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及一种餐盒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08: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鲜食 贩卖 包含 油料 装载


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贩卖机,具体涉及一种鲜食现煮贩卖装置,还涉及一种包含装载包含油料鲜食的餐盒。


背景技术:

2.火锅是大家所喜欢的美食,但是由于其烹饪条件要求很高,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现在虽然有“方便火锅”等产品,不过依然需要用户自己操作和较长时间的等待,用户体验不好。现在的自动贩卖机设置有货架和出货柜,通过在自动贩卖机的操作面板上输入信息,自动贩卖机根据客户的指令对货架上的货物出仓,客户从出货柜中拿取货物,但是针对目前可现煮的鲜食类,例如装有油脂这类的鲜食食材如“方便火锅”的自动贩卖机依然处于空缺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方便获取现煮的鲜食方便餐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针对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能方便进行现煮的餐盒。
4.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提供了一种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包括冷藏部、烹饪部和传动调配组件;上述冷藏部用于存储鲜食;上述烹饪部用于接收冷藏部输出的鲜食并对鲜食加热;上述冷藏部和烹饪部通过隔板隔开,上述隔板配置有可开闭的活动门;上述传动调配组件包括框架和移动平台;上述框架设置于冷藏部内,上述移动平台用于根据指令可移动的设置于框架上;上述移动平台包含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述第一工位为移动平台移动预定位置后接收鲜食,上述第二工位为移动平台经过第一工位后移动至上述活动门一侧;上述隔板的一侧设置有注水部,上述注水部包括出水端,该出水端用于在第二工位下向移动平台上的鲜食注水;上述移动平台设置有用于将注水后的鲜食通过活动门传输到烹饪部的传输部件。
5.完成一定量的灌水或注水完毕后,通过传输部件将装载鲜食的容器传输至烹饪部,这里的传输部件可以是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传动带,也可以是移动平台上的滚轮,还可以是将推动容器的部件等等,只要能顺利的将装载鲜食的容器传输至烹饪部即可。
6.通过采用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能较为方便获取现煮的鲜食方便餐,不但能够冷藏保存生鲜食材,而且能够立即高效地对食材进行注水和现煮,烹饪完成后将新鲜餐食立即出售给客户,整个过程降低整个餐品的成本,而且餐食及时烹饪,新鲜美味。
7.进一步地是,在对装载鲜食的容器进行注水工作中,如何将水能较为准确注入到容器中,而不溅射到周边,在此对注水部进行了优化的设计,上述注水部还包括出水管,上述出水管下端出口位于上述移动平台上方,上述出水端为出水管下端出口,上述出水端靠近于上述第二工位下的移动平台,使第二工位下的移动平台上的装载鲜食的容器位于移动平台和出水端之间。
8.上述的注水部的水源可以来自于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外接水源,也可以是设置在
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内的水箱,通过泵体将水输送到出水管,输送的通道上配置有控制出水管开闭的开关或阀门,在移动平台移动至第二工位后,根据预设程序,泵体或者出水管的开关、阀门被触发,水从出水管中输出,流入或灌入至装载鲜食的容器中。采用出水管以完成注水工作,可较为有效的防止飞溅的发生,即这里的出水端越靠近上述的容器越好,当然,同时这里的出水管应不能与移动平台或容器发生干涉。
9.进一步地是,在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中因为需要对装载鲜食的容器进行注水工作,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需要采用一种开放或半开放的容器,所以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装载鲜食的餐盒;上述餐盒设置有顶盖,上述顶盖上开有用于与上述出水端对应的开口。
10.进一步地是,上述的冷藏部存储鲜食的区域为了让移动平台能自动根据预设程序到达指定的位置,在本技术的一种设计方案中,优选采用了分布的单独隔间收纳上述的装载鲜食的容器,使移动平台可以较为准确的根据指令移动至单独隔间对应的位置,具体一种方案为:上述冷藏部包括冷藏箱体,上述冷藏箱体内设置存储鲜食的物品架;物品架上设置有多个物品收纳单元,每个上述物品收纳单元均设置有物品输出口。每个物品输出口均可以对应程序设定的一个上述的第一工位,让移动平台接收上述的容器更为可靠、便捷。
