉积)等形成。
183.接着,如图10b所示,在阻止层26上形成绝缘膜25。接着,通过蚀刻除去阻止层26上的绝缘膜25,使阻止层26和开口部12a内的绝缘层 25露出。
184.由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初期阶段在基膜12形成开口部12a,因此不需要在基膜12的下方配置蚀刻阻止层26 等,能够简单地形成开口部12a。此外,在开口部12a形成耐热性高的临时绝缘膜25,在最终阶段将绝缘膜25置换为透射部件20,因此能够在制造显示装置1时施加高热,能够制作电特性优异的显示装置1。
185.(第五实施方式)
186.在上述第一~第四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中,能够以与形成于基膜12 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2a相对的方式配置各种感测装置。下面,作为检测生物信息的感测装置的一个例子,说明配置不需要透镜的指纹传感器的例子。
187.图11a~图11j是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制造工序的剖视图。图11a~图11e与图7a~图7e相同。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想配置指纹传感器31,所以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2a的开口尺寸为与指纹传感器31的外形形状一致的尺寸。更具体地说,开口部 12a的开口尺寸需要比指纹传感器31的外形尺寸大。
188.接着,如图11f所示,在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2a内形成指纹传感器31。指纹传感器31在外侧不需要透镜,但是在指纹传感器 31的内部设置有内透镜31a。
189.如上所述,由于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12a的开口尺寸比指纹传感器31的外形尺寸大,所以如果在开口部12a的内部配置指纹传感器31,则在开口部12a的内壁面与指纹传感器31的外壁面之间形成间隙。因此,如图11g所示,包括该间隙在内在基膜12的上表面的整体形成粘接层或绝缘膜32。这种情况的绝缘膜32例如是sio2或sin等。
190.接着,如图11h所示,通过cmp或蚀刻等除去粘接层或绝缘膜32,使基膜12露出。由此,在开口部12a的内壁面与指纹传感器31的外壁面之间填充有粘接层或绝缘膜32。
191.接着,如图11i所示,通过光刻及蚀刻除去形成在指纹传感器31的焊盘部33上的粘接层或绝缘膜32,使焊盘部33露出。接着,如图11j所示,在指纹传感器31的焊盘部33连接接合引线34,进行布线连接。
192.由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形成于基膜12的一部分的开口部 12a直接配置
感测装置。
193.(第六实施方式)
194.第六实施方式在显示装置1的与显示面1a相反侧配置多个感测装置。
195.图12是第六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的平面图。图12的电子设备2在显示装置1的与显示面1a相反侧配置有三个感测装置30。另外,感测装置30的数量不限定于三个。此外,感测装置30所检测的对象也是任意的。例如,三个感测装置30可以均为摄像头模块,焦距分别不同。或者也可以组合配置摄像头模块和两个生物信息检测感测装置。
196.在显示装置1的基膜12与各感测装置30对应地形成有开口部12a。可以在开口部12a配置透射部件20,也可以保持开口的状态。由于入射光的最佳光量有可能根据感测装置30的种类而不同,所以在开口部12a配置透射部件20的情况下,优选将透射部件20的透射率设定为与各感测装置30对应的值。
197.由此,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在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配置多种感测装置 30,由于单独优化配置于与各感测装置30重叠的位置的透射部件20的透射率,所以能够提高所有的感测装置30的检测灵敏度。
198.(第七实施方式)
199.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的摄像头模块3的光学系统与第一至第六实施方式不同。
200.图13是示出搭载于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的摄像头模块3的摄像部的剖面结构的图。图13的摄像部不是单一透镜或将单一透镜在光轴方向上排列的透镜组,而是具有微透镜阵列64。
201.更详细地说,图13的摄像部具有:沿框体63的底面配置的光电转换部8a;配置在光电转换部4a的上方的微透镜阵列64;配置于相邻的微透镜65之间的多个遮光体66;以及配置在微透镜阵列64的上方的导光板 67。图13的摄像部能够应用于上述第一至第八实施方式中的任一个。
202.(第八实施方式)
203.作为具备在上述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成的电子设备2的具体备选可以考虑各种电子设备。例如,图14是将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应用于胶囊内窥镜50时的平面图。图14的胶囊内窥镜50例如在两端面为半球状、中央部为圆筒状的框体51内具备:摄像头(超小型摄像头)52,用于拍摄体腔内的图像;存储器53,用于记录由摄像头 52拍摄的图像数据;以及无线发送机55,用于在胶囊内窥镜50被排出到被检者的体外之后,将记录的图像数据经由天线54发送到外部。
204.此外,在框体51内设置有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 56及线圈(磁力/电流转换线圈)57。cpu56控制由摄像头52进行的拍摄及向存储器53的数据存储动作,并且控制由无线发送机55从存储器53 向框体51外的数据接收装置(未图示)的数据发送。线圈57进行摄像头 52、存储器53、无线发送机55、天线54及后述的光源52b的电力供给。
205.此外,在框体51设置有用于在将胶囊内窥镜50设置于数据接收装置时对其进行检测的磁(舌簧)开关58。cpu56检测该舌簧开关58向数据接收装置的设置,在能够进行数据的发送的时点,进行从线圈57向无线发送机55的电力供给。
206.摄像头52具有:摄像元件52a,包括例如用于拍摄体腔内的图像的物镜光学系统;
以及对体腔内进行照明的多个光源52b。具体地说,摄像头 52由具备作为光源52b的例如led(light emitting diode)的cmos (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传感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等构成。
207.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中的显示装置1是包括图14的光源52b那样的发光体的概念。在图14的胶囊内窥镜50中例如具有两个光源52b,但是这些光源52b能够由具有多个光源部的显示面板或具有多个 led的led模块构成。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面板或led模块的下方配置摄像头52的摄像部,能够减少与摄像头52的布局配置相关的制约,能够实现更小型的胶囊内窥镜50。
208.此外,图15是将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应用于数字单反相机60时的后视图。数字单反相机60、袖珍摄像头在与透镜相反侧的背面具有显示预览画面的显示装置1。也可以在该显示装置1的与显示面相反侧配置摄像头模块3,能够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1a显示摄影者的面部图像。在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中,由于能够在与显示装置1 重叠的区域配置摄像头模块3,所以不需要将摄像头模块3设置于显示装置1的框部分,能够尽可能地使显示装置1的尺寸大型化。
209.图16a是示出将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应用于头戴式显示器(以下称为hmd)61的例子的平面图。图16a的hmd61应用于vr (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mr (mixed reality,混合现实)或sr(substituional reality,替代现实)等。如图16b所示,现状的hmd在外表面搭载有摄像头62,hmd的佩戴者能够视觉确认周围的图像,另一方面,存在周围的人不知道hmd的佩戴者的眼镜、面部的表情的问题。
210.因此,在图16a中,在hmd61的外表面设置有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并且在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的相反侧设置有摄像头模块3。由此,能够使显示装置1的显示面显示由摄像头模块3拍摄的佩戴者的面部的表情,佩戴者的周围的人能够实时地掌握佩戴者的面部的表情、眼镜的运动。
