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动力头传扭装置以及旋挖钻机的制作方法

2021-10-09 17:46: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钻机 装置 动力 头传扭


1.本技术涉及旋挖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以及旋挖钻机。


背景技术:

2.旋挖钻机作为一种常用的设备,在生产和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旋挖钻机需要根据不同作业要求更换不同口径的钻杆。现有技术中使一台旋挖钻机适配多种规格的钻杆的动力头传扭装置存在可更换口径范围小、连接稳定性差、动力头缺乏保护以及加压过程损耗大等技术问题。因此,丞需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实现一个旋挖钻机适配大范围口径变化的多种规格的钻杆同时兼顾稳定性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以及旋挖钻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一台旋挖钻机适配多种规格的钻杆的动力头传扭装置存在可更换口径范围小、连接稳定性差、动力头缺乏保护以及加压过程损耗大等技术问题。
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包括:外套筒,所述外套筒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外套筒外键条,所述外套筒外键条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配合;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内部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所述外套筒配合以实现所述外套筒转动带动所述内套筒转动,所述内套筒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内套筒内键条,所述内套筒内键条与钻杆的键条配合。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套筒的远离动力头的端面设置有内套筒底板,所述内套筒底板带动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与动力头连接。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法兰盘,所述法兰盘与所述内套筒底板配合使所述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壳体连接。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筒,所述外套筒转动带动所述至少一个中间筒转动,进而带动所述内套筒转动。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中间筒分别与所述外套筒和所述内套筒通过键条实现配合。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靠近动力头的多个加压部,所述加压部构造为将所述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上施加的压力传递给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以紧锢所述钻杆。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外套筒外键条与所述多个加压部间隔设置。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外套筒外键条与所述多个加压部间隔设置。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动力头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键条表面的压块,所述压块构造为沿所述外套筒的径向运动;其中,所述加压部包括与所述压块适配的承压槽。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压部焊接在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和/或,所述
外套筒外键条焊接在所述外套筒的外壁上,所述内套筒内键条焊接在所述内套筒的内壁上。
13.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起重机,包括:动力头;与所述动力头连接的动力头缓冲机构;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头传扭装置,通过外套筒外键条与所述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配合实现连接;钻杆,所述钻杆键条与所述动力头传扭装置的内套筒内键条配合实现连接;以及与所述钻杆连接的钻头。
14.本技术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与外套筒外键条的配合,带动外套筒转动,外套筒带动内套筒转动,通过内套筒内键条与钻杆的键条的配合,带动钻杆发生转动。通过外套筒与内套筒实现多级传扭,多级传扭保证传扭稳定性的同时,加大钻杆的可更换口径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保留动力头缓冲机构,为动力头提供足够保护。
附图说明
15.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所示为图1提供的动力头传扭装置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中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连接装配图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所示为图5提供的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连接装配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技术中使一台旋挖钻机适配多种规格的钻杆的动力头传扭装置存在可更换口径范围小、连接稳定性差、动力头缺乏保护以及加压过程损耗大等技术问题。发明人研究发现,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如下。为了实现一台旋挖钻机适配多种规格的钻杆,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缓冲键套体拆卸,加装传扭装置,传扭装置分别与动力键条和钻杆键条匹配,通过动力头键条将力传递到传扭装置上,再将力传递至钻杆上。由于传扭装置只有一级传扭,若钻杆与动力头规格口径差距较大,传扭装置的主体和键条都会变大,影响稳定性的同时增加加工成本,因此钻杆与动力头规格口径差距不能过大,导致钻杆可更换口径范围小以及稳定性差等问题。同时,由于现有技术中将缓冲键套体拆卸,动力头本身失去保护,影响动力头使用寿命。
