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表的制作方法

2020-08-28 17:5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申请表
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表。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类型的表采用发声装置发出提示音,但是为了达到防水、防尘的目的,这些表都采用封闭式外壳,而发声装置由于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以封闭式的外壳会对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造成阻挡,导致表发出的声音音量小、音色差,严重影响了表的发声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可以令发声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且也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表,包括:

可以产生声音的发声装置;

具有内腔的壳体,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所述内腔中,所述内腔能够通过传声通道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其中,

所述壳体具有传声状态和防护状态:所述壳体处于所述传声状态时,所述内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所述传声通道连通,以使所述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经过所述传声通道而从所述内腔传播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壳体处于所述防护状态时,所述内腔与所述壳体的外部不连通,以使所述内腔成为密闭内腔。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传声通道为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传声孔,并且,所述壳体包括围成所述内腔的本体以及能与所述本体连接的防护盖;

其中,

所述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与所述本体连接的所述防护盖覆盖所述传声孔,以使所述内腔成为密闭内腔;在所述壳体处于所述传声状态时,所述防护盖解除对所述传声孔的覆盖,以使所述内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所述传声孔连通。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壳体包括围成所述内腔的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多个组成部件,所述传声通道为所述组成部件之间形成的传声间隙;

其中,

所述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所述组成部件之间密封连接,以使所述内腔成为密闭内腔;所述壳体处于所述传声状态时,所述组成部件之间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所述传声间隙,以使所述内腔和所述壳体的外部通过所述传声间隙连通。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壳体的本体包括筒状件以及分别覆盖所述筒状件的两端开口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并且所述筒状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围成的内部空间为所述内腔,所述第一盖体为覆盖表盘的透明盖体,所述传声孔设置在所述第一盖体上。

优选的,上述表中,多个所述组成部件分别为筒状件、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

其中,

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分别覆盖所述筒状件的两端开口,以使所述筒状件、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围成所述内腔,所述第一盖体为覆盖表盘的透明盖体;并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能带动所述第一盖体沿所述筒状件的轴向往复移动,以使所述第一盖体能与所述筒状件分离而形成所述传声间隙。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发声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空间中,所述传声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空间与所述壳体的外部。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传声孔包括内侧开口和外侧开口,所述内侧开口连通所述内腔,所述外侧开口连通所述壳体的外部,并且所述传声孔为所述外侧开口的面积大于所述内侧开口的面积的喇叭孔。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传声孔的轴线与表盘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且所述夹角不为直角。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导音锥,所述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经过所述导音锥的反射能更多的进入到所述传声孔中。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防护盖上设置有能密封所述传声孔的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通过产生弹性变形实现对所述传声孔的密封。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集音部件,所述集音部件具有围绕所述传声孔设置的弧面,所述弧面能将所述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向所述传声孔的设置部位反射。

优选的,上述表中,所述防护盖能覆盖所述第一盖体,所述表盘的面积小于所述筒状件的截面面积,所述防护盖上设置有能使所述表盘外露的窗口,以使所述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能实现读时。

本申请提供的表,在其壳体围成的内腔中设置了能够发出声音的发声装置,并且壳体上设置有传声通道,此传声通道连通了内腔和壳体的外部,并且此种结构的壳体具有不同的工作状态,这些工作状态包括传声状态和防护状态,当壳体处于传声状态时,内腔和壳体的外部通过传声通道连通,使得内腔中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可以经过传声通道直接传播至壳体的外部,而当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传声通道被封堵,内腔不再与壳体的外部连通,以使内腔成为密闭内腔,令杂质无法进入到内腔中。上述结构的表,通过设置传声通道,能够使得壳体处于传声状态时,内腔中的声音可以直接经过传声通道传播至壳体的外部,如此就避免了封闭式壳体对声音的阻挡,使得表内传出的声音具有更大的音量、更好的音色,令表的发声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表的欣赏、把玩价值更高,而当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传声通道不再导通,使得外部杂质无法进入到内腔中,令表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在防护盖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右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结构在第一盖体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结构在第一盖体处于升起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6为表在防护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主视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图7的剖视图;

图9为对第一盖体的一侧进行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一盖体处于升起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未示出导音锥);

图11为对第一盖体和防护盖进行半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表在防护盖处于关闭状态时的轴测图;

