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2021-09-18 01:03: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智能


1.本技术涉及智能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锁。


背景技术:

2.智能锁是指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在用户识别、安全性、管理性方面更加智能化的锁具,智能锁是门禁系统中锁门的执行部件。相较机械门锁,智能锁的安全性更高、便利性更强、交互性也更好,因此,越来越多的住宅、公寓、办公场所开始使用智能锁。
3.现有的智能锁一般通过指纹识别、密码识别、人脸识别、射频卡非接触式感应等方式实现开锁,由于指纹识别对手指皮肤的清洁度或干燥度有较高的要求,人脸识别整体的保真率和容错率较低,因此上述识别方式均存在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均较低的缺点;另外,由于密码识别的密码容易被破解、射频卡非接触式感应的信息容易被复制,因此,密码识别和射频卡非接触式感应均存在安全性较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锁,解决了现有智能锁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均较低且安全性不高的问题。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门锁主体和设置在所述门锁主体前侧的门锁前盖,所述门锁主体包括电控锁体,还包括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所述门锁前盖上;所述信号发生器独立于所述门锁前盖和所述门锁主体之外;所述信号发生器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第一选通芯片、第二选通芯片和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微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第一选通芯片和所述第二选通芯片的输出端输出预设的高低电平以使预设位置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导通,其余发光二极管断开;所述信号接收器包括电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和多个光敏二极管;所述信号发生器覆盖在所述信号接收器上时,多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与多个所述光敏二极管的位置一一对应;预设位置的所述发光二极管导通时,与预设位置对应的所述光敏二极管接收到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后导通,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扫描所有光敏二极管的状态生成二进制编码,并将所述二进制编码与预存密码进行比较,当所述二进制编码与所述预存密码相同时,控制电控锁体打开。
6.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为色标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光敏二极管为色标光敏二极管。
7.进一步地,所述门锁前盖上设有凹槽,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面上,所述信号发生器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8.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底面轮廓包括第一圆弧、第一直线段、两个第二圆弧和两个第二直线段,所述第一圆弧的弧度大于π,两个所述第一圆弧的弧度均小于π,且所述第一圆弧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弧的半径,两个第二直线段平行设置,且第一直线段连接在两个第二直线段的第一端之间,两个第二圆弧相向设置,两个第二圆弧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两
个第二直线段的第二端,两个第二圆弧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圆弧的两端。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07zgt6;所述第二微控制器的型号为stm32f103zet6;所述第一选通芯片的型号为74ls164;所述第二选通芯片的型号为74ls138。
10.进一步地,所述门锁主体上还设有报警系统;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能够累积编码比较次数,当编码比较次数超过预设次数时,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控制所述报警系统报警,同时发送报警信息给移动终端。
11.进一步地,所述报警系统包括三极管和蜂鸣器,所述第二微控制器控制三极管接通,使蜂鸣器报警。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微控制器与所述移动终端通过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
13.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本技术采用信号发生器和信号接收器相互配合的光学识别方式进行识别,识别效率和准确率均较高。
15.2、本技术中信号发生器采用的发光二极管和信号接收器采用的光敏二极管均为多个,通过控制不同位置的发光二极管的通断可以生成多种二进制编码,难以破译,安全性高。
16.3、本技术中的信号接收器设置在凹槽内,开锁时,只需将信号发生器扣入凹槽内即可,操作更加便捷。
17.4、本技术中的信号接收器设置在非标准型的凹槽内,与其相适配的信号发生器的仿制难度较高。
18.5、本技术中的发光二极管为色标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为色标光敏二极管,密码中增加了波长代码,可以增长二进制编码的长度,进一步提高智能锁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锁中后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锁中的凹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锁中的信号发生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锁的侧视剖视图;
25.图6为信号发生器的电路原理图;
26.图7为信号接收器的电路原理图;
27.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智能锁的工作原理图。
28.附图标记:1

