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1-10-16 10:41: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子设备 模组 摄像头


1.本技术属于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具有摄像功能的移动终端内部,大部分在安装摄像头时,都是通过采用平整设计,在摄像头受到冲击时,镜头主要承受上下方向的外力产生上下窜动,由于接收的外力会全部传递到底座上,极易产生底座变形,从而导致内部结构发生损坏,影响移动终端的正常拍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通过将镜头安装在底座上,通过较为倾斜的装配面进行装配,在摄像头模组整体受到冲击时,可以有效将受力方向分为沿第一装配面和垂直于第一装配面的两个分力,可有效降低底座的垂直方向的受力,提高摄像头模组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第一装配面;镜头,镜头的筒体朝向底座的一端设有第二装配面,感光芯片,感光芯片设置于底座上且与镜头的光轴方向垂直;其中,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与感光芯片之间具有预设夹角,镜头的筒体与底座之间通过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的抵接实现装配。
6.根据本技术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实施例,包括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的镜头以及感光芯片,底座用于为镜头提供支撑和稳固作用,镜头则用于拍摄。具体地,在底座上设置第一装配面,镜头的筒体上设有第二装配面,在将镜头安装至底座上时,主要是通过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的配合实现的,当镜头受到冲击时,通过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之间的配合,可将所受到的外力向底座进行传递,通过限制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中的至少一个倾斜设置,可使得接收到外力时可进行分解,对底座较为直接的分力较小,减少对底座的变形影响,从而在将感光芯片设置在底座上时,可有效对感光芯片进行保护,当然也便于对底座内的其他结构进行保护,例如滤光片、传感器、电路板等结构,极大地提高摄像头模组的使用寿命。
7.其中,感光芯片设置在于镜头的光轴方向垂直的位置上,可使得经过镜头射入的光线可全部被感光芯片接收,以保证成像效果。
8.需要说明的,通过限制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中的一个或二者与镜头的光轴方向不平行,在摄像头模组整体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一般是垂直于镜头的表面,也即通常情况下,所收到的冲击力与光轴方向相平行,故而通过上述将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进行不平行的设置,可将收到的外力分为不同方向的分力,以减少底座对镜头的直接冲击。
9.其中,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可以部分贴合,也可以整体全部贴合。
10.进一步地,第一装配面与第二装配面相平行。
11.通过限制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相互平行,在装配时,可增大镜头和底座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的接触更为贴合,从而也利于提高在装配时收到外力时,承受外力的均匀性。
12.进一步地,底座具体包括:座体;安装座,设于座体上,安装座朝向镜头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装配面。
13.底座主要包括座体以及设置在座体上的安装座,座体可用于在内部设置如滤光片等光学结构,或是电路板等电子结构,具体地,在安装座设置在座体上时,安装座的一侧形成用于与镜头进行配合的第一装配面,另一侧则用于与座体进行配合。
14.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安装座安装在座体上,为了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安装座的形状可与座体的形状相适配。
15.其中,安装座与座体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是通过胶进行粘接,只要能将座体安装在安装座上即可。
1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缓冲件,设于安装座和座体之间,第一缓冲件的形状与安装座的形状相适配。
17.通过在安装座和座体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可使得对传递至座体结构上的力予以削弱吸收,特别地,由于第一缓冲件的形状与安装座的形状相适配,可使得在受到外力时,通过第一缓冲件将外力进行吸收,极大地提高对外力的削弱效果。
18.其中,第一缓冲件的材质可以为海绵、泡沫、弹簧或是其他可吸收外力的材料。
19.进一步地,座体上设有向远离镜头的一侧凹陷的安装槽,第一缓冲件和安装座设于安装槽内,第一缓冲件朝向安装槽的一侧的壁面形状,与安装槽的槽底和槽壁的形状相适配。
20.通过在座体上设置安装槽,将第一缓冲件和安装座设置在安装槽内,具体地,安装槽设置在座体上,且安装槽是向远离镜头的一侧凹陷的,以便于将第一缓冲件和安装座均容纳在内。
21.需要补充的是,第一缓冲件的外壁面的形状和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第一缓冲件可较为充实的填充在安装槽内,以利于得到较为稳固的支撑,同时也尽可能地将外力吸收后剩余较小的外力传递至安装槽上,减少对底座的影响。
22.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第二装配面的投影位于第一装配面的投影内。
