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腕戴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0-09-08 12:2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穿戴 装置 设备 腕戴式
腕戴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戴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手表的功能越来越齐全,不仅具有传统手表的时间显示功能,还能实现通讯、定位以及拍摄等功能。

当前,市面上大部分的智能手表在设置镜头模组时,为了实现其拍照功能,通常是将镜头模组设置在智能手表的内部,固定好镜头模组在智能手表内部的位置,并限定镜头模组的拍摄区域,使得镜头模组始终朝向一个方向拍摄。

然而,由于镜头模组的拍摄方向固定且无法转动,用户需要拍照前方景物的照片时需要旋转手臂或者增加镜头来实现,而且手臂旋转后,拍照过程中显示屏的图像会被手遮挡住,严重影响用户体验。若增加镜头,则需要增加相应的成本。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腕戴式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镜头组件可自动翻转,用户体验更优的腕戴式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腕戴式装置,其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盖设于所述外壳的显示屏和安装于所述收容空间内的镜头组件,所述显示屏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开口,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开口,所述腕戴式装置还包括: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外壳,所述镜头组件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并与所述固定件形成转动连接;

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固定于所述外壳,用于提供驱动力;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镜头组件;

所述镜头组件包括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朝向物侧的拍摄端,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旋转,使得所述拍摄端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旋转。

优选的,所述拍摄端的旋转角度为0-90°

优选的,所述固定件包括相互间隔且正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镜头组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镜头模组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设于所述镜头模组相对两侧,所述镜头组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固定件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件转动连接并使得所述镜头模组悬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底部的第一固定部、由所述第一固定部朝向所述显示屏弯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旋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靠近所述镜头模组的表面朝向所述镜头模组凸出延伸的环状固定壁,所述固定壁环绕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呈环状,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部套设于所述固定壁并形成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间隔的第三固定部、由所述第三固定部朝向所述显示屏弯折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间隔相对的第四固定部,所述第四固定部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部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包括与所述固定件固定的底壁以及自所述底壁边缘弯折延伸至与所述显示屏固定连接的侧壁,所述第二开口贯穿设置于所述侧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开口延伸至所述侧壁与所述显示屏固定的端面,所述第一开口延伸至所述显示屏的边缘并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

优选的,所述显示屏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部以及自所述周缘部向所述底壁延伸的第一围壁,所述外壳包括自所述底壁靠近所述显示屏的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凸出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围壁固定连接的第二围壁,所述第一围壁、所述第二围壁与所述底壁围设形成收容槽,所述镜头模组收容于所述收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以及第二固定件均位于所述第一围壁远离所述镜头模组的一侧,所述第一围壁和/或所述第二围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限位孔,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固定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所述限位孔与所述第四固定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底部的步进电机和与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旋转轴形成同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还包括设于外壳的相对两侧的表带连接部,用于连接外部表带,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表带连接部对应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腕戴式装置包括外壳、显示屏、固定件、驱动装置、旋转轴以及镜头组件,所述显示屏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开口,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开口,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支撑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用于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朝向物侧的拍摄端,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旋转使得所述拍摄端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旋转。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旋转使得所述镜头模组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实现了所述镜头组件的自动旋转或自动回收复位,进而实现拍摄角度的调整和变化,能够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拍摄角度的要求,无需用户旋转手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腕戴式装置处于第一拍摄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腕戴式装置处于第二拍摄姿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腕戴式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腕戴式装置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腕戴式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可自动翻转,用户体验更优的腕戴式装置100,其包括外壳1、显示屏2、固定件3、驱动装置4、旋转轴5以及镜头组件6。

所述外壳1具有收容空间a,所述外壳1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开口11,所述第二开口11将所述收容空间a与外部连通。

所述显示屏2盖设于所述外壳1上并与所述外壳1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空间a,且所述显示屏2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开口21,所述第一开口21将所述收容空间10与外部连通。

其中,所述固定件3、驱动装置4、旋转轴5以及镜头组件6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3包括相互间隔且正对设置的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所述镜头组件6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3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32固定并形成转动连接。

所述驱动装置4固定于所述外壳1,用于为镜头组件61的旋转提供驱动力,具体的,所述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1。

所述旋转轴5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镜头组件6。

所述镜头组件6包括镜头模组61,所述镜头模组61包括朝向物侧的拍摄端611,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旋转轴5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6旋转使得所述拍摄端611在所述第一开口21和所述第二开口11之间旋转。需要理解的是,所述镜头模组61中设有用于成像的镜片组,上述的物侧即为镜片组沿光轴方向靠近外界物体的一侧,所述拍摄端611可以理解为镜片组中最靠近物侧的镜片的物侧面。

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旋转轴5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6旋转使得所述拍摄端611在所述第一开口21和所述第二开口11之间旋转,实现了所述镜头模组61的自动旋转或自动回收复位,进而实现镜头模组61的拍摄角度的调整和变化,能够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拍摄角度的要求,无需用户旋转手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安装,减少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所述旋转轴5与所述镜头组件6为一体设置。

具体的,所述镜头组件6还包括固定于所述镜头模组61的第一连接部62和第二连接部63,所述第一连接部6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63设于所述镜头模组61相对两侧,所述镜头组件6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62与所述第一固定件31转动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63与所述第二固定件32转动连接并使得所述镜头模组61悬置于所述第一固定件3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32之间。该结构的设置,在镜头组件6进行旋转时,可有效的避免镜头模组61与所述第一固定件31或所述第二固定件2发生碰撞,还可限制镜头组件6在其他自由度的移动。