图13为第一盖体的内侧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图13中:

1-传声通道,2-筒状件,3-第一盖体,4-第二盖体,5-音簧,6-音锤,7-连接件,8-导音锥,9-表盘,10-防护盖,11-密封部件,12-窗口,13-第一开关,14-第二开关,15-拨动部,16-支撑件,17-分隔板,18-连接部,19-表带,20-指针,21-机心,22-第一空间,23-第二空间;

101-内侧开口,102-外侧开口,501-主体部,502-分支部,601-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表,可以令发声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并且也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该表特指的是具有发声装置的表,按照发出声音的作用分类,其可以为问表(包括单问表、两问表、三问表)、自鸣表或闹铃表等;按照佩戴方式分类,其可以为手表、怀表、壁挂表等(本申请中的附图以手表为例对各个部件的结构及其连接关系、位置关系进行体现)。此表主要包括发声装置和壳体(当然也包括机心21、表盘9、指针20等必要部件,但这些部件不是本申请的主要改进部件,所以在此不进行特别说明),其中,发声装置可以为部件之间通过撞击发出声音或令气流流经哨子发出声音的机械发声装置,其也可以为给电子喇叭通电而发出声音的电子发声装置,而壳体则围成了内腔,发声装置设置在此内腔中(机心21、表盘9、指针20等部件也设置在内腔中),并且本申请中还令内腔可以通过传声通道1与壳体的外部连通,即此传声通道1能够连通内腔和壳体的外部,同时,在表设置有传声通道1的基础之上,本申请还令壳体具有传声状态和防护状态等不同的使用状态,在壳体处于传声状态时,传声通道1保持畅通,内腔和壳体的外部能通过传声通道1实现连通,使得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能够经过传声通道1直接从内腔中传播至表的外部,从而使得位于外界的人员能够更加清晰、逼真的听到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当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传声通道1被封堵,内腔与壳体的外部不再连通,使得内腔成为密闭内腔,令外部的水、灰尘等杂质无法通过传声通道1进入到内腔中。

上述结构的表,通过在壳体上设置传声通道1,给声音由内至外的传播提供了路径,使得壳体不再对声音形成阻挡、屏蔽,令声音可以保持原有的音量和音色传播至外界,避免了因壳体的阻挡而导致声音音量小且沉闷的现象出现,使得表的发声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令表的欣赏、把玩价值更高。并且,在设置传声通道1的基础之上,还可以实现传声通道1的通断,即在发声装置发声时令传声通道1导通,在发声装置不发声时令传声通道1不导通,以使表仍然具有良好的防水、防尘效果。

本申请中,令壳体包括本体和防护盖10,而本体又包括多个组成部件,如图1-图12所示。其中,本体为壳体的围成内腔的部分,而防护盖10则能够与本体连接,并对传声通道1进行密封,以使壳体处于上述的防护状态,而当防护盖10不对传声通道1进行密封时,则传声通道1保持畅通,壳体处于上述的传声状态,也就是说,壳体传声状态和防护状态的切换是通过对防护盖10进行不同的操作而实现的。

具体的,本申请中可以将传声通道1设置为多种不同的结构,例如在第一种优选的结构中,如图1和图3所示,令传声通道1为设置在壳体上的传声孔,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与本体连接的防护盖10能够覆盖传声孔,以使内腔成为密闭内腔;在壳体处于传声状态时,防护盖10可以解除对传声孔的覆盖,以使内腔和壳体的外部通过传声孔连通。此种结构,可以在表原有结构的基础之上直接开孔并增加防护盖10即可实现,孔的结构较为简单,不仅便于加工,而且其占用空间较小,在保证声音能够从内腔直接传播至外界的基础之上,可以将孔设置在壳体的多个部位,设置灵活性较高。

此外,传声通道1的结构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型,例如在第二种优选的结构中,可以令传声通道1为组成部件之间形成的传声间隙,具体的实现方式是:当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令组成部件之间密封连接,以使内腔成为密闭内腔;当需要壳体由防护状态转变为传声状态时,则令组成部件之间能发生相对位移而产生间隙,该间隙使得内腔具有了开口,内腔中的声音能够通过该间隙传播至壳体的外部,所以该间隙即为使内腔和壳体的外部连通的传声间隙,如此就可以使得壳体处于传声状态。此种结构,可以在表的原有结构上增设后述的升降机构,就能够使得表原有的组成部件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形成传声通道,无需设置专门连通内腔和表的外部的传声结构,使表保持了原有的外形结构,令表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习惯和使用习惯。

