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信号收发方法、系统及介质与流程

2021-10-19 21:0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信号 电路板 介质 收发 优化


1.本发明涉及电路板信号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信号收发方法、系统及介质。


背景技术:

2.服务器的电路板间信号的传输质量是保证服务器稳定运行的关键,现有技术中,一方面通常采用硬件架构设计对信号的传输质量进行提升,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且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很少采用软件架构对信号的传输进行优化,这种方法缺少一定的校验流程,将会导致信号的质量、正确性和传输效率不被控制,最终影响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是现有的板间信号质量提升方法无法保证服务器稳定运行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信号收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设置第一数据格式,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获取输入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一校验字;
6.配置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和累加算法,基于所述双向缓存模块、所述编码模块和所述累加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校验字进行处理,得到含有第一计数值的第一数据包;
7.设置数据阈值和计数差值,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时,基于所述数据阈值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基于所述数据包传输指令、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计数差值执行数据包重传操作;
8.当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时,获取第二校验字和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二校验字设定校验结果,基于所述校验结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一计数值执行反馈重传操作。
9.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一校验字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10.提取所述输入信号的信号数据,按照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将所述信号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
11.调用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所述第一数据对应的所述第一校验字。
12.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基于所述双向缓存模块、所述编码模块和所述累加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校验字进行处理,得到含有第一计数值的第一数据包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13.通过发送端的所述双向缓存模块将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得到待
编码数据包;
14.通过所述累加算法生成与所述待编码数据包对应的所述第一计数值,通过所述发送端的所述编码模块对所述待编码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待发送数据包;
15.将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待发送数据包整合,得到所述第一数据包。
1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基于所述数据阈值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17.检测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已发送数据值,当所述已发送数据值达到所述数据阈值时,获取所述数据包传输指令。
18.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数据包重传操作包括:
19.基于所述计数差值和所述第一计数值生成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
20.识别所述数据包传输指令所对应的第四计数值;
21.当所述第四计数值与所述第二计数值匹配时,发送含有所述第二计数值的第三数据包;
22.当所述第四计数值与所述第一计数值匹配时,发送含有所述第一计数值或所述第三计数值的第四数据包。
23.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获取第二校验字和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二校验字设定校验结果的步骤进一步包括:
24.判断收到的第一数据包中是否含有所述第一计数值,若是,则获取所述第二数据包,并通过接收端的所述编码模块对所述第一数据包进行解码,调用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解码后的第一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所述第二校验字;
25.判断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二校验字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成功;若不匹配,则设定所述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
26.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反馈重传操作包括:
27.提取所述第二数据包的第五计数值,获取与所述第一计数值对应的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第三计数值;
28.当所述校验结果为所述校验成功时,判断所述第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第三计数值匹配;若匹配,则基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编码模块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若不匹配,则发送与所述第一计数值对应的数据包确认指令;
29.当所述校验结果为所述校验失败时,判断所述第五计数值是否与所述第一计数值匹配;若匹配,则基于所述接收端的所述编码模块对所述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若不匹配,则基于所述第五计数值、所述第二计数值和所述第三计数值执行后备重传操作。
30.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后备重传操作包括:
31.识别所述第五计数值;
32.若所述第五计数值与所述第二计数值匹配,则发送与所述第二计数值对应的所述数据包确认指令;
33.若所述第五计数值与所述第三计数值匹配,则发送与所述第一计数值对应的数据包重传指令。
3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包括:
35.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数据包重传模块和反馈重传模块;
36.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数据格式,并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算法,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获取输入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一校验字;
37.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配置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和累加算法,并基于所述双向缓存模块、所述编码模块和所述累加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校验字进行处理,得到含有第一计数值的第一数据包;
38.所述数据包重传模块用于设置数据阈值和计数差值,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时,所述数据包重传模块基于所述数据阈值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并基于所述数据包传输指令、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计数差值执行数据包重传操作;
39.所述反馈重传模块用于当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时,获取第二校验字和第二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二校验字设定校验结果,所述反馈重传模块基于所述校验结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一计数值执行反馈重传操作。
4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信号收发方法的步骤。
4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42.1、本发明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可以实现通过软件硬件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板间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并且通过校验机制对多种链路的异常情况做出的后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最终提高了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
43.2、本发明所述的信号收发系统,可以通过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数据包重传模块和反馈重传模块的相互配合,进而实现通过软件硬件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板间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并且对多种链路的异常情况做出的后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最终提高了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
44.3、本发明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实现引导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数据包重传模块和反馈重传模块进行配合,进而实现通过软件硬件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板间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并且对多种链路的异常情况做出的后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最终提高了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并且有效的提升了所述信号收发方法否可操作性。
附图说明
4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信号收发方法的流程图;
47.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信号收发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48.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现有技术中发送端的架构图;
49.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信号收发方法中发送端的架构图;
50.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所述的信号数据流运行结果对比表;
51.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信号收发系统的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5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53.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54.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数据格式”、“循环冗余校验算法”、“校验字”、“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累加算法”、“数据包传输指令”、“数据阈值”、“计数差值”、“数据包重传操作”、“反馈重传操作”、“相关联计数值”、“数据包确认指令”、“数据包重传指令”、“处理模块”、“数据包重传模块”、“反馈重传模块”应做广义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lvds(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 ling),是低电压差分信号;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是循环冗余检查;ping

