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1-10-24 10:07: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装置 铁路 检测 用于 安装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检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铁路运输的不断提速,铁路货运安全保障十分重要,货运检查作业是保障铁路货运安全的重要环节,铁路货车装载安全问题一直是铁路运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3.传统的货运检查采用目测手量,使用此种检验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货检员人身安全也难以保证;随着科技发展的应用,逐渐使用高清相机拍摄成像供室内人员观察,而高清相机需要安装架,目前国内的货检检测装置的安装架普遍采用门型架结构,参见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11189480a的“一种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设备及其检测实现方法”所描述的门型架,所述门型架包括分别固定在轨道两侧的地面上、且结构相同的左立柱和右立柱,以及跨接固定在左立柱与右立柱的顶部之间的横梁,横梁用于安装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等设备,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用于拍摄货运列车顶部图像,顶部线阵相机单元位于轨道中间的正上方;左立柱用于安装左侧线阵相机单元等设备,左侧线阵相机单元用于拍摄运列车左侧图像,右立柱用于安装右侧线阵相机单元,右侧线阵相机单元用于拍摄货运列车右侧图像。这种门型架结构十分庞大和复杂,成本高、安装难度大、施工危险,尤其是在有接触网的线路,更需要停电作业,只有报请运行作业天窗点时间,每条线路天窗作业点一天最多只有60