或者,本申请提供的表也可以同时采用第一种优选结构和第二种优选结构,即在本体上设置传声孔的同时,令组成部件之间也能够发生相对移动而形成传声间隙。

如图1和图2所示,本体的组成部件包括筒状件2以及分别覆盖筒状件2的两端开口的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或者说本体的多个组成部件分别为筒状件2、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第一盖体3为覆盖表盘9的透明盖体。筒状件2、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围成了圆柱状的内腔,使得发声装置、机心21、表盘9和指针20等部件可以安装在此内腔中,其中,本申请令第一盖体3为覆盖表盘9的透明盖体,即第一盖体3所形成的面为时间的显示面,而第二盖体4所形成的面则为与手腕接触的佩戴面。具体的,上述的筒状件2、第一盖体3和第二盖体4,可以是三个独立的部件,或者也可以令筒状件2与第一盖体3为一体结构,第二盖体4为独立部件,再或者也可以令筒状件2与第二盖体4为一体结构,第一盖体3为独立部件。

当本申请提供的表为手表时,筒状件2的外周面上还设置有用于连接表带19的连接部18,如图1和图2所示。

在传声通道1为第一种优选结构时,本申请进一步优选传声孔设置在第一盖体3上,如图1和图3所示。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因为人员在把玩表时,一般会更加注意表的显示面,即显示面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会面对人员,所以将传声通道1设置在显示面上并令声音从传声通道1中传出(也就是令声音从表的正面传出),能够使人员在把玩的同时更加清晰的听到声音,令表的欣赏、把玩价值更高。

此外,在不考虑上述把玩价值的前提下,也可以将传声孔设置在形成佩戴面的第二盖体4上,即令声音从表的背面传出。如此设置,也能够使声音较好的从内腔中传出,同样可以到达提升表的发声效果的目的,所以也将此种设置方式作为提升发声效果的备选方式之一。另外,传声孔也可以开设在筒状件2的圆周壁上。

在传声通道1为第二种优选结构时,进一步优选围成后述的第一空间22的第一盖体3能够相对于筒状件2进行移动,以使第一盖体3和筒状件2能够由密封接合的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从而令第一盖体3与筒状件2之间形成传声间隙,使得内腔中的声音能够从传声间隙中传出。

上述透明的第一盖体3,其材质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玻璃、无色蓝宝石、水晶或透明有机玻璃等。

具体的,如图1和图9所示,发声装置包括音簧5和音锤6,音簧5通过连接件7固定在后述的分隔板17上,音锤6与表的机心21连接,并在机心21的驱动下撞击音簧5而产生声音。其中,音锤6为敲击音簧5的部件,其在机心21的驱动下发生转动(转动方向如图1中的双向箭头所示)而实现对音簧5的敲击;音簧5为发声部件,其在音锤6的敲击下发生振动而产生声音。