23.通过限制第二装配面和第一装配面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叠,具体地,第二装配面的投影位于第一装配面内,换言之,呈倾斜状的第二装配面可完整的落入到第一装配面内,以便于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将第一装配面的尺寸较大,可提供第二装配面发生冲击时可能产生的位移,以便于通过位移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减少对底座的影响。
24.进一步地,第二装配面的一端与第一装配面的一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装配面的另一端与第一装配面的另一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25.通过限制第二装配面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装配面的两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均存在一定的距离,也即第二装配面位于第一装配面内,两端均存在一定的尺寸余量,更
利于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时,镜头向第二装配面的两端发生延伸,可提供第二装配面发生冲击时可能产生的位移,以便于通过位移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减少对底座的影响。
26.进一步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27.通过限制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使得镜头和底座的装配较为居中,换言之,呈倾斜状的第一装配面的中心与第二装配面的中心对齐。
28.进一步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范围为0.1mm~0.2mm。
29.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缓冲件,设于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之间。
30.通过在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之间设置第二缓冲件,可使得在镜头向底座传递外力时,对传递的外力进行吸收削弱,可以理解,在镜头收到外力时,力的传播主要是依次通过第一装配面、第二缓冲件、第二装配面、第一缓冲件,最终传递至底座上的,通过在两个装配面之间形成初步缓冲,通过二次缓冲,可进一步地降低底座所受到的外力,提高防冲击能力。
31.进一步地,第二缓冲件设于第一装配面上;和/或第二缓冲件设于第二装配面上。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设置在第一装配面上,第二缓冲件与第一装配面之间可通过液体胶或固体胶进行粘接。
3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设置在第二装配面上,第二缓冲件与第二装配面之间可通过液体胶或固体胶进行粘接。
3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同时设置在第一装配面和第二装配面上,第二缓冲件与第一装配面之间,以及第二缓冲件与第二装配面均通过液体胶或固体胶进行粘接。
3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实施例,包括:设备本体;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设于设备本体上。
36.通过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摄像头模组,其中,通过将摄像头模组设置在设备本体,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的通讯、显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由于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37.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被用户使用的设备。
3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9.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坡角示意图;
41.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2.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受力分析结构示意图;
43.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4.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头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45.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46.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47.100:摄像头模组;102:底座;1022:第一装配面;1024:座体;1025:安装槽;1026:安装座;104:镜头;1042:第二装配面;106:第一缓冲件;108:第二缓冲件;110:感光芯片;200:电子设备;210:设备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9.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5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1.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摄像头模组主要用于电子设备,如手机等移动终端、可穿戴式设备、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移动计算机、掌上游戏机、录像机和摄录机等等。当然,也可以不限于电子设备,而应用于其他需要随机纹理的设备。
