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底部支架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0-10-17 01:2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穿戴 智能 设备 支架
一种底部支架及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底部支架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能够实现智能穿戴设备的拍摄角度可调,市面上出现了可转动的智能穿戴设备,其主要结构是通过增加底部支架,将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转动连接于底部支架,实现设置在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摄像头的拍摄角度可调。

目前,大部分的底部支架多采用铝合金材质或者是塑胶材质。铝合金质轻,可降低智能穿戴设备整体的重量,但是由于底部支架需和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转动连接,在形成该底部支架时,通常需通过压铸、cnc、锻压等工艺实现,加工工艺非常繁琐,制造成本高。而采用塑胶材质的底部支架,其质量轻且便于加工成型,但塑胶材质的强度较弱,在多次使用后,尤其是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和底部支架的转动连接处容易出现断裂,导致需频繁更换底部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底部支架及智能穿戴设备,能够在确保底部支架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该底部支架的加工难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部支架,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所述底部支架包括

塑胶底板,所述塑胶底板包括承托部和转动连接部,所述转动连接部设于所述承托部上,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承托部用于在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相对所述转动连接部转动至叠设于所述承托部上时承托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以及

金属片,所述金属片设于所述承托部内,所述金属片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所述第一投影具有第一边界线,所述第一边界线位于所述转动连接部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区域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嵌件注塑成型于所述承托部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的任一外侧边至与其同向的所述承托部的外侧边的距离不小于0.3mm。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包括中间部分以及连接于所述中间部分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转动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上;

所述转动连接部用于转动连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主机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用于连接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穿戴部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投影还包括第二边界线,所述第二边界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投影区域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片包括第一部分和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两端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为所述第一投影,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区域内,所述第三部分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区域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间部分包括非受力集中区域和围合在所述非受力集中区域外周的受力集中区域,所述第一部分对应所述非受力集中区域的位置设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减重槽;

其中,所述受力集中区域为所述中间部分临近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区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承托部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金属片上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孔对应设置且连通于所述第一定位孔。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孔上设有封盖其开口的密封部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为长条形孔,所述第二定位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在所述承托部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孔内。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主机部分、穿戴部件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底部支架,所述主机部分转动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架的转动连接部,所述穿戴部件连接于所述承托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部支架及智能穿戴设备,通过设置底部支架包括塑胶底板和金属片,利用塑胶底板用于转动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然后利用金属片设置在塑胶底板内用于加强塑胶底板的强度。可见,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能够降低加工难度,降低整体重量,同时还能够有效确保该底部支架的结构强度。

此外,金属片在塑胶底板上的投影的第一边界线位于用于转动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转动连接部的投影区域内,这样,可有效加强在转动连接部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防止该位置在多次使用后出现断裂的情况,延长该底部支架的使用寿命,从而无需频繁更换底部支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底部支架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底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底部支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底部支架的内部剖面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底部支架的内部透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塑胶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底部支架100,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200。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当该底部支架100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200时,其可用于承载智能穿戴设备200。具体地,底部支架100包括塑胶底板10和金属片20,塑胶底板10包括承托部11和转动连接部12,转动连接部12设于承托部11上,用于转动连接智能穿戴设备200,该承托部11则用于在智能穿戴设备200相对转动连接部12转动至叠设于该承托部11上时,承托该智能穿戴设备200。金属片20设于承托部11内,金属片20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该第一投影具有第一边界线21,该第一边界线21位于该转动连接部12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区域内。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由于底部支架100包括塑胶底板10和金属片20,在塑胶底板10上设置转动连接部12用于转动连接智能穿戴设备200,塑胶底板10便于加工成型,可降低该底部支架100的加工成本。而金属片20设置在塑胶底板10内,且其第一边界线21位于该转动连接部12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区域内,则可利用金属片20加强该塑胶底板10的强度,尤其是塑胶底板10的用于转动连接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位置的强度,从而降低该连接处可能出现断裂的几率,延长该底部支架100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承托部11的形状与智能穿戴设备200的形状可相匹配,从而有利于承托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具体地,该承托部11可为长条形板状结构,例如方形板状结构或者是五边形板状或六边形板状结构等。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承托部11也可为圆形板状结构或者是其他不规则的板状结构。