如图1和图9所示,本申请中的音簧5可以优选为如下结构:音簧5包括通过连接件7与后述的分隔板17连接的主体部501,以及连接在主体部501上的多个分支部502,全部分支部502分别位于内腔的不同部位,音锤6撞击的部位为主体部501。在此种结构中,令音簧5具有主体部501和分支部502,使得音簧5成为开叉结构,并且令全部分支部502分别位于内腔的不同部位,使得音簧5成为层叠结构,如此就可以在内腔有限的空间内增加音簧5的总长度,进而提高发声音量,并且双层、开叉结构的音簧5可以发出混响音色,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其中,在不影响表的其他部件设置的情况下,多个分支部502可以在筒状件2的轴向上呈多层分布,也可以在筒状件2的径向上呈多层分布,如图1和图9所示。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优选内腔中设置有分隔板17,分隔板17将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3,其中,发声装置设置在第一空间22中,而机心21则设置在第二空间23中,表盘9以及指针20可以如图1和图3所示设置在第一空间22中,也可以设置在机心21所在的第二空间23中,但无论表盘9以及指针20设置在哪个空间中,均需使其所在空间由透明的第一盖体3与筒状件2配合围成,以保证表具有正常的读时功能。当表盘9以及指针20设置在第一空间22中时,用于驱动指针20、音锤6的多个转轴均穿过分隔板17以从第二空间23伸入到第一空间22中。设置此分隔板17,能够实现对内腔的分隔,从而可以将表的不同部件分别设置在分隔板17分隔成的不同空间中。由于传声通道1的设计会使得内腔存在开口,导致水、灰尘较易进入到内腔中而可能对机心21等精密部件的工作造成较大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设置分隔板17并使其将内腔分隔为第一空间22和第二空间23,并在与传声通道1连通的第一空间22内设置工作精度要求不高的发声装置以及用于显示时间的表盘9和指针20,而工作精度要求较高的机心21以及结构复杂、影响美观的其他部件则设置在第二空间23中,第二空间23为由筒状件2、分隔板17和第二盖体4围成的密闭空间。通过如此设置,可以进一步延长表的工作寿命,并提高表的外形美观性。

如图1和图9所示,传声孔包括内侧开口101和外侧开口102,内侧开口101连通内腔,外侧开口102连通壳体的外部,并且本申请还优选传声孔为外侧开口102面积大于内侧开口101面积的喇叭孔。传声孔的作用是将内腔中的声音直接导出至表的外部,而为了能够使声音的导出效果更好,将传声孔设置为了喇叭孔,使得传声孔具有更佳的定向传播功能。此外,在不考虑该因素的前提下,传声通道1也可以为内径处处相等的等径传声通道。

在传声通道1为传声孔、传声孔开设在第一盖体3上且表盘9和指针20位于第一空间中时,进一步优选传声通道1的轴线与表盘9所在的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此夹角不为直角,且令传声通道1相对于表盘9的倾斜方向为表盘9上的六点刻度相对于表盘9中心的偏斜方向。之所以如此设置,是因为当本申请中的表为手表并将其佩戴于手腕上时,人员在抬起手腕观看时间的过程中,为了省力一般不会将手腕抬起太高,即手表的表盘9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会与人员的面部对正,而是与面部存在一定的夹角,所以令传声通道1与表盘9之间存在倾斜方向相反的夹角,就能够弥补人员面部与表盘9之间的夹角,使得从传声通道1中传出的声音可以更加集中、精准的向人员面部所在的方向传播,从而令人耳可以更加清晰的接收到声音。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3所示,本申请还在内腔中设置有导音锥8(为了更加充分的体现后述的弧面601,图9中略去了导音锥8),此导音锥8与传声孔对正设置,从而使得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经过导音锥8的反射能更多的进入到传声孔中。导音锥8通过对声音进行反射能够将声音向特定的方向集中,而将导音锥8设置在内腔中并使其与传声孔对正,则能够将音簧5产生的声音更多的导入到传声通道1中,以使表的发声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更加优选的,内腔中设置有集音部件,集音部件具有围绕传声孔设置的弧面601,此弧面601能将发声装置发出的声音向传声孔的设置部位反射。通过设置集音部件并使集音部件的弧面601围绕传声孔设置,能够使得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在传播至弧面601的设置部位时,弧面601可以将此部分的音波反射向传声孔,从而起到集音效果,令传声孔可以传出更大音量的声音。

如图1所示,本申请还优选发声装置为多个,并将弧面601设置在每个发声装置的音锤6上,即令音锤6为集音部件。如此设置,就可以无需再设置专门的集音部件,以使表的结构得到简化。优选的,发声装置设置有两个,即音锤6和音簧5设置有两套,并且令两个发声装置关于第一盖体3的中心线(此中心线为传声通孔开口的中心和第一盖体3的中心的连线)对称设置,如此就可以使得两个音锤6对称设置,由于音锤6具有弧面601且两个音锤6的结构相同,所以关于中心线对称设置两个发声装置就能够使得传声孔的中心位于两个相对设置的弧面601的中间,从而实现两个弧面601围绕传声通道1设置,如图1所示,因此就能够在声音传播至弧面601上时可以通过弧面601的反射而向传声孔所在部位传播,以令声音更加集中的进入传声通道1中并经过传声通道1传播至表的外部。另外,多个发声装置的设置,还能够使得不同的发声装置交替的发出声音,以使声音更具有旋律。

