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电池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3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冷却器 电池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冷却器。


背景技术:

2.在国际公开wo2017/025592a1中公开了具有在内部设置有制冷剂路径的侧部件(side member)和底板部件(floormember)的电池冷却器(在国际公开wo2017/025592a1中,记载为“车辆用的电池支承装置”)。在该电池冷却器中,侧部件(第一部件)与底板部件(第二部件)相互接合,设置于侧部件的制冷剂路径与设置于底板部件的制冷剂路径相互连通。并且,在国际公开wo2017/025592a1中公开了底板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面与侧部件抵接的结构、以及底板部件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被插入侧部件的结构。此外,在国际公开wo2017/025592a1所公开的具有侧部件和底板部件的电池冷却器中,通过将侧部件和底板部件在相互的接合部焊接而机械性地接合,并且进行密封以使制冷剂不漏出。
3.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在底板部件的端面与侧部件抵接的结构中,在电池收容装置振动或者对电池收容装置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容易对底板部件与侧部件的接合部位(即,密封部)施加负荷。因此,在该情况下,接合部位有可能受到损伤而导致制冷剂漏出。另一方面,在底板部件被插入侧部件的内部而相互接合的结构中,虽然接合位置的强度提高,但是底板部件中的插入到侧部件的内部的部分有时阻碍制冷剂在侧部件的内部的流动。因此,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大。另外,在底板部件的端面与侧部件抵接的结构中,在对侧部件施加横向载荷(朝向底板部件的长度方向的力)的情况下,通过底板部件支撑而阻止侧部件的横向的变形。然而,在底板部件被插入侧部件的内部而相互接合的结构中,由于利用接合部位的焊接金属来承受该横向载荷,因此,若接合部位的焊接金属由于横向载荷而破损,则底板部件无法支撑,侧部件与底板部件能够在底板部件的长度方向上相对移动。因此,底板部件无法阻止侧部件的横向的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的冷却器,在不会增加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设置有制冷剂路径的部件彼此的密封的损伤。
6.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7.本实用新型的方式的电池冷却器包含:第一部件,该第一部件具有第一路径部和第一接合部,该第一路径部在内部设置有第一制冷剂路径,并且该第一路径部设置有将所述第一制冷剂路径和外部连通的开口部,该第一接合部从所述第一路径部突出;以及第二部件,该第二部件具有第二路径部和第二接合部,该第二路径部在内部设置有第二制冷剂路径,该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路径部突出。所述第一路径部与所述第二路径部被连接成使所述第一制冷剂路径与所述第二制冷剂路径经由所述开口部而连通,并且通过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密封部而对所述第一路径部与所述第二路径部的连接部进行密封。所述第一接合
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在与所述密封部不同的位置相互重叠的重叠部,并且在所述重叠部相互接合。
8.若实用新型像这样构成,则在电池冷却器振动的情况下等施加给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力能够由设置在与密封部不同的位置的重叠部承受。因此,降低施加给密封部的力,因此防止或者抑制密封部的破损。
9.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该电池冷却器具有两个所述第一部件和单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部件,两个所述第一路径部为长条筒状,所述开口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路径部的侧面,单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部件具有彼此位于相反侧的端面,并且在内部设置的所述第二制冷剂路径为将所述端面之间彼此连通的贯通孔,两个所述第一部件以设置有所述开口部的侧面彼此相对的朝向相互分离地配置,单个或者多个所述第二部件配置在两个所述第一部件彼此之间,并且所述第二部件的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部件的所述侧面连接。
10.另外,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一路径部的所述侧面中的包围所述开口部的位置抵接,从而所述第二路径部与所述第一路径部连接。
11.若实用新型像这样构成,则第二部件不进入第一部件的制冷剂路径的内部,因此制冷剂在第一部件的制冷剂路径中的流动不会被第二部件阻碍。因此,能够实现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降低。另外,在将第一部件向第二部件推压这样的横向载荷施加给电池冷却器的情况下,通过由第二部件支撑,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一部件的位移和变形。
12.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合部从所述侧面朝向另一个所述第一部件侧突出,所述第二接合部从所述第二路径部的侧面向所述第一路径部的长度方向突出。
13.若实用新型像这样构成,则由于不会导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上下尺寸的增加,因此不会导致电池冷却器的大型化。
14.在上述结构中,也可以是,所述重叠部是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与所述第一部件的轴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上下方向上重叠的部分,所述重叠部具有在俯视观察时设置在与所述密封部不重叠的位置的部分。
15.若实用新型像这样构成,则由于不会导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上下尺寸的增加,因此不会导致电池冷却器的大型化。
16.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为平板状的部分,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在厚度方向上重叠。
17.若实用新型像这样构成,则重叠部处的第一部件的接合部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接合很容易。另外,由于不会导致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的上下尺寸的增加,因此不会导致电池冷却器的大型化。
