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2021-06-22 15:4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夹具 汽车制造 定位 特别
定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市场正在高速发展中,竞争日益激烈,涂装工艺作为汽车四大工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中重要的环节,在汽车制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汽车涂装是将涂料涂覆于汽车表面,经干燥成膜的工艺过程,为达到优良的保护性和极高的装饰性,在形成的过程中,需要制作一种夹具使汽车尾门保持一定的打开量,确保内板泳透性。夹具的结构是决定电泳涂层厚度的关键要素,对于汽车涂装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汽车前处理电泳工艺过程前,需安装夹具,使汽车尾门保持一定的打开量,夹具安装完成后,将尾门自然下垂放置于承接结构上。由于现有的夹具仅仅支撑起到支撑作用,且现有的汽车大多采用铝材尾门,尾门由于质量轻,在汽车电泳涂装工艺中,车身进入电泳槽液中时,尾门在槽液内会受力浮起打开或者变为闭合状态,易出现尾门碰撞到槽内生产设备造成生产线停止,导致涂装效率低,或者出现不能保证内板泳透性,导致涂装质量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定位夹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涂装效率低和质量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定位夹具用于将车辆的尾门支撑于车身,所述尾门设置有尾门工艺孔,所述车身设置有车身工艺孔,所述定位夹具包括:固定支架;定位机构,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以及第三定位杆,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均用于与所述车身工艺孔插接,且所述第二定位杆和所述第三定位杆之间形成用于与所述车身卡接的卡接空间;挂钩,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挂钩能在卡接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旋转,以与所述尾门工艺孔卡接或脱离。

优选地,所述挂钩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杆、限位杆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活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卡接杆用于与所述尾门工艺孔卡接;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一锁紧杆,所述第一锁紧杆上开设有第一锁紧槽,所述挂钩旋转至卡接位置时,所述限位杆能与所述第一锁紧槽锁紧。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固定支架的第二锁紧杆,所述第二锁紧杆靠近所述连接杆设置,所述锁紧杆开设有第二锁紧槽,所述挂钩旋转至卡接位置时,所述挂钩旋转至卡接位置时,所述连接杆能与所述第一锁紧槽锁紧。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第三锁紧杆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第二锁紧杆连接,且所述第二锁紧杆和所述限位杆的连接处通过第一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所述限位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和所述第三锁紧杆之间,所述第三锁紧杆用于放松或锁紧所述限位杆。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操作杆和所述连接杆的连接处通过第二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固定支架;把手部,所述把手部设置于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且所述把手部开设有减重孔。

优选地,所述第三锁紧杆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于所述操作杆,所述第三锁紧杆能绕所述第三铰接轴旋转,以放松或锁紧所述限位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锁紧槽和所述第二锁紧槽均为弧形槽,和/或,所述第一锁紧杆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槽,多个第一锁紧槽沿所述第一锁紧杆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杆能与任意一个所述第一锁紧槽锁紧。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过渡部以及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身工艺孔插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一过渡部之间形成避让所述车身的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定位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第二过渡部以及第二插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用于与所述车身工艺孔插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过渡部之间形成避让所述车身的第二避让槽。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承载杆,所述承载杆包括连接段、支撑段以及承载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固定支架连接,所述承载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段和所述支撑段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支撑段用于抵紧所述车身。

优选地,所述定位夹具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且所述加强杆与所述定位杆和所述第二定位杆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尾门需要保持一定的打开量时,可先将第一定位杆与车身工艺孔插接,同时将第二定位杆与车身工艺孔卡接,接着利用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之间的卡接空间,使车身伸入卡接空间内并卡接于卡接空间内,使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对车身的两侧分别卡接,通过定位机构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以及第三定位杆将定位夹具定位安装于车身后,可旋转挂钩,可将挂钩从初始位置精确旋转至卡接位置,使挂钩与尾门工艺孔卡接,就能完成定位夹具的安装,当涂装工序完成后,可先将挂钩旋从卡接位置旋转至初始位置,接着将第二定位杆和第三定位杆之间的卡接空间与车身脱离,并将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与车身工艺孔脱离。本实用新型中的定位夹具通过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第三定位杆以及挂钩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将尾门支撑于车身的同时还能避免定位夹具从车身脱离造成尾门关闭的情况,可提高汽车的涂装质量,并且挂钩还能避免尾门在浮力作用下造成生产线停止的情况,可提高涂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定位夹具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定位夹具。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定位夹具100用于将车辆(图未示)的尾门支撑于车身,尾门设置有尾门工艺孔,车身设置有车身工艺孔,定位夹具100包括固定支架1、定位机构1以及挂钩2;定位机构1安装于固定支架1,定位机构1包括第一定位杆11、第二定位杆12以及第三定位杆13,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12用于与车身工艺孔插接,且第二定位杆12和第三定位杆13之间形成用于与车身卡接的卡接空间14;挂钩2活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挂钩2能在卡接位置和初始位置之间旋转,以与尾门工艺孔卡接或脱离。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夹具100主要用于车辆的涂装工序。

