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弹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08-31 14: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源 共享 弹出 制备 装置
一种弹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共享移动电源柜的制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共享移动电源盒上的弹出装置。



背景技术:

弹出装置,又称弹出结构,是一种各个分散的零件通过插销、铆接、螺纹、等方式将其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机械结构应用方式。这种弹出装置,在共享移动电源机柜或者类似的机箱、机盒等行业中,对放入机盒内的产品实现自动弹出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然而,现阶段部分领域的弹出装置,在设计上相对而言较为繁琐,或成本过高,或较为占用空间。例如,共享移动电源机柜中,弹出装置基本为马达带动传送带将产品带出,此类结构较为复杂,需要通过马达或者电机驱动,成本较高。另一种为机械方式,通过弹簧顶动推杆头,将产品顶出,此类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较为占用机柜或机盒的厚度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质量好、使用空间小,且设置在共享移动电源盒上的的弹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弹出装置,设置在共享移动电源盒的机盒本体外壁上,用于自动弹出纳置在所述机盒本体内的移动电源;所述弹出装置包括滑杆、滑杆支架、固定压板以及拉簧;其中:

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机盒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压板固定在所述机盒本体的侧壁上,且所述滑杆与所述机盒本体中的移动电源腔所在轴线平行;

所述滑杆支架的一端套设在所述滑杆上并可相对所述滑杆移动,所述滑杆支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机盒本体中的移动电源腔中;

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机盒本体的侧壁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杆支架固定连接。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滑杆的数量为两根,通过固定块平行固定设置后构成“h”型外形构造。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拉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滑杆支架固定连接。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固定压板的外形呈直角三角形。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滑杆支架包括滑头,及与所述滑头固定连接的抵顶块;所述滑头套设在所述滑杆上,所述抵顶块伸入所述机盒本体中的移动电源腔中。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在所述抵顶块上固定设有缓冲件,该缓冲件与插入所述移动电源腔的移动电源相抵顶接触。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缓冲件由疏松材质构成。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疏松材质为海绵、无纺布、棉花、塑料、橡胶或硅胶。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在所述机盒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滑杆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在,所述滑杆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固定压板固定在所述机盒本体的侧壁上。

一实施例,所述弹出装置中,所述弹出装置的数量与用于所述机盒本体内的移动电源的数量相一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弹出装置,设置在共享移动电源盒的机盒本体外壁上,用于自动弹出纳置在机盒本体内的移动电源;当移动电源纳置在机盒本体内,滑杆支架沿滑杆向内移动,此时拉簧处于拉伸状态,并由共享移动电源盒的止锁机构锁住移动电源;如果止锁机构开锁,拉簧借助其自身弹性回复力带动滑杆支架回位,并将移动电源由机盒本体内弹出,使用者取出移动电源;实现移动电源自动弹出。因此,该弹出装置设计简单、成本低、寿命长、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共享移动电源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b剖视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共享移动电源盒中弹出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出装置的滑杆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共享移动电源盒中弹出装置实现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共享移动电源盒内部侧壁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共享移动电源盒内部顶壁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共享移动电源盒内部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9为图7的a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a、10b为机芯锁止机构上的固定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1a、11b为机芯锁止机构上的马达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12a、12b为机芯锁止机构上的凸轮结构示意图;

图13a、13b为机芯锁止机构上的滑块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共享移动电源盒,其包括机盒本体10、弹出装置200以及机芯锁止机构;机盒本体10由塑料或金属材质制得,包括有若干个用于纳置移动电源的移动电源腔102。在每个移动电源腔102上都配置一个用于自动弹出移动电源的弹出装置200,以及在每两个移动电源腔102上都配置一个在用于锁住纳置在移动电源腔102内的机芯锁止机构。

其中,如果移动电源腔102水平放置,则其入口处对应朝向为共享移动电源盒的“前”,底部对应朝向为共享移动电源盒的“后”;如果移动电源腔102垂直放置,则其入口处对应朝向为共享移动电源盒的“上”,底部对应朝向为共享移动电源盒的“下”。本实施例中,移动电源腔102采用水平放置。