18.在上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所述第一接合部和所述第二接合部中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用于安装支承部件的安装单元,该支承部件对电池进行支承。
19.若实用新型像这样构成,则也可以不另外设置或者减少具有安装单元的部件。因此,能够实现电池冷却器的构造的简单化。
附图说明
20.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在附图中相同的符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21.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的结构例的外观立体图。
22.图2是表示第一部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23.图3是表示第二部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24.图4是表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25.图5是表示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接合部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26.图6是图5的vi

vi线截面向视图。
27.图7是图5的vii

vii线截面向视图。
28.图8是表示电池收容盒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用于车辆,用于搭载于电动车辆(ev、p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hv(混合动力车辆)等)的电池的冷却。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将载置电池的一侧设为上侧,将其相反侧设为下侧。在各图中,上侧由箭头up表示,下侧由箭头dw表示。
30.图1是表示电池冷却器1的结构例的外观立体图。如图1所示,电池冷却器1具有两个第一部件2和规定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的第二部件3。两个第一部件2为长条的部件,以使它们的长度方向(轴向)成为水平的朝向相互分离地相对的方式平行配置。规定的数量的第二部件3为长条的部件,在相对配置的两个第一部件2之间,以它们的长度方向与两个第一部件2的长度方向成直角的朝向配置。
31.在两个第一部件2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在规定的数量的第二部件3各自的内部设置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详细情况后述说明)。在两个第一部件2中的各第一部件设置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与在规定的数量的第二部件3中的各第二部件设置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相连,以能够供制冷剂流通。而且,两个第一部件2与规定的数量的第二部件3之间被密封部42密封,以通过密封部42而具有液密性,并且在设置于与密封部42不同的位置的重叠部41(参照图4、图5)相互接合(固定)。
32.图2是表示第一部件2的结构例的截面图。如图2所示,第一部件2具有第一路径部21和多个第一接合部25。
33.第一路径部21是在内部设置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的部分。换言之,第一路径部21为在内部具有空洞的长条筒状的部分,内部的空洞作为第一制冷剂路径22发挥功能。另外,在第一路径部21的长度方向的一个端部或者其附近设置有将第一路径部21的外部和内部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连通的制冷剂的出入口部26(参照图1)。
34.在第一路径部21的一个侧面23(在两个第一部件2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相互相对的面)设置有将内部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和第一路径部21的外部连通的规定的数量(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多个)的开口部24。各开口部24具有作为将第一制冷剂路径22和第二制冷剂路径32(后述)连通成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连通开口的功能。另外,规定的数量的开口部24被设置为沿着第一路径部21的长度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地排列。此外,各开口部24的尺寸和形状被设定为,在将第二路径部31(后述)的端面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抵接的情况下,被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完全地隐藏。
35.各第一接合部25是与各第二接合部35(后述)相互接合(固定)的部分。在本实施方
式中,示出第一接合部25为平板状,上表面和下表面为水平的面的例子。各第一接合部25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设置有多个开口部24的面)朝向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平行地配置的另一个第一部件2侧)突出。另外,各第一接合部25设置在各开口部24的外侧(即,与开口部24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第一接合部25设置在第一路径部21的长度方向上的各开口部24的两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4与第一接合部25被设置为在第一路径部21的一个侧面23中沿第一路径部21的长度方向交替排列。
36.各第一接合部25的上下方向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各第一接合部25位于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的最下部的例子。而且,第一部件2的第一接合部25的下表面和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下表面形成连续的平面。即,第一部件2构成为,在载置于平面上的情况下,第一路径部21和各第一接合部25的下表面与该平面接触。
37.图3是表示第二部件3的结构例的立体图,是放大地表示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端面33及其附近的图。如图3所示,第二部件3具有第二路径部31和第二接合部3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件3是在长度方向的全长上具有相同的截面形状的等截面的部件。