门锁后盖,2

锁体,3

门锁前盖,4

室外门把手,5

信号接收器,6

电池盖,7

室内门把手,8

反锁开关,9

电池壳,10

发光二极管,11

信号发生器,12

电控锁
体,13

报警系统,14

plc电路板,15

凹槽,16

第一圆弧,17

第一直线段,18

第二圆弧,19

第二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参照图1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门锁,包括门锁主体2和分别设置在门锁主体2前后两侧的门锁后盖1和门锁前盖3。门锁前盖3包括室外门把手4和信号接收器5,本技术实施例还包括独立于门锁前盖3和门锁主体2之外的信号发生器11。
34.参照图2,门锁后盖1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电池安装腔15、室内门把手7和反锁装置8,电池安装腔15内安装电池壳9,电池安装腔15的口部设置电池盖6。
35.参照图3,门锁主体2包括电控锁体12、报警系统13和pcb电路板14。
36.参照图6,信号发生器11包括电连接的第一微控制器stm3207zgt6、第一选通芯片74ls164、第二选通芯片74ls138和三十八个发光二极管,为了便于描述三十八个发光二极管分别记为d1、d2
……
d38;第一微控制器stm3207zgt6能够控制第一选通芯片74ls164和第二选通芯片74ls138实现选址,以两线确定一点的形式确定三十八个发光二极管中具体的发光二极管的导通与断开。以发光二极管d1为例,第一微控制器stm3207zgt6控制第一选通芯片74ls164的输出端q7输出低电平,第二选通芯片74ls138选中输出端y0为高电平,发光二极管d1导通。
37.参照图7,信号接收器5包括电连接的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三十八个光敏二极管和h桥驱动电路,众所周知,h桥驱动电路用于控制电机m正反转,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m的输出轴连接电控锁体12,用于控制电控锁体12的锁止与打开。
38.为了便于描述三十八个光敏二极管分别记为vd1、vd2
……
vd38;需要说明的是,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的数量均为多个,三十八仅为示例,并非只能为三十八个,十个、二十个均可。当信号发生器11覆盖在信号接收器5上时,三十八个发光二极管的位置与三十八个光敏二极管的位置一一对应,即发光二极管d1对应光敏二极管vd1、发光二极管d2对应光
敏二极管vd2
……
39.需要说明的是,三十八个发光二极管中的哪些发光二极管导通,哪些发光二极管断开,在出厂时已经调试好,需要开锁时,将信号发生器11即光电钥匙放入凹槽15内,由于预设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发光,光线照射至对应的光敏二极管,光敏二极管接收到预设位置的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后导通,其它光敏二极管断开。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扫描所有光敏二极管是否导通实现输入识别并生成二进制编码,例如,导通的光敏二极管的编码为1,断开的光敏二极管的编码为0,然后将该二进制编码与预存密码进行比较,若该二进制编码与预存密码相同,则控制电控锁体12打开。由于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产生的二进制编码的数量可达2
38
个,约为2748亿个,也就是说,密码被破解的几率仅为2748亿分之一,因此,本技术实施例密码锁的安全性较高。需要说明的是,预存密码是提前存储在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内的编码,预存密码是上述2748亿个二进制编码中的一个。
40.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发光二极管d1、d2
……
d38均为色标发光二极管,光敏二极管vd1、vd2
……
vd38均为色标光敏二极管。
41.参照图1、图4和图5,本技术实施例中门锁前盖3上设有凹槽15,信号接收器5设置在凹槽15的底面上。信号发生器的形状与所述凹槽的形状相适配。凹槽15的底面轮廓为“类葫芦形”,包括第一圆弧16、第一直线段17、两个第二圆弧18和两个第二直线段19,第一圆弧16的弧度大于π,第二圆弧18的弧度小于π,且第一圆弧16的半径大于第二圆弧18的半径,两个第二直线段19平行设置,且第一直线段17连接在两个第二直线段19的第一端之间,两个第二圆弧18相向设置,两个第二圆弧18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在两个第二直线段17的第二端,两个第二圆弧的第二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圆弧16的两端。
42.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与移动终端通过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进行信息交互。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wifi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均集成在pcb电路板14上。wifi通信模块采用qca4002芯片,蓝牙通信模块采用bluenrg

2芯片。
43.报警系统13包括三极管(图中未示)和蜂鸣器(图中未示),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能够控制三极管接通,使蜂鸣器报警。
44.参照图1至图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45.开锁时,将信号发生器11即光电钥匙与信号接收器5贴合,第一微控制器stm3207zgt6控制预设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与预设位置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光敏二极管导通,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扫描所有光敏二极管的导通状态实现输入识别并生成二进制编码,然后将该二进制编码与预存密码进行比较,判断生成的二进制编码是否与预存密码相同,若是,则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控制电控锁体12打开,并通过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发送打开信息给移动终端;若否,则第二微控制器stm32f103zet6开始累积编码比较次数,当编码比较次数大于5次时,报警系统13报警,并通过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发送报警信息给移动终端。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