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筒仓取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08-17 13: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电控 筒仓 系统
一种筒仓取电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电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筒仓取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取电控制系统,又称取电开关。主要应用于工厂车间。解决机械作业过程中设备电源的供给和切断,从而达到用电安全和节能。一般取电开关都有三部分电路组成:高低压电源转换部分、验证部分和输出部分。其中电源的转换由多种方式,如开关电源式、阻容降压式、变压器式等。目前,公知的取电控制装置由于在验证部分对电源供给和切断没有权限控制,导致取电控制装置的触发不严谨,用电设备工作过程由于电源供给异常而产生不安全因素,不利于工厂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取电验证与控制的流程复杂权限不明晰,操作过程效率低并伴有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取电验证与控制的流程复杂,操作过程效率低有风险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筒仓取电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网络交换机、i/o模块、身份证阅读器、继电器、交流接触器以及计算机;

所述i/o模块和所述身份证阅读器与所述网络交换机信号连接;

所述身份证阅读器与所述i/o模块信号连接;

所述i/o模块与所述继电器通过开关量信号连接;

所述交流接触器与所述继电器信号连接;

所述计算机与所述网络交换机通过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摄像头、语音对讲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所述语音对讲装置和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网络交换机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所述语音对讲装置、所述显示装置、所述i/o模块、所述身份证阅读器以及所述继电器与所述网络交换机是有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摄像头设置于所述网络交换机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装置包括led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led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网络交换机上表面中间靠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语音对讲装置设置于所述网络交换机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室以及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摄像头、语音对讲装置以及显示装置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身份证验证的方式具备了安全及严谨的特性,解决了以往通过人工操作开关按钮带来的控制不严格,操作权限不明晰的问题,通过读到的身份证信息,可获取到完整的派车相关信息,从而将用电的需求控制在了具备用电权限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无接触电子控制器件的情况下通过放置身份证来控制电流输出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软件系统的接入控制,保证了从装料流程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硬件控制设备与机械设备可以实时响应指令,并在出现不规范人工操作后可通过计算机程序介入,驱动硬件设备来进行错误矫正,极大的减小了由操作人员失误而导致的流程不可控的风险。

指示设备(led显示屏)与视听设备(语音对讲、摄像头)的接入,实现了操作人员与驾驶人员的交互功能,通过软件系统的发起与关闭实现了超远距离的人员之间即时通讯,解决了以往相关人员必要沟通时的不畅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筒仓取电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提供了一种筒仓取电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网络交换机2、i/o模块5、身份证阅读器7、继电器8、交流接触器9以及计算机1;所述i/o模块5和所述身份证阅读器7与所述网络交换机2信号连接;所述身份证阅读器7与所述i/o模块5信号连接;所述i/o模块5与所述继电器8通过开关量信号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9与所述继电器8信号连接;所述计算机1与所述网络交换机2通过信号连接。

车辆驾驶人员放置身份证触发身份证阅读器读取信息,身份证阅读器通过网络交换机将读取的信息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对当前驾驶员派车相关信息的进行判断,判断当前车辆是否符合装料条件,根据判断结果计算机输出指令至i/o模块,i/o模块通过开关量信号输出至继电器,继电器发送信号给交流接触器来控制电流的输出或断开。最终操作结果输出至显示装置提示驾驶人员。

车辆驾驶人员通过取离身份证阅读器上的身份证来控制电流断开。身份证阅读器通过网络交换机将取离身份证的信号发送给计算机,计算机输出断开指令至i/o模块,i/o模块通过开关量信号输出至继电器,继电器发送断开信号给交流接触器来断开电流输出。最终断开电流输出的操作结果通过网络交换机输出至显示装置提示驾驶人员。

所述筒仓取电控制系统还包括:摄像头3、语音对讲装置4以及显示装置6。电流的输出或断开的操作结果输出至显示装置提示驾驶人员。所述摄像头3、所述语音对讲装置4和所述显示装置6与所述网络交换机2信号连接。