pong,是双向缓冲操作。
57.实施例1
5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收发方法,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59.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所描述的信号收发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中电路板间lvds信号的传输;在该应用场景下,服务器需要长时间高效率处理大批量的数据,而此时需要服务器电路板间的信号进行高效率且稳定的传输;因此,需要一种可以提升信号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的信号收发方法;对应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会考虑在硬件设计上对信号的收发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和优化,而硬件设计的成本较高,适配性较差,且局限性较大,且硬件设计通常存在寿命期限,无法一直以高质量的状态应用于服务器;因此,需要从软件方面对信号的收发方法进行设计;对应的,现有技术中对于软件层面的优化设计较少,普遍的优化方式仅荣国8b/10b的数据传输方式对信号进行处理,这提高了信号的传输质量,但无法保证信号的正确性和传输效率;故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从软件和硬件结合的角度考虑,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决:
60.s100、设置第一数据格式,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算法,获取输入信号,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一校验字;
61.步骤s100具体包括:
62.s110、提取输入信号的信号数据,该信号数据为输入的lvds信号中携带功能性数据的有效信号数据,例如触发参数、启动参数等等;按照第一数据格式将信号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格式为4b数据包头,对应的将信号数据增加4b的数据包头,得到8kb的第一数据;
63.s120、调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字;在本实施例中,循环冗余校验算法为crc运算的触发算法,对应的,对第一数据进行
crc运算,得到与第一数据对应的crc校验码:cr c_第一数据,该校验码即为上述第一校验字;
64.此步骤中,首先对信号进行预处理,便于后续的双向存储以及编码操作。
65.s200、配置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和累加算法,基于所述双向缓存模块、所述编码模块和所述累加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校验字进行处理,得到含有第一计数值的第一数据包;
66.步骤s200具体包括:
67.为了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基于幅值加重的思想,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配置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和累加算法;
68.对应的,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构造和处理逻辑均对应,在本实施例中,编码模块为8b/10b编码模块;
69.为了在保证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保证信号传输的效率,通过上述步骤构建的链路和该算法对数据的收发进行处理:
70.s210、通过发送端的双向缓存模块将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得到待编码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将步骤s120中生成的第一校验字续写至第一数据,即将其整合存储,得到待编码数据包;该待编码数据包为8200b的数据包;
71.s220、通过累加算法生成与待编码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计数值,通过发送端的编码模块对待编码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待发送数据包;
72.s230、将第一计数值和待发送数据包整合,得到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中,包含有包头的第一计数值、有效数据以及第一校验字;对应的,每生成一次待发送数据包,按照累加算法生成第一计数值;即若当前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一计数值为n,则上次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二计数值为n

1,下次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第三计数值为n 1;对应的,累加算法中各个计数值的差值包括但不限于1;
73.在本实施例中,在此解释双向缓存模块:双向缓存模块中配置有双向缓存空间,双向缓存空间为两个相同的存储空间,在数据包存储时,将数据包按照8kb的存储格式复制为两份并分别存储至存储空间;在数据包发送时,比如,第二计数值n

1所对应的数据包是第一空间中读取发送的,则对应的第一计数值n所对应的数据包则通过第二空间发送;此时第一空间中n所对应的数据包可以作为重传备份所使用;在数据包接收时,存储至接收端的双向缓存空间中,同样按照上述逻辑进行读取。
74.通过本步骤,结合双向缓冲模块的操作,即ping

pong操作,在保证第一步的传输质量下,进一步提升了传输效率。
75.s300、设置数据阈值和计数差值,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时,基于所述数据阈值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基于所述数据包传输指令、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计数差值执行数据包重传操作;
76.步骤s300具体包括:
77.s310、检测第一数据包的已发送数据值,当已发送数据值达到数据阈值时,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在本实施例中,计数值的操作是通过在lvds的传输控制软件的软件协议中进行配置的,其计数范围可设置,一般设置为0~15;对应的,数据包传输指令也是和计数值相对应的;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阈值为8100,即当数据包中已发送完第8100个有效数据时,
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数据包传输指令包括:重传指令和确认指令;重传指令代表需要重新发送对应的数据包;确认指令代表之前对应的数据包确认异常,需要重新确认;
78.s320、数据包重传操作包括:基于计数差值和第一计数值生成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计数差值根据累加算法进行设置,应等于累加算法中的累加值;识别数据包传输指令所对应的第四计数值,该第四计数值可为第一至第三计数值中的任一值;当第四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匹配时,发送含有第二计数值的第三数据包;当第四计数值与第一计数值匹配时,发送含有第一计数值或第三计数值的第四数据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计数值、第二计数值、第三计数值在步骤s230中已举例,分别为n、n