90分钟,造成设备安装至少15

30天,且门型架顶部中央的相机的日常检修也需要申请天窗点,给安装和维护带来很大困难,极大的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货检检测装置的安装架普遍采用门型架结构,而门型安装架结构十分庞大和复杂,存在成本高、安装难度大、施工危险,以及施工周期长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及检测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横梁,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分别用于固定在轨道的两侧,所述横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间距,所述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横梁用于连接顶部线阵相机单元。
7.顶部线阵相机单元及其对应轨道的安装位置为现有技术,以便用于拍设货运列车的顶部。本发明所述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所述横梁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间距,即其横梁相比于现有门型架的横梁长度更短,通过缩短横梁长度,使横梁连接于轨道一侧的第二立柱、不连接第一立柱,也能够保证横梁的稳定,横梁长度能够满足使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设置在轨道中间的正上方,保证安装架的正常使用。本技术通过缩短横梁长度,使得横梁的结构变得更简单,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且
横梁的重量变小,横梁只通过第二立柱进行支撑,无需与第一立柱进行连接,其吊装更加方便快捷,施工更加安全,能够减少申请天窗点的天数,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8.优选的,所述横梁远离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的中部。
9.在保证横梁长度满足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设置在轨道中间的正上方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横梁长度,使横梁远离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刚好适合安装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能够提高横梁在第二立柱支撑时的稳定性;且缩短横梁长度,能够进一步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使横梁的重量更轻,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横梁的吊装难度,提高横梁的吊装效率,使安装架的施工更加安全,能够进一步减少申请天窗点的天数,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10.优选的,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设有连接框,所述第二立柱穿设于所述连接框并固定于所述连接框的内侧。
11.通过所述连接框,能够让第二立柱与横梁的限位面和连接面更多,能够提高横梁的稳定性。同时,所述连接框具有对位功能,通过将所述横梁起吊至一定高度后,通过所述连接框对齐第二立柱来实现横梁和第二立柱的对位,有效的降低了横梁的吊装难度,有利于提高横梁的吊装效率。
12.优选的,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支撑于所述连接框的下方。
13.通过所述支撑架支撑在所述横梁的连接框下方,提高了第二立柱对横梁的支撑能力,提高了横梁的稳定性。同时,所述支撑架具有定位功能,在吊装所述横梁时,将横梁的连接框与第二立柱对位后下降,通过所述支撑架来判断横梁是否下降到位,且横梁下降到位后,支撑架还能够起到临时支撑,便于横梁和第二立柱之间的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横梁上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连接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沿所述横梁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立柱;
15.所述第二立柱的上部设有检修台。
16.在现有的门型架的基础下,施工人员需要攀爬到门型架的横梁上,在横梁上对横梁下方的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进行检修和维护,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危险。本方案中,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通过移动装置连接在横梁上,在需要检修和维护时,通过移动装置将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从所述横梁远离第二立柱的一端移至靠近第二立柱,施工人员只需要攀爬至第二立柱的检修台内,在检修台内就能够对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进行检修和维护,其施工难度更小且施工更加安全。检修完成后,再通过移动装置将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移动回所述横梁远离第二立柱的一端,并固定移动装置即可,固定移动装置的方式可以是移动装置自带的,如移动装置为电子设备等。
17.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驱动装置和若干行走架,所述移动装置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和固定;
18.所述移动板用于连接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
19.所述行走架包括连接部和行走轮,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移动板;
20.所述横梁的两侧均设有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横梁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行走轮适配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导轨。
21.通过移动板上的行走架的行走轮设置在沿横梁纵向设置的导轨内,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行走轮在导轨内移动,带动移动板进行移动,进而带动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移动。这
种移动装置能够保证顶部线阵相机单元作业时的稳定,且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便于设置,有利于加工和施工。
22.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拉索和推杆;
23.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立柱设有绕线轮轴,所述绕线轮轴上套设有绕线轮,所述拉索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板、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绕线轮,所述拉索用于拉动所述移动板并使其靠近所述第二立柱;
24.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立柱设有推杆锁紧器,所述推杆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板,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锁紧器,所述推杆用于推动所述移动板并使其远离所述第二立柱,所述推杆锁紧器用于锁紧所述推杆。
25.通过所述拉索配合绕线轮能够拉动所述移动板,使移动板沿横梁靠近所述第二立柱,有利于检修人员在检修台上检修和维护;在检修和维护后,通过所述推杆能够将所述移动板推动至所述横梁远离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并通过推杆锁紧器锁紧推杆,使移动板无法在横梁上移动,保证顶部线阵相机单元在轨道中间正上方稳定作业。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所述拉索和推杆来提供动力,且施工人员在检修台内通过推杆来固定移动板,其结构简单,便于设置,且操作简单,使用成本较低。
26.优选的,所述绕线轮轴连接有把手,通过所述把手,能够更加省力、快捷的转动绕线轮轴,为拉索提供拉力。
27.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长度。
28.所述第一立柱无需用于支撑横梁,故只需满足侧面设备的安装高度即可,如安装第一补光灯、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等。通过减小第二立柱的长度,能够节约材料、减小成本。且使得第二立柱的吊装更加方便、快捷,能够减少第二立柱的施工工期,进而减少安装架的施工工期。
29.一种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包括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雷达测速单元、两个车辆分割传感器、供电单元、图像采集处理单元和如上述的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安装于横梁上,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所述雷达测速单元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两个所述车辆分割传感器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雷达测速单元和两个所述车辆分割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供电单元,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第一线阵相机单元和第二线阵相机单元均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
30.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雷达测速单元、两个车辆分割传感器、供电单元与图像采集处理单元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结构,且安装位置可与现有技术一致。本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安装难度更小,施工更加安全,施工周期更短。
31.优选的,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第二补光灯,所述横梁上设有顶部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所述顶部补光灯与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均位于同一平面上。
32.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用于对轨道对应侧进行补光,所述顶部补光灯用于对列车顶部进行补光。通过将同侧的补光灯和线阵相机单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使光
源和线阵相机单元扫描图像线重合,提高图像质量;通过将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所述顶部补光灯与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轨道两侧和轨道上方的线阵相机单元采集的图形保持统一性,提高了所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智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误报漏报,提高货检作业效率和质量。
33.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34.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通过缩短横梁长度,使得横梁的结构变得更简单,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且横梁的重量变小,横梁只通过第二立柱进行支撑,无需与第一立柱进行连接,其吊装更加方便快捷,施工更加安全,能够减少申请天窗点的天数,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35.2、所述横梁靠近所述第二立柱的一端设有连接框,所述第二立柱的顶部设有支撑架,能够提高横梁的稳定性,且能够降低横梁的安装难度,提高横梁的吊装效率。
36.3、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通过移动装置连接在横梁上,且第二立柱上设有检修台。在需要检修和维护时,通过移动装置将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从所述横梁远离第二立柱的一端移至靠近第二立柱,施工人员只需要攀爬至第二立柱上部的检修台内,在检修台内就能够对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进行检修和维护,其施工难度更小且施工更加安全。
37.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安装难度更小,施工更加安全,施工周期更短。
38.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所述顶部补光灯与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使轨道两侧和轨道上方的线阵相机单元采集的图形保持统一性,提高了所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智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误报漏报,提高货检作业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39.图1是实施例1中所述的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41.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42.图4是实施例1中第一种所述的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的正视图;
43.图5是实施例1中第二种所述的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的正视图;
44.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5.图7是实施例1中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46.图8是横梁和第二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47.图9是图8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48.图10是实施例2中所述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1是图10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50.图标:11