如图1、2、3a和3b所示,上述弹出装置200,包括滑杆230、滑杆支架220、固定压板210以及拉簧240。滑杆230为圆形柱状态结构,该滑杆230的一端,即前端固定在机盒本体10的侧壁103上;较好地,在机盒本体10前端的侧壁103上设有定位作用的安装孔102,该滑杆230的前端适配固定定安装在安装孔102内。滑盖230的前端与安装孔102之间,可以是螺纹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插套式固定连接。该滑杆230的另一端,也即是后端通过固定压板210固定安装在机盒本体10的侧壁,也就是后侧壁104上,且滑杆的水平轴线x1与机盒本体10中的移动电源腔102所在水平轴线x2相平行。

上述固定压板210为一片状构造,为具有一定强度的钢板或工程塑料板材制得,为了更为使滑杆230安装更稳定,且又要考虑节约制造成本的要求。该固定压板210设计成直角三角形状,其中一个直角边设有凹孔211,另一个直角边设有固定孔212。安装时,滑杆230的后端则适配套插在固定压板210的凹孔211中,利用紧固螺丝穿过固定压板210的固定孔212后将该固定压板210固定在机盒本体10的后侧壁104上。

如图1、2、3a、3b、4和5所示,滑杆支架220为块状结构,其一端设有套设在滑杆230上并可相对滑杆230移动,滑杆支架230的另一端伸入机盒本体10中的移动电源腔102内,与置于移动电源腔102中移动电源300的一个侧面相抵顶接触。较好地,滑杆支架220包括滑头222及抵顶块221;滑头222与抵顶块221固定连接,或者一体设计成型。在滑头222上设有滑孔2221,滑杆支架220通过滑孔2221套设在滑杆230上,且滑孔2221的直径为滑杆230直径的1.1ˉ1.3倍,这样预留一定的间隙,可以减小滑杆支架220与滑杆230之间的摩擦力,确保滑杆支架220在滑杆230上滑动顺畅。而滑杆支架220的抵顶块2221则通过机盒本体10上的穿孔105伸入移动电源腔102中,且滑杆支架220的抵顶块2221所在的纵向轴线轴y1与移动电源腔102所在水平轴线x2相垂直,这样可以在移动电源300置于移动电源腔102中时,使抵顶块2221与移动电源300一侧面相抵顶接触。

较好地,如图4所示,在滑杆支架220的的抵顶块221上固定设有缓冲件223。在抵顶块221上设有内凹孔2211,缓冲件223则固定安装在该内凹孔2211中。该缓冲件223与插入移动电源腔102的移动电源300相抵顶接触。该缓冲件223可以在弹出装置200或移动电源300收到冲击力时,起到缓解或抵消冲击的作用,保护弹出装置200或移动电源300,避免损害。因此,缓冲件230优选由疏松材质制得,如,疏松材质可以为海绵、无纺布、棉花、塑料、橡胶或硅胶。

如图1、2、3a、3b和5所示,上述拉簧240的一端,也即是前端固定连接在机盒本体10的侧壁上,拉簧240的另一端,也即是后端与滑杆支架220固定连接。具体地,拉簧240为螺旋拉簧,其两端分别设有挂钩,分别是前挂钩242和后挂钩241,前挂钩242与机盒本体10的侧壁固定连接,后挂钩241与滑杆支架220固定连接,且拉簧240与滑杆230平行设置。当移动电源300插入机盒本体10的移动电源腔102时,移动电源300的一侧壁在与滑杆支架220的抵顶块221相抵顶接触,在外力作用下推动滑杆支架220沿滑杆230向后滑动,并由上述机芯锁止机构将移动电源300锁住在移动电源腔102中,此时拉簧240随滑杆支架220向后拉伸,形成一个向前的弹性回复力;当机芯锁止机构解锁后,移动电源腔102的移动电源300则借助拉簧240的弹性回复力作用,拉动滑杆支架220沿滑杆230向前端移动,滑杆支架220的抵顶块221则推动的移动电源300自动弹出移动电源腔102,供使用者使用。