1和n 1;对应的,第四计数值为步骤s310中提及的数据包传输指令所对应的待比对计数值,故:当该第四计数值为n

1时,代表该指令与n

1所对应的数据包相关,且说明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的传输链路正确无异常,故根据该指令对于n

1数据包进行发送;当该第四计数值为n时,代表该指令与n所对应的数据包相关,而此时不可能发送n 1所对应的数据包,故此时需要根据指令的具体内容采取对应操作,若该指令是关于确认n所对应的数据包,则发送与n 1对应的数据包至接收端,若该指令是关于重传n所对应的数据包,则发送与n对应的数据包至接收端;对应的,上述情况为收到指令后的措施,若未收到指令时,则考虑可能是因为n

1所对应的数据包发送失败,故重新发送n

1所对应的数据包。
79.通过此步骤,对传输过程中,在信号发送时可能出现的系统异常情况做出了对应的处理,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80.s400、当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时,获取第二校验字和第二数据包,基于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二校验字设定校验结果,基于所述校验结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一计数值执行反馈重传操作。
81.步骤s400具体包括:
82.s410、考虑到需要保证在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无误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反馈重传操作,故判断收到的第一数据包中是否含有第一计数值,若是,则代表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包和计数正确,故获取第二数据包,并通过接收端的编码模块对第一数据包进行解码,调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解码后的第一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校验字;对应的,解码还是通过8b/10b的方式,通过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再次校验处理,得到第二校验字,crc_new;对应的,第二校验字为第一校验字的比对基准;
83.s420、判断第一校验字和第二校验字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设定校验结果为校验成功;若不匹配,则设定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该步骤中,仅做普通的校验,而校验结果则成为反馈重传操作中的一种触发条件;
84.s430、对应的,反馈重传操作包括:提取第二数据包的第五计数值,获取与第一计数值对应的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该第一计数值、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在上述步骤中已举例,在此不过多赘述;对应的第五计数值为第二数据包中提取出的与数据包本身对应的计数值,可能为以上任一计数值中的一个,故根据校验结果和上述多个计数值进行反馈重传操作,来解决不同的系统异常情况;
85.具体的,当校验结果为校验成功时,判断第五计数值是否与第三计数值匹配,即第五计数值是否为n 1;若匹配,则是,说明n所对应的第一数据包传输正常,故基于接收端的双向缓存模块对该第五计数值所对应的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再次进行crc运算校验、比
对校验字;若不匹配,则说明不是,即当第五计数值为n和n

1中任一值时,需要发送与第一计数值,即n所对应的数据包确认指令,来对n所对应的数据包传输状态进行确认;
86.具体的,当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时,判断第五计数值是否与第一计数值匹配;若匹配,则说明第五计数值为n,说明校验失败后,重传了n所对应的数据包,逻辑正确,故基于接收端的编码模块对该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再次进行crc运算校验、比对校验字;若不匹配,则根据第五计数值、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执行后备重传操作;
87.s431、后备重传操作包括:若第五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匹配,即第五计数值为n