38.第二路径部31是在内部设置有能够供制冷剂流通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部分。第二部件3的第二路径部31的截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小电池冷却器1的上下尺寸,并且提高与电池之间的热交换的能力,示出宽度尺寸比上下尺寸大的扁平的长方形的例子。在第二路径部31的内部设置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为沿长度方向贯通第二路径部31的贯通孔。因此,在第二路径部3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面33(彼此位于相反侧的面)出现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开口部。
39.此外,在图3中,表示在第二路径部31中多个第二制冷剂路径32并列地设置的结构。其中,设置于第二路径部31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数量不被限定。第二部件3的第二路径部31只要是设置有将相互相反侧的端面33彼此连通的单个或者多个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结构即可。
40.第二接合部35是与第一接合部25相互接合的部分,是从第二路径部31的侧面朝向宽度方向(在与第一部件2接合的状态下为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长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部分。如图3所示,在各第二部件3中,在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合部3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第二接合部35在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全长范围内设置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第二接合部35也可以是仅设置在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不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结构。总之,在使第二路径部3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直接或者间接地抵接的状态下,第二接合部35具有在上下方向(与第一部件2的长度方向(轴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第一接合部25重叠的部分即可。
41.此外,第二接合部35的上下方向位置和上下方向尺寸没有特别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接合部35的下表面的上下方向位置被设定为,在使第一路径部21与第二路径部21的下表面上下方向位置对齐的状态下,与第一接合部25的上表面的上下方向位置一致。
42.另外,配置在两个第一部件2彼此之间的第二部件3的数量和间隔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从高效地冷却电池这样的观点出发,优选第二部件3在俯视观察时配置在与电池重叠的位置。因此,第二部件3的数量和间隔能够与应用电池冷却器1的其他设备等(其他设备等
所具有的电池的数量和配置的方式)对应地适当设定。
43.另外,例如铝或铝合金等挤出材料能够应用于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在将挤出材料应用于第一部件2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挤出成形将第一路径部21和第一接合部25一体地成形,然后通过机械加工而除去第一接合部25的一部分,并且成形出开口部24,由此制造第一部件2。
44.接下来,对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的接合构造进行说明。图4和图5是表示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的接合构造的图。此外,图4是立体图,图5是俯视图。另外,图6是图5的vi

vi线截面向视图,图7是图5的vii

vii线截面向视图。
45.如图4~图7所示,第二路径部3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相对。而且,使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直接或者间接地抵接,以使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包围设置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的开口部24。此外,直接地抵接是指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直接接触的状态,间接地抵接是指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在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之间夹有其他的部件等(后述的密封件等)的状态。即,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也可以不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直接接触。
46.另外,如上所述,开口部24的尺寸和形状被设定为,在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抵接的状态下,被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完全隐藏。因此,在该状态中,开口部24不会露出到第二路径部31的外部。而且,第一路径部21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与第二路径部31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经由设置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的开口部24而连通。这样,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与第二部件3的第二路径部31被连接,以使第一制冷剂路径22与第二制冷剂路径32经由设置于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开口部24而连通。
47.第一路径部21与第二路径部31的连接部(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与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之间)被密封部42密封。密封部42是在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之间具有确保第一制冷剂路径22与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液密性的功能的部分。密封部42被设置为包围设置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的开口部24,被设置为在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与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之间不存在间隙。