所述第一固定件31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第一固定部311、由所述第一固定部311朝向所述显示屏2弯折延伸的第二固定部312,所述第二固定部312上贯穿设有第一通孔313;所述驱动装置4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3与所述旋转轴5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31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固定部312靠近所述镜头模组61的表面朝向所述镜头模组61凸出延伸的环状固定壁314,所述固定壁314环绕所述第一通孔313,所述第一连接部62呈环状,所述旋转轴5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62内侧,所述第一连接部62套设于所述固定壁314并形成转动连接。具体的,所述固定壁314的内径与所述第一通孔313的直径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3也可位于所述固定壁314内侧,即所述固定壁314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通孔313的直径。

所述第二固定件32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1底部且与所述第一固定部31间隔的第三固定部321、由所述第三固定部321朝向所述显示屏2弯折延伸形成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12间隔相对的第四固定部322,所述第四固定部322上贯穿设有第二通孔323;所述第二连接部63插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23并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12形成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腕戴式装置100还包括镜头线束8,所述镜头线束8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323,且所述镜头组件6通过所述镜头线束7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当用户需要将镜头翻转至前方侧面(或复位收回)时,可通过手表中的控制端给予驱动装置一定的激励信号,驱动装置即可驱动镜头组件完成自动翻转(或复位)。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1包括与所述固定件3固定的底壁12以及自所述底壁12边缘弯折延伸至与所述显示屏2固定连接的侧壁13,所述第二开口11贯穿设置于所述侧壁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11延伸至所述侧壁13与所述显示屏2固定的端面,所述第一开口21延伸至所述显示屏2的边缘并与所述第二开口11连通。所述第一开口21和所述第二开口11的设置,使所述镜头模组61无遮挡,具有良好的拍摄视野。所述拍摄端的旋转角度为0-90°;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镜头模组61呈第一拍摄姿态时,所述镜头模组61旋转至朝向所述第一开口21,此时可满足用户的常用的拍摄需求;当用户需要拍摄前方的物体时,可以控制所述镜头组件6旋转90°至朝向前方,即所述驱动装置4驱动所述镜头模组61呈所述第二拍摄姿态时,所述镜头模组61旋转至朝向所述第二开口11,用户无需翻转手腕即可进行拍摄,增加了拍照角度,提升用户体验,同时减少了镜头设置的数量,节约了成本;更优的,所述驱动装置4可带动所述镜头组件6旋转使得所述拍摄端611朝向所述第一开口21和所述第二开口11之间的任意位置,即旋转角度为0-90°之间的任意角度。

所述显示屏2还包括环绕所述第一开口21的周缘部22以及自所述周缘部22向所述底壁13延伸的第一围壁23,所述外壳1包括自所述底壁12靠近所述显示屏2的表面朝向所述显示屏2凸出延伸至与所述第一围壁23固定连接的第二围壁14,所述第一围壁23、所述第二围壁14与所述底壁12围设形成收容槽10,所述镜头模组61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0。需要理解的是,所述第二围壁1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与所述侧壁13连接,此时,第一开口21与第二开口11连通,使得所述收容槽10直接与外界连通,有利于镜头模组61进行无遮挡拍摄,提升拍摄质量;第一围壁23以及第二围壁14的设置将镜头模组61外置,使得手表内部相对密封,避免外界灰尘等进入到手表内部。

所述第一固定件31以及第二固定件32均位于所述第一围壁23远离所述镜头模组61的一侧。

为了能够保证所述镜头组件6的安装精度,所述第一围壁23和/或所述第二围壁14上设有贯穿其上的限位孔210;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为两个,一个所述限位孔210与所述第二固定部312相对设置、另一个所述限位孔210与所述第四固定部3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62通过所述限位孔210与所述固定壁31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63通过所述限位孔210与所述第四固定部32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210可同时贯穿第一围壁23和第二围壁14设置,此时第一围壁23靠近所述第二围壁14的一端形成贯穿的开口,所述第二围壁14靠近所述第一围壁23的一端形成贯穿的开口,第一围壁23上的开口与第二围壁14上的开口连通形成所述限位孔210。在其他实施例中个,所述限位孔210可分别形成于所述第一围壁23和第二围壁14上,具体根据需求设计。

所述驱动装置4包括固定于所述外壳1底部的步进电机41和与所述步进电机41的输出端连接的减速器42,所述减速器42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313与所述旋转轴5形成同轴连接。当用户需要将所述镜头组件6转换拍摄角度时,可给与所述步进电机41一定的激励信号,则所述步进电机41通过驱动所述减速器42带动所述旋转轴16转动,进而带动所述镜头组件6完成自动翻转。

所述外壳1还包括设于外壳1的相对两侧的表带连接部15,用于连接外部表带7。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拍摄视角不被遮挡,所述第一开口21与所述表带连接部15对应设置。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腕戴式装置包括外壳、显示屏、固定件、驱动装置、旋转轴以及镜头组件,所述显示屏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开口,所述外壳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开口,所述镜头组件与所述固定件固定并形成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支撑固定于所述外壳内,用于提供驱动力;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镜头组件;所述镜头组件包括用于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朝向物侧的拍摄端,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旋转使得所述拍摄端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旋转。上述结构中,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旋转轴转动以带动所述镜头组件旋转使得所述镜头模组朝向所述第一开口或所述第二开口,实现了所述镜头组件的自动旋转或自动回收复位,进而实现拍摄角度的调整和变化,能够满足用户对于不同拍摄角度的要求,无需用户旋转手臂,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