如前述内容,壳体包括防护盖10,此防护盖10在与本体连接时,可以将设置有传声孔的盖体(此盖体可以为第一盖体3也可以为第二盖体4,但优选为第一盖体3)覆盖、密封,使得盖体与外界隔离,进而令水、灰尘等无法进入到内腔中。其中,防护盖10对盖体的密封,可以通过其边缘与筒状件2的密封连接而实现,也可以通过与盖体的外表面紧密贴合而实现,并且防护盖1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如图1-图12所示,令防护盖10与本体转动连接,防护盖10通过转动而实现对盖体的覆盖或解除对盖体的覆盖,或者,也可以令防护盖10与本体为分体结构,即防护盖10不对盖体进行覆盖时可以直接从本体上拆下,以使防护盖10和本体分离,而将防护盖10压合到本体上时,防护盖10则与本体连接并对盖体进行覆盖。

进一步的,如图1-图12所示,本申请还令防护盖10上设置有密封部件11,密封部件11在防护盖10覆盖第一盖体3时能密封传声孔的外侧开口102,密封部件11对传声孔的密封是通过自身发生弹性变形而实现的。密封部件11是专门针对传声孔而设置的部件,其能够在防护盖10覆盖盖体的同时对传声孔进行密封。在防护盖10能够对较大面积的盖体进行密封的同时,还设置密封部件11使其专门针对开口面积较小的传声孔密封,能够进一步提升对于传声孔的密封效果,令表的防水、防尘性能更加突出,以更好的弥补盖体上开设传声孔所带来的缺陷。此外,设置专门的密封部件11,还能够使得覆盖在盖体上的防护盖10在无法对传声孔进行密封时(例如后续内容中提到的防护盖10上设置有窗口12的情况下,防护盖10无法实现传声孔与外界的隔离)仍可保证传声孔的密封,以降低对其他结构(例如窗口12)的设置限制。具体的,该密封部件11的具体结构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为伸入到传声孔内的密封塞(如图8所示)、在防护盖10的挤压下封堵传声孔的外侧开口102的密封垫、在防护盖10的挤压下围绕在传声孔四周的密封圈等,密封部件11的材质优选为橡胶。

另外,在传声通道1设置在第一盖体3上且防护盖10能覆盖第一盖体3的基础上,如图1、图6、图9和图12所示,本申请还优选表盘9的面积小于筒状件2的截面面积,防护盖10上设置有能使表盘9外露的窗口12,以在壳体处于防护状态时人员无需打开防护盖10就能够实现读时。其中,筒状件2的截面指的是垂直于筒状件2轴线的面,其面积与第一盖体3的面积相近,在现有技术中,表盘9是完全分布在整个截面上的,也就是表盘9的面积与截面的面积相等,而本申请之所以令表盘9的面积小于截面的面积,是为了使表盘9仅分布在截面的局部,而截面的其余面积则可以空余出来,如此就能够使内腔中具有更大的空余空间,不仅使开叉、层叠的音簧5可以更容易的设置于内腔中,甚至还可以增大音簧5的长度,以使音簧5发声效果更佳。另外,由于防护盖10需要覆盖第一盖体3,所以防护盖10的面积不小于第一盖体3的面积,又因为表盘9的面积较小,所以用于观看表盘9的窗口12的面积也可以较小,如此就可以使得窗口12无需分布在整个防护盖10上,而是仅分布在防护盖10的局部,以给密封部件11在防护盖10上的设置预留面积,使得防护盖10上既可以开设窗口12又可以保证密封部件11的正常设置,因此通过设置较小面积的表盘9能够实现窗口12在防护盖10上的设置,从而方便人员获取时间信息。优选的,本申请令窗口12的面积与表盘9的面积相等,从而可以给密封部件11预留更大的设置面积。此外,本申请提供的表,在不影响发声装置在内腔中的设置以及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可以不对表盘9的面积进行限定,同时也可以不在防护盖10上开设窗口12,使得人员在打开防护盖10之后才能观看表盘9以获取时间信息,再或者,防护盖10也可以为仅能够覆盖第一盖体3的局部的非圆形盖,例如覆盖第一盖体3的设置有传声通道1的部位以及远离表盘9的部位的半圆形盖、仅覆盖第一盖体3的设置有传声通道1的部位的多边形盖等。