52.下面参照图1至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100和电子设备200。
53.如图1至图7所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出摄像头模组100的实施例,包括底座102、安装在底座102上的镜头104以及感光芯片110,底座102用于为镜头104提供支撑和稳固作用,镜头104则用于拍摄。具体地,在底座102上设置第一装配面1022,镜头104上设有第二装配面1042,在将镜头104安装至底座102上时,主要是通过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的配合实现的,当镜头104受到冲击时,通过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之间的配合,可将所受到的外力向底座102进行传递,通过限制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中的至少一个倾斜设置,可使得接收到外力时可进行分解,对底座102较为直接的分力较小,减少对底座102的变形影响,从而在将感光芯片110设置在底座102上时,可有效对感光芯片110进行保护,当然也便于对底座102内的其他结构进行保护,例如滤光片、传感器、电路板等结构,极大地提高摄像头模组100的使用寿命。
54.其中,感光芯片110设置在于镜头104的光轴方向垂直的位置上,可使得经过镜头104射入的光线可全部被感光芯片110接收,以保证成像效果。
55.需要说明的,通过限制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中的一个或二者与镜头104的光轴方向不平行,在摄像头模组100整体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一般是垂直于镜头104的表面,也即通常情况下,所收到的冲击力与光轴方向相平行,故而通过上述将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进行不平行的设置,可将收到的外力分为不同方向的分力,以减少
底座102对镜头104的直接冲击。
56.其中,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可以部分贴合,也可以整体全部贴合。
57.进一步地,第一装配面1022与第二装配面1042相平行。
58.通过限制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相互平行,在装配时,可增大镜头104和底座102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二者的接触更为贴合,从而也利于提高在装配时收到外力时,承受外力的均匀性。
5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底座102具体包括:座体1024;安装座1026,设于座体1024上,安装座1026朝向镜头104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装配面1022。
60.底座102主要包括座体1024以及设置在座体1024上的安装座1026,座体1024可用于在内部设置例如滤光片等光学结构,或是电路板等电子结构,具体地,在安装座1026设置在座体1024上时,安装座1026的一侧形成用于与镜头104进行配合的第一装配面1022,另一侧则用于与座体1024进行配合。
6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安装座1026安装在座体1024上,为了提高二者的连接强度,安装座1026的形状可与座体1024的形状相适配。
62.其中,安装座1026与座体1024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是通过胶进行粘接,只要能将座体1024安装在安装座1026上即可。
63.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还包括:第一缓冲件106,设于安装座1026和座体1024之间,第一缓冲件106的形状与安装座1026的形状相适配。
64.通过在安装座1026和座体1024之间设置第一缓冲件106,可使得对传递至座体1024结构上的力予以削弱吸收,特别地,由于第一缓冲件的形状与安装座1026的形状相适配,可使得在受到外力时,通过第一缓冲件106将外力进行吸收,极大地提高对外力的削弱效果。
65.其中,第一缓冲件106的材质可以为海绵、泡沫、弹簧或是其他可吸收外力的材料。
66.进一步地,座体1024上设有向远离镜头104的一侧凹陷的安装槽1025,第一缓冲件106和安装座1026设于安装槽1025内,第一缓冲件106朝向安装槽1025的一侧的壁面形状,与安装槽1025的槽底和槽壁的形状相适配。
67.通过在座体1024上设置安装槽1025,将第一缓冲件106和安装座1026设置在安装槽1025内,具体地,安装槽1025设置在座体1024上,且安装槽1025是向远离镜头104的一侧凹陷的,以便于将第一缓冲件106和安装座1026均容纳在内。
68.需要补充的是,第一缓冲件106的外壁面的形状和安装槽1025的形状相适配,以使得第一缓冲件106可较为充实的填充在安装槽1025内,以利于得到较为稳固的支撑,同时也尽可能地将外力吸收后剩余较小的外力传递至安装槽1025上,减少对底座102的影响。
69.进一步地,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第二装配面1042的投影位于第一装配面1022的投影内。
70.通过限制第二装配面1042和第一装配面1022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投影存在重叠,具体地,第二装配面1042的投影位于第一装配面1022内,换言之,呈倾斜状的第二装配面1042可完整的落入到第一装配面1022内,以便于在受到冲击时,通过将第一装配面1022的尺寸较大,可提供第二装配面1042发生冲击时可能产生的位移,以便于通过位移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减少对底座102的影响。
71.进一步地,第二装配面1042的一端与第一装配面1022的一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装配面1042的另一端与第一装配面1022的另一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