11.进一步地是,因为目前在诸多贩卖机中,多依靠待贩卖物品的自重滑出,但是在本输出单元格中,针对本装载鲜食的容器,但本技术的贩卖装置需要进行注水工作,容器应设置为开放或半开放样式,特别是在还包含有油脂的容器,如何能较为平稳、匀速的将容器输送到移动平台上,而不发生较大震动、抖动,防止食材、辅料的散出,抖出等,由此在本技术中采用了一种可能的设计方案,上述物品收纳单元包括物品槽和货架推板,上述货架推板设置于物品槽内;上述物品槽上设置有联动机构,上述货架推板与联动机构传动连接,上述联动机构用于与移动平台上的一驱动装置对接后传动连接,用于使货架推板用于推动存储鲜食的容器到上述第一工位下的移动平台。采用推动的方式而非采用传统的依靠物品自重的方式,将容器推动至移动平台上,针对本需要注水的容器,更加平稳,可以较为有效的防止食材、辅料的散出、撒出。上述的联动机构可以是齿轮和齿条的组合,或者齿轮与履带的组合等等,齿条或履带与货架推板连接,齿轮驱动齿条或履带进行转动,齿轮用于与移动平台上的齿轮对接后啮合,移动平台上的一驱动装置带到联动机构中的齿轮转动。
12.进一步地是,上述联动机构包含板体的机箱,上述机箱上设置有一部件与货架推板连接,用于使货架推板沿物品槽长度方向移动;上述机箱上设置有用于与移动平台的一驱动装置对接后带动货架推板的对接件;上述对接件通过位于机箱内的传动件与货架推板连接。联动机构的通过对接件将动力传递至货架推板,实现货架推板沿物品槽进行前后移动,动力源来自于移动平台上的驱动装置,即完成对接后,如齿轮啮合后,联动机构带动货架推板。
13.这里可以设置一驱动移动平台向对应物品槽靠拢的电机,该电机通过一传动组使移动平台向物品槽靠拢,使移动平台上的一驱动装置带到一驱动齿轮与联动机构中的对接件对接。
14.上述机箱横向间隔排列,机箱之间或机箱、冷藏箱体之间的腔体形成上述物品槽,以合理运用空间形成收纳物品的物品槽。
15.优选的,在一个物品槽中收纳有多个上述的容器时,上述的货架推板设置一个即
可,即在触发联动机构时,货架推板可设置在多容器的队列最后方,联动机构被触发时,位于后方的货架推板推动最后方的容器,整个容器队列向前,直至队列的最前方容器落入到移动平台上。移动平台上可设置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获取重量变化信息后,将电信号分别发送给带动联动机构的驱动装置和使移动平台向联动机构接触靠拢的电机,驱动装置停止运作,使移动平台向联动机构接触靠拢的电机反转,使移动平台退回。之后可通过触发延时信号或者根据预设程序,移动平台开始向出水端位置移动。
16.进一步地是,本移动平台可以采用进行xy方向移动方式,即进行类平面移动的方式进行设计即可,不仅较为节省空间,对程序编制上也较为方便,所以框架可以按该方式进行设置:传动调配组件的框架包括纵向轨道和横向轨道;上述冷藏部内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上述横向轨道通过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纵向轨道上;上述移动平台设置于上述横向轨道上,上述移动平台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上述移动平台通过上述第三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横向轨道上。
17.上述的纵向轨道可以根据冷藏箱的布置,设置在两侧位置,也可以按多列均布在冷藏箱内,横向轨道在纵向轨道可以是丝杠传动的方式进行移动,也可以采用如液压缸、气压缸、齿轮齿条等等进行升降,只要能顺利的、平稳的完成横向轨道在纵向轨道上的升降工作即可,在此可不做过多限制。
18.进一步地是,在移动平台接收上述的容器中,现在传统的方式一般要么是物品之间落入到出货柜中,要么是直接落入到某支撑平台上,但是针对转载有鲜食的容器,特别是开放或白开放的容器,采用目前的方案,明显无法适用,由此本技术为了让移动平台接收到上述容器后,不仅能可靠的接住上述容器,也可以防止接住上述容器后滑出,也防止容器出现较大的摇晃,保障容器被接住后、移动中不会出现滑落的情况。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方案可以按本方式设置:上述移动平台上包括旋转台、护板和推送组件;上述旋转台用于接收并支撑装载鲜食的容器;上述旋转台设置有驱动该旋转台自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或者,旋转台设置有驱动护板绕的旋转台中部位置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上述护板设置于旋转台的一侧边沿上;上述推送组件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上连接有推送板,该推送板用于通过该第一驱动机构将上述装载鲜食的容器推送至烹饪部;上述护板上设置有可用于推送板通过的通槽。这里设置通槽,可以在推动容器中,不会与前述的通槽发生干涉。
19.上述的自转即旋转台可绕其中轴线转动,该中轴线即为旋转台所在平面的一根垂线,该中轴线不一定是旋转台的精准中轴线,亦可以是靠近该旋转台的精准中轴线附近的平行轴线,只要旋转台自转时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即可。如采用护板绕旋转台的中部进行转动,可以是在旋转台上设置环形槽,护板从环形槽中伸出,通过旋转驱动机构让护板沿环形槽移动,还可以是在旋转台上设环形槽,槽内置弹簧,护板下端与弹簧连接,旋转驱动机构对弹簧进行伸缩控制等等。