48.作为密封部42的密封构造,例如能够应用第一路径部21的开口部24的周围与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在整周范围内角焊的结构。此时,该焊接部(焊接金属)作为密封部42发挥功能。另外,填充树脂等密封材料来封堵第一路径部21的开口部24与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的间隙的结构、在第一路径部21的开口部24与第二路径部31相对的位置填装密封材料的结构能够作为密封部42的密封构造来应用。在这些情况下,密封材料作为密封部42发挥功能。此外,密封部42不限于焊接部和密封材料。总之,密封部42只要被设置为包围设置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的开口部24,封堵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与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之间的间隙即可。
49.在第二路径部3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抵接的状态下,第二接合部35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与第一接合部25局部地重叠。即,第一接合部25的一部分与第二接合部35的一部分相互重叠。通过第一接合部25的一部分与第二接合部35的一部分相互重叠的部分而构成重叠部4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上下重叠,第一接合部25位于下侧,第二接合部35位于上侧。而且,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在重叠部41被相互接合(固定)。如上所述,第二接合部35被设置为向第二路径部
31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因此,重叠部41具有位于与密封部42不同的位置的部分。这样,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在具有设置于与密封部42不同的位置的部分的重叠部41相互接合(固定),以确保所要求的机械性的结合强度。
50.此外,重叠部41中的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的接合方法(固定方法)没有特别限定,能够应用公知的各种接合方法。例如,能够应用点焊、角焊、fsw(摩擦搅拌接合)等。总之,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只要是以在重叠部41处确保所要求的机械性的结合强度的方式相互接合(固定)的结构即可。
5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第二接合部35重叠在第一接合部25的上侧的结构,但也可以是第一接合部25重叠在第二接合部35的上侧的结构。此时,能够应用第一部件2具有与图3所示的第二部件3相同的截面形状、第二部件3具有与图2所示的第一部件2相同的截面形状的结构。
52.这样,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在具有位于与密封部42不同的位置的部分的重叠部41,以确保所要求的机械性的结合强度的方式相互接合。因此,在由于电池冷却器1的振动等而对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之间施加力的情况下,通过利用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的接合部位(重叠部41)来负担该力,能够降低施加给密封部42的力。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密封部42的损伤。
53.另外,由于能够降低施加给密封部42的力,因此能够使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具有作为强度部件的功能。即,在不具有不同于密封部42的另外的重叠部41的结构中,为了防止密封部42的损伤,必须使得不对密封部42施加较大的力。因此,为了不对密封部42施加较大的力,存在必须另外设置保护密封部42的强度部件的情况。另外,例如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1组装于其他的设备等的情况下,为了不对密封部42施加较大的力,存在必须在该其他的设备等设置强度部件等的情况。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在不同于密封部42的另外的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处负担力,能够降低施加给密封部42的力,因此能够省略或者简化用于保护电池冷却器1免受振动和外力的强度部件。另外,在将电池冷却器1组装于其他的设备等的情况下,能够使电池冷却器1作为该其他的设备的强度部件发挥功能,能够省略或者简化该其他的设备等中的强度部件。
54.第二路径部31的长度方向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外面)相对(直接或者间接地抵接)。即,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相对,第二部件3不会进入第一路径部21的内部。因此,制冷剂在第一制冷剂路径22的内部的流动不会被第二部件3阻碍。因此,能够降低第一制冷剂路径22中的制冷剂的压力损失。
55.并且,如果是这样的结构,则在搭载有电池冷却器1的车辆被侧面碰撞等而施加了将第一部件2向第二部件3推压的力(横向载荷)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一部件2的变形。即,在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进入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内部的结构中,横向载荷被施加给第一部件2与第二部件3之间的密封部42。因此,若横向载荷较大,则密封部42破损从而第一部件2沿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移动。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第二部件3的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与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外表面)相对,因此通过由第二部件3支撑,而防止或者抑制第一部件2的位移(变形)。
56.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同时实现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降低、密封部42的损伤的防止或者抑制、施加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的第一部件2的变形的防止或者抑制。即,在不
具有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而使第二路径部31的端面33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抵接并接合的结构中,能够降低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另外,在施加横向载荷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一部件2的变形。然而,在该结构中,由于基于振动等的力施加给密封部42,因此在搭载于车辆的情况下有可能由于车辆的振动等而导致密封部42损伤。另一方面,在将第二部件3的长度方向的端部插入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的内部的结构中,存在防止由振动等引起的密封部42的损伤的效果,但制冷剂的压力损失变大。另外,在对第一部件2施加了横向载荷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第二部件3来防止第一部件2的变形。