所述摄像头3、所述语音对讲装置4、所述显示装置6、所述i/o模块5以及所述身份证阅读器7与所述网络交换机2是有线连接,是通过网线与网络交换机连接。

所述摄像头3设置于所述网络交换机2上部。所述语音对讲装置4设置于所述网络交换机2下部。所述摄像头3与语音对讲装置4用于语音对讲与视频的通话。

所述显示装置6包括led显示屏,led显示屏设置于所述网络交换机2上表面中间靠上部。用于显示电流输出结果或者电流断开结果,有利于提示驾驶人员。

所述筒仓取电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室以及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终端,所述控制终端与摄像头3、语音对讲装置4以及显示装置6信号连接。当驾驶人员有不规范操作或现场出现紧急状况需要控制室内工作人员与驾驶人员互动或者沟通时,控制室内人员可通过操作pc端(控制终端)触发摄像头3与语音对讲装置4的接通,接通后驾驶人员可通过该两项视听设备与操作人员进行通讯。所述控制终端为手机或电脑。

采用身份证验证的方式具备了安全及严谨的特性,解决了以往通过人工操作开关按钮带来的控制不严格,操作权限不明晰的问题,通过读到的身份证信息,可获取到完整的派车相关信息,从而将用电的需求控制在了具备用电权限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无接触电子控制器件的情况下通过放置身份证来控制电流输出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或控制终端接入控制,保证了从装料流程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硬件控制设备与机械设备可以实时响应指令,并在出现不规范人工操作后可通过计算机程序介入,驱动硬件设备来进行错误矫正,极大的减小了由操作人员失误而导致的流程不可控的风险。

指示设备(led显示屏)与视听设备(语音对讲、摄像头)的接入,实现了操作人员与驾驶人员的交互功能,通过软件系统的发起与关闭实现了超远距离的人员之间即时通讯,解决了以往相关人员必要沟通时的不畅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实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实施过程中没有介绍到的技术细节,可以参考前文的相关描述。

实施例1:

在取电一体机中安装有摄像头、语音对讲、i/o模块、led显示屏、身份证阅读器,该五项设备通过网线连接至箱体内网络交换机,通过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软件控制系统部署至pc电脑端。pc端通过网络连接与箱体内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在验证信息取电装料的场景中,车辆驾驶人员通过放置身份证触发身份证阅读器读取信息,软件控制系统通过读取到的身份信息进行当前驾驶员派车相关信息的检索判断,验证当前车辆是否符合装料条件,按照判断结果由软件控制系统输出指令至i/o模块,i/o模块通过开关量信号输出至继电器,继电器通过控制交流接触器控制电流的输出与断开。软件控制系统将最终操作结果输出至led屏幕提示驾驶人员。如驾驶人员有不规范操作或现场出现紧急状况需要控制室内工作人员与驾驶人员互动,控制室内人员可通过操作pc端软件系统触发取电一体机内语音对讲与视频的接通,接通后驾驶人员可通过该两项视听设备与操作人员进行通讯。

在物料开始灌装的场景中,车辆驾驶人员通过取离身份证阅读器前的身份证来控制电流断开。软件控制系统在检测到身份证取离后,输出指令至i/o模块,i/o模块通过开关量信号输出至继电器,由继电器控制交流接触器断开电流输出。软件控制系统将最终操作结果输出至led屏幕提示驾驶人员。

在身份证未能及时取离阅读器的场景中,软件控制系统通过计时器计算时间来自动进行电流断开。通过供电时间与装料时间的计算与判断,将已超时的供电任务通过计算机指令发送至i/o模块,i/o模块通过开关量信号输出至继电器,由继电器控制交流接触器断开电流输出。软件控制系统将最终操作结果输出至led屏幕提示驾驶人员。

身份证验证的方式具备了安全及严谨的特性,解决了以往通过人工操作开关按钮带来的控制不严格,操作权限不明晰的问题,通过读到的身份证信息,可获取到完整的派车相关信息,从而将用电的需求控制在了具备用电权限的范围之内。并且在无接触电子控制器件的情况下通过放置身份证来控制电流输出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软件系统的接入控制,保证了从装料流程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硬件控制设备与机械设备可以实时响应指令,并在出现不规范人工操作后可通过计算机程序介入,驱动硬件设备来进行错误矫正,极大的减小了由操作人员失误而导致的流程不可控的风险。

指示设备(led显示屏)与视听设备(语音对讲、摄像头)的接入,实现了操作人员与驾驶人员的交互功能,通过软件系统的发起与关闭实现了超远距离的人员之间即时通讯,解决了以往相关人员必要沟通时的不畅且效率低下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