20.采用可自转的旋转台或可转动的控制上述的护板,护板的采用可简单、可靠的防止上述容器的滑落。运行时,移动平台在第一工位时,护板可以转动到背离物品槽的位置,在移动平台达到上述的第二工位时,护板转动到不与推送板行程发生干涉的其他位置。
21.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可以将护板倾斜设置,使护板呈漏斗状的一侧壁,并且可进一步优化,将护板的底边与上述的容器的底端边沿相匹配,这样使容器落入在旋转台上后,可方便、可靠的对容器在旋转台上进行定位。
22.进一步地是,根据上述餐盒可知,因为需要向该餐盒内进行注水工作,餐盒落入到移动平台上后,不会每次都会在绝对一致的位置,都会有部分微小偏差,但是注入或灌入的水因为会从本餐盒的开口注入,为了让注入的水能较为准确的注入到餐盒内,一般可以将该餐盒的开口扩大,甚至不要顶盖,但是这样,注入的水冲击到餐盒内后会发生溅射,水甚至部分食材会飞溅到餐盒外,对整个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清洁,卫生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防止溅射的情况发生,又需要将开口做的越小越好,对需要注水的开放的餐盒而言,越卫生,也越能防止溅射的情况发生,针对该情况,本技术可以再将餐盒的开口做的足够小的情况下,对餐盒在移动平台上的位置进行精准定位,让出水端的水流能准确的从较小的开口中注入水。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方案可以按以下方式进行。
23.上述移动平台包含有用于驱动该移动平台在框架上进行移动的动力部件;上述鲜食现煮贩卖装置还包括定位补偿装置;上述定位补偿装置包括光电定位检测模块和控制模块;上述光电定位检测模块包含指向第二工位下移动平台的光电传感器,上述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工位下移动平台上餐盒上的顶端反射信号;上述控制模块与上述动力部件电性连接,上述控制模块与光电传感器电性连接,上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顶端反射信号控制上述移动平台,使移动平台上餐盒的开口与出水端上下对齐。
24.本定位补偿装置使上述的餐盒上的开口不仅作为用于注水的通道,也就能让餐盒上的较小的开口作为餐盒在移动平台上的定位基点,通过顶盖上的反射光信号的差异确定开口的具体位置,控制模块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在此对移动平台进行补偿性移动,使在第二工位下的移动平台再次进行微调,使开口与出水端准确对齐,采用该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在对餐盒进行注水过程中,既能实现将开口做的可以足够小,防止溅射,同时也通过该开口准确将开口与出水端对齐,保障注水不会出现灌出道餐盒外。
25.上述的餐盒的顶盖优选的采用平滑、光洁的顶盖,以保障顶盖可靠的作为光电信号反射面进行使用。上述的光电传感器在布置上,优选的采用分布式分布在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内,一种可行的布置方式是,注水部在隔板上设置出水管基座,在基座朝向餐盒的一侧布置光电传感器阵列,该光电传感器阵列用于覆盖餐盒的整个顶盖或顶盖一部分。这里的覆盖可以并非顶盖表面的一平面的覆盖,而是光电传感器射出的多个光点分布在顶盖上,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光电传感器与其他光电传感器的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差异大于程序设定阈值,即一个或多个光电传感器发射的光点未落在餐盒顶盖上而是穿过了开口进入了餐盒内,即将该差异信息反馈到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根据该一个光电传感器的上下对应位置或多个光电传感器的连线图案中心位置确定开口。
26.除了采用分布式布置上述的光电传感器以外,还可以仅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器,将该光电传感器的发射的光柱与出水端靠近或贴近,在光电传感器获取到非顶盖的反射信号时,表示定位准确,即开始进行注水,在获取到顶盖的反射信号时,对移动平台进行横向移动的尝试微调直至获取到非顶盖的反射信号,便开始进行注水工作。同时为了防止该单独的一个光电传感器的光柱被出水管挡住,这里可以将出水管设置为弯管样式。
27.进一步地是,在将容器(即餐盒)送入到上述的移动平台上并完成注水工作后,通过传动调配组件将上述的容器送入到烹饪部。因为注水后的容器中,水与食材、辅料、油料等的混合,不仅在加热过程中会产生水汽,还会产生油烟等易扩散的颗粒悬浮物,并且本贩卖装置的鲜食装载的容器处于开放或半开放状态,所以本技术为了针对此种情况,不仅需
要可靠的对加热过程进行密封,并且产生的油烟等也需要进行处理。所以本技术可采用的一种可能方案可以为:
28.上述烹饪部包括烹饪箱体、可上下升降的升级平台和配置有加热装置的加热箱;上述升降平台的上方承载空间与上述活动门对应;上述加热箱的下端开放,该加热箱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用于使升降平台上升后与加热箱下边沿密封抵接;上述烹饪箱体设置有出餐口,该烹饪箱体设置有与上述出餐口对应的出餐推板,用于使升降平台上的从加热箱下降后执行向出餐口移动的推送动作。
