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智能手表的制作方法

2021-02-27 10:45: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手表 智能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0002]
人类获得的信息70-90%来源于视觉系统,对儿童青少年的关注,也便是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近视眼发生率的逐年攀升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据统计:我国近视总人数超过3亿人,为世界近视人口总数的1/3,青少年近视眼人数位居全世界第一。在我国,学生的近视率逐年攀升的现象相当明显,几乎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而长时间的读写状态不正确是视力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电子产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智能手表就是继智能手机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宠,通过智能手表对佩戴者的读写状态进行判断并提醒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解决方法,而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智能手表并未设有测距功能,无法判断佩戴者的读写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用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智能手表并未设有测距功能,无法判断佩戴者的读写状态的技术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手表本体,所述手表本体包括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上安装有测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距组件包括:
[0005]
凸块一,设置在所述上盖上端的一侧,所述凸块一上设有测距镜片端口一,所述上盖靠近所述凸块一的一侧端设有测距镜片端口二;
[0006]
凸块二,与所述凸块一对称设置在所述上盖上;
[0007]
两块测距镜片,所述两块测距镜片分别设置在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一和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二内部,所述两块测距镜片之间呈夹角分布;
[0008]
所述上盖通过支架与所述下盖可拆卸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一和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二内部的测距镜片之间呈垂直分布,所述凸块二处设有光感镜片口,所述光感镜片口内部设有光感镜片。
[0010]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装饰件,所述上盖和下盖边角处设有倒角。
[0011]
优选的,所述上盖中心处设有显示屏,在上盖上端设有与凸块一、凸块二和上盖边角处相适配的屏幕盖板,所述屏幕盖板为透明板。
[0012]
优选的,所述测距镜片内部的测距镜片与所述屏幕盖板平行,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二内部的测距镜片与所述屏幕盖板垂直。
[0013]
优选的,所述上盖一侧设有软胶塞和按键二,所述上盖另一侧设有两按键一。
[0014]
优选的,所述的上盖前后侧对称设有连接块。
[0015]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还设置表带连接组件,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包括:所述连接块内部设有的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中部贯
穿设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右端与两个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转动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部,所述两个转动杆对称设置在所述卡块的前后两侧,所述转动杆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二空腔上端的通孔一,所述转动杆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下端的通孔二,所述两个转动杆之间水平架设有操作杆。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一空腔内部设有两组弹簧,所述两组弹簧以所述卡块为中心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靠近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隔板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远离所述隔板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的接触面右端为锯齿状且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块一的接触面左端设有一凸块,所述固定块二的接触面左端设有一凹槽,所述凸块和凹槽配合,所述连接块左部上、下端内壁均为倾斜内壁,所述固定块一上端和固定块二下端均为倾斜端,且两倾斜端分别对应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的两倾斜内壁,所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支铰杆,所述支铰杆上下对称转动设置在所述卡块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一和固定块二用于固定表带。
[0017]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8]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主视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表带与上盖的连接侧视图。
[0024]
图中:1.屏幕盖板,2.装饰件,3.测距镜片,301、测距镜片端口一;302、测距镜片端口二;4、按键一;401、按键二;5、支架;6、下盖;7、软胶塞;8、上盖;801、凸块一;802、凸块二;9、光感镜片;901、光感镜片口;10、显示屏;11、连接块;1101、第一空腔;1102、第二空腔;1103、通孔二;1104、通孔一;12、固定块一;1201、凸块;13、支铰杆;14、卡块;15、弹簧;16、隔板;17、转动杆;18、固定块二;180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6]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7]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例
[0028]
实施例1
[002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手表,包括手表本体,所述手表本体包括上盖8和下盖6,所述上盖8上安装有测距组件,如图1-图2所示,所述测距组件包括:
[0030]
凸块一801,设置在所述上盖8上端的一侧,所述凸块一801上设有测距镜片端口一301,所述上盖8靠近所述凸块一801的一侧端设有测距镜片端口二302;
[0031]
凸块二802,与所述凸块一801对称设置在所述上盖8上;
[0032]
两块测距镜片3,所述两块测距镜片3分别设置在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一301和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二302内部,所述两块测距镜片3之间呈夹角分布;
[0033]
所述上盖8通过支架5与所述下盖6可拆卸连接。
[003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0035]
通过测距镜片3发射激光照射到使用者身上来获得使用者的读写距离,从而判断使用者的读写状态是否正常。
[003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37]