72.通过限制第二装配面104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装配面1022的两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平面上均存在一定的距离,也即第二装配面1042位于第一装配面1022内,两端均存在一定的尺寸余量,更利于受到不同方向的冲击时,镜头104向第二装配面1042的两端发生延伸,可提供第二装配面1042发生冲击时可能产生的位移,以便于通过位移抵消一部分冲击力,减少对底座102的影响。
73.进一步地,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相等。
74.通过限制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使得镜头104和底座102的装配较为居中,换言之,呈倾斜状的第一装配面1022的中心与第二装配面1042的中心对齐。
75.进一步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的范围为0.1mm~0.2mm。
76.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第二缓冲件108,设于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之间。
77.通过在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之间设置第二缓冲件108,可使得在镜头104向底座102传递外力时,对传递的外力进行吸收削弱,可以理解,在镜头104收到外力时,力的传播主要是依次通过第一装配面1022、第二缓冲件108、第二装配面1042、第一缓冲件106,最终传递至底座102上的,通过在两个装配面之间形成初步缓冲,通过二次缓冲,可进一步地降低底座102所受到的外力,提高防冲击能力。
78.进一步地,第二缓冲件108设于第一装配面1022上;和/或第二缓冲件108设于第二装配面1042上。
7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108设置在第一装配面1022上,第二缓冲件108与第一装配面1022之间可通过液体胶或固体胶进行粘接。
8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108设置在第二装配面1042上,第二缓冲件108与第二装配面1042之间可通过液体胶或固体胶进行粘接。
8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108同时设置在第一装配面1022和第二装配面1042上,第二缓冲件108与第一装配面1022之间,以及第二缓冲件108与第二装配面1042均通过液体胶或固体胶进行粘接。
82.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设备本体210和摄像头模组100,其中,通过将摄像头模组100设置在设备本体210,以便于实现电子设备200的通讯、显示等基本功能,在此基础上,由于电子设备200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摄像头模组100,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83.其中,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或其他可被用户使用的设备。
8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通过修改镜头底部以及对应底座位置的受力面,将原本平面受力模式,改为斜面受力模式,使得来自镜头的冲击力不完全在同一个垂直向下的方向,从而实现力量分散,同时在斜坡块与底座之间增加l型缓冲材料,以缓冲分散到水平、垂直方向的冲击力,提高摄像头模组抗冲击能力,且有机会做矮镜头后焦,实现更薄的模组方案。
85.其中,上述具体实施例主要包括下述几个改进点:1、力量分散设计,修改镜头底部以及对应底座位置的受力面,将原本平面受力模式,改为斜面受力模式,使得来自镜头的冲击力不完全在同一个垂直向下的方向,从而实现力量分散的设计;2、力量缓冲设计,在底座的斜坡底部,增加l型缓冲层的设计,使得斜坡层分散的力量,分别在水平与垂直两个方向进行缓冲。
86.上述模组设计,如图1所示,镜头底部的黑料(即镜头104的第二装配面1042)采用斜坡设计,外部坡面朝镜头外面,而镜头斜坡位置下面对应的底座位置(即底座102的第一装配面1022),同样采用斜坡设计,坡面朝镜头方向。
87.镜头与对应底座的斜坡来平行设计,即倾斜设计角度相同,与垂直面的角度在30
°
~80
°
之间,一般设计为45
°
~60
°
,坡角定义如图2所示,存在30
°
和60
°
两种可能。
88.镜头斜坡中心与底座斜坡中心对齐并使得镜头斜坡完整落入到底座的斜坡内,为实现此设计,底座斜坡宽度需单边超出镜头斜坡d的距离(如图3所示),d大于或等于组装公差,一般为0.1mm~0.2mm进行设计。
89.改善后的受力分析如图4所示,来自镜头的冲击力f通过斜坡被分散成接地力f1及摩擦力f2,f1与f2的全力等于f,此时,冲击力不在单一方向的垂直向下,而是分别往f1和f2两个方向进行分散,从而让底座的垂直向受力得到分散减少。
90.如图6所示,第一缓冲件106为l型缓冲介质(包泡棉胶、软硅胶等软性材质),先通过强力胶水将其与座体1024粘牢,然后第一缓冲件106与安装座1026通过强力胶粘牢,l型缓冲层用于缓冲来自f及f1分力所来的冲击,最终使得模组抗冲击的能力更强。
91.通过上述实施例,将来自镜头的冲击力进行分散,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抗冲击能力,特别是针对像素越来越高、体积重量越来越大的摄像头模组;由于底座抗冲击能力变强,底座受撞击时的变形缩小,可以将镜头与底座、滤光片与感光芯片之间的设计距离缩小,从而设计出尺寸更矮的摄像头方案。
92.根据本技术的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的实施例,通过将镜头安装在底座上,通过较为倾斜的装配面进行装配,在摄像头模组整体受到冲击时,可以有效将受力方向分为沿第一装配面和垂直于第一装配面的两个分力,可有效降低底座的垂直方向的受力,提高摄像头模组整体的抗冲击能力。
9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94.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