第一立柱;12

第二立柱;121

避雷针;122

检修台;123

支撑架;13

横梁;131

导轨;132

绕线轮;133

绕线轮轴;134

把手;135

连接框;2

移动板;21

行走架;22

连接杆;221

第一安装支架;222

第二安装支架;23

拉索;3

推杆;31

推杆锁紧器;41

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2

顶部补光灯;43

防水接线盒。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5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53.实施例1
5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如图1

11所示,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和横梁13,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分别用于固定在轨道的两侧,所述横梁13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的间距,所述横梁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立柱12、另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之间,所述横梁13用于连接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
55.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3和所述第二立柱12形成倒l型架,位于轨道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柱11位于轨道另一侧,倒l型架和第一立柱11能够交换位置。所述第一立柱11用于安装第一补光灯、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等,倒l型架的所述第二立柱12用于安装第二补光灯、第二线阵相机单元等。本实施例所述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其横梁13相比于现有门型架的横梁13长度更短,通过缩短横梁13长度,使横梁13连接于轨道一侧的第二立柱12、不连接第一立柱11,也能够保证横梁13的稳定,横梁13长度能够满足使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设置在轨道中部的正上方,保证安装架的正常使用。通过缩短横梁13长度,使得横梁13的结构变得更简单,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且横梁13的重量变小,横梁13只通过第二立柱12进行支撑,且无需与第一立柱11进行连接,其吊装更加方便快捷,施工更加安全,能够减少申请天窗点的天数,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56.作为优选,所述横梁13远离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中部。在保证横梁13长度满足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设置在轨道中间的正上方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横梁13长度,使横梁13远离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一端刚好适合安装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如图4所示,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靠近于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中央,能够提高横梁13在第二立柱12支撑时的稳定性;且缩短横梁13长度,能够进一步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使横梁13的重量更轻,进而能够进一步减小横梁13的吊装难度,提高横梁13的吊装效率,使安装架的施工更加安全,能够进一步减少申请天窗点的天数,能够缩短施工工期。
57.如图7所示,所述横梁13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一端设有连接框135,所述连接框135为所述横梁13的结构,横梁13为桁架结构,连接框135相当于桁架结构端部镂空形成的空框,并对空框四周进行加固。所述第二立柱12穿设于所述连接框135并固定于所述连接框135的内侧,能够增大第二立柱12与横梁13的连接面。通过所述连接框135,能够提高横梁13的稳定性。同时,所述连接框135具有对位功能,通过将所述横梁13起吊至一定高度后,通过所述连接框135对齐第二立柱12来实现横梁13和第二立柱12的对位,有效的降低了横梁13的吊装难度,有利于提高横梁13的吊装效率。
5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立柱12的顶部设有支撑架123,所述支撑架123支撑于所述
连接框135的下方。如图8

