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浅水丛式井井口撬装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0:4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浅水 生产 井口 系统 海洋


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浅水生产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水丛式井井口撬装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从20世纪80年代末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快,国际上深水的定义为200

1500m,水深的海域,超深水通常指超过1500m,浅水通常指水深不超过200m的海域,由于某些油田群的位置地理位置特殊,或位于敏感区域,或距离周边依托设施较远。对于水深小于200m的油田群区域,如果同样采用“深水开发模式”进行水下控制系统的设计,势必造成投资浪费。随着国内丛式井钻井技术的成熟,丛式水平井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便于统一管理,特别是在海上平台得到广泛应用,是提高采收率及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因此,现亟需一种适于浅水海域的油田群开采,成本较低并便于统一管理的丛式井井口撬装生产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适于浅水海域的油田群开采,成本较低并便于统一管理的丛式井井口撬装生产系统。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浅水丛式井井口撬装生产系统,包括底撬,所述底撬通过吸力桩安装在丛式井口的海底泥面上,所述底撬在油田井口处均安装有永久导向基盘,底撬上围绕永久导向基盘固定设置有导向柱,底撬通过导向柱导向设置有与永久导向基盘固定连接的采油树,底撬一侧设置有由液压分线箱、电力分线箱、控制分线箱组成的水下分配单元总成,水下分配单元总成通过跨接管将线路分别连接至各采油树,水下分配单元总成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脐带缆相连接的转接箱接口;
6.所述采油树侧端均设置有汇流管和输出管,所述汇流管通过采油支管与采油树相连通,各汇流管与输出管之间均通过输送管相连通,相邻采油树之间的输出管、汇流管通过连接法兰固定,各输送管上均设置有闸阀,各汇流管在输出端均设置有闸阀;所述输出管最末端的端口设置有输出接口。
7.进一步的,所述水下分配单元总成一侧的输出管端口设置有清管器接口。
8.进一步的,所述水下分配单元总成内还设置有药剂输入管线,药剂输入管线由与转接箱接口连接的脐带缆输入药剂,再通过跨接管向采油树和采油支管内输送药剂,所述药剂为清腊剂、防蜡剂、稠油降粘剂、金属缓蚀剂或防垢剂的其中一种。
9.进一步的,所述输出管与下一段输出管的连接法兰侧设置有闸阀。
10.进一步的,所述底撬的数量与油田井口相同,相邻的底撬之间通过连接装置相固定。
11.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可对油田丛式井进行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底撬上每个油田井口都安装有永久导向基盘,围绕永久导向基盘的导向柱可用于辅助导向安装采油树。水下分配单元总成由液压分线箱、电力分线箱、控制分线箱组成,水下分配单元总成上设置有用于与脐带缆相连接的转接箱接口,脐带缆内的液压、电力和控制线路均通过对应的分线箱进行分配,再通过各采油树与水下分配单元总成之间连接的跨接管将线路连通至采油树,使各采油树通过水下分配单元总成进行统一控制,减少水下分配单元总成与单个采油树之间的线路铺设数量。各采油树在同侧设置输出管、汇流管,开采的油气通过各采油支管输送至汇流管、输出管,最终从输出管向外输送。
13.2、各采油树对应段的输送管和汇流管上的闸阀可对采油树的生产进行控制,可避免某一管段或采油树发生故障时无法关闭产生泄漏。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
底撬,2

水下分配单元总成,3

转接箱接口,4

跨接管,5

导向柱,6

采油树,7

输出管,8

采油支管,9

输出接口,10

连接法兰,11

闸阀,12

清管器接口,13

连接装置,14

输送管,15

汇流管,16

第一闸阀,17

第二闸阀,18

第三闸阀,19

第一采油树,20

第二采油树,21

第三采油树,22

第四采油树。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0]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浅水丛式井井口撬装生产系统,包括底撬1,所述底撬1通过吸力桩安装在丛式井口的海底泥面上,所述底撬1在油田井口处均安装有永久导向基盘,底撬1上围绕永久导向基盘固定设置有导向柱5,底撬1通过导向柱5导向设置有与永久导向基盘固定连接的采油树6,底撬1一侧设置有由液压分线箱、电力分线箱、控制分线箱组成的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通过跨接管4将线路分别连接至各采油树6,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上还设置有用于与脐带缆相连接的转接箱接口3;
[0021]
所述采油树6侧端均设置有汇流管15和输出管7,所述汇流管15通过采油支管8与采油树6相连通,各汇流管15与输出管7之间均通过输送管14相连通,相邻采油树6之间的输出管7、汇流管15通过连接法兰10固定,各输送管14上均设置有闸阀11,各汇流管15在输出端均设置有闸阀11;所述输出管7最末端的端口设置有输出接口9,输出管7与下一段输出管7的连接法兰10侧设置有闸阀11。
[0022]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可对油田群进行集中控制,统一管理。底撬1的底部通过吸力桩将底撬1安装在海底泥面上,用于安装采油树6的底撬1可设置为整体式或分体式,分体式底撬1的数量与油田井口相同,各底撬1上均分段设置有与采油树6相配套的采油支管8、汇流管15、输送管14和输出管7,相邻的底撬1之间的汇流管15、输出管7通过连接法兰10连通,底撬1之间通过连接装置13相固定,连接装置13可采用耳板配合销轴或相邻底撬1之间
配合使用锁扣固定。采用分体式的底撬1安装采油树6,可减少底撬1在海底泥面的铺设面积,节省生产成本。单一的底撬1和采油树6即可形成一个生产系统,便于底撬1和采油树6形成模块化的安装方式,共同组成丛式井生产系统撬。
[0023]
各底撬1上都安装有永久导向基盘,围绕永久导向基盘设置有4

