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具有固定式驱动装置的绞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2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固定式 驱动 特别 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固定式驱动装置的绞线机构。


背景技术:

2.线圈通常指呈环形的线体绕组,最常见的线圈应用有:马达、电感、变压器和环形天线等。电路中的线圈是指电感器。是指线体一根一根绕起来,线体彼此互相绝缘,而绝缘管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包含铁芯或磁粉芯,简称电感。电感又可分为固定电感和可变电感,固定电感线圈简称电感或线圈。
3.线圈通常包括骨架和绕组,绕组大部分由漆包线体在骨架绕制而成。在绕线设备中,漆包线体的前端和后端一般需要将其铰制成绳状(一般为麻花状)使其外径增大,方便焊接或与相应的装置(如pcb板)相连接(保证电流的稳定)。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铰制多股绳体,当然也可以只设置一股绳体。但是,现有的漆包线体一般通过人工进行铰线,或者绕制后预留多股线体,再通过另外的辅助设备进行铰制(一根或多根绳体),且容易出现断线的情况。无法在绕线设备上实现自动绞线,且现有的绕制的绳体一般精密度较差,产品不一致。
4.但是,一般来说,辅助设备的驱动结构都较为复杂,需要根据需要不断调节位置,因此其结构体积也较大,生产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固定式驱动装置的绞线机构,旨在简化驱动结构,且可以方便绞线。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固定式驱动装置的绞线机构,包括:
7.机架;
8.第一转动座,所述第一转动座枢转安装于机架上;
9.绞线轴,所述绞线轴枢转安装于第一转动座上,所述绞线轴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绞线轴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钩针;
10.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座转动;
11.主动轴,所述主动轴枢转安装于机架上,所述主动轴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主动轴转动,当绞线轴位于主动轴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主动轴可驱动绞线轴转动。
12.优选地,所述绞线轴设有两个,且以轴心对称设置,所述绞线轴设有两个钩针。
13.优选地,所述主动轴的轴心与第一转动座的轴心相偏离,且与绞线轴的位置相对应。
14.优选地,所述主动轴可垂向滑动于机架,并可在靠近绞线轴的上端和远离绞线轴的上端之间滑动。
15.优选地,所述机架设有第一定位座、第二定位座和固定座,所述第一转动座枢转安装于第一定位座,所述主动轴枢转安装于第二定位座;所述固定座固定设于机架上,所述固定座向下延伸有导向柱;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分别滑动安装于导向柱上,所述第二定位座设于第一定位座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座和第一定位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旋转电机和第一丝杠副;所述固定座和第一定位座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旋转电机和第二丝杠副。
16.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枢转孔,所述枢转孔的轴心与绞线轴的轴心处于同一轴线位置。
17.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座设有第三旋转电机,所述第三旋转电机和主动轴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18.优选地,所述主动轴的上端伸出第二定位座的上壁,所述第二齿轮设于主动轴的上端。
19.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相对应,所述主动轴位于第二定位座的前端。
20.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四旋转电机,所述第四旋转电机直接或通过第一中间件驱动第一转动座转动;所述第一中间件包括设置于第一转动座的第三齿轮以及设置于第四旋转电机的第四齿轮,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通过传动皮带相配合。
2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绕线过程中,骨架是不断转动的,从而使相应的绕组与绕线机构的位置相对应,因此相应的绞线轴也会随着骨架的位置而变化,但是当绞线轴为2个(或以上)时,绞线的股数时变化的,其绞线的位置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2个绕组一个绳体,3个绕组一个绳体,或者相互组合;当绞线轴需要转动绞线时,主动轴滑动至绞线轴的上端,从而驱动绞线轴转动,即绞线轴需要绞线时,会转动至主动轴的下方,从而简化了绞线机构的结构,从而使绞线轴需要绞线时处于同一位置,当多组工位联动时,其控制系统设置和同步性更精确,保证了绞线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轴和绞线轴配合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动轴和绞线轴配合示意图(剖视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一;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二。
27.图中,1为机架,11为第一定位座,12为第二定位座,121为枢转孔,13为固定座,14为导向柱,2为绞线轴(21为第一绞线轴,22为第二绞线轴),3为钩针(31为第一上钩针,32为第一下钩针,33为第二上钩针,34为第二下钩针),4为主动轴,51为第一旋转电机,52为第二旋转电机,53为第三旋转电机,54为第四旋转电机,61为第一齿轮,62为第二齿轮,63为第三齿轮,64为第四齿轮,100为绕线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如图1至5所示,一种具有固定式驱动装置的绞线机构,包括:
32.机架1;