两块测距镜片3之间呈夹角分布,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可以从两个角度照射用户,在用户手臂放置于桌面处于读写状态时,其手臂可能向外倾斜一定角度,但至少有一个方向的激光能照射到用户,从而获得用户当前读写距离,解决了现在市场上出现的智能手表并未设有测距功能,无法判断佩戴者的读写状态的技术问题。
[0038]
实施例2
[0039]
在实施例1中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一301和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二302内部的测距镜片3之间呈垂直分布,所述凸块二802处设有光感镜片口901,所述光感镜片口901内部设有光感镜片9。
[004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41]
在测距镜片端口一301和测距镜片端口二302内部嵌装测距镜片3,垂直设置两块测距镜片既达到了节省空间的目的,也使得上盖8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均可通过测距镜片3发射激光照射到使用者身上来获得使用者的读写距离,设置光感镜片9可以阻挡强光并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呈中性吸收,回到暗处,能快速恢复无色透明状态,保证镜片的透光度,防止阳光、紫外光、眩光对眼睛的伤害。
[0042]
实施例3
[004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上盖8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装饰件2,所述上盖8和下盖6边角处设有倒角。
[004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45]
上盖8和下盖6边角处设有倒角既使得智能手表比较美观,也防止上盖8和下盖6顶角太过尖锐对使用者造成划伤。
[0046]
实施例4
[004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所示,所述上盖8中心处设有显示屏10,在上盖8上端设有与凸块一801、凸块二802和上盖8边角处相适配的屏幕盖板1,所述屏幕盖板1为透明板。
[0048]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49]
屏幕盖板1设为透明板,既不影响显示屏的信息显示,也可用于保护显示屏10不会受到损坏。
[0050]
实施例5
[0051]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一301内部的测距镜片3与所述屏幕盖板1平行,所述测距镜片端口二302内部的测距镜片3与所述屏幕盖板1垂直。
[005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53]
两块测距镜片端口分别垂直与屏幕盖板1表盘和平行与屏幕盖板1,使得激光可以从表盘180度水平方向及表盘90度垂直方向两个角度照射用户,在用户手臂放置于桌面处于读写状态时,虽其手臂可能向外倾斜一定角度,但至少有一个方向的激光能照射到用户,从而获得用户当前读写距离。
[0054]
实施例6
[0055]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8一侧设有软胶塞7和按键二401,所述上盖8另一侧设有两按键一4。
[005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57]
按键一4设置在上盖8的侧端方便使用者对智能手表进行操作,也不影响表的美观性,且节省了空间。
[0058]
实施例7
[0059]
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述上盖8前后侧对称设有连接块11,所述连接块11固定连接有表带。
[006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61]
通过将连接块11与表带固定连接,使得使用者方便佩戴智能手表,且不容易脱落,连接块11与表带的固定方式一般采用插销固定,固位力较强,但拆卸不便,不易于使用者更换表带。
[0062]
实施例8
[0063]
在上述实施例7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所述连接块11还设置表带连接组件,所述表带连接组件包括:所述连接块11内部设有的第一空腔1101和第二空腔1102,所述第一空腔1101和第二空腔1102之间设有隔板16,所述隔板16中部贯穿设有卡块14,所述卡块14的右端与两个转动杆17转动连接,所述两个转动杆17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02内部,所述两个转动杆17对称设置在所述卡块14的前后两侧,所述转动杆17的上端贯穿所述第二空腔1102上端的通孔一1104,所述转动杆17的下端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1102下端的通孔二1103,所述两个转动杆17之间水平架设有操作杆19。
[006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65]
拉动操作杆19,使得转动杆17以通孔二1103为支点向右转动,拉动卡块14向右移动,通过将连接块11内部分为第一空腔1101和第二空腔1102,中间设隔板16,保证了第一空腔1101和第二空腔1102内部的运动件不会互相影响,且两空腔内部的运动件通过卡块14连接起来,在卡块14前后对称设置在两转动杆17,保证了卡块14运动时保持平稳,防止卡块14一侧出现便宜,在两转动杆17之间架设操作杆19,方便转动转动杆17,且保证转动杆17同步转动。
[0066]
实施例9
[0067]
在上述实施例8的基础上,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空腔1101内部设有两组弹簧15,所述两组弹簧15以所述卡块14为中心上下两侧对称设置在所述隔板16靠近所述第一空
腔1101的一侧,所述弹簧15一端与所述隔板16固定连接,所述弹簧15远离所述隔板16的一端分别连接有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所述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的接触面右端为锯齿状且相互啮合,所述固定块一12的接触面左端设有一凸块1201,所述固定块二18的接触面左端设有一凹槽1801,所述凸块1201和凹槽1801配合,所述连接块11左部上、下内壁均为倾斜内壁,所述固定块一12上端和固定块二18下端均为倾斜端,且两倾斜端分别对应滑动连接在所述连接块11的两倾斜内壁,所述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的右端转动连接有支铰杆13,所述支铰杆13上下对称转动设置在所述卡块14的两侧,所述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用于固定表带。
[006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0069]
卡块14向右移动,带动支铰杆13向卡块14的方向转动,支铰杆13推动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沿着连接块11的倾斜内壁滑动,且对弹簧15造成压缩,使得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分离开来,将表带放入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之间,松开操作杆19,在弹簧15的作用下卡块14复位,固定块一12与固定块二18对表带形成固定。
[007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0071]
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的接触面右端为锯齿状且相互啮合,加强了对表带的固位力,在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接触面左端设置一相互配合的凸块1201与凹槽1801,可以通过在表带设置一与凹槽1801大小相同的通孔,使得凸块1201穿过通孔进入凹槽1801中对表达进行限位,防止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对表带的固位力不足导致表带脱落,无法佩戴智能手表甚至对智能手表造成损坏,通过设置弹簧15可以使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达到自动复位的目的,通过转动杆17、卡块14以及固定块一12和固定块二18的配合达到更换表带的目的,方便使用者进行更换表带,减少了对表带进行更换时的操作麻烦,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