6个导向柱5,采油树6可设置有配合导向柱5的套环和支架,通过导向柱5的导向与永久导向基盘精确安装。
[0024]
如图3所示,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由液压分线箱、电力分线箱、控制分线箱组成,液压线路、电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均通过跨接管4与各采油树6相连接,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上设置有用于与设置在外部的脐带缆相连接的转接箱接口3,脐带缆内的液压、电力和控制线路均通过对应的分线箱进行分配,再通过各采油树6与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之间连接的跨接管4将线路连通至采油树6,各采油树6通过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进行统一控制。各采油树6将输出管7、汇流管15和采油支管8设置在同一侧,各采油树6开采的油气通过各采油支管8先输送至汇流管15,再由各段汇流管15上的输送管14向输出管7内输送油气。
[0025]
各汇流管15在输出端均设置有闸阀11,输出管7与下一段输出管7的连接法兰10侧设置有闸阀11,各采油树6对应段的输送管14和汇流管15上的闸阀11可对采油树6的生产进行控制。
[0026]
当位于最前端的第一采油树19发生故障时,可关闭与第一采油树19相对应的输送管14,阻断第一采油树19的油气直接向输出管7内输送,再关闭第一闸阀16,阻断第一采油树19的油气由汇流管15向第二采油树20方向的汇流管15输送,在隔离第一采油树19的同时不影响其他采油树的正常生产。
[0027]
当位于中部段的第二采油树20发生故障时,可关闭与第二采油树20相对应的输送管14,阻断第二采油树20的油气直接向输出管7内输送,再关闭第一闸阀16和第二闸阀17,阻断第二采油树20的油气由汇流管15向第一采油树19和第三采油树21的汇流管15输送,将第二采油树20与其他采油树隔离。第一采油树19的油气还可通过输送管14向输出管7输送,第三采油树21和第四采油树22的油气可依旧正常输送,且不会回流至第二采油树20处的汇流管15段。
[0028]
当位于最末端的第四采油树22发生故障时,可关闭与第四采油树22相对应的输送管14,阻断第四采油树22的油气直接向输出管7内输送,再关闭第三闸阀18,阻断第四采油树22的油气由汇流管15向第三采油树21方向的汇流管15回流,在隔离第四采油树22的同时不影响其他采油树的正常生产。与位于最末端的第四采油树22对应的汇流管15可选择性设置闸阀11,当设置闸阀11时,可便于与新增加的采油树生产系统相连通;当不需要考虑增加新的采油树生产系统时,位于最末端的汇流管15可不设置闸阀11。
[0029]
所述输出管7与下一段输出管7的连接法兰10侧设置有闸阀11,输出管7分段设置闸阀11可便于生产系统的前期安装,安装时将各输出管7上的闸阀11全部关闭,避免安装时发生油气泄漏。当某段输出管7发生故障时,还可将对应段的闸阀11关闭,各采油树外输的油气依旧可通过汇流管15向输出管7的有效段进行输送,以保证生产系统的正常生产。
[0030]
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一侧的输出管7端口设置有清管器接口12,用于定期清洁输出管7时连接清管器,最末端输出管7端口设置有用于连接海底管缆的输出接口9,使顺次相互连接的输出管7向外输送油气资源。
[0031]
其中,所述水下分配单元总成2内还设置有药剂输入管线,药剂输入管线由与转接
箱接口3连接的脐带缆输入药剂,再通过跨接管4向采油树6和采油支管8内输送药剂,所述药剂为清腊剂、防蜡剂、稠油降粘剂、金属缓蚀剂或防垢剂的其中一种。上述药剂可用于保护管线,本实施例优选使用防蜡剂,防蜡剂可用于保护采油支管8、汇流管15、输送管14和输出管7,使各管道在采油过程中在管道内壁形成的石蜡不能形成大的网络结构,易于被油流带走。
[003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