29.上述的加热箱与升级平台采用上下合拢的方式完成密封,并将加热箱作为固定部件,升级平台作为活动部件,运行时方便可靠,对重量较轻的升级平台进行上下活动,也减少驱动设备的负载。上述的加热装置可以采用微波加热,也可以采用发热件热辐射加热等等。
30.在上述的技术方案基础上,上述加热箱上设置有连通到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外的过滤器。
31.为了保障加热箱的清洁,优选的,可以在过滤器上设置引风装置,在加热中、加热后,将加热箱中的水汽、烟气排尽。
32.在加热完成后,加热箱与升降平台上下分离,出餐推板将加热完成后的装载有鲜食的容器推送至出餐口,顾客取餐。
33.在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中,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餐盒,上述餐盒的顶盖上设置有开口,上述开口用于与上述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以及任意一种改进方案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出水端对应,上述开口为设置于顶盖的中部,以方便对整个餐盒进行注水以及对餐盒进行定位。
34.采用本餐盒不仅能较为方便的进行注水工作,也能较好的做到向餐盒注水时,减少食材、水的飞溅。
35.具体的是,上述开口为圆孔或多边形孔,本技术优选的采用圆孔。
36.具体的是,上述顶盖的上板面为平面。
附图说明
3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38.图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整体运行过程示意图;
39.图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传动调配组件示意图;
40.图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外观示图;
41.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冷藏部内部示意图;
42.图5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冷藏部中冷藏箱体及其内部部件的示意图;
43.图6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传动调配组件的示意图;
44.图7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传动调配组件中移动平台准备对接物品槽时的示意图;
45.图8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移动平台的示意图;
46.图9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移动平台从物品槽接收到餐盒的示意图;
47.图10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移动平台达到第二工位上的示意图;
48.图11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移动平台达到第二工位上准备进行注水时的示意图;
49.图12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注水部中水泵和储水桶的示意图;
50.图13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移动平台将餐盒推送进烹饪部的一视角的示意图;
51.图1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移动平台将餐盒推送进烹饪部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52.图15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餐盒进入烹饪部后的示意图;
53.图16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餐盒加热完毕后进行出餐的示意图;
54.图17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餐盒出餐的示意图;
55.图18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定位补偿装置对餐盒运行过程示意图;
56.图19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定位补偿装置对餐盒进行补偿定位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57.图20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定位补偿装置对餐盒进行补偿定位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58.附图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59]1‑
冷藏部、100