22.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基本构思提供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包括外套筒和设置于外套筒内部的内套筒,外套筒转动带动内套筒转动,外套筒外壁上的外套筒外键条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配合,内套筒的内壁上的内套筒内键条与钻杆的键条配合。旋挖钻机发动机发出的动力转化为旋挖扭矩,旋挖扭矩驱动动力头缓冲机构转动,通过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与外套筒外键条的配合,带动外套筒转动,外套筒带动内套筒转动,通过内套筒内键条与钻杆的键条的配合,带动钻杆发生转动。通过外套筒与内套筒实现多级传
扭,多级传扭保证传扭稳定性的同时,加大钻杆的可更换口径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保留动力头缓冲机构,为动力头提供足够保护。
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4.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提供的动力头传扭装置的爆炸图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与图2所示,该动力头传扭装置包括:外套筒1,外套筒1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外套筒外键条11,外套筒外键条11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配合;设置于外套筒1内部的内套筒2,内套筒2与外套筒1配合以实现外套筒1转动带动内套筒2转动,内套筒2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内套筒内键条22,内套筒内键条22与钻杆的键条配合。
25.在该实现方式中,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与外套筒外键条11的配合,带动外套筒1转动,外套筒1带动内套筒2转动,通过内套筒内键条22与钻杆的键条的配合,带动钻杆发生转动。通过外套筒1与内套筒2实现多级传扭,多级传扭保证传扭稳定性的同时,加大钻杆的可更换口径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保留动力头缓冲机构,为动力头提供足够保护。
26.应当理解,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中内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中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外套筒外键条11之间形成槽,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之间形成槽,外套筒外键条11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之间形成槽适配,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与外套筒外键条11之间形成槽适配,这种设置情况为外套筒外键条11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配合。类似的,内套筒内键条22与钻杆的键条配合与外套筒外键条11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配合类似,不在赘述。
27.还应当理解,内套筒2与外套筒1配合方式可以是通过键条配合,也可以采用其他过盈配合方式,只要外套筒1转动带动内套筒2转动即可,本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内套筒2与外套筒1的具体配合方式不做限定。
2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内套筒2的远离动力头的端面设置有内套筒底板3,内套筒底板3带动内套筒2和外套筒1与动力头连接。
29.具体而言,外套筒1外接于内套筒2,内套筒2远离动力头的端面设置的内套筒底板3对外套筒1起到限位的作用,只要其它固定结构将内套筒底板3固定,就能将内套筒2和外套筒1均限制在动力头内部。
30.在一种进一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所示,该动力头传扭装置还包括法兰盘5,法兰盘5与内套筒底板3配合使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壳体连接。
31.具体而言,法兰盘5与动力头壳体连接,法兰盘5的端面与内套筒底板3接触,由于法兰盘5被固定与动力头壳体相连接,法兰盘5将内套筒底板3封闭在动力头内部,从而带动动力头传扭装置的内套筒2与外套筒1全部固定于动力头内部。
32.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法兰盘5与动力头壳体连接,将内套筒底板3封闭在动力头内部,从而将内套筒2与外套筒1全部固定于动力头内部,实现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壳体连接,使得在根据不同钻杆更换不同动力头传扭装置时,只需要将法兰盘5从动力头壳体
拆卸下来即可,无需复杂的拆卸动力头内部的键条,使得力头传扭装置的拆卸与安装更方便快捷。
33.应当理解,法兰盘5与动力头壳体可以通过螺栓连接,本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法兰盘5与动力头壳体的具体连接方式不做限定。
34.在一种进一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于法兰盘5端面和内套筒底板3之间的润滑层,用于缓解法兰盘5端面和内套筒底板3之间的摩擦力。