9所示,所述支撑架123为三角斜撑,所述第二立柱12的顶部前后两侧对称设有三角斜撑。通过所述支撑架123支撑在所述横梁13的连接框135下方,提高了第二立柱12对横梁13的支撑能力,提高了横梁13的稳定性。同时,所述支撑架123具有定位功能,在吊装所述横梁13时,将横梁13的连接框135与第二立柱12对位后下降,通过所述支撑架123来判断横梁13是否下降到位,且横梁13下降到位后,支撑架123还能够起到临时支撑,便于横梁13和第二立柱12之间的连接。
59.作为较优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立柱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立柱12的长度。所述第一立柱11无需用于支撑横梁13,故只需满足侧面设备的安装高度即可,如安装第一补光灯、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等。通过减小第二立柱12的长度,能够节约材料、减小成本。且使得第二立柱12的吊装更加方便、快捷,能够减少第二立柱12的施工工期,进而减少安装架的施工工期。且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顶部均设有避雷针121,如图1所示。
60.本实施例中,所述横梁13上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用于连接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沿所述横梁13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立柱12;
61.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上部设有检修台122。
62.本方案中,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通过移动装置连接在横梁13上,在需要检修和维护时,通过移动装置将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从所述横梁13远离第二立柱12的一端移至靠近第二立柱12,施工人员只需要攀爬至第二立柱12的检修台122内,在检修台122内就能够对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进行检修和维护,其施工难度更小且施工更加安全。检修完成后,再通过移动装置将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移动回所述横梁13远离第二立柱12的一端,并固定移动装置即可,固定移动装置的方式可以是移动装置自带的,如移动装置为电子设备,也可以为外部设计,如机械固定等。
63.具体的,如图2、图3、图6所示,所述移动装置包括移动板2、驱动装置和若干行走架21,所述移动装置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和固定;
64.所述移动板2用于连接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
65.所述行走架21包括连接部和行走轮,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移动板2;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板2为矩形板,其宽度与横梁13的宽度一致,所述移动板2的四个角部各设有一个行走架21,每个行走架21均包括连接部和行走轮。所述移动板2下方设有连接杆22,所述连接杆22为欧标型材,所述连接杆22上设有第一安装支架221和第二安装支架222,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1用于连接顶部补光灯42,所述第二安装支架222用于连接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221和第二安装支架222的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所述连接杆22上还设有防水接线盒43,用于设置顶部补光灯42和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的电线。
66.所述横梁13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导轨131,所述导轨131沿所述横梁13的纵向设置,所有所述行走轮适配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导轨131;
67.作为优选,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拉索23和推杆3;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索23为钢绳;
68.所述横梁13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立柱12设有绕线轮轴133,所述绕线轮轴133上套设有绕线轮132,所述拉索23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板2、另一端缠绕于所述绕线轮132,参见图9,所述绕线轮轴133还设有把手134。通过把手134来转动绕线轮132,使
拉索23产生拉力,所述拉索23用于拉动所述移动板2并使其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
69.所述横梁13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一端或所述第二立柱12设有推杆锁紧器31,参见图9,所述推杆3一端连接所述移动板2,另一端连接所述推杆锁紧器31,所述推杆3用于推动所述移动板2并使其远离所述第二立柱12,所述推杆锁紧器31用于锁紧所述推杆3。
70.通过所述拉索23配合绕线轮132能够拉动所述移动板2,使移动板2沿横梁13靠近所述第二立柱12,有利于检修人员在检修台122上检修和维护;在检修和维护后,通过所述推杆3能够将所述移动板2推动至所述横梁13远离所述第二立柱12的一端,并通过推杆锁紧器31锁紧推杆3,如通过拧固锁紧的方式,使移动板2无法在横梁13上移动,保证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在轨道中间正上方稳定作业。所述驱动装置采用所述拉索23和推杆3来提供动力,且施工人员在检修台122内通过推杆3来固定移动板2,其结构简单,便于设置,且操作简单,使用成本较低。当然,所述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驱动结构,但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成本较高。
71.本实施例所述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通过缩短横梁13长度,使得横梁13的结构变得更简单,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节约成本,且横梁13的重量变小,只需通过第二立柱12进行支撑,无需与第一立柱11进行连接,其吊装更加方便快捷,施工更加安全,能够缩短施工工期。且在需要检修和维护时,通过移动装置将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从所述横梁13远离第二立柱12的一端移至靠近第二立柱12,施工人员只需要攀爬至第二立柱12的检修台122内,在检修台122内就能够对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进行检修和维护,其施工难度更小且施工更加安全。
72.实施例2
73.一种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参见图1