如图2、3a、3b和4所示,上述弹出装置200中,滑杆230的数量为两根,两个滑杆230通过一固定块250平行固定后构成一“h”字型外形构造;固定块250与滑杆230之间固定连接,不存在相对滑动状态。相应地,滑杆支架220的滑头上也设有两个相平行的滑孔2221,分别穿套在两个滑杆230上。此时,拉簧240的前挂钩242钩挂在固定块250上的挂孔251中,拉簧240的后挂钩241则钩挂在滑杆支架220滑头222上的钩孔2222中。

如图6至9所示,上述机芯锁止机构100包括两个轴承组件90、一个马达5、一个凸轮3、固定底座12及马达支架12。其中,每个轴承组件90中包括一个轴承9、一个弹性件6以及一个滑块2。

如图6至9、10a和10b所示,固定底座12的横截面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板块,也就是长方形结构。在固定底座12上沿水平方向排列设有两个凹槽(122,123),两个凹槽(122,123)各自的中心轴线f分别与固定底座12的两个短边120相平行。固定底座12通过若干颗固定螺丝11、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固定安装在机盒本体10外侧壁的凸台101上。

两个轴承9为圆柱状刚轴,具有一定长度,两个轴承9的中间段分别适配纳置在两个凹槽(122,123)内。每根轴承9的末端91穿插设置在机盒本体10侧壁上的通孔后延伸至移动电源腔102内;每个弹性件6则适配穿套在每根轴承9的前段部分,并适配卡入两个凹槽(122,123)内。两个滑块2为方形板块状,通过螺丝1分别固定安装在在两个轴承9的前端92,且滑块2所在平面垂直凹槽(122或123)的中心轴线f。

如图6至9、10a、10b、11a和11b所示,马达支架13通过紧固螺丝安装在两个轴承9上面,使马达支架13与固定底座12形成夹紧式盖合安装,而两个轴承9则位于马达支架13与固定底座12的夹紧面之间,马达5则固定安装在马达支架13上,且马达5介于两根轴承9之间,马达5的旋转轴线与凹槽(122或123)的中心轴线f相平行。此时,两个弹性件6分别在马达支架13与两个滑块2之间呈拉伸状态。

具体地,马达支架13为具有一定长度的规则体,其纵截面呈波浪形型构造;就几何学而言,马达支架13具有两个波峰曲面(132,133)及一个波谷曲面131。安装时,两个波峰曲面(132,133)分别适配卡合固定两个轴承9;波谷曲面131则适配卡合固定马达5。当马达支架13与固定底座12匹合时,马达支架13的波谷曲面131则卡入固定底座12表面的卡槽121中,且马达支架13的波谷曲面131上的定位管136适配插入固定底座12表面的卡槽121中的定位柱126,则通过螺丝将定位管136与定位柱126固定安装。

马达5通过电路板14与工作电源向电连接,并在工作电源的作用下,受控控制系统,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凸轮3实现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较好地,如图11a和11b所示,在马达支架13的每个波峰曲面(132,133)的底表面分别设有阻挡面(1320,1330),两个阻挡面(1320,13,0)分别与两个弹性件6的一端相抵顶接触,而两个弹性件6的一端则分别与两个滑块2相抵顶接触,并使两个弹性件6始终处于弹性拉伸状态;这样设计,可以在轴承9被凸轮3挤压拉出、且在凸轮3的挤压力消除后,轴承9可以借助弹性件的回复力,反向拉动轴承9项移动电源腔内缩回,回复到初始状态,实现制动止锁。

如图6至9、12a、12b、13a和13b所示,上述凸轮3为圆盘状,中心处设有安装孔303。凸轮3通过该安装孔303与马达5的转轴套插后固定连接。在凸轮3的前表面31沿中心纵轴线y镜像对称排布各设有一个凸面(301,302);相应地,两个滑块2的背面22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斜面220;凸轮3的前表面31分别与两个滑块2的背面22接触。