35.具体而言,内套筒底板3并不是固定于法兰盘5端面上,在内套筒2转动的过程中,内套筒底板3在法兰盘5端面上转动,法兰盘5端面和内套筒底板3均具有粗糙度,应当设置润滑层以缓解二者之间的摩擦力。
36.应当理解,润滑层包括润滑油。只要润滑层能缓解法兰盘5端面和内套筒底板3之间的摩擦力即可,本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润滑层的具体材料不做限定。
3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动力头传扭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筒,外套筒1转动带动至少一个中间筒转动,进而带动内套筒2转动。
38.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在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的至少一个中间筒,实现多级传扭,即使钻杆与动力头规格口径差距较大,也因为多级传扭的存在,避免因每相邻两级的扭矩过大导致的每一级套筒厚度过厚等缺点。
3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间筒分别与外套筒1和内套筒2通过键条实现配合。在该实现方式中,通过键条与对应的键条之间形成的槽的匹配来传递扭矩,使得筒壁以及钻杆不受剪切应力,旋挖钻机的运行更安全可靠。
4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动力头传扭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套筒1和内套筒2之间的一个中间筒,中间筒的外壁设置有多个中间筒外键条,中间筒的内壁设置有多个中间筒内键条,外套筒1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外套筒内键条12,内套筒2的外壁设置有多个内套筒外键条21,中间筒外键与外套筒内键条11配合,中间筒内键与内套筒外键条21配合。
41.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与外套筒外键条11的配合,带动外套筒1转动,通过外套筒内键条12和中间筒外键条的配合,带动中间筒转动,通过中间筒内键条与内套筒外键条21的配合,带动内套筒2转动,通过内套筒内键条22与钻杆的键条的配合,带动钻杆发生转动。通过外套筒1、中间筒与内套筒2实现多级传扭,多级传扭保证传扭稳定性的同时,加大钻杆的可更换口径范围。与现有技术相比,保留动力头缓冲机构,为动力头提供足够保护。
4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还包括:设置在外套筒1的外壁上靠近动力头的多个加压部5,加压部5构造为将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上施加的压力传递给所述外套筒1的外壁,以紧锢钻杆。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加压部5,紧锢钻杆,使旋挖钻机更顺畅地完成加压起拔工序。
4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动力头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键条表面的压块,压块构造为沿外套筒1的径向运动;加压部5包括与压块适配的承压槽。
44.具体而言,当需要对钻杆加压时,在动力头缓冲机构键条表面的压块沿着外套筒1的径向方向从外套筒1向内套筒2运动,压块将压力传递给承压槽,承压槽作用在外套筒1上,外套筒1依次将压力传递给钻杆,使钻杆被紧锢。
4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多个外套筒外键条11与多个加压部5间隔
设置。多个外套筒外键条11与多个加压部5间隔设置,使得动力头与动力头传扭装置之间应力分布更加均匀,连接更加紧密,从而便于动力传输。
4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压部5焊接在外套筒1的外壁上。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套筒外键条11焊接在外套筒1的外壁上,内套筒内键条22焊接在内套筒2的内壁上。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加压部5焊接在外套筒1的外壁上,外套筒外键条11焊接在外套筒1的外壁上,内套筒内键条22焊接在内套筒2的内壁上。
47.在以上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焊接将加压部5焊接在外套筒1的外壁,使得加压部5与外套筒1之间更加牢固,在紧锢钻杆时更加牢固。通过焊接使得外套筒外键条11与外套筒1之间以及内套筒内键条22与内套筒2之间更加牢固,在转动连接时更加稳定。
48.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起重机,图5所示为本技术一可能的实现方式提供的一种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连接装配图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图5提供的动力头传扭装置与动力头连接装配的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5与图6所示,起重机包括:动力头7;与动力头7连接的动力头缓冲机构;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动力头传扭装置100,通过外套筒外键条与动力头缓冲机构的键条8配合实现连接;钻杆,钻杆键条与动力头传扭装置100的内套筒内键条配合实现连接;以及与钻杆连接的钻头。
49.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更换同一动力头7内部的动力头传扭装置100,使一种型号的动力头(也就是一种型号的旋挖钻机)适配多种规格的钻杆,满足不同作业要求。实现一台旋挖钻机适配大范围口径变化的多种规格的钻杆同时兼顾稳定性和安全性。有效提高旋挖钻机工作效率。
50.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吊具调节装置实现在吊起过程中实施调整集装箱的姿态,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5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