进一步地,承托部11可包括中间部分11a以及连接于中间部分11a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分11b、第二连接部分11c,该转动连接部12可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11b上,从而,当底部支架100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200时,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主机部分201(可转动连接于该转动连接部12,而智能穿戴设备200的穿戴部件202则可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1b和第二连接部分11c。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转动连接部12也可不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11b上,而是设置在中间部分11a的未与第一连接部分11b连接的任一侧上。

其中,当智能穿戴设备200为智能手表时,主机部分201可为智能手表的表盘部分,而穿戴部件202则可为表带。

更进一步地,该中间部分11a为板状结构,第一连接部分11b、第二连接部分11c则可为自中间部分11a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的块状结构,第一连接部分11b、第二连接部分11c上可设置有用于连接穿戴部件202的转动轴孔或者是转轴。

可选地,转动连接部12为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分11b上的凸块,其上可设置有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主机部分201的转动轴孔或者是转轴。

可选地,金属片20与塑胶底板10可通过套啤的方式成型,即,金属片20通过嵌件注塑成型的工艺与该承托部11成型,从而可通过塑胶底板10设置转动连接部12来实现与智能穿戴设备200的连接,而金属片20的结构则可以做得比较简单,有利于降低该底部支架100的加工成本。

进一步地,金属片20可选用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从而有效确保该底部支架100的整体结构强度。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金属片20也可选用钢、铁或者是铝合金等金属材质。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6,可选地,金属片20的形状、尺寸可与塑胶底板10的形状、尺寸相适配,具体地,金属片20为形状与塑胶底板10的形状相适配的片状结构。例如,该金属片20可为方形片状、圆形片状、五边形片状、六边形片状或者其他不规则的片状结构。考虑到金属片20和塑胶底板10采用二次注塑成型方式成型,因此,为了便于注塑,该金属片20的任一侧边至与其同向的承托部11的外侧边的距离h不小于0.3mm,该距离h可确保在注塑形成该塑胶底板10时,塑胶能够完全填充在该金属片20的外周,从而确保该塑胶底板10和金属片20的结合强度。具体地,如图5所示,该距离h可为金属片20的左侧至塑胶底板10的左侧的距离,同样可为金属片20的右侧至塑胶底板10的右侧的距离。其中,左侧、右侧为对应图5中纸面方向的左侧和右侧。

可选地,该距离h可为0.3mm、0.35mm、0.4mm、0.45mm或0.5mm等。

由前述可知,承托部11为长条形板状结构,则该金属片20同样为长条形片状结构,该金属片20在承托部11上的第一投影为长条形投影,其第一边界线21则为长度方向上的一边。该第一边界线21位于该转动连接部12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区域内,换言之,则第一边界线21位于该第一连接部分11b的投影区域内。这样,可利用金属片20加强转动连接部12和承托部11的连接处的强度,防止该位置因受力集中而出现断裂的情况。

进一步地,该第一投影还包括第二边界线22,该第二边界线22位于第二连接部分11c的投影区域内(如图5所示,图5中的虚线表示该金属片20在承托部11上的第一投影)。也就是说,在承托部11内设置该金属片20时,金属片20不仅对应该承托部11的中间部分11a设置,而且对于承托部11两端的第一连接部分11b和第二连接部分11c也对应设置,由于第一连接部分11b和第二连接部分11c用于连接智能穿戴设备200的穿戴部件202,这样设置可加强该连接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防止出现断裂。

