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手表及手表组件的制作方法

2020-05-20 00:54: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手表 电子产品 组件 改进 结构
一种手表及手表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表及手表组件结构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智能手表为实现充电功能,通常在充电座和下表壳上均设置充电柱,具体设置时,为确保充电座上的充电柱和下表壳上的充电柱可始终保证接触且极性能够对应正确,设置有2对磁性件来保证充电座和下表壳上的充电柱极性对应且不会将极性对反,但此种结构需要设置磁性件,且至少要设置2组,成本高、结构较为复杂。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手表极性对正需要设置磁铁导致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手表结构,其在极性对正时无需配置磁铁,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手表,包括有下表壳以及设置在所述下表壳上的主板,

在所述下表壳上设置有表壳充电柱和充电环,所述表壳充电柱设置在所述下表壳的中心位置处且朝向所述下表壳外部设置,所述充电环沿所述下表壳周向设置且从所述下表壳底部显露出来,所述充电环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包括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主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充电环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环为金属环。

进一步的,所述表壳充电柱包括有充电柱本体、弹性件和充电头,所述充电柱本体内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所述充电头部分位于所述安装腔中且从所述开口中露出,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在所述安装腔的底部,一端抵靠在所述充电头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环为圆形充电环。

进一步的,所述表壳充电柱对应极性为正极/负极,所述充电环对应的极性为负极/正极。

进一步的,所述下表壳还包括一向外凸出设置的凸起部,所述充电环设在所述凸起部的外圈。

进一步的,在充电环与表壳充电柱之间设置有第一磁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环通过嵌件注塑工艺成型在下表壳上。

一种手表组件,包括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手表以及和所述手表配合使用的充电座,在所述充电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吸件配合的第二磁性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表结构,其在手表的下表壳上设置充电环,同时,在下表壳中心位置处设表壳充电柱,在与充电座上的底座充电柱进行电极对正时,可将位于中心位置处的表壳充电柱和位于充电座的中心位置处的底座充电柱对应,将充电环和另一个底座充电柱对应即可,无需通过磁铁来进行防呆,降低了成本,同时,由于底座充电柱和表壳充电柱位于中心位置处,底座充电柱位于充电环所在圆环上,因此无论表壳与充电座之间旋转位置如何变化,2对充电柱可始终保持接触,保证了充电连接的可靠性。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手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的b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表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4所示,包括有下表壳100,还包括有上表壳,上表壳和下表壳100连接固定形成表壳,在下表壳100上设置有主板200,主板200上设置有弹片210,弹片210可采用金属弹片,弹片210可通过贴片工艺成型在主板200上,弹片210主要用于实现主板200与其它元件之间的接触导电连接。

在下表壳100上设置有表壳充电柱300和充电环400,表壳充电柱300和充电环400主要用于和充电座600上的底座充电柱500配合,表壳充电柱300设置在下表壳100的中心位置处且朝向所述下表壳100的外部设置,确保在充电时可对应和充电座600上的底座充电柱500接触;

充电环400沿下表壳100周向设置且从下表壳100底部显露出来,可用于确保在充电时能够与底座充电柱500配合实现接触导通,优选的,所述充电环400通过嵌件注塑成型工艺成型在下表壳100上。主板200与充电环400电连接,具体的,主板200通过上述弹片210来实现与充电环400的连接,弹片210可通过螺钉或卡扣等方式与下表壳100连接固定且与充电环400接触,以实现充电环400和主板200之间的电接触导通。

本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手表组件,包括有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手表以及和所述手表配合使用的充电座600。在充电座600上设置有2个底座充电柱500,其中一个底座充电柱500位于充电座600中心,用于与表壳充电柱300匹配连接,另一底座充电柱500与充电环400接触且向充电环400的正投影位于充电环400所在的圆环上。

本实施例中在设置时将表壳充电柱300设在下表壳100中心,同时,将底座充电柱500的其中一个也对应设置在充电座600的中心,在下表壳100上另外设置一个充电环400和位于充电座600边缘位置处的底座充电柱500配合,在进行极性对正时,只要将表壳充电柱300和位于充电座600中心的底座充电柱500对正,将充电环400和位于充电座600边缘处的底座充电柱500进行对正即可,根据下表壳100上的表壳充电柱300、充电环400和充电座600上的底座充电柱500的位置关系即可实现对应极性的对应,无需设置磁铁进行防呆,减少了元件的数量,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在具体设置时,可使得表壳充电柱300上对应极性为正极/负极,充电环400上对应的极性为负极/正极,与表壳充电柱300适配连接的底座充电柱500对应的极性为正极/负极,与充电环400接触的底座充电柱500的极性为负极/正极,使得2个极性相同的充电柱进行对接。

同时,由于本实施例中底座充电柱500和表壳充电柱300位于中心位置处,若表壳相对充电座600发生旋转也会始终以中心为旋转轴旋转,这样则可确保无论表壳相对充电座600如何旋转,表壳充电柱300和其对应的底座充电柱500可始终对应接触,不会因位置偏离而导致接触不良,并且位于充电座600边缘的底座充电柱500向充电环400的正投影位于充电环400所在圆环上,也进一步确保了无论表壳与充电座600之间旋转位置如何变化,底座充电柱500始终与充电环400之间保持接触导通,保证了充电连接的可靠性。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充电环400为金属环,可确保与主板200上的弹片210和底座充电柱500之间进行接触导通,实现充电功能。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充电柱包括有充电柱本体510、弹性件520和充电头530,充电柱本体510内形成有顶部开口的安装腔,充电头530部分位于安装腔中且从开口中露出,弹性件520一端抵靠在安装腔的底部,一端抵靠在充电头530的端部。在充电座600上设有2个装配孔610,底座充电柱500装配在装配孔610内且其充电头530从装配孔610中露出以抵靠在充电环400上或抵靠在表壳充电柱300的底部,实现接触导通。

优选的,充电环400为圆形充电环,包括有第一圆环轮廓线和位于第一圆环轮廓线外侧的第二圆环轮廓线,2底座充电柱500之间的距离大于表壳充电柱300到第一圆环轮廓线上任一点的距离,小于表壳充电柱300到第二圆环轮廓线上任一点的距离,用以确保底座充电柱500可始终与充电环400接触,保证充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下表壳100还包括一向外凸出设置的凸起部700,所述充电环400设在所述凸起部700的外圈。通过凸起部700可以辅助手表和充电座600位置对正。为进一步保证下表壳上的表壳充电柱300、充电环400可以对应和充电座600上的2个底壳充电柱500始终紧密接触配合,在表壳充电柱300和充电环400之间设置第一磁性件,对应的在充电座600的2个底座充电柱500之间设置第二磁性件,第一磁性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合,以通过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的磁吸合力作用使得两者可始终接触。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