11,包括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雷达测速单元、两个车辆分割传感器、供电单元、图像采集处理单元和如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如图10所示,所述的用于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安装架包括位于轨道左侧的第一立柱11,和位于轨道右侧的倒l型结构,倒l型结构由位于轨道右侧的第二立柱12和连接于第二立柱12顶部的横梁13组成,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分别固定于轨道左右两侧的地面上,且供货运列车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之间通过。
74.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安装于横梁13靠近第一立柱11的一端,位于第一立柱11和第二立柱12的中部。具体的,其通过螺栓连接于横梁13下方的移动装置下的第二安装支架222上,且其朝向货运列车,用于拍摄货运列车顶部图像。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两侧各通过两个第一安装支架221安装有一个顶部补光灯42,为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的拍摄进行补光。
75.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通过抱箍和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11,且朝向货运列车,其用于拍摄货运列车左侧图像,且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上下两方各安装一个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补光灯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11。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通过抱箍和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12,且朝向货运列车,其用于拍摄货运列车右侧图像,且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上下两方各安装一个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安装于所述第二立柱12。
76.所述雷达测速单元通过抱箍和螺栓安装于所述第一立柱11或所述第二立柱12,用于检测货运列车的行驶速度。两个所述车辆分割传感器分别通过抱箍和螺栓安装于所述第
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用于检测货运列车连接处并输出分隔信号。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雷达测速单元和两个所述车辆分割传感器均电连接所述供电单元,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第一线阵相机单元和第二线阵相机单元均电连接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
77.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所述顶部补光灯42与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将同侧的补光灯和线阵相机单元设置在同一直线上,使光源和线阵相机单元扫描图像线重合,提高图像质量;通过将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所述顶部补光灯42与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使轨道两侧和轨道上方的线阵相机单元采集的图形保持统一性,提高了所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智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误报漏报,提高货检作业效率和质量。
78.本实施例中,所述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还包括沿货运列车行进方向布设在轨道下、用于检测货运列车通过并发出检测启动信号的4个车轮传感器,车轮传感器可采用磁钢传感器。且还包括立于横梁13下方的轨道中心的车号识别装置。
7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0.步骤s01,利用货运列车的顶部图像集和侧部图像集进行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以获得识别决策机制;
81.步骤s02,利用车轮传感器触发获得货运列车通过的检测启动信号;
82.步骤s03,启动安装架上的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采集图像,利用对应的顶部补光灯42、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进行补光,利用车辆分割传感器记录任一车厢的分割信号;利用毫米波雷达测速单元采集货运列车实时车速;
83.步骤s04,将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第一线阵相机单元、第二线阵相机单元采集的货运列车图像反馈给图像采集处理单元,图像采集处理单元进行图像拼接;
84.步骤s05,对所述图像采集处理单元拼接后图像进行识别决策机制判断,并识判处拼接后图像中的异常情况。
85.工作原理说明:
86.当有列车通过检测区域时,设置在轨道上的磁钢传感器判断是否有列车通过,同时设置在第一立架上的光电传感器发射端通过反射原理判断是否有货运列车驶入,向各设备发出检测信号;
87.此时,设置在第一立柱11上的雷达测速单元对货运列车的行驶速度进行检测,设置在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及横梁13的图像采集单元采集货运列车左、右侧及顶部的图像;
88.网络将采集到的各数据信息传送至采集处理计算机进行计算处理,数据自动保存到数据库及存储服务器,所述数据处理终端对设备前端传回的数据进行重构,将货运列车以单节车厢为单位进行车厢分类,并将任一车厢重构为高清可见光图像;
89.采集处理计算机对所有车厢按照车种进行缺陷检测,实现了计算机根据货物列车信息和测试图像,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多种底层算法的综合分析对测试图像异常信息进行识别和预警,包括对卷钢位移、篷布破损、绳网飘起、腰绳断裂、车辆门窗盖阀异常、搭扣未落槽、车顶异物、车帮异物、人员攀爬等异常信息的识别,再对缺陷类型进行分类并进
行语音和文字预警提示,帮助货检员快速发现问题车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90.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铁路货检智能检测装置,相比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安装难度更小,施工更加安全,施工周期更短。且所述第一补光灯、所述第一线阵相机单元、所述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线阵相机单元、所述顶部补光灯42与所述顶部线阵相机单元41均位于同一平面上,使轨道两侧和轨道上方的线阵相机单元采集的图形保持统一性,提高了所述成像质量,大大提高智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误报漏报,提高货检作业效率和质量。
9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

  • 日榜
  • 周榜
  • 月榜