本实施例中,当尾门需要保持一定的打开量时,可先将第一定位杆11与车身工艺孔插接,同时将第二定位杆12与车身工艺孔卡接,接着利用第二定位杆12和第三定位杆13之间的卡接空间14,使车身伸入卡接空间14内并卡接于卡接空间14内,使第二定位杆12和第三定位杆13对车身的两侧分别卡接,通过定位机构1的第一定位杆11、第二定位杆12以及第三定位杆13将定位夹具100定位安装于车身后,可旋转挂钩2,可将挂钩2从初始位置精确旋转至卡接位置,使挂钩2与尾门工艺孔卡接,就能完成定位夹具100的安装,当涂装工序完成后,可先将挂钩2旋从卡接位置旋转至初始位置,接着将第二定位杆12和第三定位杆13之间的卡接空间14与车身脱离,并将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12与车身工艺孔脱离。本实施例中的定位夹具100通过第一定位杆11、第二定位杆12、第三定位杆13以及挂钩2之间的相互配合,在将尾门支撑于车身的同时还能避免定位夹具100从车身脱离造成尾门关闭的情况,可提高车辆的涂装质量,并且挂钩2还能避免尾门在浮力作用下造成生产线停止的情况,可提高涂装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挂钩2包括依次连接的卡接杆21、限位杆622以及连接杆23,连接杆23活动连接于固定支架1,卡接杆21用于与尾门工艺孔卡接;定位夹具100还包括第一锁紧杆3,第一锁紧杆3上开设有第一锁紧槽31,挂钩2旋转至卡接位置时,限位杆622能与第一锁紧槽31锁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紧杆3设置于靠近挂钩2的位置,当挂钩2与尾门工艺孔卡接后,第一锁紧槽31与挂钩2杆锁紧,防止挂钩2在浮力作用下脱离尾门,从而达到一次锁紧效果;并且本实施例中,定位夹具100还包括安装于固定支架1的第二锁紧杆4,第二锁紧杆4靠近连接杆23设置,锁紧杆开设有第二锁紧槽42,挂钩2旋转至卡接位置时,挂钩2旋转至卡接位置时,连接杆23能与第一锁紧槽31锁紧。

第二锁紧杆4和连接杆23之间的配合能进一步避免挂钩2和尾门脱离,从而达到二次锁紧效果;本实施例定位夹具100中,定位夹具100还包括第三锁紧杆5和限位杆622,限位杆622与第二锁紧杆4连接,且第二锁紧杆4和限位杆622的连接处通过第一铰接轴7铰接于固定支架1,限位杆622设置于连接杆23和第三锁紧杆5之间,第三锁紧杆5用于放松或锁紧限位杆622。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旋转限位杆622,以使第二锁紧杆4的第二锁紧槽42放松对连接杆23的锁紧,同时还能通过第三锁紧杆5抵紧限位杆622,避免限位杆622在不受到外力的情况下旋转,以达到三次锁紧效果。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紧杆3、第二锁紧杆4以及第三锁紧杆5之间相互配合可起到防开保护的效果。

如图1所示,定位夹具100还包括操作把手9,操作把手9包括:操作杆91,操作杆91的一端与连接杆23连接,操作杆91和连接杆23的连接处通过第二铰接轴8铰接于固定支架1;把手部92,把手部92设置于操作杆91的另一端,且把手部92开设有减重孔93。本实施例中的把手部92为镂空四边形状,可方便定位夹具100的抓取及减小夹具重量。本实施例中,第三锁紧杆5通过第三铰接轴10铰接于操作杆91,第三锁紧杆5能绕第三铰接轴10旋转,以放松或锁紧限位杆6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锁紧槽31和第二锁紧槽42均为弧形槽,和/或,第一锁紧杆3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槽31,且多个第一锁紧槽31沿第一锁紧杆3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限位杆22能与任意一个第一锁紧槽31锁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锁紧杆3呈波浪形,可针对不同尺寸的车辆对挂钩2进行锁紧。且弧形的第一锁紧槽31和第二锁紧槽42可方便人工对定位夹具100进行操作,可使定位夹具100在外力作用下可快速放松锁紧状态。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杆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1、第一过渡部112以及第一插接部113,第一连接部111与固定支架1连接,第一插接部113用于与车身工艺孔插接,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过渡部112之间形成避让车身的第一避让槽114;第二定位杆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1、第二过渡部122以及第二插接部123,第二连接部121与固定支架1连接,第二插接部123用于与车身工艺孔插接,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二过渡部122之间形成避让车身的第二避让槽124。本实施例的定位夹具100还包括加强杆30,加强杆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定位杆11和第二定位杆12,且加强杆30与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12形成三角支撑结构,可提高定位夹具100的结构强度。

本实施例中,定位夹具100还包括承载杆20,承载杆20包括连接段201、支撑段202以及承载段203,连接段201与固定支架1连接,承载段203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段201和支撑段202圆弧过渡连接,支撑段202用于抵紧车身。本实施例中的承载杆20呈弧形直角状,并设计一定长度的承载段203使尾门放置更平稳,同时支撑段202支撑尾门以保持一定打开度的同时还能避免对尾门接触位造成损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