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2021-10-12 13:3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油田 使用方法 循环 器及 清砂集砂


1.本发明涉及油田修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井出砂的问题一直是石油开采业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地层中的砂会随着石油或天然气的流动而被携带进入井筒中,尤其在裸眼完井情况下,经常发生地层垮塌的现象。由于砂的密度大于油和水,逐渐沉积的砂会阻塞出油通道。生产液中的砂也会磨蚀或损坏井下设备。国内油田的油井出砂现象普通存在,因此,清理油井中的砂是修井作业中一个重要的工作。
3.目前,通常使用射流泵进行局部反循环的清砂工艺。例如:名称为“冲砂洗井用脉冲射流泵及井筒清洁装置”的专利(申请号201720874890.8),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冲砂洗井用脉冲射流泵,包括高压喷嘴、外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中的扩散管和搅拌喷嘴,所述扩散管与所述搅拌喷嘴连接,所述高压喷嘴连接在所述外筒的一端口,所述高压喷嘴与所述搅拌喷嘴之间形成高压腔,所述高压喷嘴的进口和出口之间还形成有第一自激振荡腔;还包括自激振荡喷嘴;所述自激振荡喷嘴设置在所述扩散管和所述搅拌喷嘴之间,所述自激振荡喷嘴与所述搅拌喷嘴之间形成第二自激振荡腔;所述高压喷嘴的进口为喇叭口结构;所述扩散管和所述自激振荡喷嘴之间设置有防砂筛管,所述搅拌喷嘴位于所述防砂筛管中。该专利还提供一种井筒清洁装置,包括射流泵、同心连续油管、气举系统、三相分离装置、监测装置和控制器;所述射流泵采用上述冲砂洗井用脉冲射流泵,所述同心连续油管包括外管和设置在所述外管中的内管,所述外管与所述射流泵的外筒连接,所述内管与所述射流泵的扩散管连接;所述气举系统包括液氮车、气流喷嘴和引导管线,所述液氮车通过所述引导管线与所述气流喷嘴连接,所述气流喷嘴位于所述内管中;所述三相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箱、以及连接在所述分离箱上的进口管、排气管、排油管和排放管,所述进口管和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分离箱的上部,所述排油管设置在所述分离箱的中部,所述排放管设置在所述分离箱的下部,所述内管与所述进口管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压力式物位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气流喷嘴的排气方向沿所述内管朝上设置。
4.使用射流泵进行局部反循环清砂工艺虽有一定的清砂效果,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砂会造成射流泵的磨损,大颗粒砂还会造成清砂工具阻塞。


技术实现要素:

5.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可高效收集井砂并防止清砂工具被堵塞的反循环清砂集砂器。
6.其技术方案是:包括上接头、上转接接头、外筒、下转接接头、下接头、伞形帽、内筒上接头、内筒、内筒下接头及丝堵;所述上接头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
头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的下端设有公扣;所述上转接接头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所述伞形帽拧入上转接接头的上端螺纹盲孔;所述内筒上接头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所述内筒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的上端母扣相啮合;所述内筒下接头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的中间通孔;所述丝堵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勾住下转接接头,丝堵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7.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上转接接头的竖向通孔设为三个。
8.所述内筒上接头的横向出砂孔设为四个。
9.所述伞形帽顶端为锥形。
10.所述上接头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
11.所述上转接接头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装密封圈槽,分别用于上转接接头与上接头之间、上转接接头与外筒之间的密封。
12.所述下转接接头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密封圈槽,分别用于下转接接头与外筒之间、下转接接头与下接头之间的密封。
13.所述密封圈采用o型密封圈。
14.所述o型密封圈的材质采用橡胶。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具有以下显著技术效果:1.本发明的主体结构分为内外两层,中间流道用于混砂液流通,外层环空用于存放砂砾,能够高效收集井砂、防止清砂工具被堵塞。
16.2.能够快速沉砂,并便于在地面上卸砂和清理。
17.3.结构合理,经久耐用。
18.4.制作成本低。
19.5.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20.图1为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中的b-b示意图;图中:1-上接头,2-伞形帽,3-上转接接头,4-密封圈槽,5-内筒上接头,6-外筒,7-内筒,8-下转接接头,9-内筒下接头,10-丝堵,11-下接头,12-凹槽形吊卡,13-竖向通孔,14-横向出砂孔,15-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22.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
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23.实施例2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24.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25.实施例3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26.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27.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28.实施例4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29.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30.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31.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32.实施例5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33.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34.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35.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36.上述上接头1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12,以便于吊装。
37.实施例6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
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38.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39.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40.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41.上述上接头1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12,以便于吊装。
42.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装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上转接接头3与上接头1之间、上转接接头3与外筒6之间的密封。
43.实施例7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44.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45.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46.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47.上述上接头1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12,以便于吊装。
48.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装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上转接接头3与上接头1之间、上转接接头3与外筒6之间的密封。
49.上述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下转接接头8与外筒6之间、下转接接头8与下接头11之间的密封。
50.实施例8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
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51.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52.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53.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54.上述上接头1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12,以便于吊装。
55.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装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上转接接头3与上接头1之间、上转接接头3与外筒6之间的密封。
56.上述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下转接接头8与外筒6之间、下转接接头8与下接头11之间的密封。
57.上述密封圈采用o型密封圈。
58.实施例9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59.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60.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61.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62.上述上接头1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12,以便于吊装。
63.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装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上转接接头3与上接头1之间、上转接接头3与外筒6之间的密封。
64.上述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下转接接头8与外筒6之间、下转接接头8与下接头11之间的密封。
65.上述密封圈采用o型密封圈。
66.上述o型密封圈的材质采用橡胶。
67.实施例10参见图1、图2及图3。一种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包括上接头1、上转接接头3、外筒6、下转接接头8、下接头11、伞形帽2、内筒上接头5、内筒7、内筒下接头9及丝堵10。上接头1通过上端母扣与钻杆或油管相连接,上接头1的下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上端母扣与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公扣相啮合,外筒6的下端母扣与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上端母扣与与下转接接头8的下端公扣相啮合,下接头11的下端设有公扣。上转接接头3设有上端螺纹盲孔及下端螺纹盲孔,上转接接头3的中间设有流通混砂液的竖向通孔13。伞形帽2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上端拧入上转接接头3的下端螺纹盲孔,内筒上接头5的中间设有横向出砂孔14。内筒7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上接头5的下端母扣相啮合,内筒7的下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上端母扣相啮合。内筒下接头9直接插入下转接接头8的中间通孔。丝堵10的上端公扣与内筒下接头9的下端母扣相啮合,丝堵10下部通过其设置的台阶15勾住下转接接头8,丝堵10的中间设有便于混砂液通过的通孔。
68.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设为三个,以保证混砂液顺利通过。
69.上述内筒上接头5的横向出砂孔14设为四个,以保证顺利出砂。
70.上述伞形帽2顶端为锥形,可防止沉砂时砂砾堆积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造成堵塞。
71.上述上接头1中部设有凹槽形吊卡12,以便于吊装。
72.上述上转接接头3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装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上转接接头3与上接头1之间、上转接接头3与外筒6之间的密封。
73.上述下转接接头8的上端、下端均设有安装密封圈的密封圈槽4,分别用于下转接接头8与外筒6之间、下转接接头8与下接头11之间的密封。
74.上述密封圈采用o型密封圈。
75.上述o型密封圈的材质采用橡胶。
76.上述橡胶采用丁晴橡胶,以充分发挥其耐油性好、耐磨性好、气密性好、抗老化及成本低的优势。
7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1.将反循环清砂集砂器接在冲砂管柱最下端,下接头11通过其下端的公扣连接冲砂笔尖,进行反冲砂。
78.2.混砂阶段:在动力设备提供压差的条件下,反循环清砂集砂器下方工具内的混砂液上行,到达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内。混砂液首先进入下接头11的内腔,继续上行到丝堵10后,通过内筒下接头9,进入到内筒7内。混砂液在压差作用下在内筒7内上行,到达内筒上接头5。内筒上接头5上端不通,混砂液都从内筒上接头5上的横向出砂孔14流出,进入到外筒6和内筒7及内筒上接头5形成的外层环空。由于外层环空的过流面积大于内筒7的过流面积,混砂液从横向出砂孔14流出后流速降低,混砂液的携砂能力降低,其中的大颗粒砂会沉淀在外层环空里,其他小颗粒砂继续随混砂液通过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上行。继续上行的混砂液穿过上转接接头3的竖向通孔13和上接头后,进入到沉砂泵上方的工具内。
79.3.沉砂阶段:关闭动力设备,混砂液不再上行,静置中的混砂液进行沉淀,固液分层。沉砂泵上方工具内的混砂液沉淀后,其中的砂砾逐渐沉淀落回到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内。
首先进入上接头1,继续下落,在伞形帽2顶端圆锥的作用下,砂砾不会堵塞在上转接接头3上端。砂砾继续下落,穿过上转接接头3的横向出砂孔14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外筒6、内筒7及内筒上接头5形成的外层环空中,并在该空间内收集。
80.4.清理阶段:起出工具,清理反循环清砂集砂器内的砂砾,达到捞砂效果。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