冷藏箱体、110

物品架、120

物品槽、130

货架推板、140

联动机构、141

机箱、142

对接件、2

烹饪部、21

控制面板、200

烹饪箱体、210

加热箱、220

升级平台、230

出餐口、240

出餐推板、250

过滤器、3

传动调配组件、310

框架、311

纵向轨道、312

横向轨道、320

移动平台、321

旋转台、322

护板、323

推送组件、324

旋转驱动机构、325

第一驱动机构、326

推送板、327

通槽、3201

伸缩杆、3202

驱动齿轮、3203

传动齿轮、330

动力部件、340

驱动装置、4

餐盒、410

顶盖、411

开口、5

隔板、510

活动门、6

定位补偿装置、610

光电定位检测模块、611

光电传感器、620

控制模块、7

注水部、700

基座、710

出水管、711

出水端、720

储水桶、730

电磁阀、740

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61]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0062]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6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64]
实施例一
[0065]
参照图1至图1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包括冷藏部1、烹饪部2和传动调配组件3。在整个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外部机壳上设置有控制面板,客户根据需要向控制面板21输入信息后,冷藏部1出货,装载鲜食的餐盒4经过注水处理后,被传动调配组件3运输到烹饪部2进行加热,最后经过烹饪部2处理,输出到客户手中。在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中因为需要对装载鲜食的餐盒4进行注水工作,本鲜食现煮贩卖装置需要采用一种开放或半开放的餐盒4,即一种用于装载鲜食的餐盒4,上述餐盒4设置有顶盖410,上述顶盖410上开有用于注水的开口411。这里的开口411优选的设置在顶盖410的中部位置,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多边形孔。
[0066]
如图5,上述的冷藏部1用于存储鲜食,该冷藏部1设置有制冷装置,以保鲜,采用一般冷藏柜冷藏技术即可,本实施例中的冷藏部1可以是多个单独隔间分别收纳上述的餐盒4,也可以通过多列滑轨的方式进行布置。上述烹饪部2用于接收冷藏部1输出的鲜食并对鲜食加热,加热可以采用微波加热,也可以采用发热件热辐射加热等等。
[0067]
上述冷藏部1和烹饪部2通过隔板5隔开,上述隔板5配置有可开闭的活动门510。本活动门510优选的采用上下伸缩或左右伸缩的方式,可通过配置在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内的电机进行驱动,也可以是与传动调配组件3进行联动,即传输上述餐盒4到烹饪部2时传输的执行部件与活动门510进行联动,当然也可以是活动门510设置独立的电机驱动。
[0068]
如图2,上述传动调配组件3包括框架310和移动平台320。上述框架310设置于冷藏部1内,上述移动平台320用于根据指令可移动的设置于框架310上。参照图10、图11,上述移动平台320包含第一工位和第二工位;上述第一工位为移动平台320移动预定位置后接收鲜食,上述第二工位为移动平台320经过第一工位后移动至上述活动门510一侧;上述隔板5的一侧设置有注水部7,上述注水部7包括出水端711,该出水端711用于在第二工位下向移动平台320上的鲜食注水;上述移动平台320设置有用于将注水后的鲜食传输到烹饪部2的传输部件。
[0069]
在运行过程如下:
[0070]
装载鲜食的餐盒4从冷藏部1上移动至第一工位上的移动平台320上后,移动平台320在上述的框架310上进行移动,这里的框架310可以是支撑移动平台320的轨道,也可以是移动平台320通过套装部件套装在杆件上的滑轨,还可以是进行升降和平移的丝杠组等等。
[0071]
在移动平台320在从第一工位离开后成携带装载鲜食的餐盒4移动至上述的第二工位后,注水部7的出水端711开始向装载鲜食的餐盒4中进行灌水或注水,灌水或注水的量提前根据预设程序设定,如通过控制注水部7中配置的开关或阀门。
[0072]
上述的传输部件可以是设置在移动平台320上的传动带,也可以是移动平台320上的滚轮,还可以是将推动餐盒4的部件等等,只要能顺利的将装载鲜食的餐盒4传输至烹饪部2即可。
[0073]
本实施例的鲜食现煮贩卖装置不但能够冷藏保存生鲜食材,立即高效地对食材进行注水和现煮,一条线高效的完成冷藏