进一步的,壳体上设置有锁止防护盖10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第一机构和第二机构的解锁方式不同,以防止筒状件2误开启的情况发生。具体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类型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令第一机构包括设置在筒状件2中的第一卡勾、穿过筒状件2的第一开关13以及设置在防护盖10边缘的第一卡块,第一卡勾连接在第一开关13的伸入到筒状件2中的一端,而第一开关13的另一端为操作端,其伸出至筒状件2的外部,人员通过沿筒状件2的径向按压第一开关13而带动第一卡勾向内腔的中心移动,以使第一卡勾解除对第一卡块的卡止;第二机构包括设置在筒状件2中的第二卡勾、穿过筒状件2的第二开关14以及设置在防护盖10边缘的第二卡块,第二卡勾连接在第二开关14的伸入到筒状件2中的一端,而第二开关14的另一端为操作端,其伸出至筒状件2的外部,人员通过沿筒状件2的周向往复推动第二开关14而带动第二卡勾往复移动,以使第二卡勾实现对第二卡块的卡止和解除卡止,当第一卡勾解除对第一卡块的卡止并且第二卡勾也解除对第二卡块的卡止时,防护盖10才能打开。通过如此设置,实现了对防护盖10的双重卡止,在双重卡止不同时解除的情况下,即使人员误按压第一开关13或误拨动第二开关14,也不会造成防护盖10的误开启,从而提升了表的工作可靠性。

更加优选的,本申请还令壳体上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带动第一盖体3或第二盖体4沿筒状件2的轴向往复移动(如图10中的双向箭头所示),以使组成部件之间实现分离。设置升降机构能够使得升降机构驱动第一盖体3远离和靠近筒状件2,本申请中将第一盖体3靠近筒状件2的状态定义为下降状态(如图2和图3所示),将第一盖体3远离筒状件2的状态定义为升起状态(如图4和图5所示)。当人员需要使表的发声效果进一步提升时,可以通过控制升降机构令第一盖体3由下降状态转变为升起状态,在升起状态下,由于第一盖体3远离了筒状件2,所以能够使得发声装置所处的空间得以增大,即令表的共鸣腔的体积得到了增大,从而使得声音的音色得到了提升,并且,由于第一盖体3的升起,使得第一盖体3从与筒状件2接触的状态转变为了与筒状件2分离的状态,使得第一盖体3的边缘与筒状件2之间产生了传声间隙,由此使发声装置产生的声音可以通过传声间隙传播至外界。此外,正如前面所说,在能够产生传声间隙的基础上,也可以再在第一盖体3上开设传声孔,如图5所示,以使声音可以通过多个路径充分的传播至外界,从而使得声音的音量也得到了提升,如此就可以令声音的音色和音量都得到提升,令表的发声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并且,本申请还令升降机构通过一个支撑件16与第一盖体3或第二盖体4连接,如图5和图13所示。具体的是,令支撑件16的一端与第一盖体3连接,支撑件16的另一端与升降机构连接,当第一盖体3处于升起状态时,由于第一盖体3不再与筒状件2接触,所以第一盖体3仅具有支撑件16这一个支脚,从而能够使得悬置的第一盖体3可以具有更大的振动幅度,可以更进一步的提升声音的音色。

具体的,升降机构的结构也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升降机构包括设置在内腔中的滑块,此滑块上设置有伸出至筒状件2外部的拨动部15(如图1和图2所示),并且滑块具有相对于筒状件2的轴线倾斜延伸的斜面,支撑件16的端部连接在斜面上并能在斜面上滑动,当人员推动拨动部15时,滑块在拨动部15的带动下沿筒状件2的周向滑动,斜面随之发生移动,随着斜面的移动,支撑件16的端部与斜面的不同部位接触,由于斜面的不同部位在筒状件2的轴向上具有高度差,所以支撑件16在与斜面的不同部位接触时,就能够使得支撑件16所处的高度发生变化,进而带动第一盖体3升起或下降。此外,升降机构也可以为齿轮齿条机构、丝杠螺母机构等。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表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