1,则说明n之前的n

1所对应的数据包存在异常,故发送与第二计数值,即n

1所对应的数据包确认指令;若第五计数值与第三计数值匹配,即第五计数值为n 1,则代表系统出现跳过错误,则需要重新发送与第一计数值,即n 1所对应的数据包重传指令。
88.通过本步骤,可以使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产生了一种数据对齐处理操作,确保每一次发送和接收的数据是匹配的,同时再次保证每次的数据校验字是正确的,最终,避免了数据丢包、数据遗失、数据错发的情况。
8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对于本方法在实际的信号传输过程中进行了测试,经过本方法的架构设计发现有效的降低了信号传输中的误码率,且对于带宽的损耗在可允许的范围内,具体的信号数据流运行结果对比表如图5所示;同时,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板间信号传输,同样还可以应用于低速线和高速线的数据流传输中。
90.通过本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最终通过软硬设计结合的方式,提升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传输质量、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且这种设计的成本低,仅需要在软件上搭建架构,在硬件上搭建少量模块即可,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器运行的稳定性,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91.实施例2
9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收发系统,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数据包重传模块和反馈重传模块;其中,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均有两个,且分别设置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两端的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二处理模块分别执行相对称的逻辑操作;例如,位于发送端的第二处理模块对于数据进行了编码操作,则位于接收端的第二处理模块进行解码操作,上述举例仅作说明,具体操作根据下述系统的具体操作逻辑进行;对应的,数据包重传模块位于发送端,反馈重传模块位于接收端;
93.所述信号收发系统中,第一处理模块用于设置第一数据格式,并配置循环冗余校验算法,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获取输入信号,并基于所述第一数据格式和所述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所述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第一数据和第一校验字;
94.具体的,第一处理模块提取输入信号的信号数据,并按照第一数据格式将信号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第一处理模块调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第一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与第一数据对应的第一校验字。
95.所述信号收发系统中,第二处理模块用于配置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和累加算法,并基于所述双向缓存模块、所述编码模块和所述累加算法对所述第一数据和所述第一校验字进行处理,得到含有第一计数值的第一数据包;
96.具体的,第二处理模块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配置双向缓存模块、编码模块和累加算法;第二处理模块通过发送端的双向缓存模块将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一数据存储,得到待编码数据包;第二处理模块通过累加算法生成与第二数据对应的第一计数值,并
通过发送端的编码模块对待编码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编码,得到待发送数据包;第二处理模块将第一计数值和待发送数据包整合,得到第一数据包。
97.所述信号收发系统中,数据包重传模块用于设置数据阈值和计数差值,当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时,所述数据包重传模块基于所述数据阈值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并基于所述数据包传输指令、所述第一计数值和所述计数差值执行数据包重传操作;
98.具体的,数据包重传模块检测第一数据包的已发送数据值,当已发送数据值达到数据阈值时,数据包重传模块获取数据包传输指令;数据包重传模块基于计数差值和第一计数值生成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并识别数据包传输指令所对应的第四计数值;当第四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匹配时,数据包重传模块发送含有第二计数值的第三数据包;当第四计数值与第一计数值匹配时,数据包重传模块发送含有第一计数值或第三计数值的第四数据包。
99.所述信号收发系统中,反馈重传模块用于当收到所述第一数据包时,获取第二校验字和第二数据包,并基于所述第一校验字和所述第二校验字设定校验结果,所述反馈重传模块基于所述校验结果、所述第二数据包和所述第一计数值执行反馈重传操作。
100.具体的,反馈重传模块判断收到的第一数据包中是否含有第一计数值,若是,则代表接收端收到的数据包和计数正确,故反馈重传模块获取第二数据包,并控制接收端的编码模块对第一数据包进行解码,反馈重传模块调用循环冗余校验算法对解码后的第一数据包进行处理,得到第二校验字;反馈重传模块判断第一校验字和第二校验字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设定校验结果为校验成功;若不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设定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
101.具体的,反馈重传操作包括:反馈重传模块提取第二数据包的第五计数值,并获取与第一计数值对应的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当校验结果为校验成功时,反馈重传模块判断第五计数值是否与第三计数值匹配;若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控制接收端的双向缓存模块对该第五计数值所对应的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再次进行crc运算校验、比对校验字;若不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发送与第一计数值对应的数据包确认指令;
102.具体的,当校验结果为校验失败时,反馈重传模块判断第五计数值是否与第一计数值匹配;若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控制接收端的编码模块对该第二数据包进行处理,并再次进行crc运算校验、比对校验字;若不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根据第五计数值、第二计数值和第三计数值执行后备重传操作;
103.具体的,后备重传操作包括:若第五计数值与第二计数值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发送与第二计数值对应的数据包确认指令;若第五计数值与第三计数值匹配,则反馈重传模块重新发送与第一计数值对应的数据包重传指令。
104.同时,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不仅可以应用于板间信号传输,同样还可以应用于低速线和高速线的数据流传输中。
105.通过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系统,通过各个模块的相互配合,最终实现以软硬设计结合的方式,提升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传输质量、传输效率和稳定性,且这种设计的成本低,仅需要模块操作时,在软件上搭建架构,在硬件上搭建少量模块即可,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器运行的稳定性,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106.实施例3
10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
108.所述存储介质用于储存将上述实施例1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实现所用的计算机软件指令,其包含用于执行上述为所述信号收发方法所设置的程序;具体的,该可执行程序可以内置在实施例2所述的信号收发系统中,这样,信号收发系统就可以通过执行内置的可执行程序实现所述实施例1所述的信号收发方法。
109.此外,本实施例具有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可读存储介质的任意组合,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电、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以上任意组合。
110.区别于现有技术,采用本技术一种信号收发方法、系统及介质可以通过本方法中设计的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架构,提升板间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效率,并且对多种链路的异常情况做出的后备处理,进一步提高了信号的可靠性,通过本系统为本方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最终提高了服务器的运行稳定性。
111.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11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11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