注水

烹饪

出餐,将新鲜餐食立即出售给客户,降
低整个餐品的成本。
[0074]
实施例二
[0075]
如图1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在此对注水部7进行了优化的设计,上述注水部7还包括出水管710,上述出水管710下端位于上述移动平台320上方,上述出水端711为上述出水管710下端出口,上述出水端711靠近于上述第二工位下的移动平台320,使第二工位下的移动平台320上的装载鲜食的餐盒4位于移动平台320和出水端711之间。
[0076]
上述的注水部7的水源可以来自于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外接水源,也可以是设置在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内的水箱,通过泵体将水输送到出水管710,输送的通道上配置有控制出水管710开闭的开关或阀门,在移动平台320移动至第二工位后,根据预设程序,泵体或者出水管710的开关、阀门被触发,水从出水管710中输出,流入或灌入至装载鲜食的餐盒4中。采用出水管710以完成注水工作,可较为有效的防止飞溅的发生,即这里的出水端711越靠近上述的餐盒4越好,当然,同时这里的出水管710应不能与移动平台320或餐盒4发生干涉。
[0077]
上述的出水管710可以通过一安装在隔板5上的基座700进行固定,基座700可以是一固定的凸台,也可以是一盘体或柱体,还可以任意美学设计的样式,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龙头。上述的出水管710可以是在基座700上可伸缩的结构,方便进行调整和安装,伸缩可以卷轴的方式进行设置,这里的出水管710可采用一定硬度的硅胶材质,这里的硬度是指能保障出水管710在基座700上能保持一定形态而不轻易的发生扭曲。当然这里的出水管710也可以采用固定在基座700上的固定管,只要能较为集中的将水注入到餐盒内即可。
[0078]
注水部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采用设置一储水桶720、设置在储水桶上的电磁阀730和设置在储水桶侧旁的水泵740,储水桶720、水泵740均可设置在整个鲜食现煮贩卖装置的底端位置,通过设置电磁阀730方便能迅捷的对出水、关水进行反应和切换。
[0079]
实施例三
[0080]
参照图4,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上述冷藏部1包括冷藏箱体100,上述冷藏箱体100内设置存储鲜食的物品架110;物品架110上设置有多个物品收纳单元,每个上述物品收纳单元均设置有物品输出口。这样以方便让移动平台320能自动根据预设程序到达指定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了分布的单独隔间收纳上述的装载鲜食的餐盒4,使移动平台320可以较为准确的根据指令移动至单独隔间对应的位置,使每个物品输出口均可以对应程序设定的一个上述的第一工位,让移动平台320接收上述的餐盒4更为可靠、便捷。上述的物品架110可以是纵向排列在冷藏箱体100内的整块板体结构,也可以是由每个物品收纳单元下底板形成底板阵列,只要能稳固的支撑本技术中的餐盒4即可。
[0081]
实施例四
[0082]
参照图4,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上述物品收纳单元包括物品槽120和货架推板130,上述货架推板130设置于物品槽120内;上述物品槽120上设置有联动机构140,上述货架推板130与联动机构140传动连接,用于使货架推板130用于推动存储鲜食的餐盒4到上述第一工位下的移动平台320。本实施例的联动机构140可以是无动力源的机械部件组合,也可以是电机驱动,也可以液压、气压驱动,只要能将货架推板130进行平稳、均匀的进行移动即可。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140优选的采用无动力源的机械部件组合,并用于与移动平台320上的驱动装置340对接后进行驱动的方式。
[0083]
针对本餐盒4,上述的设置方式能较为平稳、匀速的将餐盒4输送到移动平台320
上,而不发生较大震动、抖动,防止食材、辅料的散出,抖出等。
[0084]
优选的,在一个物品槽120中收纳有多个上述的餐盒4时,上述的货架推板130设置一个即可,即在触发联动机构140时,货架推板130可设置在多餐盒4的队列最后方,联动机构140被触发时,位于后方的货架推板130推动最后方的餐盒,整个餐盒队列向前,直至队列的最前方餐盒4落入到移动平台320上。
[0085]
移动平台320上可设置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获取重量变化信息后,将电信号分别发送给带动联动机构140的驱动装置340和使移动平台320向联动机构140接触靠拢的电机,驱动装置340停止运作,使移动平台320向联动机构140接触靠拢的电机反转,使移动平台320退回,之后可通过触发延时信号或者根据预设程序,移动平台320开始向出水端711位置移动。
[0086]
实施例五
[0087]