具体地,圆盘状的凸轮3,凸轮3前表面31的两个凸面(301,302),是由凸轮3的前表面31沿中心纵轴线y中心对称分布后,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由平面310开始,各自形成光滑且呈螺旋状上升的凸面(301,302);且两个凸面(301,302)的规格与形状相一致;这种设计,可以保证凸轮3挤压滑块2时是一个连续线性的螺旋式将轴承9向外拉伸移动,这是一个平稳的轴向移动过程,非跳跃式移动,可以避免结构部件因受跳跃式外力而损坏。

上述滑块2为方形块状体开设有中心孔231,通过螺纹1适配固定安装在轴承9的前端92,滑块2的背面22沿中心孔232开设有收纳孔230,用于适配套插卡入轴承9的前端92。

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9、13a和13b所示,上述弹性件6为宝塔状螺旋弹簧或等径螺旋弹簧;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选用宝塔状螺旋弹簧。为了适配将宝塔状螺旋弹簧6放置在固定底座13的凹槽(122或123)中,该凹槽(122或123)的前端(1221,1231)分别设置呈喇叭状,用以适配卡合宝塔状螺旋弹簧6的塔顶部;在滑块2的背面22的收纳孔230的外围设有圆柱状的凸台221,该凸台221用于适配固定卡套宝塔状螺旋弹簧6的塔底部。

较好地,如图8和9所示,机芯锁止机构100还包括两个圆管柱状的轴套8,两个轴套8分别套设在两轴承9上。安装时,两个轴套8分别卡入固定底座13的两个凹槽(122,123)中;两个轴承9可相对各对应的轴套8来回移动或转动。优选地,轴套8的内径为轴承9外径的1.1ˉ1.3倍,这样设计,可以给轴承9在轴套8一个适量的移动间隙,进而降低摩擦阻力。当马达支架13与装配了轴承组件90的固定底座12通过螺丝11连接压紧轴套8,由于轴套8与轴承9为间隙配合;因此,马达支架13压紧轴套8后,轴承9在凸轮5和滑块2的挤压作用后仍然属于可以滑动的部件。

进一步地,如图5和9所示,机芯锁止机构100还包括两个c型卡环或e型卡环。本实施例中,选用e型卡环,两个卡环7分别卡接在两个轴承9的环形槽93上,且卡环7介于轴套8与宝塔状螺旋弹簧6之间。轴承9与e型卡环7连接后,将宝塔状螺旋弹簧6、轴套8及轴承9连接型成轴承组件90,由于轴套8与轴承9之间装配有滑动缝隙;因此,轴承9与轴套8的连接为间隙配合的、属于可活动部件。

再进一步地,如图11a、11b、12a和12b所示,在一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凸轮3在马达5的驱动作用下形成过度旋转而损坏结构件;因此,在凸轮3的背面32设有限位柱320,该限位柱320垂直背面32;相应地,在马达支架13的表面设有两个限位槽(134,135),两个限位槽(134,135)沿凸轮5的纵轴中心线y镜像分布设置,且凸轮3沿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限位柱320适配卡入一个限位槽(134或135)中。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0a和10b所示,固定底座12上、位于每个凹槽(122,或123)上方各设有一个拱门结构(124或125),两个拱门结构(124,125),位于宝塔状螺旋弹簧6的上方;凸轮3在拱门(124或125)与滑块2之间的间隙转动。

机芯锁止机构100中,滑块2上的斜面220与凸轮3的凸面(301或302)进行配合,凸轮3朝对应的轴承组件9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会带动滑块2上移,由于滑块2与轴承组件90连接固定;因此,轴承9会上移,从而使共享移动电源机柜内的机盒本体上的某个锁定的移动电源腔10开锁。当马达5带动凸轮3复位时,轴承组件90则下移。又由于滑块3与轴承组件90之间有弹簧6压缩;因此,轴承组件90会向后滑动从而锁止某个移动电源腔(102或103)。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表述较为详细,并不能因此而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