57.与此相对,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采用使第二路径部31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相对(直接或者间接地抵接)的结构,因此能够在第一部件2的第一制冷剂路径22中防止或者抑制制冷剂的压力损失的增加。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施加了横向载荷的情况下由第二部件3支撑,由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第一部件2的变形。而且,由于通过不同于密封部42的另外地设置的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的重叠部41而相互接合,因此能够降低由于振动等而对密封部42施加的力。
58.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都具有平板状的结构。而且,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在它们的厚度方向上重叠。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的接合(固定)很容易。例如,能够通过点焊将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5接合。
59.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25在俯视观察时设置在第一路径部21的外侧,不与第一路径部21上下重叠。具体而言,第一部件2的第一接合部25从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向宽度方向(横向)外侧突出。同样,第二接合部35在俯视观察时设置在第二路径部31的外侧,不与第二路径部35上下重叠。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不会增大第一部件2和第二部件3的上下方向尺寸的情况下设置重叠部41。
60.这里,关于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1的电池收容盒7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的电池收容盒7的结构例的外观立体图。如图8所示,电池收容盒7具有能够载置电池的支承部件71和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1。
61.支承部件71具有底部较浅的托盘状的形状,构成为能够在其上侧载置电池。支承部件71配置在电池冷却器1的上侧并安装于电池冷却器1。因此,载置于支承部件71的省略图示的电池所产生的热经由支承部件71而传递给电池冷却器1。此外,也可以是电池冷却器1的第二路径部31的上表面与支承部件71直接接触的结构,也可以是在它们之间夹有其他的部件的结构。
62.也可以是在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的至少一方设置有用于安装(例如紧固)支承部件71的省略图示的安装单元的结构。作为这样的安装单元,例如,能够应用能够紧固螺钉的螺纹孔、能够紧固螺母的嵌入螺钉等。此外,安装单元只要构成为能够安装支承部件71即可,具体的构造、数量和位置不被限定。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1,能够在第一接合部25和第二接合部35中的至少一方设置用于安装支承部件71的安装单元。因此,与另外设置托架等这样的其他部件的结构进行比较,能够实现电池冷却器1的构造的简单化,并且能够实现部件件数的削减、制造工时的削减。
63.另外,在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1的电池收容盒7中,电池冷却器1具有作为
强度部件的功能。因此,能够降低支承部件71的强度而实现电池收容盒7的轻型化。例如,在搭载了电池收容盒7的车辆被侧面碰撞的情况下,为了抑制支承部件71的变形,在以往结构中存在在支承部件71设置有加强部件的情况。具体而言,存在沿规定的方向延伸的梁、肋等设置于支承部件71的情况。然而,在支承部件71设置有梁、肋等的结构中,支承部件71的部件件数、重量增加。与此相对,若应用本实施方式的电池冷却器1,则电池冷却器1作为强度部件发挥功能,因此能够减少或者省略设置于支承部件71的梁、肋。因此,能够在不降低强度的情况下实现电池收容盒7的部件件数的削减和轻型化。
64.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
65.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两个第一部件2是直线状的结构,但两个第一部件2也可以不是直线状,也可以是弯曲的形状。另外,两个第一部件2也可以不平行。总之,电池冷却器1只要是具有相互分离地配置的两个第一部件2、配置在两个第一部件2之间的单个或者多个第二部件3的结构即可。
66.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表示各第二部件3为长条形状且具有沿长度方向贯通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各第二部件3也可以不是长条形状。总之,第二部件3只要是设置有将与第一部件2的侧面23抵接的两个端面33(相互相反侧的端面)彼此连通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且在两个端面33出现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开口部的结构即可,俯视观察时的形状不被限定。
67.并且,第二部件3的数量也不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在两个第一部件2彼此之间配置单个第二部件3的结构,也可以是配置多个第二部件3的结构。第二部件3的数量与电池冷却器1和第二部件3的尺寸和形状对应地适当设定。而且,在第一部件2的第一路径部21的侧面23设置的开口部24的数量与第二部件3的数量对应地适当设定。
6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路径部21的开口部24与第二路径部31的两端面33中的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开口部在第二路径部31的长度方向观察时的尺寸和形状大致相同的结构,但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第一路径部21的开口部24的开口面积也可以变更为比第二制冷剂路径32的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小。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调整从第一制冷剂流路22向第二制冷剂流路32流入的制冷剂流量、或者从第二制冷剂流路32向第一制冷剂流路22流出的制冷剂的流量。因此,仅通过变更第一部件2的开口部24的尺寸(开口面积),就能够调整第二部件3的冷却性能。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