在上述的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结合附图5,上述联动机构140包含板体的机箱141,上述机箱141上设置有一部件与货架推板130连接,用于使货架推板130沿物品槽120长度方向移动,上述机箱141上设置有用于与移动平台320的一驱动装置340对接后带动货架推板130的对接件142。联动机构140通过对接件142将动力传递至货架推板130,实现货架推板130沿物品槽120进行前后移动,这里的对接件142可以采用齿轮,如在移动平台320上设置于该对接件142啮合的齿轮,通过设置一驱动装置340如电机带动两个相啮合的齿轮,从而带动货架推板130。上述的机箱141横向间隔排列,机箱141之间或机箱141、冷藏箱体100之间的腔体形成上述物品槽120,这样便可较为合理运用空间形成收纳物品的物品槽120,节省占用空间。
[0088]
实施例六
[0089]
结合附图6,在上述的实施例四或五任意一项的基础上,上述的传动调配组件3的框架310包括纵向轨道311和横向轨道312;上述冷藏部1内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上述横向轨道312通过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纵向轨道311上;上述移动平台320设置于上述横向轨道上,上述移动平台320上设置有第三驱动机构,上述移动平台320通过上述第三驱动机构可上下移动的设置于横向轨道312上,这里提到的和下述的其他实施例中的驱动机构,均可以由电机辅助齿轮、齿条、丝杆、连杆、轴承、链条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组成,电机通过齿轮、齿条、丝杆、连杆、轴承、链条等任意一种或多种传动部件将力进行传动,设计方式根据布置空间进行常规设计即可。本移动平台320可以采用进行xy方向移动方式,即进行类平面移动的方式进行设计即可,不仅较为节省空间,对程序编制上也较为方便,所以框架310可以按该方式进行设置:
[0090]
上述的纵向轨道311可以根据冷藏箱体100的布置,设置在两侧位置,也可以按多列均布在冷藏箱内,横向轨道312在纵向轨道311可以是丝杠传动的方式进行移动,也可以采用如液压缸、气压缸、齿轮齿条等等进行升降,只要能顺利的、平稳的完成横向轨道312在纵向轨道311上的升降工作即可,在此可不做过多限制。
[0091]
移动平台320的第三驱动机构可由电机驱动齿轮带动用于支撑餐盒4的部分向物品槽120移动、靠拢,之后使移动平台320上的一传动部件如齿轮与物品槽120上的靠近移动平台320的对接件142(齿轮)啮合,为使移动平台320向物品槽120靠近可以设置第四驱动机构,第四驱动机构用于使移动平台320上用于对接物品槽120的联动机构140的部分向物品
槽120靠拢,靠拢后,可设置移动平台320的第五驱动机构带动联动机构140以推动货架推板130。
[0092]
例如,移动平台320运行时,当移动平台320达到指定位置后,请参图6至图9,移动平台320上的伸缩杆3201下方的齿条在移动平台320上的驱动齿轮3202转动(驱动齿轮3202由移动平台320上的电机驱动)的驱动下,推动伸缩杆3201上的传动齿轮3203向物品槽的对接件142接触靠拢。请参图7,两齿轮(对接件142和传动齿轮3203)啮合后,可以由移动平台上驱动装置340带动的齿轮开始转动,带动对接件142转动,从而通过履带带动货架推板130向前移动,进而使餐盒4移动到移动平台320上。
[0093]
实施例七
[0094]
在上述的实施例一至六任意一项的基础上,结合附图6至图9,上述移动平台320上包括旋转台321、护板322和推送组件323;上述旋转台321用于接收并支撑装载鲜食的餐盒4;上述旋转台321设置有驱动该旋转台321自转的旋转驱动机构324,或者,旋转台321设置有驱动护板322绕的旋转台321中部位置转动的驱动组件;上述护板322设置于旋转台321的一侧边沿上;上述推送组件323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325,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25上连接有推送板326,该推送板326用于通过该第一驱动机构325将上述装载鲜食的餐盒4推送至烹饪部2;上述护板322上设置有可用于推送板326通过的通槽327。这里设置通槽327,可以在推动餐盒4中,不会与前述的通槽327发生干涉。
[0095]
采用本方式不仅能可靠的接住上述餐盒4,也可以防止接住上述餐盒4后滑出,也防止餐盒4出现较大的摇晃,保障餐盒4被接住后、移动中不会出现滑落的情况。
[0096]
上述的自转即旋转台321可绕其中轴线转动,该中轴线即为旋转台321所在平面的一根垂线,该中轴线不一定是旋转台321的精准中轴线,亦可以是靠近该旋转台321的精准中轴线附近的平行轴线,只要旋转台321自转时不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涉即可。采用旋转台321进行自传不仅可以有控制护板322的作用,也起到了可以对餐盒4内的食材进行搅拌的作用。
[0097]
在本实施例中,除了采用旋转台321自转以外,还可以采用一种方式,如采用护板322绕旋转台321的中部进行转动,可以是在旋转台321上设置环形槽,护板322从环形槽中伸出,通过旋转驱动机构324让护板322沿环形槽移动,还可以是在旋转台321上设环形槽,槽内置弹簧,护板322下端与弹簧连接,旋转驱动机构324对弹簧进行伸缩控制等等。
[0098]
采用可自转的旋转台321或可转动的控制上述的护板322,护板322的采用可简单、可靠的防止上述餐盒4的滑落。运行时,移动平台320在第一工位时,护板322可以转动到背离物品槽120的位置,在移动平台320达到上述的第二工位时,护板322转动到不与推送板326行程发生干涉的其他位置。
[0099]