211.在图16a的情况下,由于在显示装置1的背面侧设置有摄像头模块3,所以对摄像头模块3的设置位置没有制约,能够提高hmd61的设计自由度。此外,由于能够将摄像头配置在最佳位置,所以能够防止显示于显示面的佩戴者的视线不匹配等不良情况。
212.由此,在第八实施方式中,能够将第一至第七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2 用于各种用途,能够提高利用价值。
213.另外,本技术能够采用以下构成。
214.(1)一种显示装置,具备:
215.基板;以及
216.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分别具有多个像素,
217.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第一透射率,
218.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比所述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
219.(2)根据(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是与感测装置相对的区域,所述感测装置配置于所述基板上的与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
220.(3)根据(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备第一膜,所述第一膜配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具有所述第一透射率。
221.(4)根据(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备第二膜,所述第二膜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具有所述第二透射率。
222.(5)根据(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膜配置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中的与所述显示面相反的面一侧,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至少一部分区域包括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相邻像素的边界部分。
223.(6)根据(4)或(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膜的面积相对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发光区域的面积为30%以上。
224.(7)根据(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膜具有阻断红外光的功能。
225.(8)根据(4)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膜配置于除去了所述第一膜的一部分的开口部,
226.所述第一膜及所述第二膜的边界部分的透射率从所述第一膜到所述第二膜连续或阶段性地不同。
227.(9)根据(4)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膜含有聚酰亚胺,
228.所述第二膜含有透射率比所述第一膜的聚酰亚胺高的材料。
229.(10)根据(4)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膜具有凹部及凸部中的至少一方。
230.(11)根据(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有使用所述第二膜构成的光学透镜。
231.(12)根据(10)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具有使用所述第二膜构成的蛾眼结构层。
232.(13)根据(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除了相邻的像素的边界部分以外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膜,
233.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内的相邻的像素的边界部分设置有所述第一膜的开口部。
234.(14)根据(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透射率对波长400nm的可见光具有0~50%的透射率,
235.所述第二透射率对所述可见光具有51~100%的透射率。
236.(15)一种电子设备,具备:
237.显示装置;以及
238.感测装置,配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与显示面相反侧,
239.所述显示装置具备:
240.基板;以及
241.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配置在所述基板上,分别具有多个像素,
242.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第一透射率,
243.在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所述基板具有比所述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
244.(16)根据(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测装置具有摄像传感器。
245.(17)根据(1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测装置具有生物信息检测传感器。
246.(18)根据(15)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显示区域设置于所述显示面的多个部位,
247.与多个部位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对应地配置有多个所述感测装置。
248.(19)根据(1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多个部位的所述第二显示区域中的至少两
个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所述第二透射率分别不同。
249.(20)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具备:
250.在第一支承基板上形成第一透射率的第一膜的工序;
251.在所述第一膜上形成发光层的工序;
252.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保护膜的工序;
253.在所述保护膜上形成第二支承基板的工序;
254.除去所述第一支承基板的工序;以及
255.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而在所述第一膜形成开口部的工序。
256.(21)根据(20)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开口部形成比所述第一透射率高的第二透射率的第二膜。
257.(22)一种制造方法,具备:
258.在支承基板上形成第一透射率的第一膜的工序;
259.与感测装置的配置位置配合而在所述第一膜形成开口部的工序;
260.向所述开口部填充绝缘部件的工序;
261.在所述第一膜上形成第一保护膜的工序;
262.在所述第一保护膜上形成发光层的工序;
263.在所述发光层上形成第二保护膜的工序;以及
264.除去所述绝缘部件而在所述第一膜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工序。
265.(23)根据(2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还具备在除去所述绝缘部件而形成的所述开口部形成透射率比所述第一膜高的第二膜的工序。
266.本公开的方式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也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各种变形,本公开的效果也不限定于上述内容。即,在不脱离从权利要求书规定的内容及其均等物导出的本公开的概念思想和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追加、变更及部分删除。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