33.第一转动座20,所述第一转动座20枢转安装于机架1上;
34.绞线轴2,所述绞线轴2枢转安装于第一转动座20上,所述绞线轴2设有至少一个,所述绞线轴2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钩针3;
35.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第一转动座20转动;
36.主动轴4,所述主动轴4枢转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主动轴4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可驱动主动轴4转动,当绞线轴2位于主动轴4相对应的位置时,所述主动轴4可驱动绞线轴2转动。
37.在绕线过程中,骨架是不断转动的,从而使相应的绕组与绕线机构100的位置相对应,因此相应的绞线轴2也会随着骨架的位置而变化,但是当绞线轴2为2个(或以上)时,绞线的股数是变化的,其绞线的位置也会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例如2个绕组一个绳体,3个绕组一个绳体,或者相互组合;当绞线轴2需要转动绞线时,主动轴4移动至绞线轴2的上端,从而驱动绞线轴2转动,即绞线轴2需要绞线时,会转动至主动轴4的下方,从而简化了绞线机构的结构,使绞线轴2需要绞线时处于同一位置,当多组工位联动时,其控制系统设置和同步性更简洁稳定,保证了绞线的精准度。
38.在具体实施例中,绞线轴2和钩针3分别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绞线轴21和第二绞线轴22,第一绞线轴21分别设有第一上钩针31和第一下钩针32,第二绞线轴22设有第二上钩针33和第二下钩针34),绕线机构100首先将线头缠绕至第一下钩针32,然后对绕线机构100的首个绕组绕线,然后可以根据需要,在两个绕组之间或多个绕组之间设置一股绳体,然后在第二个绕组或第三个绕组中抽出第二个线头缠绕至第二绞线轴22的第二下钩针34(在绕线机构100转动过程中第一驱动装置会驱动第一转动座20转动,从而避免线头缠绕于绞线轴,并使第一绞线轴21或第二绞线轴22与绞线位置相对应),然后在第四个或第五个绕组抽出线尾缠绕至第二绞线轴22的第二上钩针33,此时第二绞线轴22位于主动轴4的下方,主动轴4下移并与绞线轴2相配合,然后主动轴4驱动第二绞线轴22转动,拧成一股绳体(并通过拨线机将绳体拨出第二绞线轴22),然后主动轴4上移;并依次绞拧绳体,直至最后一个
绕组绕线完毕后,绕线机构100将线尾绕至第一绞线轴21的第一上钩针31,此时第一绞线轴刚好位于主动轴4的下方,主动轴4驱动第一绞线轴21转动并绞拧为绳体。
3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绞线轴2设有两个,且以轴心对称设置,所述绞线轴2设有两个钩针3。
40.具体地,如图1所示,当然绞线轴2的设置是可根据绞绳体的个数需要设置,例如绕制3根绳体,设置两个绞线轴2,当然绞线轴2的个数可以为两个、三个等,所述钩针3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两个或三个。
4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绞线轴2的上端设有非圆形卡部,所述主动轴4的底部设有与非圆形卡部相配合的卡槽。
4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4的轴心与第一转动座20的轴心相偏离,且与绞线轴2的位置相对应,从而使主动轴4与绞线轴2相对应。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4可垂向滑动于机架1,并可在靠近绞线轴2的上端和远离绞线轴2的上端之间滑动,即需要绞线时,主动轴4下移,不需要绞线时,主动轴4上移,从而有效精简绞线机构的结构。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设有第一定位座11、第二定位座12和固定座13,所述第一转动座20枢转安装于第一定位座11,所述主动轴4枢转安装于第二定位座12;所述固定座13固定设于机架1上,所述固定座13向下延伸有导向柱14;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分别滑动安装于导向柱14上,所述第二定位座12设于第一定位座11的上方,所述第二定位座12和第一定位座1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旋转电机51(或伸缩气缸)和第一丝杠副;所述固定座13和第一定位座11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旋转电机52和第二丝杠副。
45.通过第一旋转电机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相对移动,从而实现主动轴和绞线轴在结合和分离两种状态的切换;在绞线过程中,线头和线尾与绞线轴的底部之间的长度会越来越短,因此在第二旋转电机传动实现绞线轴下移一定长度,可以避免线体绞线过程中断裂(即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的整体下移),且也保证了绞线的精密度,即通过绞线轴的转速和绞线轴底部的下移距离从而调整绞线的圈数。
4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座12设有枢转孔121,所述枢转孔121的轴心与绞线轴2的轴心处于同一轴线位置。
4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座12设有第三旋转电机53,所述第三旋转电机53和主动轴4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齿轮61和第二齿轮62,从而驱动主动轴4转动,多工位时,其控制更简单,同步协作更稳定。
4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4的上端伸出第二定位座12的上壁,所述第二齿轮62设于主动轴4的上端。
4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座11和第二定位座12相对应,所述主动轴4位于第二定位座12的前端。
5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为第四旋转电机54,所述第四旋转电机51直接或通过第一中间件驱动第一转动座20转动;所述第一中间件包括设置位于第一转动座20的第三齿轮63以及设置于第四旋转电机54的第四齿轮64,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64通过传动皮带相配合。
51.其中齿轮组和传动皮带的配合可以适用于多工位的工作。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