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可以将护板322倾斜设置,使护板322呈漏斗状的一侧壁,并且可进一步优化,将护板322的底边与上述的餐盒4的底端边沿相匹配,这样使餐盒4落入在旋转台321上后,可方便、可靠的对餐盒4在旋转台321上进行定位。
[0100]
实施例八
[0101]
参照图18和图19,在上述实施例二至七任意一项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进行了进一步设计。上述移动平台320包含有用于驱动该移动平台320在框架310上进行移动的动力部件330,该动力部件330采用一般电机即可。上述鲜食现煮贩卖装置还包括定位补偿装置
6;上述定位补偿装置6包括光电定位检测模块610和控制模块620;上述光电定位检测模块610包含指向第二工位下移动平台320的光电传感器611,上述光电传感器611用于检测第二工位下移动平台320上餐盒4上的顶端反射信号;上述控制模块620与上述动力部件330电性连接,上述控制模块620与光电传感器611电性连接,上述控制模块620用于根据顶端反射信号控制上述移动平台320,使移动平台320上餐盒4的开口411与出水端711上下对齐。
[0102]
本定位补偿装置6使上述的餐盒4上的开口411不仅作为用于注水的通道,也就能让餐盒4上的较小的开口411作为餐盒4在移动平台320上的定位基点,通过顶盖410上的反射光信号的差异确定开口411的具体位置,控制模块620根据接收的反馈信号在此对移动平台320进行补偿性移动,使在第二工位下的移动平台320再次进行微调,使开口411与出水端711准确对齐,采用该方式较好的解决了在对餐盒4进行注水过程中,既能实现将开口411做的可以足够小,防止溅射,同时也通过该开口411准确将开口411与出水端711对齐,保障注水不会出现灌出道餐盒4外。
[0103]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餐盒4的顶盖410优选的采用平滑、光洁的顶盖410,以保障顶盖410可靠的作为光电信号反射面进行使用,即这里的顶盖410作为类似反光板进行使用。上述的光电传感器611在布置上,优选的采用分布式分布在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内,一种可行的布置方式是,注水部7在隔板5上设置出水管基座700,在基座700朝向餐盒4的一侧布置光电传感器阵列,该光电传感器阵列用于覆盖餐盒4的整个顶盖410或顶盖410一部分。这里的覆盖可以并非顶盖410表面的覆盖,而是光电传感器611射出的多个光点分布在顶盖410上,当其中一个或多个光电传感器611与其他光电传感器611的接收到的反射信号差异大于程序设定阈值,即一个或多个光电传感器611发射的光点未落在餐盒4顶盖410上而是穿过了开口411进入了餐盒4内,即将该差异信息反馈到控制模块620,控制模块620根据该一个光电传感器611的上下对应位置或多个光电传感器611的连线图案中心位置确定开口411。
[0104]
实施例九
[0105]
结合图2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七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八可以仅仅设置一个光电传感器611,将该光电传感器611的发射的光柱与出水端711靠近或贴近,在光电传感器611获取到非顶盖410的反射信号时,表示定位准确,即开始进行注水,在获取到顶盖410的反射信号时,对移动平台320进行横向移动的尝试微调直至获取到非顶盖410的反射信号,便开始进行注水工作。同时为了防止该单独的一个光电传感器611的光柱被出水管710挡住,这里可以讲出水管710设置为弯管样式。出水管710设置为弯管样式,光电传感器611可以设置基座700上,例如图中可以将光电传感器611设置在龙头的上颚部分。
[0106]
实施例十
[0107]
参照图15至图17,在上述的实施例一至九任意一个方案的基础上,上述烹饪部2包括烹饪箱体200、可上下升降的升级平台220和配置有加热装置的加热箱210;上述升降平台的上方承载空间与上述活动门510对应。上述加热箱210的下端开放,该加热箱210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用于使升降平台上升后与加热箱210下边沿密封抵接。上述烹饪箱体200设置有出餐口230,该烹饪箱体200设置有与上述出餐口230对应的出餐推板240,用于使升降平台上的从加热箱210下降后执行向出餐口230移动的推送动作。
[0108]
上述的加热箱210与升级平台220采用上下合拢的方式完成密封,并将加热箱210
作为固定部件,升级平台220作为活动部件,运行时方便可靠,对重量较轻的升级平台220进行上下活动,也减少驱动装置的负载。上述的密封程度只要能尽量减少产生的油烟外溢即可。
[0109]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基础上,上述加热箱210上设置有连通到鲜食现煮贩卖装置外的过滤器250。为了保障加热箱210的清洁,优选的,可以在过滤器250上设置引风装置,在加热中、加热后,将加热箱210中的水汽、烟气排尽。
[0110]
在加热完成后,加热箱210与升降平台上下分离,出餐推板240将加热完成后的装载有鲜食的餐盒4推送至出餐口230,顾客取餐。本实施例的贩卖装置不仅能可靠的对加热过程进行密封,并且产生的油烟等也需要进行处理。
[0111]
以上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