可选地,金属片20包括第一部分20a和连接于该第一部分20a两端的第二部分20b、第三部分20c,第一部分20a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则为该第一投影,第二部分20b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位于该第一连接部分11b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区域内,第三部分20c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位于该第二连接部分11c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区域内。具体地,该第一部分20a可对应塑胶底板10的中间部分11a设置,第二部分20b和第三部分20c可分别对应第一连接部分11b和第二连接部分11c设置,这样,利用第二部分20b和第三部分20c还可进一步加强塑胶底板10在第一连接部分11b、第二连接部分11c处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6中虚线框所示,图6中示出的非受力集中区域111和受力集中区域112仅作为示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中间部分11a包括非受力集中区域111和围合在非受力集中区域111外周的受力集中区域112,该第一部分20a对应该非受力集中区域111的位置可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间隔设置的减重槽211,其中,该受力集中区域112为中间部分11a临近第一连接部分11b、第二连接部分11c的区域。换言之,对于中间部分11a而言,其在靠近第一连接部分11b、第二连接部分11c的区域为受力集中区域112,此位置由于需要连接智能穿戴设备200,且智能穿戴设备200需相对塑胶底板10转动,因此,此位置受到的力较集中,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区域则为非受力集中区域112。因此,在非受力集中区域112设置减重槽211,一方面,可降低金属片20的重量,节省材料,另一方面,可利用减重槽211使得设置在金属片20上下两侧的塑胶材料可有效结合在一起,从而增强塑胶和金属片20的结合强度,避免出现塑胶分层的情况。

可选地,该减重槽211可为一个或多个,当减重槽211为多个时,多个减重槽211的形状、大小可相同或不同,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设置。

可选地,在中间部分11a的中部区域,可设置一个较大尺寸的第一减重槽211a,因该中间部分11a的中部区域主要用于在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主机部分201转动至叠设在塑胶底板10上时承托该主机部分201,因此,此位置所需的结构强度较小,可以设置较大尺寸的第一减重槽211a。

进一步地,在第一减重槽211a的一侧还可设置多个第二减重槽211b,该多个第二减重槽211b互相之间不连通,同时与第一减重槽211a也不连通,该多个第二减重槽211b的尺寸小于该第一减重槽211a的尺寸。可选地,该第二减重槽211b可为四个,该四个减重槽211的大小、形状可相同或不同。

为了便于该金属片20在承托部11内的位置确定和便于注塑形成该承托部11,在承托部11上可设置第一定位孔113,与之对应的,在金属片20上可设置第二定位孔23,第二定位孔23可对应第一定位孔113设置且与第一定位孔113连通。可选地,该第一定位孔113可为一个或多个,第二定位孔23也可为一个或多个,且第一定位孔113和第二定位孔23的数量可一一对应或者是不对应。

可选地,为了防止灰尘、颗粒物等杂物通过第一定位孔113进入该塑胶底板10内,在第一定位孔113上设有封盖其开口的密封部件113a。可选地,该密封部件113a可为橡胶垫、硅胶垫等,且密封部件113a的上表面可齐平于该第一定位孔113的所在平面或者是凸出该第一定位孔113的所在平面设置。

进一步地,该第一定位孔113为长条形孔,第一定位孔11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中间部分11a靠近第一连接部分11b和第二连接部分11c的位置,第二定位孔23为多个,具体可为四个,每两两对应一个第一定位孔113设置,即,两个第一定位孔113在承托部11上的投影位于该第一定位孔113内。这样,可进一步有利于在成型时金属片20在塑胶底板10内的准确定位。

可选地,密封部件113a同样为长条状,以完全封盖该第一定位孔113的开口。该密封部件113a设置在第一定位孔113上的设计,一方面可封盖第一定位孔113的开口,另一方面,当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主机部分201叠设在中间部分11a上时,密封部件113a还可对智能穿戴设备200的主机部分201在受到外力撞击或者是跌落时起到减震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公开的底部支架,该底部支架采用金属片和塑胶底板通过二次注塑成型工艺形成,不仅成型方式简单,而且将需要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部分通过塑胶底板来完成,塑胶底板的加工工序简单,便于控制加工成本,而金属片则用于加强塑胶底板的强度,尤其是塑胶底板的用于转动连接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的强度,从而降低该连接处可能出现断裂的几率,延长该底部支架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请再次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设备200,其包括主机部分201、穿戴部件202以及如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底部支架100。该主机部分201可转动连接于底部支架100的转动连接部12,穿戴部件202连接于底部支架100的承载部11,具体为:连接至承载部11的第一连接部分11b和第二连接部分11c。

其中,该智能穿戴设备200可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以智能穿戴设备200为智能手表为例,其主机部分201可为手表的表盘部分,而穿戴部件202则为表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底部支架和智能穿戴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支架及智能穿戴设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